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表现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因各种原因而不在儿童身边,导致儿童只能跟父母中的一方或者是祖辈或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的统称。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缺位,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监督和教育,他们往往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不够,因此会采取一些叛逆行为来引起父母对他们的关注。加上由于年纪小对事情的本质和是非对错缺乏深刻认识,成长期的好奇心理使他们喜欢模仿一些不良的行为,群体中不良习惯的互相传染等,这些都加剧他们的叛逆心理使得他们想尽办法摆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监管和教育。在外界不良因素和自身叛逆心理的双重作用下,这些叛逆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纠正,就会使他们的思想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而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问题的产生,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长辈的不尊重、责任感不强、说谎、冷漠缺乏同情心。
(一)对长辈的不尊重。
表现为喜欢与长辈争执,逃避劳动,不懂得体会父母及其他长辈对自己的艰辛养育,缺乏感恩之心。尤其是当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祖辈时,监护人因为知识的匮乏加上年老力衰,对儿童的监管和教育不是很到位,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没有时间来教导自己的小孩如何尊重和孝敬长辈,加上一些监护人对这些留守儿童过于溺爱,对他们平时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没有及时纠正而是任其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就会助长他们欺老欺弱的心理。对长辈的尊敬和敬畏之情就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抗衡能力的增强而不断减弱。
(二)责任感不强。
主要是指家庭责任。经济的贫困是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留守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长年在外使得这些留守儿童很早就背负起家庭的责任。但是一些留守儿童因长辈溺爱和父母基于对孩子的亏欠心理也不想自己的子女在家受太多的苦等方面的原因,使他们变得放纵而不是承担起在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说谎。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相对落后,留守儿童受群体间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感染,在为了逃避责罚和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时学会了说谎,而且当说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且没有因此而受到惩罚时,他们就会更加相信谎言的作用。比如为了能够有钱上网会骗自己在外打工的父母说要交资料费,为了不用干家务活骗家人说要写作业,为了出去玩骗老师说家里有事等。说谎就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对自己不负责的一个好的借口,也成为其道德意识淡薄的一个表现。
(四)冷漠缺乏同情心。
包括对弱小的同情,对父母及其他长辈的关心。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形成了欺老欺弱的心理,容易养成欺负弱小的习惯。同时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家庭背景都基本相同, 对于他人的一些困难,在经过与自己对比后感到自己的情况也差不多,就会感得很平常而无动于衷,久之就会变得麻木而缺乏同情心。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年不在身边,性格会比较孤僻,思想上很容易走向极端。在自己面临困境而一时无法解决时就有可能会抱怨父母和监护人,而不是体谅他们。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变得冷漠而没有同情心,最后成为他们道德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成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为经济的原因,很多年轻的家长在小孩出生不久就把小孩交给老人照顾而长年在多打工。因此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大多都是跟祖辈生活在一起。由于留守儿童长年见不到父母,而监护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由于年龄偏大,对孩子的管教常常失控。即使有一部分的留守儿童是跟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但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父母双方共同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另一方面是受经济以及观念落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无论是父母还是其他监护人都没有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给予正确、足够的重视。在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没有能够引起重视,认为这种行为对于小孩的危害性不是很大,还有的可能是因为父母长年在外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总之家庭教育的缺失助长了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加剧了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问题。
(二)学校教育的不到位。
学校教育在弥补家庭教育缺失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除了在家里,其余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学校里渡过。但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因素制约,学校教育没有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学校教育的不到位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的不到位;二是老师素质能力低下。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要求学校不得不承担一部分可能属于家庭的责任。如小学住宿问题,在很多农村小学是不提供住宿的,但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那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学校应该承担起提供住宿的责任。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学校管理不到位,管理不科学合理,有可能导致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会利用管理中的漏洞从而导致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加剧,可能会出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导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问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低下,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没有能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学生不负责。这些都会造成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道德问题进一步加剧。
(三)地方政府的重视不够。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政府对教育的影响举足轻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地方政府不但要从财政上给予支持,还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引导和支持社会各种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有效支持与服务,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山高皇帝远,上级监督不到位,使得一些地方政府有机可乘,助长了他们的惰性,对学校的教育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学校的问题,还是政府的问题。针对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问题,如果政府重视不够,不及时管理教育,就有可能导致他们成为失足青少年,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从而影响地方的稳定。更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地方政府把用于教育的经费挪作它用,这种行为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的不良影响对留守儿童的侵害很大,小孩好奇的心理,让他们很渴望也很容易去模仿。社会的不良影响一方面来而于他们所在的群体,一方面来自于他们平时所看到的社会不良现象,还有一方面则可能来自于他们的父母及监护人的不良行为习惯。留守儿童在群体生活中很容易染上群体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吸烟、喝酒、聚众闹事等。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和学校监管的不到位,有可能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分子,经常跟他们混在一起,因此容易染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特别是一些进入初中的留守儿童,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一般上都是在乡镇上,他们开始摆脱了家长的约束,加上学校管理的不到位,容易使他们成为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家长对于留守儿童的影响也很大,虽然说家长长年在外与留守儿童呆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但是每到过年大多数家长都要回来过年,因此也会把一些在外面的不良风气带回来。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每到过年大家从外面打工回来都喜欢聚在一起打打麻将或者是赌博。这些不良风气都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措施
(一)加强对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或者是其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祖辈更是如此。面对他们的孩子出现道德意识淡薄问题时,多数的家长都是把小孩打骂一顿就完事了,没有深入分析小孩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除了用打骂来教育外没有其他更好的教育方法。一些常年在外的家长认为离家太远有心无力,有的干脆放任自流,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环境恶化、亲密度较低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导致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导致留守儿童越轨和犯罪现象严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家长和监护人教育意识淡薄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教育小孩的方法和技巧,改善他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就是使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因势利导地教育好孩子,减少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的问题出现。
(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
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对于防止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在校的管理,减少学生外出的次数,在外出日要及时检查晚归的情况,对于晚归的同学要查明原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帮助留守儿童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清是非曲直。在学校教育中增设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关的课程,学校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儿童,更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关心学生,特别是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而不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成绩好的同学身上。加强对少数民族教师的培训,加强父母、孩子、教师之间的交流。对于一些长期以来缺乏父母关心的留守儿童而言,老师的关爱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感到温暖,可以减少他们的心理障碍。
(三)政府对民族教育的重视。
政府应加大对学校的投资,积极关心留守儿童的情况,同时应实施积极的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心和帮助。建立“代理家长制”,由当地学校、教师、政府工作人员或社会人士自愿担任1-2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平时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节假日将他们带到家里,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还要帮助学校开展好道德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水平。加强对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减少犯罪。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从某种方面来说就是因为他们不懂法,分不清是非对错而造成的。
(四)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劳动教育。
劳动在儿童的成长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够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苦。通过要求留守儿童劳动,并及时地对其进行教育可以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并在劳动过程中学会吃苦耐劳,懂得承担责任。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大多数的小孩都因为其父母不再从事农业而脱离了农事劳动,只帮家里做一些轻松的活。有的留守儿童由于受到监护人的宠爱,连日常的自理都是由监护人一手操劳,让他们过早地学会了享受,从而形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造成他们思想道德水平偏低。因此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劳动教育。
四、小结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问题,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则有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家庭、学校、政府还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梁子兰.广西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以广西天等县民族小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
[2]贾娅玲.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青海省海东地区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07,(6).
[3]卢国良.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民族教育,2011,(1).
[4]高慧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09,(4).
[5]姚霖.广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6]陈淑莹.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思考---以从江县雍里乡龙江村为例[J].语文学刊,2010,(10).
[7]何彪,牛星丽.关于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编辑郑云东)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因各种原因而不在儿童身边,导致儿童只能跟父母中的一方或者是祖辈或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的统称。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缺位,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监督和教育,他们往往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不够,因此会采取一些叛逆行为来引起父母对他们的关注。加上由于年纪小对事情的本质和是非对错缺乏深刻认识,成长期的好奇心理使他们喜欢模仿一些不良的行为,群体中不良习惯的互相传染等,这些都加剧他们的叛逆心理使得他们想尽办法摆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监管和教育。在外界不良因素和自身叛逆心理的双重作用下,这些叛逆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纠正,就会使他们的思想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而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问题的产生,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长辈的不尊重、责任感不强、说谎、冷漠缺乏同情心。
(一)对长辈的不尊重。
表现为喜欢与长辈争执,逃避劳动,不懂得体会父母及其他长辈对自己的艰辛养育,缺乏感恩之心。尤其是当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祖辈时,监护人因为知识的匮乏加上年老力衰,对儿童的监管和教育不是很到位,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没有时间来教导自己的小孩如何尊重和孝敬长辈,加上一些监护人对这些留守儿童过于溺爱,对他们平时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没有及时纠正而是任其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就会助长他们欺老欺弱的心理。对长辈的尊敬和敬畏之情就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抗衡能力的增强而不断减弱。
(二)责任感不强。
主要是指家庭责任。经济的贫困是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留守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长年在外使得这些留守儿童很早就背负起家庭的责任。但是一些留守儿童因长辈溺爱和父母基于对孩子的亏欠心理也不想自己的子女在家受太多的苦等方面的原因,使他们变得放纵而不是承担起在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说谎。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相对落后,留守儿童受群体间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感染,在为了逃避责罚和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时学会了说谎,而且当说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且没有因此而受到惩罚时,他们就会更加相信谎言的作用。比如为了能够有钱上网会骗自己在外打工的父母说要交资料费,为了不用干家务活骗家人说要写作业,为了出去玩骗老师说家里有事等。说谎就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对自己不负责的一个好的借口,也成为其道德意识淡薄的一个表现。
(四)冷漠缺乏同情心。
包括对弱小的同情,对父母及其他长辈的关心。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形成了欺老欺弱的心理,容易养成欺负弱小的习惯。同时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家庭背景都基本相同, 对于他人的一些困难,在经过与自己对比后感到自己的情况也差不多,就会感得很平常而无动于衷,久之就会变得麻木而缺乏同情心。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年不在身边,性格会比较孤僻,思想上很容易走向极端。在自己面临困境而一时无法解决时就有可能会抱怨父母和监护人,而不是体谅他们。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变得冷漠而没有同情心,最后成为他们道德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成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为经济的原因,很多年轻的家长在小孩出生不久就把小孩交给老人照顾而长年在多打工。因此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大多都是跟祖辈生活在一起。由于留守儿童长年见不到父母,而监护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由于年龄偏大,对孩子的管教常常失控。即使有一部分的留守儿童是跟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但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父母双方共同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另一方面是受经济以及观念落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无论是父母还是其他监护人都没有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给予正确、足够的重视。在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没有能够引起重视,认为这种行为对于小孩的危害性不是很大,还有的可能是因为父母长年在外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总之家庭教育的缺失助长了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加剧了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问题。
(二)学校教育的不到位。
学校教育在弥补家庭教育缺失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除了在家里,其余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学校里渡过。但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因素制约,学校教育没有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学校教育的不到位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的不到位;二是老师素质能力低下。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要求学校不得不承担一部分可能属于家庭的责任。如小学住宿问题,在很多农村小学是不提供住宿的,但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那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学校应该承担起提供住宿的责任。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学校管理不到位,管理不科学合理,有可能导致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会利用管理中的漏洞从而导致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加剧,可能会出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导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问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低下,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没有能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学生不负责。这些都会造成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道德问题进一步加剧。
(三)地方政府的重视不够。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政府对教育的影响举足轻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地方政府不但要从财政上给予支持,还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引导和支持社会各种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有效支持与服务,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山高皇帝远,上级监督不到位,使得一些地方政府有机可乘,助长了他们的惰性,对学校的教育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学校的问题,还是政府的问题。针对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问题,如果政府重视不够,不及时管理教育,就有可能导致他们成为失足青少年,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从而影响地方的稳定。更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地方政府把用于教育的经费挪作它用,这种行为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的不良影响对留守儿童的侵害很大,小孩好奇的心理,让他们很渴望也很容易去模仿。社会的不良影响一方面来而于他们所在的群体,一方面来自于他们平时所看到的社会不良现象,还有一方面则可能来自于他们的父母及监护人的不良行为习惯。留守儿童在群体生活中很容易染上群体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吸烟、喝酒、聚众闹事等。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和学校监管的不到位,有可能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分子,经常跟他们混在一起,因此容易染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特别是一些进入初中的留守儿童,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一般上都是在乡镇上,他们开始摆脱了家长的约束,加上学校管理的不到位,容易使他们成为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家长对于留守儿童的影响也很大,虽然说家长长年在外与留守儿童呆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但是每到过年大多数家长都要回来过年,因此也会把一些在外面的不良风气带回来。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每到过年大家从外面打工回来都喜欢聚在一起打打麻将或者是赌博。这些不良风气都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措施
(一)加强对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或者是其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祖辈更是如此。面对他们的孩子出现道德意识淡薄问题时,多数的家长都是把小孩打骂一顿就完事了,没有深入分析小孩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除了用打骂来教育外没有其他更好的教育方法。一些常年在外的家长认为离家太远有心无力,有的干脆放任自流,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环境恶化、亲密度较低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导致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导致留守儿童越轨和犯罪现象严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家长和监护人教育意识淡薄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教育小孩的方法和技巧,改善他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就是使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因势利导地教育好孩子,减少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的问题出现。
(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
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对于防止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在校的管理,减少学生外出的次数,在外出日要及时检查晚归的情况,对于晚归的同学要查明原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帮助留守儿童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清是非曲直。在学校教育中增设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关的课程,学校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儿童,更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关心学生,特别是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而不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成绩好的同学身上。加强对少数民族教师的培训,加强父母、孩子、教师之间的交流。对于一些长期以来缺乏父母关心的留守儿童而言,老师的关爱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感到温暖,可以减少他们的心理障碍。
(三)政府对民族教育的重视。
政府应加大对学校的投资,积极关心留守儿童的情况,同时应实施积极的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心和帮助。建立“代理家长制”,由当地学校、教师、政府工作人员或社会人士自愿担任1-2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平时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节假日将他们带到家里,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还要帮助学校开展好道德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水平。加强对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减少犯罪。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从某种方面来说就是因为他们不懂法,分不清是非对错而造成的。
(四)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劳动教育。
劳动在儿童的成长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够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苦。通过要求留守儿童劳动,并及时地对其进行教育可以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并在劳动过程中学会吃苦耐劳,懂得承担责任。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大多数的小孩都因为其父母不再从事农业而脱离了农事劳动,只帮家里做一些轻松的活。有的留守儿童由于受到监护人的宠爱,连日常的自理都是由监护人一手操劳,让他们过早地学会了享受,从而形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造成他们思想道德水平偏低。因此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劳动教育。
四、小结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问题,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则有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家庭、学校、政府还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梁子兰.广西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以广西天等县民族小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
[2]贾娅玲.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青海省海东地区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07,(6).
[3]卢国良.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民族教育,2011,(1).
[4]高慧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09,(4).
[5]姚霖.广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6]陈淑莹.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思考---以从江县雍里乡龙江村为例[J].语文学刊,2010,(10).
[7]何彪,牛星丽.关于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编辑郑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