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层建筑中结构体系的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i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科技的进步、技术的提高,以及新型材料的相继出现,为高层建筑创造了丰富的前提条件。本文就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现有各种结构承重体系及其特点,以及结构体系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high build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beautiful scenery line.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prove the technology, and new type materials arise, for high-rise building created a rich the prerequisite. This paper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is analyzed, the existing structure bearing syste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e system,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 exchange.
  Keywords: high building; Structure system; Framework; Shear wall
  
  
   中圖分类号: [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高层建筑结构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严格的标准。在我国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3—2010)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4m的结构称为。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
   早在公元前就有高层建筑。于公元前280年建造的石结构的亚历山大港灯塔,高100多米;我国建于公元523年的河南登封县,高40米;建于公元1056年的山西应县,高67米多,均保存至今。
   现代高层建筑由美国兴起,1883年在芝加哥建造了第一幢砖石自承重和钢框架结构的保险公司大楼,高11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1962—1976年建于纽约的两座大楼,各为110层,高411米。近几年来,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高层建筑发展也非常迅速,而且广泛采用新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形式,逐步成为世界建造高层建筑的新重心。
   我国近代的高层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3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期起,大量的高层建筑已耸立在国内各大城市的版图上,高度及层数也不断得到突破。
  1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不同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在低层建筑结构中,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位移都很小,通常可以忽略。所以低层建筑结构承受的外部作用主要是以自重为代表的竖向荷载。而高层建筑结构要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高层建筑遇到巨大风力和偶然的地震力时所产生的水平侧力。因为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高宽比的增大,尽管竖向荷载对结构设计仍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内力和位移不断增大,将成为结构设计时的控制因素。由于高层建筑高度较大,地震作用对它的影响也较大。因此,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是抗侧力结构设计和良好的抗地震性。除此之外还得严格控制高层建筑体型的比例,以保证其稳定性。使建筑平面、体型、立面的质量和刚度尽量保持对称和匀称,使整体结构不出现薄弱环节。
  2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2.1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件组成,是早期多采用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构件类型少,可以在构建工厂标准化生产,也可以在施工现场采用定型模板进行现浇制作,整体性好和抗震性能较好。并且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空间大,能适应较多功能的需要。
   在框架结构建筑中,外墙可使用非承载构件,使立面设计灵活多变;内墙采用轻质隔墙,可以按需要选择拆除以适应更多样的空间需求。并且这些轻质隔墙和外墙的采用,大大降低了建筑物自重,节省了材料。因此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但是,框架结构的抗侧移刚度较小,在一般节点连接情况下,当承受侧向的风力或地震作用时,将会有较大的剪切变形。因此,限制了框架结构的使用高度。总之,在修建高度不大的高层建筑物时,框架结构体系性能表现良好。
  
  图1 框架结构
  2.2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利用现浇配筋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剪力墙结构具有较高的抗侧刚度,对抵抗水平风力十分有利,并且现浇的墙体也可以作为房屋的分隔构件,因此,它适用于小开间的高层建筑,比如宾馆、住宅楼等。而且建造的高度远远高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主体都是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整体性很好,纵观世界各地的历次地震危害情况可知,剪力墙的地震破坏相对比较轻,所以适合在地震区推广建造。
   值得注意的是,剪力墙结构的高层住宅楼中,部分中间隔墙是剪力墙。这个不同于框架结构中的非承载轻质隔墙,是绝对不能拆除的,因为它也属于承重结构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空间使用限制很大,不能符合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而且整体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也造成整个建筑物自重的增大,使建材用量增加,地震力增大,上部结构和基础设计将变得困难。
  2.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即在框架结构中沿纵横方向布置适当数量的剪力墙,可以兼有两者的优点,取长补短。大部分的水平荷载(80%~90%)是由剪力墙来承担的,提高了结构体系的抗侧刚度。框架结构除了承受竖向荷载外,也可以承受小部分的水平荷载,并且提高了空间使用的灵活性。框架结构受到水平荷载的变形表现为剪切变形,而剪力墙部分则为弯曲变形,两部分通过楼板协同工作时,变形必须协调统一,这样变形就变成弯剪型。各层间的变形会区域均匀,减小了顶部总侧移量。总之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刚度,抗侧力能力,抗震性能,空间使用上都优于单纯的框架结构体系及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的变形为弯曲型框架变形为剪切型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变形是二者的协同作用
   2.4 简体结构体系
   如果将框架结构中的柱距减小密集布置,梁的高度放大就形成密柱高梁的框筒。将剪力墙围成筒状就形成空间薄壁筒。用框筒或者空间薄壁筒来承担水平荷载的空间结构就为简体结构。一个或者多个筒体结构连接就可以称为简体结构体系。常见的类型有实腹筒、框架筒体结构、束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
   筒体结构体系不同于其他结构体系的特点是它的空间受力性能,因为它可以看作是固定于基础上的箱型悬臂构件,要比单片的框架或者剪力墙的平面结构具有更大抗侧刚度和承载能力,并具有较好的抗扭性能。所以更适合用来建造超高层(层数大于40层,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物。
   常见的筒体结构体系如下图所示:
  
   a实腹简体b框简c桁架简
  
   d束简e简中简
  3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科技领域的不断创新,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快。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采用,一般常见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度的期望。而新型的筒体结构体系、巨型结构体系和混合结构体系等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实际工程中。
   这些新型的结构体系从建筑设计角度来看,能满足各种特殊使用功能的平面及立面设计要求,可以将设计师的天才想象力变成现实;从结构设计角度来分析,简体结构体系、巨型结构体系和混合结构体系都具有强大的抗侧刚度整体性和承载能力并能采用新型材料,结构体系既合理又经济。
   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科技的不断产生和高效施工方法的出现,未来的高层建筑结构将向着更合理的结构设计体系和考虑环保、节能、舒适、多功能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人性化设计方向发展,适应人们对空间的利用观念的变化,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包世华.新编高层建筑结构[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赵西安.高层建筑结构选型、构造及简化计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JGJ3—9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4]王荫长.高层建筑筒体结构的计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5]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急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导致内皮功能损伤时,兔血中一氧化氮、内皮素以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D)的改变,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导致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将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只,分别灌服5.0g/kg体重的L-蛋氨酸(M组)和等量的自来水(对照组),然后于4、8、12、24 h检测其血浆中的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同时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其E
目的:了解深低温长期保存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皮细胞的情况.方法:应用深低温长期保存30天~50个月(平均25.0±11.9个月)青壮年供体跟角膜完成穿透性角膜移植24例(24眼).供眼角膜深低温保存采用Kaufman-Capella冷冻保存及复温技术.全部患者角膜植片一直保持透明,术后未曾出现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术后2~13(平均5.5±2.2)个月,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
目的对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造影栓塞术治疗胆道大出血进行疗效评估.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3月至2001年7月胆道大出血8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放射介入技术行腹腔动脉和选择性肝右或肝左动脉造影,随即行肝动脉分支出血点近端栓塞. 结果 2例患者由于再出血而行第2次栓塞,所有患者均存活,随访2个月至7年无再出血. 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安全,可靠微创,可作为胆道大出血的重要诊断及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