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记者到世界上最大传媒集团的主席,默多克希望做成功的私人股本投资家、骄傲的文化工作者,还是只想做一个富豪?
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主席罗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显然不愿意把花5.8亿美元收购的《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当宠物养,他对报纸要求越来越严格。
他认为《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太长了,用户根本没有时间读完这些内容。他对编辑和记者毫不客气地说道:“别再为赢得‘普利策奖’写文章了,还是发表一些读者喜欢的内容吧。”
默多克对内容的在意有别于其他的私人股本投资家。
换句话说,只有那些金融资本家们才有兴趣收购新闻公司,他们既无新闻记者的道德情操,也缺乏投身新闻业的热情。在这一点上,默多克是个例外。
从小记者到世界上最大传媒集团的主席,默多克希望做成功的私人股本投资家、骄傲的文化工作者,还是只想做一个富豪?
22岁的出版人
默多克的父亲基思·默多克(KeithRupertMurdoch)爵士是著名的战地记者和出版商,他最初的理想是将儿子培养成一名优秀的记者。1949年,他把默多克送到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接受教育,毕业后默多克获得了第一份工作—伦敦《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助理编辑。
基思·默多克原本是希望默多克可以留在伦敦发展的,可惜1952年一个秋日的下午突发的心脏病夺走了他的生命,作为惟一的儿子,默多克必须继承父亲的产业—包括《先驱报》(TheHerald)在内的4家报纸。那年,默多克22岁。
基思·默多克并没有留下优质的资产,相反,几家报纸在财政上都陷入危机。默多克转让了两家报纸,保留了《星期日邮报》(Sunday Mail)和《新闻报》(The News),担任出版人。
在管理方面,默多克比父亲更胜一筹。默多克工作起来就像发疯了一样,他不顾董事会其他成员或编辑的反对,坚持以自己的方式操作。
他们并不喜欢这个管理者,但几年之内,默多克将《星期日邮报》同最大的竞争对手《广告报》(Journal of Advertising)合并,并且使《新闻报》盈利,那些不喜欢他的人不得不继续为他打工。
随后,默多克花了40万美元兼并了《星期日时报》(Sunday Times)。有人感慨地说:“默多克总是能够利用别人口袋里的钱把事办成。”
成功的并购者
默多克锐意创新,他使《星期日时报》脱胎换骨,作为年轻的出版商,默多克迈出了事业成功的第一步,他已经组成了澳洲珀斯和阿德莱德的小小报业集团。
这时候,他又开始向首都悉尼乱糟糟的报业界宣战,而且他还想跻身竞争激烈的电视业。
默多克的收购步伐40年来一直没有停止,现在他掌管的新闻集团净资产超过400亿美元,涵盖电影、电视节目、无线电视、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出版以及数字广播、加密和收视管理系统开发。控制了澳大利亚2/3的报纸,英国《太阳报》(The Sun)、《泰晤士报》(The Times)等40%的报纸。他还拥有英国的天空电视台、美国福克斯电视网、香港亚洲卫视……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默多克与日本公司合办的用于拓展互联网投资的金融企业—软银,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获利。
如果给默多克60秒时间,他也没有办法一口气说出自己在过去20年一共收购了多少份报纸、多少家公司、涉及多少个领域,因为实在太多了。
报人还是贪心商人
在西方社会,掌握媒体并不意味着管住了人们的嘴。默多克在西方社会饱受攻击,很多人不满意默多克淡化意识形态,积极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比如,1999年默多克在北京设置新闻集团代表处,2000年,在上海设立卫星电视(STAR)代表处(首家获准在沪设立代表处的境外传媒公司),多次向中国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或兴建学校)。
让他受到抨击的还有另一个原因:他们认为默多克对商业利益无止境的追求。新闻集团虽以“新闻”起家,但集团超过60%的收益却来自“娱乐”及相关产业。
2007年,默多克花了50亿美元收购了《华尔街日报》。他的朋友说“正考虑着遗嘱”的默多克希望通过《华尔街日报》挽回自己的名誉。
默多克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我并不是要书写传奇,你也不可能摆平所有的反对意见。我已经这样生活了50年。如果你要做出些改变,你就会树敌—我为我所做的感到自豪。”他甚至开玩笑地说:“如果《华尔街日报》也(像《太阳报》那样)刊登三版女郎的照片,我敢肯定我们的读者中也会有MBA。”
默多克的前得力助手(现《福布斯》(Forbes)杂志专栏作家詹姆士·布雷迪)也不认同关于默多克是一个“贪心商人”的评价。他觉得默多克是一名真正的报人。他说,“默多克知道如何起大标题、熟悉各种字体、掌握白纸行情、懂得如何与工会谈判等。”
不过,默多克的人生并没有受到这些或褒或贬评价的影响,他仍是我行我素。
至少,从他富可敌国的财富(超过110亿美元)来看,在追求商业利益上他是成功的。同时,他打造的传媒帝国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仅这一点就极有可能让他成为商业教材被载入历史,并且其实力无人能及。
做永远的领袖
如此多的产业和公司,印证了默多克在商业上极高的并购才能,也体现了他不一样的经营理念。
在商场中,默多克有很多绰号,比如:“顶级变色龙”(见风转舵)、“铁腕手”(铁面无私)、“豪赌者”(因赌而兴)、“独裁者”(主宰乾坤)、“工作狂”(细致入微)、“快枪手”(捷足先登)……
在默多克的商业字典里,他希望自己可以成为这样的人:首先,他不愿意做一个好好先生,他觉得领导者的心慈手软只能导致商战失败,他要做一个永远的领袖,任何人也别和他胡言乱语什么授权问题。
让默多克成为“快枪手”的砝码是,他对业务的了如指掌和他对工作的无限热情。这一点常让新闻集团的主管们寝食难安,因为默多克多数时候会在凌晨3点打来电话和他们核对数据,这一现象或许在默多克和邓文迪结婚后有了改善。
但邓文迪也认为,默多克工作起来真的像走火入魔的狂人。
默多克是否会是当今最后一代传媒大亨呢?就像亨利·卢斯(《时代周刊》创办者)、威廉姆·兰道夫·赫斯特(美国报界巨头)、威廉姆·佩利(哥伦比亚光广播公司主席)一样。不管是招人爱还是讨人厌,默多克的时代好像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