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过程既是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过程,又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传统教学中,因为应试教育的指向,我们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样就使得部分学生出现情感方面或心理方面的障碍而影响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我认为英语教师应该按照《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情感策略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一、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主体观,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科知识和认知活动的实践者、参与者。教师务必设法引导学生发挥其应有的主体作用,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体观。教学活动要着眼整体、立足个体,承认并要利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力求做到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材施教、各自发展、共同提高。适时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体味成功的平台;要经常跟学生谈心,找学生聊天,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扬个性、攻难关,培养信心和意志。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要以一切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全面发展服务,实现以学科为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转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与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致力于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道德情感同步提升。
二、切实转变角色,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期望师长把他们看做“大人”的青少年学生。他们需要理解和尊重,他们需要倾听和交流,如果他们的期望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他们的主体意识与潜能的发挥,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乃至他们的长远发展。我们要记住:人是需要关心与尊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尊重需要是人的五层需要之一,罗森塔尔效应和霍桑效应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传统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而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该是知识接收的容器,他们应当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科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实践者、参与者和创造者。我们必须走近每一位学生,研究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理解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教师务必要走下来为学生上课,蹲下来跟学生对话,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因素,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和难题,帮助他们塑造自我形象、实现自我价值。教师要努力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与热情,做到师生间的感情共鸣,构建新型的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实现学生的情感分析和情感体验
从英语教材的设置我们可以看出,它总是在呈现教学内容的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各种情感因素在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编者的意志和情感。它们既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材料、直观形象材料等显性材料来体现,也可以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字里行间中使人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这叫隐形情感因素。总之,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从情感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情感、体验情感。
现行英语教材中,反映出编者意图的优美文字很多,它们都蕴涵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在其中。有表现山川之美、有展示花草之美、有体现人间真情之美等等,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其内涵,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分析和情感体验,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力。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适时设计制作或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英语教学,则可以集视听于一体,有声有像、动静结合,变抽象为形象,使课堂教学更显生动、活泼、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又是《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探求有效合理的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同时注意加大课堂教学活动的密度与知识容量,开展多种英语实践活动,积极创设运用英语语言的各种情境,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而且必要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感悟成功。
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需要开展一些英语语言小活动如“课前五分钟英语大家谈”“课后三分钟结束语”等。“课前五分钟英语大家谈”就是要求学生利用每节课开始后的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用英语讲个小故事、谈谈天气、说说家庭、讲讲班级等,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英语学习环境;“课后三分钟结束语”就是在每节课将要结束的大约三分钟左右时间,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用英语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教师最后作必要的修正与补充。这样,使得一节课就显得有始有终。
表演更是训练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他们合作与创新精神的有效活动。英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真实场景,如问路、购物、看病等,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知识,适时地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并要求他们自编自演各种英语小品剧,使其身临其境。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又可以让他们很快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收到“一石二鸟”的学习效果。
在课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更是对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多使用英语语言,以增其知识、拓其视野、更好地发展他们的个性能力。如:指导学生收听收看英语电视广播节目,阅读英语课外读物,举办英语朗读、写作、演讲、辩论大赛等,所有这些都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获取、处理和使用英语信息的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他们的英语思维,增加他们的英语实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时空、体味成功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总之,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研究每一位学生,因人而异、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有效运用情感策略,让学生进行情感分析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自尊自信、合作创新的情感,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他们养成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个性品质,促使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邳州市运河中学初中部)
一、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主体观,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科知识和认知活动的实践者、参与者。教师务必设法引导学生发挥其应有的主体作用,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体观。教学活动要着眼整体、立足个体,承认并要利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力求做到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材施教、各自发展、共同提高。适时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体味成功的平台;要经常跟学生谈心,找学生聊天,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扬个性、攻难关,培养信心和意志。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要以一切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全面发展服务,实现以学科为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转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与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致力于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道德情感同步提升。
二、切实转变角色,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期望师长把他们看做“大人”的青少年学生。他们需要理解和尊重,他们需要倾听和交流,如果他们的期望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他们的主体意识与潜能的发挥,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乃至他们的长远发展。我们要记住:人是需要关心与尊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尊重需要是人的五层需要之一,罗森塔尔效应和霍桑效应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传统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而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该是知识接收的容器,他们应当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科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实践者、参与者和创造者。我们必须走近每一位学生,研究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理解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教师务必要走下来为学生上课,蹲下来跟学生对话,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因素,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和难题,帮助他们塑造自我形象、实现自我价值。教师要努力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与热情,做到师生间的感情共鸣,构建新型的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实现学生的情感分析和情感体验
从英语教材的设置我们可以看出,它总是在呈现教学内容的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各种情感因素在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编者的意志和情感。它们既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材料、直观形象材料等显性材料来体现,也可以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字里行间中使人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这叫隐形情感因素。总之,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从情感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情感、体验情感。
现行英语教材中,反映出编者意图的优美文字很多,它们都蕴涵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在其中。有表现山川之美、有展示花草之美、有体现人间真情之美等等,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其内涵,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分析和情感体验,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力。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适时设计制作或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英语教学,则可以集视听于一体,有声有像、动静结合,变抽象为形象,使课堂教学更显生动、活泼、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又是《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探求有效合理的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同时注意加大课堂教学活动的密度与知识容量,开展多种英语实践活动,积极创设运用英语语言的各种情境,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而且必要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感悟成功。
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需要开展一些英语语言小活动如“课前五分钟英语大家谈”“课后三分钟结束语”等。“课前五分钟英语大家谈”就是要求学生利用每节课开始后的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用英语讲个小故事、谈谈天气、说说家庭、讲讲班级等,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英语学习环境;“课后三分钟结束语”就是在每节课将要结束的大约三分钟左右时间,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用英语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教师最后作必要的修正与补充。这样,使得一节课就显得有始有终。
表演更是训练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他们合作与创新精神的有效活动。英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真实场景,如问路、购物、看病等,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知识,适时地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并要求他们自编自演各种英语小品剧,使其身临其境。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又可以让他们很快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收到“一石二鸟”的学习效果。
在课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更是对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多使用英语语言,以增其知识、拓其视野、更好地发展他们的个性能力。如:指导学生收听收看英语电视广播节目,阅读英语课外读物,举办英语朗读、写作、演讲、辩论大赛等,所有这些都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获取、处理和使用英语信息的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他们的英语思维,增加他们的英语实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时空、体味成功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总之,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研究每一位学生,因人而异、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有效运用情感策略,让学生进行情感分析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自尊自信、合作创新的情感,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他们养成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个性品质,促使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邳州市运河中学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