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之情
桃花从《诗经》深处妖俏而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奏出了以桃喻人之先曲。自此桃花的艳丽、柔媚、多情便如影随形地与红粉佳人迤逦在中国文化路径上。南朝徐悱的“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由眼前鲜艳的红白花瓣的桃花,联想到妻子脸上的胭脂和香粉,表达出对远方妻子强烈的思念之情。唐代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更成为桃花喻美人的典范。“人面桃花”或“桃花人面”便作为女人和桃花可自由互替的固定词汇出现在后人的诗句中。
南京有一处有名的景点——桃叶渡,这名字的由来有个美丽的故事,和大书法家王羲之儿子王献之有关。王献之有个小妾叫桃叶,王献之常在桃叶渡迎接她渡河,桃叶害怕秦淮河水阔浪大,王献之为了安慰她,写了一首《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歌》温暖而柔情充溢的色彩映照千年。
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中唱道:“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流行歌曲《桃花朵朵开》中有:“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枝头鸟儿成双对,情人心花儿开。”更是倾情演绎了桃花与爱情的密切关系。
花之殇
桃花早熟,三年结果,六七年老化,树干结果后越来越细,十余年后枯,树龄不长,故桃花被古人称为“短命花”。桃花的这一特性在诗人那里便被赋予了青春易逝的生命飘零感。
当遽然而逝的生命意味和桃花所隐喻的女子形象联系在一起时,桃花便成为红颜易老或红颜薄命的忧伤意象。这一意象在林黛玉的《葬花吟》中被表达得淋漓尽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人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漫天凄艳的落花和一个寄人篱下、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女子的命运相互映照。让人怅惋。
金庸力作《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驾着一叶扁舟,徜徉在碧蓝的海面,船尾坐着白衣似雪的阿衡,一袭青衣的黄药师矗立在船头,手里的碧箫悠远的乐音从海面传出很远很远。夕阳的金辉下,他们相视而笑,而小船航程的尽头便是桃花灿烂的海岛。但这段纯真超脱的爱情却转眼即逝,徒留下痴痴的丈夫和冰雪聪明的幼儿,难道美丽的阿衡和桃花有着某种冥冥中的契合?
《桃花扇》“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香君——“秦淮八艳”之一,她和侯方城的故事流传千古。青楼女子,贞情女子,气节女子,为后人留下无数佳话。孔尚任在剧本中设计“桃花扇”这个意象,应该是有更深层的意蕴吧!
花之逸
桃源的意象,饱含中国文人的隐选情怀。桃源即桃花源,是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建的世外仙境,千百年来一直令骚人墨客心驰神往。古代,桃还有驱鬼避邪的意思,而“桃”与“逃”谐音,因有避世之意。
李白的《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整首诗歌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蕴含着作者向往隐逸生活的追求,而漂浮在涓涓溪流上的瓣瓣桃花更为环境增添了幽谧色彩。
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博学多才,但在会试时被人所累而下狱,由此厌恶官场,鄙薄功名,放浪形骸,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30多岁时选中“桃花坞”作为隐居之所。在桃花坞建成桃花庵别墅,自号“桃花庵主”。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这里,呼朋引类,诗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是自况、自遣兼以警世之作:“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基,无花无酒锄作田。”“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屈己下人,不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一种超脱的生活理想。
桃花从《诗经》深处妖俏而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奏出了以桃喻人之先曲。自此桃花的艳丽、柔媚、多情便如影随形地与红粉佳人迤逦在中国文化路径上。南朝徐悱的“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由眼前鲜艳的红白花瓣的桃花,联想到妻子脸上的胭脂和香粉,表达出对远方妻子强烈的思念之情。唐代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更成为桃花喻美人的典范。“人面桃花”或“桃花人面”便作为女人和桃花可自由互替的固定词汇出现在后人的诗句中。
南京有一处有名的景点——桃叶渡,这名字的由来有个美丽的故事,和大书法家王羲之儿子王献之有关。王献之有个小妾叫桃叶,王献之常在桃叶渡迎接她渡河,桃叶害怕秦淮河水阔浪大,王献之为了安慰她,写了一首《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歌》温暖而柔情充溢的色彩映照千年。
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中唱道:“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流行歌曲《桃花朵朵开》中有:“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枝头鸟儿成双对,情人心花儿开。”更是倾情演绎了桃花与爱情的密切关系。
花之殇
桃花早熟,三年结果,六七年老化,树干结果后越来越细,十余年后枯,树龄不长,故桃花被古人称为“短命花”。桃花的这一特性在诗人那里便被赋予了青春易逝的生命飘零感。
当遽然而逝的生命意味和桃花所隐喻的女子形象联系在一起时,桃花便成为红颜易老或红颜薄命的忧伤意象。这一意象在林黛玉的《葬花吟》中被表达得淋漓尽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人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漫天凄艳的落花和一个寄人篱下、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女子的命运相互映照。让人怅惋。
金庸力作《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驾着一叶扁舟,徜徉在碧蓝的海面,船尾坐着白衣似雪的阿衡,一袭青衣的黄药师矗立在船头,手里的碧箫悠远的乐音从海面传出很远很远。夕阳的金辉下,他们相视而笑,而小船航程的尽头便是桃花灿烂的海岛。但这段纯真超脱的爱情却转眼即逝,徒留下痴痴的丈夫和冰雪聪明的幼儿,难道美丽的阿衡和桃花有着某种冥冥中的契合?
《桃花扇》“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香君——“秦淮八艳”之一,她和侯方城的故事流传千古。青楼女子,贞情女子,气节女子,为后人留下无数佳话。孔尚任在剧本中设计“桃花扇”这个意象,应该是有更深层的意蕴吧!
花之逸
桃源的意象,饱含中国文人的隐选情怀。桃源即桃花源,是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建的世外仙境,千百年来一直令骚人墨客心驰神往。古代,桃还有驱鬼避邪的意思,而“桃”与“逃”谐音,因有避世之意。
李白的《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整首诗歌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蕴含着作者向往隐逸生活的追求,而漂浮在涓涓溪流上的瓣瓣桃花更为环境增添了幽谧色彩。
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博学多才,但在会试时被人所累而下狱,由此厌恶官场,鄙薄功名,放浪形骸,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30多岁时选中“桃花坞”作为隐居之所。在桃花坞建成桃花庵别墅,自号“桃花庵主”。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这里,呼朋引类,诗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是自况、自遣兼以警世之作:“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基,无花无酒锄作田。”“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屈己下人,不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一种超脱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