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险方有美景——昌都的路

来源 :中国西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年前,昌都地区生产力落后,社会自然条件恶劣,人民群众的交通运输全靠人背畜驮,通过骡马驿道、溜索、牛皮伐、独木舟等方式进行。 听很多人说过川藏线险,昌都的路难走。但当我第一次到这里的时候才发现这路远比想象的难走多了。时间是2010年的6月中旬。 我们是到昌都丁青县嘎塔乡采访由西藏自治区扶贫办援建的溜索桥改吊桥项目。因为横断山脉处处都是高山峡谷,交通显而易见是个大问题。昌都地区交通部门负责人给我们做了介绍。
其他文献
期刊
春末夏初,高原上的季风尚未走远拉萨的老城区,尤其是各寺院周围,礼佛转经的人便骤然多了起来,只见人群熙来攘往,络绎不绝,空气中袅袅桑烟缭绕,香雾氤氲。你便知道,藏历四月临近了,拉萨
近代中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先进的中国人为拯救国家和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救国方略,从而使社会思想文化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严
庄园庞大的规模足见朗顿家族地位的显赫。即便已坍塌破败得几乎不成样子了,但比之今天村里的民宅依然亳不逊色,气势咄咄逼人。
相比于第一次到拉萨时,这里的交通已经方便多了,出租车、三轮车、公交车,各类交通工具,应有尽有。然而,在拉萨我更喜欢走路,或同明媚的日光漫步在西郊的高楼间,或在细雨中穿梭于八廓
1903年,此时距英国著名政治家威廉·E.格拉斯顿(1809—1898)去世才5年,约翰·莫利(John Modey,1838—1923)的3卷本巨著《威廉·E·格拉斯顿传》(The Life of William
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代表人物,1040年生于贡唐(今天日喀则吉隆的北边),俗名叫米拉日巴·脱噶巴,藏族人一般叫他得道者米拉日巴。
有一次翻阅自己的老相册,突然发现一张我10岁那年的三好学生留影,照片上的我两个脸颊涂着红红的胭脂,刚刚结束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联欢会,身上还是舞蹈表演的装束——头上盘着五彩
从史学的角度研究<周易>,在古代已形成了以宋代杨万里<诚斋易传>为代表的史家易学派,但前人所走的都不过是以史证易的路子;进入20世纪以来,一批现代学者不约而同地集结成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