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a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要求,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启迪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学情和教学实际,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方法 把创新渗透其中
  现代教育教学认为:教法和学法并非等量齐观。其中,学生的学法是决定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所以应当解放学生头脑,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并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一般要从指导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着手,放手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来理解课文,学习写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则童话后皇帝穿着“新衣服”游行之后,他会怎么样呢?文章并无说明,但这个问题却始终在学生的心中盘旋,怎么办?我就叫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续写。今后他会怎么样,要求题目自拟,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各抒己见。结果有人评判两个骗子的所为,有人嘲笑皇帝的愚蠢,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总之,我们要敢于冲破语文教学“旧概念”的束缚,正确树立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大胆地改革、不断地创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倡导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激发学生富有创新的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手段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尤其是想象力较差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东西。而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如在讲授八年级课文《背影》这一课时,如果只通过课本上的描述,这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足以理解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而这一段恰好就是本课的重难点。所以我采用了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形象逼真的画面、条理清楚的过程、生动传神的语言使学生在难点上有了更好的突破。
  巧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抽象的过程具体,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如《三峡》一文中所描绘的三峡四季山水的壮丽风光。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壮观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美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決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四、发散思维 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其他文献
在我们老师备课时,一定会有目标、措施、重点、难点,甚至会有突破点。但是,我觉得还不够,今天,我要向老师们呼吁:请您再加一点——趣点。  一、为什么要加一个“趣点”  首先,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变了。在二三十年前,六零后以至八零后,都面临着很重的生存压力。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孩子都希望通过“升学”这条路,跳出农门,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时至今日,社会发展了,国家富裕了,再加上国家计划
期刊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心中的偶像, 尤其是青少年,这些偶像是青少年的人生梦想,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需要英雄作偶像,来引领他们的人生之路,成为他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崇拜解放军,董存瑞、邱少云等英雄;六七十年代,王进喜、雷锋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身残志不残的海迪被称颂一时。这些英雄人物,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中的偶像,占领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当今社会
期刊
袁振国老师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提到:今天的一名优秀教师,再也不仅是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且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的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是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的教师。  放眼周围,如果一个老师只会照本宣科,读一读书上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背,那么,不管是什么学科,学生们都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往往对老师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再和蔼可亲的老师,都不能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里,教学任务也就仅仅
期刊
道德行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道德行为过程,是个体道德行为由不经常的行动转化为品德的突破点和标志。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受道德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同时,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大,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抓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自身教育经
期刊
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学习成绩好,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小学教师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的培养。下面就结合本人在实际教学,如何教给小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课堂上我喜欢在讲解之前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自己发
期刊
一、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二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体教学法;三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有的人可能要问:现代教育技术与电教有什么区别呢?在1994年,我国电教界认为“电化教育”是中国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指:“运
期刊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与语文。”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北大版教材从中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借助资料理解文本。  然而,我们通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前一天布置搜集资料,孩子第二天就会带来打印好的满满一张、甚至几张纸的资料,还有的家长更让我们感动,他亲自抄好资料让孩子带来。可是上课交流时,孩子对于资料非常生疏,连读也读不下来,
期刊
一、案例背景  这是高一的《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也是对第一单元的一个小结。对高一学生来说,学习经济略显吃力,这里不仅有大量的基本理论需要背诵,还有他们不熟悉的名词出现.鉴于学生此前对经济的基本知识已经了解,在讲授新课时我试图把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适时地穿插进去,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以使得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对经济感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
期刊
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阅读一篇文章先要从横向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就要深刻理解标题的作用。不妨重点抓首尾段中的总结性观点句来深入研读。  有的标题往往会昭示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有的标题直接点明文章主題;有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有的标题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因此考虑一个标题的好处,应从内容、主旨、修辞等方面考虑。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发挥这双“眼睛”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
期刊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断思考教育之所向,课堂教学中不断挖掘教育资源,回归到生活我们不断努力寻求的教育更像是旅行,去哪里固然重要,但欣赏沿途的风景才是我们旅行的意义所在。  一、经验指向性幼儿教学设计容易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存在一种矛盾的心理,那就是想尽可能的想把学生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又担心教学任务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教学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