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足石刻博物馆展厅内有一件出土于大足区万古镇大钟寺遗址的经幢幢身,该经幢上有两个北宋时期的年号,铭文中出现大足石刻最早匠师题名。
关键词:大钟寺经幢;大足石刻最早匠师题名
在气势宏伟的大足石刻博物馆广场上,竖立着两座高达19.6米的经幢,整体呈八棱柱状,与博物馆主体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又自成一体(图1)。
在大足石刻众多的造像题材中,佛、菩萨、罗汉等皆为大家所熟悉,而经幢却鲜为人知。
在唐代,有一部至少被翻译过八次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中宣扬了陀罗尼的神力,如“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并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坡中”,经幢影子能映在身上,或灰尘飘落在人身上,所受罪业皆消除。受此影响,佛教信众在寺院、交通要道、墓葬等地方大量建造经幢,多为八面形的圆雕石柱,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在经幢上一般刻有佛教密宗的咒语或经文、佛像等。
经幢在北方多位于寺院之中,基本上为圆雕的形式。传到巴蜀地区之后,大多雕刻在坚硬的崖壁上,如在广元、安岳等地,大足石刻中的经幢也基本上如此,它们大多遗存在北山石刻中,如第250、260、269、271、281、279龛等7个龛内有此雕刻,时代均为五代,形制基本相同,其中的第279龛中的经幢保存完整(图2、图3),在通高1米多的崖壁上雕刻有龙、宝珠、双层仰莲、佛像、力士等诸多题材,层次分明,刻工精细。
大足石刻博物馆展厅内有一件经幢的幢身(图4、图5),它出土于大足区万古镇大钟寺遗址。据上面的文字记载,这件经幢是宋代一位姓王的女子和他的儿子发心建造,希望消除丈夫生前的一切罪孽。该经幢上出现有两个北宋时期的年号:一个是“皇祐四年”(1052),銘文这样记述:“以皇祐四年十一月十日竖立,王氏男罗亨、罗泰……,镌作文昌,男惟简、惟一。”从此处来看,皇祐四年这件陀罗尼经幢已经雕刻完工,并竖立。另一个时间是“嘉祐四年”(1059),铭文为:“佛顶尊胜陀罗尼,僧令儒书,时以己亥岁嘉祐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表庆。”由此推断,在嘉祐四年这一年,可能因为信众的需求再次于寺院内举行了有关的仪式,并将仪式的一些情况记载在这件经幢之上。
这件经幢的珍贵之处,不但在于其表明了经幢在北宋时期大足一带的流行,还在于保存有大足石刻最早的工匠题名。从前面的文字可以知道,雕凿这件经幢的匠师是文昌以及他的儿子文惟简、文惟一。
大足石刻博物馆内有一张关于大足石刻文氏工匠的世袭表(图6),从这张表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宋代文家一共有六代在大足一地开龛造像,文昌名列第一代。在他之后,一代又一代的文氏家族的匠师和其他工匠们一道,在大足险峻的崖壁上精心雕琢,促使了两宋时期大足石刻臻于鼎盛!
【作者简介】何江(1974—),女,本科,文博馆员,大足石刻博物馆综合科科长,研究方向:宋代石窟艺术,博物馆学。
关键词:大钟寺经幢;大足石刻最早匠师题名
在气势宏伟的大足石刻博物馆广场上,竖立着两座高达19.6米的经幢,整体呈八棱柱状,与博物馆主体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又自成一体(图1)。
在大足石刻众多的造像题材中,佛、菩萨、罗汉等皆为大家所熟悉,而经幢却鲜为人知。
在唐代,有一部至少被翻译过八次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中宣扬了陀罗尼的神力,如“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并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坡中”,经幢影子能映在身上,或灰尘飘落在人身上,所受罪业皆消除。受此影响,佛教信众在寺院、交通要道、墓葬等地方大量建造经幢,多为八面形的圆雕石柱,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在经幢上一般刻有佛教密宗的咒语或经文、佛像等。
经幢在北方多位于寺院之中,基本上为圆雕的形式。传到巴蜀地区之后,大多雕刻在坚硬的崖壁上,如在广元、安岳等地,大足石刻中的经幢也基本上如此,它们大多遗存在北山石刻中,如第250、260、269、271、281、279龛等7个龛内有此雕刻,时代均为五代,形制基本相同,其中的第279龛中的经幢保存完整(图2、图3),在通高1米多的崖壁上雕刻有龙、宝珠、双层仰莲、佛像、力士等诸多题材,层次分明,刻工精细。
大足石刻博物馆展厅内有一件经幢的幢身(图4、图5),它出土于大足区万古镇大钟寺遗址。据上面的文字记载,这件经幢是宋代一位姓王的女子和他的儿子发心建造,希望消除丈夫生前的一切罪孽。该经幢上出现有两个北宋时期的年号:一个是“皇祐四年”(1052),銘文这样记述:“以皇祐四年十一月十日竖立,王氏男罗亨、罗泰……,镌作文昌,男惟简、惟一。”从此处来看,皇祐四年这件陀罗尼经幢已经雕刻完工,并竖立。另一个时间是“嘉祐四年”(1059),铭文为:“佛顶尊胜陀罗尼,僧令儒书,时以己亥岁嘉祐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表庆。”由此推断,在嘉祐四年这一年,可能因为信众的需求再次于寺院内举行了有关的仪式,并将仪式的一些情况记载在这件经幢之上。
这件经幢的珍贵之处,不但在于其表明了经幢在北宋时期大足一带的流行,还在于保存有大足石刻最早的工匠题名。从前面的文字可以知道,雕凿这件经幢的匠师是文昌以及他的儿子文惟简、文惟一。
大足石刻博物馆内有一张关于大足石刻文氏工匠的世袭表(图6),从这张表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宋代文家一共有六代在大足一地开龛造像,文昌名列第一代。在他之后,一代又一代的文氏家族的匠师和其他工匠们一道,在大足险峻的崖壁上精心雕琢,促使了两宋时期大足石刻臻于鼎盛!
【作者简介】何江(1974—),女,本科,文博馆员,大足石刻博物馆综合科科长,研究方向:宋代石窟艺术,博物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