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lian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创造力成为一种新的强大力量注入到人类的生活中。那么现代素质教育的关键就在于点燃这创造智慧的火焰,有效地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此,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点粗浅认识。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乐纳曾经说过:“创新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新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有真正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新力的才能。”注重创新教育的美国教育非常强调让学生试一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才能。然而,从我国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注入式”、“满堂灌”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教师用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重视思想内容的分析,轻视课文的诵读、感悟,忽视了语文学习的特点;为了应考,过分强调统一答案,忽视独特见解,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要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必须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新。”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由“复制型”人才观转向“创新型”人才观
  在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中,以传递和继承人类已经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作为中心工作。教学生接受已有知识被好多学校当作终极目标,而不是当作促进学生形成新能力的工具。现行学校教育在知识教育上基本上是一种继承性、接受性的教育,十分缺乏对原有知识进行批判和改造的态度;在学生规范养成上,主要是一种规范性、约束性的教育,而不是宽容多样性和与众不同。这种教育虽然形成了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书本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和养成顺从守规的行为习惯的优势,但同时也滋生了许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在我国传统教育所注重培养的还只是“复制型”人才,压抑创造精神的教育现象依然存在,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相当薄弱。我们的学生学习刻苦,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动手能力较差,创造精神不足。学生在课堂上正襟危坐,接受、同化、记忆和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即使理解和消化,也不过是为了牢固地记忆知识,若变换一下角度和换个场合,就不知所措了。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本质上只是知识的复制品。学生被期望成为温顺的小绵羊,只能循规蹈矩,按照老师讲授的回答问题,很少有个性发挥的余地。长此下去,学生的创造冲动会逐渐消失,甚至像初进贾府的林黛玉,“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这样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有些老师看来,创造仅仅局限于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是专业教育的事而与语文教学无关。实际上,每当学生对某个作文命题做出独特的构思,或用独到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或以独特的想象力绘制了一幅图画,其中便蕴涵着创造的成分,这也许会成为未来重大发明的基础。我们必须消除现行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为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二、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缘于疑。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应改变“记诵的学风”。在课堂上,不能只是让学生被动地“静听”教师那种令人生厌的“讲课”,那样只会形成死记硬背的学风。只能让学生的心智像一个“蓄水池”,将知识用管子机械地引进去,考试时用另一个管子把它排出来。这样的教学,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让课业变成一堆“死物”,也谈不上学生的积极发展,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位成功的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满足于学生能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教育者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孩子发问”。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还要注意爱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阐发自己的独见、新见、创见。例如,在阅读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可以要求学生整理自己在阅读实践中的感想,特别是对某些作品包括名家作品的质疑。
  三、抓住学生能力培养的契机,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能力
  在那种鼓励听话,鼓励无怀疑无批判地接受的气氛中,很难形成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所培养出来的最多只是会踩着别人脚印走路的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魏书生老师说:“语文学习与语文科学习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后者是语文课堂、教科书的学习,前者则指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可以说,汉语是渗透于孩子们生活的所有空间和时间的,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课文。”这段话阐明了语文教学两个课堂的区别。“广阔的社会环境”就是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语文作为人们必须掌握的工具,具有思想性、综合性、审美情感性等多种特征。语文教学要体现这些特征,实现与这些特征相关的教学目标,就必须以学生全部的语言生活作为起点和归宿。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把眼光扩展到课外,扩展到一切可以学习语文的社会大环境中,建立一个语文教学的新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开放的而不是闭锁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一个重视第二课堂而不是单纯有第一课堂的完整的教育系统”。因此,我在语文教学时,除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遵循语文学习必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原则。有计划地配合课内教学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展开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像课前三分钟演讲,模拟应聘,让他们针对上网利弊,顺境和逆境哪样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等热门话题展开辩论,还组织学生收看名校学生辩论的电视录像,看后再让他们谈谈体会和感受。通过展开这些活动后,同学们受益匪浅,能够从更多方面去思考问题、看待事物了。
  总之,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我们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给他们广阔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跨世纪人才。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的是长时间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积累。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站在时代的前列,活跃课堂气氛,唤回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有了这种“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才会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明天就会更加辉煌。这样,就一定能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开学第一天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每天甩胳膊”的任务。一个月后,苏问大家坚持的情况,90%的学生举起从头到骄傲的手。又一个月,苏又问,这时只剩下80%。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问,这时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人就是后来成为希腊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我校的管理正如柏拉图式,简单、重复、坚持。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终于成为河源市“德育名校”。  一、简单便于操作:  简单是复杂的内涵,是复杂
期刊
〔摘 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感受产生的好恶倾向。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满足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需要,从而引起学生学好语文的积极态度。语言的学习是需要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情感交流和发展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现代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同时又提倡教师角色多元化。  〔关键词〕情感 教学活动 积极态度 角色多元化
期刊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过:“不当班主任的老师,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老师。”他在《班主任工作漫谈》自序中写道:“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老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在当了班主任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带给我的充实和幸福。从代课老师到班主任,给了我更多和学生朝夕相处、共同成长的时间和机会,这样便会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十分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从语文的工具性来说,初中语文教学更应体现基础性实用性。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凭借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走遍天下,也有人因“嘴笨”而失去各种机遇。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为他们顺利就业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突出语文的特色,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努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期刊
辽阔的夜空,深邃而充满幻想。你是希望她永远的这般无声无色?还是希望在这宁静中能时常迸发灿烂的烟火,打破寂静,为夜空留下耀眼的火花?我希望是后者。因为夜空的美,不光有明月,有繁星,还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我们的课堂,不光有老师,有学生,还应该有碰撞,思维的碰撞,思维碰撞的灿烂火花!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不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
期刊
排球运动是以运动员能力为主导的隔离网对抗性的群体项目。在当今,排球运动中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单纯依靠某一特定的技能取得胜利、名列前茅的现象微乎其微。因此,善于运用科学创新的手段,使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够最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身体机能的活动能力,从而更加熟练、全面的掌握各项技能。通过对学校排球运动员的能力结构的分析,从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等方面,针对运动员的身
期刊
小学语文"新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朗读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朗读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形成语感,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而目前,小学生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很普遍,主要原因是低年级阶段,教师没有把好朗读训练关。因此,从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
期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读书。  我校小学生拥有的图书量不多,拥有一百册以上图书的学生只占29%,拥有50册以上图书的学生占35%,37%的学生没有尝到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所以不想读书。于是被其他的媒体夺去了几乎所有的课外时间。46%的学生不会读
期刊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它不是一种机械运动,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可以有各种模式,势必“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共同探索”。同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当中, 立足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就两方面来谈谈。  一、读书  读书有三道:眼到,口到,心到。  教科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现在中学生毕业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认识水平,不只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践行的大事,是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