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投资期货工具、高频交易、主观或量化操作为特征的对冲基金,迅速成为私募基金业内迄今最旺销的主流产品。一切如同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对冲基金界——火热、快速、爆发式成长。到了今年第2季度,对冲基金更被称为业内“唯一卖得出去的产品”。
华物基金产品研发总监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认为,中国对冲基金大时代的帷幕已然拉开,对冲基金这一新兴行业迎来了它最好的时代。
:2010年中国对冲基金时代开启至今,其发展状况如何?有人说2014年是真正的对冲基金大时代,你对此如何看?
陈兆春:2010年,随着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相继推出,内地资本市场有了对冲工具,不仅提供了新的交易品种和新的制度安排,更带来了市场结构、市场参与主体、市场策略等全方位的变化,为中国对冲基金时代的开启创造了基础条件,因此有人把2010年称为中国对冲基金元年。不过,彼时对冲基金产品数量少、规模小、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相关产业一直被指名不副实。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对冲基金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以上一届中央政府提出让老百姓增加“财产性收入”为背景,业内人士为之欢呼的大资管时代呼之欲出。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四、第五条即着重提到培育私募市场和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截至2014年上半年,业内一线的阳光私募机构如重阳、朱雀等在过去1年内均有超10亿规模的对冲产品问世。初步统计,过去1年内借助对冲基金跃升进入10亿资产俱乐部的私募投资公司接近10家。可以说,中国对冲基金的大时代正式来临。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面对机构转型的迫切需要,对冲基金迎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陈兆春: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混业经营成为主流趋势,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还是以电商和第三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将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协同效应,大家不是来抢原来固定大小的一张饼,而会共同努力把饼做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余额宝出现之前,货币基金受的关注度不高,而余额宝的出现,唤醒了更多人理财的意识,而且它创新性的低门槛和T+0时效性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于是促进了更多宝产品的出现。
另一方面,随着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一些私募基金在拿到牌照、受到监管之后,就可以在阳光化的环境里面进行资产管理,不但使民间一些优秀的管理模式、人才资源等都能够获得青睐,同时也促进了更多金融创新的涌现。
当然挑战也是有的,比如现在都知道对冲基金很好,可以作为债权类投资产品之外的一个有益补充,但是由于整个对冲基金行业的成熟度还有待提高,不少客户还死抱着固定收益的想法,理财意识有待进一步转变。另外,我国对冲基金的可投资品种和渠道相对匮乏,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投资人可能会感叹:A股不靠谱在中国好像不是什么秘密,最近房产投资也不像前几年那样能说是一本万利了,2013年横空出世的宝宝们的收益也在每况愈下。你对当前的资本市场状况如何解读?定向降准会对整个经济和资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吗?
陈兆春:资本市场要放在宏观经济走势中考虑。从之前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周期逐渐到8、9平台再过渡到现在的8以下,从整个经济大周期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缓慢下行态势。根本原因在于三驾马车的降速加上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这个下行是周期性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新一届政府看到了靠资本泡沫程度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因此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逐渐改变原来由投资来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下半年的发展应以低位企稳为主,GDP增长保持在7及以上的区间,还是有信心的。
我们看到,二季度经济继续探底,对此政府相继出台了多种“微刺激”政策,例如定向降准等,为实体经济补血,经济有企稳回升的迹象。但是资本市场在IPO开闸和经济减速等多重利空压力下持续低位震荡。
从今年来看,无论是货币市场操作还是定向降准,总量大约在5000多亿元,其实也已经相当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了。下一步,说未来再次降准或降息的条件是否还具备,需要再次细致考量未来的经济走势。现在很多人说未来1~2个月降息是板上钉钉的事,我认为不一定,还要看整个未来的数据,同时我认为,不一定非要全面降息才能更好地支持经济。
:针对2014年的行情,你给投资者有哪些建议?
陈兆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一些传统的板块可能会有一些风险积累,比如说房地产投资和矿产投资等。特别是对做固定收益的投资者来讲,大家的投资思路可能要做出一些转变,从片面追求收益的角度,向追求流动性兼顾收益性的思路转变。
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下行周期造成的整个价格下跌的风险,无论是股市的下跌还是资产价格的下跌。所以,我们认为在流动性的基础上,最好能投到一些有双向交易的品种中去,对冲基金就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华物基金产品研发总监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认为,中国对冲基金大时代的帷幕已然拉开,对冲基金这一新兴行业迎来了它最好的时代。
:2010年中国对冲基金时代开启至今,其发展状况如何?有人说2014年是真正的对冲基金大时代,你对此如何看?
陈兆春:2010年,随着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相继推出,内地资本市场有了对冲工具,不仅提供了新的交易品种和新的制度安排,更带来了市场结构、市场参与主体、市场策略等全方位的变化,为中国对冲基金时代的开启创造了基础条件,因此有人把2010年称为中国对冲基金元年。不过,彼时对冲基金产品数量少、规模小、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相关产业一直被指名不副实。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对冲基金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以上一届中央政府提出让老百姓增加“财产性收入”为背景,业内人士为之欢呼的大资管时代呼之欲出。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四、第五条即着重提到培育私募市场和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截至2014年上半年,业内一线的阳光私募机构如重阳、朱雀等在过去1年内均有超10亿规模的对冲产品问世。初步统计,过去1年内借助对冲基金跃升进入10亿资产俱乐部的私募投资公司接近10家。可以说,中国对冲基金的大时代正式来临。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面对机构转型的迫切需要,对冲基金迎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陈兆春: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混业经营成为主流趋势,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还是以电商和第三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将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协同效应,大家不是来抢原来固定大小的一张饼,而会共同努力把饼做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余额宝出现之前,货币基金受的关注度不高,而余额宝的出现,唤醒了更多人理财的意识,而且它创新性的低门槛和T+0时效性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于是促进了更多宝产品的出现。
另一方面,随着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一些私募基金在拿到牌照、受到监管之后,就可以在阳光化的环境里面进行资产管理,不但使民间一些优秀的管理模式、人才资源等都能够获得青睐,同时也促进了更多金融创新的涌现。
当然挑战也是有的,比如现在都知道对冲基金很好,可以作为债权类投资产品之外的一个有益补充,但是由于整个对冲基金行业的成熟度还有待提高,不少客户还死抱着固定收益的想法,理财意识有待进一步转变。另外,我国对冲基金的可投资品种和渠道相对匮乏,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投资人可能会感叹:A股不靠谱在中国好像不是什么秘密,最近房产投资也不像前几年那样能说是一本万利了,2013年横空出世的宝宝们的收益也在每况愈下。你对当前的资本市场状况如何解读?定向降准会对整个经济和资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吗?
陈兆春:资本市场要放在宏观经济走势中考虑。从之前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周期逐渐到8、9平台再过渡到现在的8以下,从整个经济大周期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缓慢下行态势。根本原因在于三驾马车的降速加上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这个下行是周期性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新一届政府看到了靠资本泡沫程度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因此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逐渐改变原来由投资来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下半年的发展应以低位企稳为主,GDP增长保持在7及以上的区间,还是有信心的。
我们看到,二季度经济继续探底,对此政府相继出台了多种“微刺激”政策,例如定向降准等,为实体经济补血,经济有企稳回升的迹象。但是资本市场在IPO开闸和经济减速等多重利空压力下持续低位震荡。
从今年来看,无论是货币市场操作还是定向降准,总量大约在5000多亿元,其实也已经相当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了。下一步,说未来再次降准或降息的条件是否还具备,需要再次细致考量未来的经济走势。现在很多人说未来1~2个月降息是板上钉钉的事,我认为不一定,还要看整个未来的数据,同时我认为,不一定非要全面降息才能更好地支持经济。
:针对2014年的行情,你给投资者有哪些建议?
陈兆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一些传统的板块可能会有一些风险积累,比如说房地产投资和矿产投资等。特别是对做固定收益的投资者来讲,大家的投资思路可能要做出一些转变,从片面追求收益的角度,向追求流动性兼顾收益性的思路转变。
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下行周期造成的整个价格下跌的风险,无论是股市的下跌还是资产价格的下跌。所以,我们认为在流动性的基础上,最好能投到一些有双向交易的品种中去,对冲基金就是一种良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