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考形势的发展,语文的份量将逐步加重,其中分值最大的作文题将逾体现其重要性,而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中学语文的写作之路该走向何方?疑问之际,随笔化作文教学不失时机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中学语文教师在随笔化作文教学中能否扮演好“爱神”、引路者、诗人、主导者的角色,找准自我定位,成为能否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关键点。
【关键词】:随笔化作文教学;自我定位;爱神;引路者;诗意写作;主导者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学语文界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倡导:“用随笔砸烂作文的枷锁”。 随笔,顾名思义,即“随意而笔”,小事一桩,闲趣一缕,灵思一点,形诸文字,即成随笔。学生习作随笔,须有一己之见,一得之悟,能充分展示个性魅力,一改传统作文千人一面,平淡无味之病。随笔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观情抒情,可以睹物言志,可以读书畅想,可以就事生发,意兴笔随,自然成文,灵活多样,任意挥洒。而写随笔写作对语文学习的好处也可谓丰富,可以积累素材、提高观察能力、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作文水平等。
然而,任意挥洒不等于信马由缰。语文教师在随笔化教学中究竟该如何自我定位呢?
首先,教师要扮演“爱神”的角色,用爱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师施以真爱,似春雨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播撒,均匀漫渗。心是智慧之源,智慧是写作之本;心与心相撞才会发出火花,以爱方可赢得爱,用爱才能唤醒爱;关爱学生的心灵,用我们的爱心温暖学生麻木的心,用我们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索的火焰,用我们高远的境界激发学生对美好人生的向往,用我们的专业学识召唤学生到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扬其善,促其学,多一些鼓励,少一点苛责,用一种宽容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写作才华,每一篇作文都有其亮点。由衷的肯定,诚恳的激励带给他们的是暖意,亲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至于不完美之处可以绣洞成花。
其次,教师要发挥作文教学主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勤于采撷,掌握技巧,达到“劳于读书,逸于写作”的目标。学生写议论文,往往是一个论点加大量的名人轶事或伟大人物言行;写记叙文,往往想方设法编造出一个美丽的故事等等,言而无物,言而无情;要达到意兴笔随的境界,就必须勤于读书,撷取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对所感知的进行辩证思考,对所积累的进行精心提炼。指导学生勤于随笔,叙己之见闻,抒己之真情,议己之想法,长此以往,便于“勤于读书,逸于写作”,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而不再搜索枯肠,搔破头皮了。随笔作文,好比放风筝,教师要适当牵线引导,不能放任自流,信马由缰,在日常随笔积累的基础上,从锤炼语言、结构布局、巧妙构思、个性创新等方面,润色修改随笔,使之结构完整,构思巧妙,文采斐然,从而达到“言之有文“的教学目标。文贵立意,意在笔先,随笔也应弄清写作范围,确定好中心,立意要“明确、集中、深刻、新颖”,洋洋洒洒千余字,读罢却不知所云;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说,结果什么都说不好;前者属于无中心立意,后者属于立意不清。“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斐然”是提高作文档次的要素之一,这要求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以及一些名言警句,让经典浸润人生,做到未雨绸缪;同时以学生的日常随笔素材为基础,着重从妙用词语、巧用句式、善用修辞、运用修饰语等方面来锤炼润色语言,从而使学生文采斐然,意趣横生,写山性得山之功,写水性写水之功。
再次,教师要当好引路者,充分把握课堂,课堂文本教学是学生随笔文化内涵养成的主阵地。语文教育要转入素质教育的正轨,就必须汲取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学国粹。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文化意识和文学素材的积累的习惯。这就要学生去亲近文本,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当让课本中的作者走下神坛,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让他们走入学生中间,走入学生的心中,才能在学生的笔下变为灵动的人物。文学,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引领,而非刻意的描摹。教师在写作上所能给予学生的,不是发现一切的眼睛,而是寻找光明的方向。要给学生一种闲静的心态,方能让头脑忙碌起来。反思之后才是警醒,警醒之后才会有真正的自我。不能只是让学生做课本的附庸,更重要的是应该给他们一种延展,对社会的延展,对精神的延展。尽可能多地把更多的声音,更多的文化现象展现给学生。教师最应关注的是对文学本态的一种还原,把真实的世界和文学还原给学生。让学生在练笔的时候有一种文化意识,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一切,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文化精神和文化品位。
最后,语文教师要充当诗人的角色,教会学生敏锐地观察,诗意地写作,让言语自然生成,让个性自由张扬。随笔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鸟鱼虫草,无可不写。笔墨结缘;当今世界,红尘滚滚,物欲汹涌,人心浮躁,而写作恰恰需要细腻的心灵,素材偏偏藏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处;敏锐地观察,让生活的点滴挥洒于笔尖,让青春留下生命的印痕;处处留心皆文章,只有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你才能从中感发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整体情感,生发出启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使文章拥有生活的厚度,展现生命的意义。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点点滴滴皆可涉笔成趣,持之以恒,写随笔养成的那种遇事叙事,就事论事的本领,就可以发展到以小见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能力。诗意的写作,就是让学生培养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情,使他们“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情動于中,辞发于外。用心观察,用心领悟,让随笔跃动生命的灵性,让语言自然生成,让个性自由张扬,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总之,语文教师,在随笔化作文教学中应准确自我定位,扮演好“爱神”、引路者、诗人、主导者的角色。使学生在随笔化写作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进而“言之有文”,更要写出人生,写出智慧,写出精神。让思想在写作中深刻,让思想在写作中升腾,让精神在写作中充实。
【参考文献】:
(1)毛志成,文学智能品质论[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2)钱梦龙,让随笔砸碎作文的枷锁[J],师道,2002年05期
(3)陈军,正确认识作文训练的功能与法则[J],探索与争鸣,2000年08期
(4)陈世英 陈经纶,中学随笔写作教学教育功能解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2
(5)李芳,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6)赵荣喜,高中生随笔的评改艺术[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
【关键词】:随笔化作文教学;自我定位;爱神;引路者;诗意写作;主导者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学语文界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倡导:“用随笔砸烂作文的枷锁”。 随笔,顾名思义,即“随意而笔”,小事一桩,闲趣一缕,灵思一点,形诸文字,即成随笔。学生习作随笔,须有一己之见,一得之悟,能充分展示个性魅力,一改传统作文千人一面,平淡无味之病。随笔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观情抒情,可以睹物言志,可以读书畅想,可以就事生发,意兴笔随,自然成文,灵活多样,任意挥洒。而写随笔写作对语文学习的好处也可谓丰富,可以积累素材、提高观察能力、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作文水平等。
然而,任意挥洒不等于信马由缰。语文教师在随笔化教学中究竟该如何自我定位呢?
首先,教师要扮演“爱神”的角色,用爱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师施以真爱,似春雨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播撒,均匀漫渗。心是智慧之源,智慧是写作之本;心与心相撞才会发出火花,以爱方可赢得爱,用爱才能唤醒爱;关爱学生的心灵,用我们的爱心温暖学生麻木的心,用我们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索的火焰,用我们高远的境界激发学生对美好人生的向往,用我们的专业学识召唤学生到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扬其善,促其学,多一些鼓励,少一点苛责,用一种宽容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写作才华,每一篇作文都有其亮点。由衷的肯定,诚恳的激励带给他们的是暖意,亲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至于不完美之处可以绣洞成花。
其次,教师要发挥作文教学主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勤于采撷,掌握技巧,达到“劳于读书,逸于写作”的目标。学生写议论文,往往是一个论点加大量的名人轶事或伟大人物言行;写记叙文,往往想方设法编造出一个美丽的故事等等,言而无物,言而无情;要达到意兴笔随的境界,就必须勤于读书,撷取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对所感知的进行辩证思考,对所积累的进行精心提炼。指导学生勤于随笔,叙己之见闻,抒己之真情,议己之想法,长此以往,便于“勤于读书,逸于写作”,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而不再搜索枯肠,搔破头皮了。随笔作文,好比放风筝,教师要适当牵线引导,不能放任自流,信马由缰,在日常随笔积累的基础上,从锤炼语言、结构布局、巧妙构思、个性创新等方面,润色修改随笔,使之结构完整,构思巧妙,文采斐然,从而达到“言之有文“的教学目标。文贵立意,意在笔先,随笔也应弄清写作范围,确定好中心,立意要“明确、集中、深刻、新颖”,洋洋洒洒千余字,读罢却不知所云;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说,结果什么都说不好;前者属于无中心立意,后者属于立意不清。“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斐然”是提高作文档次的要素之一,这要求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以及一些名言警句,让经典浸润人生,做到未雨绸缪;同时以学生的日常随笔素材为基础,着重从妙用词语、巧用句式、善用修辞、运用修饰语等方面来锤炼润色语言,从而使学生文采斐然,意趣横生,写山性得山之功,写水性写水之功。
再次,教师要当好引路者,充分把握课堂,课堂文本教学是学生随笔文化内涵养成的主阵地。语文教育要转入素质教育的正轨,就必须汲取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学国粹。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文化意识和文学素材的积累的习惯。这就要学生去亲近文本,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当让课本中的作者走下神坛,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让他们走入学生中间,走入学生的心中,才能在学生的笔下变为灵动的人物。文学,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引领,而非刻意的描摹。教师在写作上所能给予学生的,不是发现一切的眼睛,而是寻找光明的方向。要给学生一种闲静的心态,方能让头脑忙碌起来。反思之后才是警醒,警醒之后才会有真正的自我。不能只是让学生做课本的附庸,更重要的是应该给他们一种延展,对社会的延展,对精神的延展。尽可能多地把更多的声音,更多的文化现象展现给学生。教师最应关注的是对文学本态的一种还原,把真实的世界和文学还原给学生。让学生在练笔的时候有一种文化意识,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一切,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文化精神和文化品位。
最后,语文教师要充当诗人的角色,教会学生敏锐地观察,诗意地写作,让言语自然生成,让个性自由张扬。随笔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鸟鱼虫草,无可不写。笔墨结缘;当今世界,红尘滚滚,物欲汹涌,人心浮躁,而写作恰恰需要细腻的心灵,素材偏偏藏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处;敏锐地观察,让生活的点滴挥洒于笔尖,让青春留下生命的印痕;处处留心皆文章,只有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你才能从中感发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整体情感,生发出启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使文章拥有生活的厚度,展现生命的意义。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点点滴滴皆可涉笔成趣,持之以恒,写随笔养成的那种遇事叙事,就事论事的本领,就可以发展到以小见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能力。诗意的写作,就是让学生培养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情,使他们“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情動于中,辞发于外。用心观察,用心领悟,让随笔跃动生命的灵性,让语言自然生成,让个性自由张扬,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总之,语文教师,在随笔化作文教学中应准确自我定位,扮演好“爱神”、引路者、诗人、主导者的角色。使学生在随笔化写作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进而“言之有文”,更要写出人生,写出智慧,写出精神。让思想在写作中深刻,让思想在写作中升腾,让精神在写作中充实。
【参考文献】:
(1)毛志成,文学智能品质论[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2)钱梦龙,让随笔砸碎作文的枷锁[J],师道,2002年05期
(3)陈军,正确认识作文训练的功能与法则[J],探索与争鸣,2000年08期
(4)陈世英 陈经纶,中学随笔写作教学教育功能解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2
(5)李芳,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6)赵荣喜,高中生随笔的评改艺术[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