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京市海淀区学区制介于区域教育治理与学校治理之间,是学区地域内各界人士协商共治,探索资源统筹、共享融通、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型教育治理体制。“学区治理”为学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资源基础和制度保障,海淀区四季青学区聚焦区域资源特色,探索整合区域内各级各类资源,开发学区特色课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相关成果对学区课程开发工作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教育治理;学区特色课程;区域教育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026-03
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启动学区制改革。海淀学区制遵循“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共治”“资源共享”的现代治理理念,学区的组织构建、运行机制等都受到治理理论的影响。“学区治理”为学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资源基础和制度保障,学区的职能定位也对学区开发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区特色课程开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学区特色课程的概念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目前还没有“学区特色课程”的明确定义。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学区特色课程做出如下定义:学区特色课程是指依据学生培养目标和发展需求,在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学区制改革等相关文件的指导下,由学区组织规划、建设、共享的符合区域资源特征、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的课程。教育治理视域下的学区特色课程在聚焦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节约课程实践成本、与校本课程有效融合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学区特色课程开发的目标
基于教育治理视域下的学区职能定位,四季青学区将学区特色课程开发的目标设定为:挖掘区域资源的教育价值,整合区域资源,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符合区域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的贯通式、跨学科、实践类课程,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课程教育;积累学区特色课程案例和素材,不断丰富、完善学区特色课程资源库,形成学区课程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学区特色课程的开发实践和主题研修来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们成为四季青区域内的“专家”。
教育治理视域下学区特色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育治理视域下的学区特色课程开发是以区域资源单位的硬件资源、智力资源和学区各校校本课程为基础,教师、学生、家长、社区、资源单位专业人士等共同参与,通过建设“特色、融合、共享”的学区课程来提升区域资源教育价值的行为过程。
1.在调研基础上概括区域特色
四季青学区地处海淀区西部,在海淀區新的分区规划里处于大西山绿色生态文化带和三山五园地区文化绿心。这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古迹和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丰富的区域资源为学区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长时间以来,区域资源的教育价值并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调研显示,在影响校本课程开发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中,所在区域的资源和条件排在最末。
聚焦区域特色是学区课程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学区课程的生命力所在。区域特色包括区域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特征。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将四季青区域资源特色概括为西山生态涵养区、人文古迹密集区、农耕文化观赏实践区。
2.调研学区各校校本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四季青学区通过多种渠道调研各校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现状和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学区各校均已开设校本课程,部分课程极具区域特色,部分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但学区课程建设存在各校发展不均衡、课程重复开发等问题。部分学校课程开发遇到了瓶颈,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成为制约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因素。
3.成立学区特色课程开发团队
四季青学区特色课程遵循多元主体开发的原则,我们认为,课程是需要教师来实施的,因此也需要教师来认可和生成,一线教师应成为课程开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学区成立了由一线教师、学区管理中心相关人员组成的学区课程开发团队,聘请高校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资源单位的专业人士对学区课程开发进行指导。
4.整合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资源
学区治理使得驻区单位、家长、街镇社区等都成为区域教育的参与者,区域教育资源概念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发生变化。教育治理视域下的区域教育资源指的是区域内可共享的,以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的,可用于开展教育活动的各级各类资源,从横向上看包括区域内各中小学、驻区单位、家长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从资源类型上可以分为硬件资源、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区域教育资源整合是指将区域内各种分散的教育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聚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来提高区域教育整体效益的行为过程。
5.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学区特色课程开发,同时开展教师研修活动
在专家的指导下,四季青学区在课程开发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研修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课程体验、交流研讨、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研修,教师们深度参与学区特色课程的开发实践,了解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进而转变教师们的课程建设理念,提高课程开发、实践、评价的能力。
学区特色课程开发的成果
1.积累了一批突显区域特色的学区特色课程案例
学区特色课程建设团队通过两期课程开发,积累了丰富的课程案例。所有案例的授课地点都选在四季青区域内,案例主题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里的植物神奇在哪里?──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的特色植物考察”“南水北调纪念广场中隐藏着哪些‘数字密码’?──南水北调团城湖明渠纪念广场的综合考察”“清代驻扎在香山地区的八旗营是特种部队吗?──团城演武厅的综合考察”“曹雪芹小道里蕴含着哪些《红楼梦》故事?──北京植物园曹雪芹小道的人文考察”“为什么说我们生活在‘黄金带’?──北京植物园北纬40°雕塑的地理和生物学考察”等。 2.通过学区课程开发促进了课程资源共享
(1)学区多次开展课程调研、课程研讨会、课程开发成果展示和推介活动,向学区各校、区域内资源单位介绍学区特色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策略、课程特色与定位、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开发成果与展望,广泛听取学校、教师、学生以及专家的意见,不断完善学区特色课程。
(2)学区印制了题为“四季蕴情──给孩子讲个新故事”“四季的故事——和你一起读懂四季青”的学区特色课程案例集,支持学校利用区域资源开展课程实践。根据区域资源特色,我们把课程案例分为四季花香虫鸣、四季农耕果香、四季徒步赏行、四季文化浸润等四个篇章。为了方便课程实施,案例集分为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两部分,教师手册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学生手册则让学生能够带着明确的任务开展实践。
(3)四季青学区特色课程开发团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打开课程开发的“黑箱”。教师们边实践边记录,将课程开发的过程“可视化”,从而为有着相同困境的学校和教师提供来自实践的经验。
3.建设学区课程开发骨干教师队伍,推进学区各校开发校本课程
四季青学区通过课程开发,培养和形成了学区特色课程开发的骨干教师队伍——“四季导赏师”团队。“四季导赏师”能够深入了解区域资源,挖掘区域资源特色,建设学区特色课程,能够带领学生“了解四季青、热爱四季青、建设四季青”。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宋溪老师在总结中写到:“老师从课程計划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研发、实施、评价的主体,有了更多视角和思路进行课程设计。与学区其他老师、专家一同交流、协作,个人的成长很快。”
学区特色课程开发团队的教师们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通过主题研修和课程开发实践提升了课程开发能力,目前部分团队教师已经成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骨干力量。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教育治理拓宽了教育者的视野,丰富了学区特色课程开发的内涵,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这样评价四季青学区特色课程开发工作:“这门课程的开发过程,是学区课程建设的一次尝试,是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一个载体,更是学区教师团队成长的一个平台。四季的故事,在现场实践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学会了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家乡更了解、更理解,也更加热爱,以生活在四季青地区为骄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四季青地区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区域教育资源整合的学区特色课程建设研究”(CDDB17219)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学区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褚宏启. 教育治理: 以共治求善治[J]. 教育研究,2014,35(10): 4-11.
黄传慧,鲍传友,叶铖垒. 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学区治理困境与突破: 一个案例的研究[J]. 教育学报,2019,15(3): 104-112.
蔡定基. 基础教育学区管理模式研究[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薛嘉春.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1.
陆云泉. 学区制新改革: 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J]. 中小学管理,2016(1): 8-10.
【关键词】教育治理;学区特色课程;区域教育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026-03
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启动学区制改革。海淀学区制遵循“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共治”“资源共享”的现代治理理念,学区的组织构建、运行机制等都受到治理理论的影响。“学区治理”为学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资源基础和制度保障,学区的职能定位也对学区开发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区特色课程开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学区特色课程的概念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目前还没有“学区特色课程”的明确定义。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学区特色课程做出如下定义:学区特色课程是指依据学生培养目标和发展需求,在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学区制改革等相关文件的指导下,由学区组织规划、建设、共享的符合区域资源特征、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的课程。教育治理视域下的学区特色课程在聚焦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节约课程实践成本、与校本课程有效融合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学区特色课程开发的目标
基于教育治理视域下的学区职能定位,四季青学区将学区特色课程开发的目标设定为:挖掘区域资源的教育价值,整合区域资源,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符合区域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的贯通式、跨学科、实践类课程,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课程教育;积累学区特色课程案例和素材,不断丰富、完善学区特色课程资源库,形成学区课程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学区特色课程的开发实践和主题研修来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们成为四季青区域内的“专家”。
教育治理视域下学区特色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育治理视域下的学区特色课程开发是以区域资源单位的硬件资源、智力资源和学区各校校本课程为基础,教师、学生、家长、社区、资源单位专业人士等共同参与,通过建设“特色、融合、共享”的学区课程来提升区域资源教育价值的行为过程。
1.在调研基础上概括区域特色
四季青学区地处海淀区西部,在海淀區新的分区规划里处于大西山绿色生态文化带和三山五园地区文化绿心。这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古迹和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丰富的区域资源为学区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长时间以来,区域资源的教育价值并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调研显示,在影响校本课程开发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中,所在区域的资源和条件排在最末。
聚焦区域特色是学区课程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学区课程的生命力所在。区域特色包括区域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特征。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将四季青区域资源特色概括为西山生态涵养区、人文古迹密集区、农耕文化观赏实践区。
2.调研学区各校校本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四季青学区通过多种渠道调研各校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现状和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学区各校均已开设校本课程,部分课程极具区域特色,部分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但学区课程建设存在各校发展不均衡、课程重复开发等问题。部分学校课程开发遇到了瓶颈,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成为制约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因素。
3.成立学区特色课程开发团队
四季青学区特色课程遵循多元主体开发的原则,我们认为,课程是需要教师来实施的,因此也需要教师来认可和生成,一线教师应成为课程开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学区成立了由一线教师、学区管理中心相关人员组成的学区课程开发团队,聘请高校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资源单位的专业人士对学区课程开发进行指导。
4.整合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资源
学区治理使得驻区单位、家长、街镇社区等都成为区域教育的参与者,区域教育资源概念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发生变化。教育治理视域下的区域教育资源指的是区域内可共享的,以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的,可用于开展教育活动的各级各类资源,从横向上看包括区域内各中小学、驻区单位、家长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从资源类型上可以分为硬件资源、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区域教育资源整合是指将区域内各种分散的教育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聚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来提高区域教育整体效益的行为过程。
5.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学区特色课程开发,同时开展教师研修活动
在专家的指导下,四季青学区在课程开发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研修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课程体验、交流研讨、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研修,教师们深度参与学区特色课程的开发实践,了解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进而转变教师们的课程建设理念,提高课程开发、实践、评价的能力。
学区特色课程开发的成果
1.积累了一批突显区域特色的学区特色课程案例
学区特色课程建设团队通过两期课程开发,积累了丰富的课程案例。所有案例的授课地点都选在四季青区域内,案例主题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里的植物神奇在哪里?──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的特色植物考察”“南水北调纪念广场中隐藏着哪些‘数字密码’?──南水北调团城湖明渠纪念广场的综合考察”“清代驻扎在香山地区的八旗营是特种部队吗?──团城演武厅的综合考察”“曹雪芹小道里蕴含着哪些《红楼梦》故事?──北京植物园曹雪芹小道的人文考察”“为什么说我们生活在‘黄金带’?──北京植物园北纬40°雕塑的地理和生物学考察”等。 2.通过学区课程开发促进了课程资源共享
(1)学区多次开展课程调研、课程研讨会、课程开发成果展示和推介活动,向学区各校、区域内资源单位介绍学区特色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策略、课程特色与定位、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开发成果与展望,广泛听取学校、教师、学生以及专家的意见,不断完善学区特色课程。
(2)学区印制了题为“四季蕴情──给孩子讲个新故事”“四季的故事——和你一起读懂四季青”的学区特色课程案例集,支持学校利用区域资源开展课程实践。根据区域资源特色,我们把课程案例分为四季花香虫鸣、四季农耕果香、四季徒步赏行、四季文化浸润等四个篇章。为了方便课程实施,案例集分为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两部分,教师手册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学生手册则让学生能够带着明确的任务开展实践。
(3)四季青学区特色课程开发团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打开课程开发的“黑箱”。教师们边实践边记录,将课程开发的过程“可视化”,从而为有着相同困境的学校和教师提供来自实践的经验。
3.建设学区课程开发骨干教师队伍,推进学区各校开发校本课程
四季青学区通过课程开发,培养和形成了学区特色课程开发的骨干教师队伍——“四季导赏师”团队。“四季导赏师”能够深入了解区域资源,挖掘区域资源特色,建设学区特色课程,能够带领学生“了解四季青、热爱四季青、建设四季青”。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宋溪老师在总结中写到:“老师从课程計划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研发、实施、评价的主体,有了更多视角和思路进行课程设计。与学区其他老师、专家一同交流、协作,个人的成长很快。”
学区特色课程开发团队的教师们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通过主题研修和课程开发实践提升了课程开发能力,目前部分团队教师已经成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骨干力量。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教育治理拓宽了教育者的视野,丰富了学区特色课程开发的内涵,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这样评价四季青学区特色课程开发工作:“这门课程的开发过程,是学区课程建设的一次尝试,是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一个载体,更是学区教师团队成长的一个平台。四季的故事,在现场实践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学会了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家乡更了解、更理解,也更加热爱,以生活在四季青地区为骄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四季青地区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区域教育资源整合的学区特色课程建设研究”(CDDB17219)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学区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褚宏启. 教育治理: 以共治求善治[J]. 教育研究,2014,35(10): 4-11.
黄传慧,鲍传友,叶铖垒. 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学区治理困境与突破: 一个案例的研究[J]. 教育学报,2019,15(3): 104-112.
蔡定基. 基础教育学区管理模式研究[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薛嘉春.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1.
陆云泉. 学区制新改革: 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J]. 中小学管理,2016(1):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