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 学生 审美 能力 培养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美育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政治教学也步例外。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一些粗浅的认识。
1、提取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学认为,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人们去行动。思想政治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素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去感知美、热爱美。如讲《我爱你,中国》一节时,教师通过对《江山如此多娇》图画的讲述,引导学生神游祖国的大江南北,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祖国的大地上,为祖国的山河壮丽、江山如画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感受祖国的自然美。当然,激发学生带进素材表现的意境中去,感知形象蕴涵的更为动人细腻的美。如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一节时,可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国庆50周年盛典》,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五十六个民资大团结的盛世局面,展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之美,通过这种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至十八、九岁之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属少年时期,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步入青年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年时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又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发育还步成熟,体力和意志还不强,易于冲动,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辨别能力,势必影响到他们对美的理解。如以“怪”、“异”为美,以“赶时髦”为荣,这些都是对美的错误认识。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消除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以便正确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如讲《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一节时,教材指出:“进入青春期后,我们都十分在意自己的体态和容貌,有的为自己个子矮而自卑,有的为自己长得不漂亮而烦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对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托尔斯泰的介绍。年轻时的托尔斯泰对自己的体貌绝望过,但是他并没有自甘落后,自认为丑的托尔斯泰将全部精力转移到挖掘自己的潜能上,研究哲学、文学,最终成为一代人们敬仰的艺术大师。可见,我们不但要注重形体和风度的外在美,而且要更加注重心灵与精神的美,即内在美。使学生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己的外在美,使自己更具魅力。在审美的教育中,帮助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获得对美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去感受美、去鉴赏美、去发现美、去创造美。
3、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深化其审美的能力。美能净化人们心灵,陶冶人们情操。学生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激发他们去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在這里,美育与思想政治是相为促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体会到更深层次的美。思想政治教材中的许多事例,从古到今,如虽受腐刑而矢志不渝终成《史记》的史学家司马迁;为医学事业尝遍百草的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两弹一星”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的物理学家邓稼先;因实验被炸得遍体鳞伤却欢呼胜利的科学家诺内尔——这些鲜明的、生动的、具体的美的形象,是激发学生去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源泉。他们是美的创造者,他们之所以付出毕生的精力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就是因为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本质是美的,使学生更深层地认识美,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学习中创造生活的美。
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含有美育的教育,通过教材中诸多典型事例去发现美、歌颂美、赞扬美。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历史、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展现出许多哲理的光芒,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师的言行举止,“导”的方式和程度等,直接影响学生对美的评判。可见,只有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才能深化其审美的能力。
简而言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 学生 审美 能力 培养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美育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政治教学也步例外。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一些粗浅的认识。
1、提取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学认为,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人们去行动。思想政治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素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去感知美、热爱美。如讲《我爱你,中国》一节时,教师通过对《江山如此多娇》图画的讲述,引导学生神游祖国的大江南北,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祖国的大地上,为祖国的山河壮丽、江山如画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感受祖国的自然美。当然,激发学生带进素材表现的意境中去,感知形象蕴涵的更为动人细腻的美。如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一节时,可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国庆50周年盛典》,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五十六个民资大团结的盛世局面,展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之美,通过这种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至十八、九岁之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属少年时期,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步入青年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年时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又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发育还步成熟,体力和意志还不强,易于冲动,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辨别能力,势必影响到他们对美的理解。如以“怪”、“异”为美,以“赶时髦”为荣,这些都是对美的错误认识。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消除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以便正确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如讲《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一节时,教材指出:“进入青春期后,我们都十分在意自己的体态和容貌,有的为自己个子矮而自卑,有的为自己长得不漂亮而烦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对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托尔斯泰的介绍。年轻时的托尔斯泰对自己的体貌绝望过,但是他并没有自甘落后,自认为丑的托尔斯泰将全部精力转移到挖掘自己的潜能上,研究哲学、文学,最终成为一代人们敬仰的艺术大师。可见,我们不但要注重形体和风度的外在美,而且要更加注重心灵与精神的美,即内在美。使学生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己的外在美,使自己更具魅力。在审美的教育中,帮助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获得对美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去感受美、去鉴赏美、去发现美、去创造美。
3、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深化其审美的能力。美能净化人们心灵,陶冶人们情操。学生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激发他们去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在這里,美育与思想政治是相为促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体会到更深层次的美。思想政治教材中的许多事例,从古到今,如虽受腐刑而矢志不渝终成《史记》的史学家司马迁;为医学事业尝遍百草的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两弹一星”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的物理学家邓稼先;因实验被炸得遍体鳞伤却欢呼胜利的科学家诺内尔——这些鲜明的、生动的、具体的美的形象,是激发学生去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源泉。他们是美的创造者,他们之所以付出毕生的精力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就是因为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本质是美的,使学生更深层地认识美,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学习中创造生活的美。
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含有美育的教育,通过教材中诸多典型事例去发现美、歌颂美、赞扬美。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历史、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展现出许多哲理的光芒,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师的言行举止,“导”的方式和程度等,直接影响学生对美的评判。可见,只有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才能深化其审美的能力。
简而言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提高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