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表演是戏曲艺术的生命,没有了表演,就没有舞台上真正的戏曲艺术。有所谓"导演是三军统帅"之说,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但是导演却不可能直接上舞台与观众交流,导演的智慧和才能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与观众的交流,方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演员表演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本文试图对戏曲表演艺术从意义、内容、形式进行研究与论述,对戏曲表演提供一定的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戏曲;表演;意义;内容;形式
中图分类号:J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45-01
我们都知道,表演是戏剧的生命,只有剧本而没有演员的表演就没有舞台上真正的戏曲艺术,所以著名文艺理论家彭吉象先生就指出:戏剧艺术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的一门综合艺术。”[1]
一、 戏曲表演艺术的意义
戏曲的“当场表演性”,决定了它以表演为本体美学特征与独特的艺术特质。虽然在西方戏剧与我国的话剧,都强调“以导演为中心”或“导演中心制”,有所谓“导演是三军统帅”之说。但是,谁也无法否认的是,导演的思想、智慧、才能、意图等等一切手段必须依靠演员来表现,来完成。因为导演是不能直接上舞台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所有的戏剧,都必须是演给观众的。演员与表演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明确了表演的中心地位,历来就有“戏曲是角儿的艺术”的说法,强调的就是演的表演,观众也认可角儿的表演。
法国戏剧家萨赛认为:“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真理: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写出来总是为了给聚集成为观众的一些人看的;这就是它的本质,这是它的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不管你在戏剧史上追溯多远,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用戏剧形式表现人类生活的人们,总是从聚集观众开始。”[2]因此,不论是话剧及西方戏剧,还是中国戏曲,都以表演为生命,而表演的终极目的,则是演给观众看的。
二、戏曲表演艺术的内容
塑造个性鲜明、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戏曲表演的"最高任务。 中国戏曲虽然有行当之分,但那都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终目的也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于戏曲表演的人物形象塑造,基本上离不开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体现人物关系这几层意思。
首先是刻画人物性格。性格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也会有所不同。性格是人物形象的态度与行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也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对“典型”所下的定义就是:“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时,要着重把握住这三个要点:一是要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二是要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变性;三是要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矛盾性。
其次是表现人物情感。列夫?托尔斯泰有一段名言:“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3]情感所表现出来的是人物形象内心深处最为隐秘的东西,它也是包括戏剧在内的所有艺术的共同的美学特征。
最后是体现人物关系。舞台人物形象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互动的群体,每一个舞台人物,都处于与他人的各种关系之中,因此,舞台人物形象塑造,都要充分体现出人物与人物之间复杂、微妙、特殊的关系。
三、戏曲表演艺术的形式
我们说,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完美结合,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戏曲表演的外在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语言。在中国戏曲中,语言又分为唱词与道白(又称宾白、说白、白口)两种。不同人物的不同出身、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情境、不同情感,就会有不同的戏剧语言。所以语言是戏曲表演的必要形式之一。
二是动作。西方戏剧的英语为“dra ma”,原意即为“动作”之义,所以有人干脆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此话不无道理。在中国戏曲中,是以程式化的动作为主,是程式化的表演。
三是表情。表情更是戏曲表演的必要形式和最髙要求。表情要准确、真实、自然、丰富、生动、感人。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194.
[2]大连市艺术研究所剧作理研究组编.剧作艺术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P20.
[3]列夫·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J].转引自西方文论选[M].下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P432.
关键词:戏曲;表演;意义;内容;形式
中图分类号:J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45-01
我们都知道,表演是戏剧的生命,只有剧本而没有演员的表演就没有舞台上真正的戏曲艺术,所以著名文艺理论家彭吉象先生就指出:戏剧艺术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的一门综合艺术。”[1]
一、 戏曲表演艺术的意义
戏曲的“当场表演性”,决定了它以表演为本体美学特征与独特的艺术特质。虽然在西方戏剧与我国的话剧,都强调“以导演为中心”或“导演中心制”,有所谓“导演是三军统帅”之说。但是,谁也无法否认的是,导演的思想、智慧、才能、意图等等一切手段必须依靠演员来表现,来完成。因为导演是不能直接上舞台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所有的戏剧,都必须是演给观众的。演员与表演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明确了表演的中心地位,历来就有“戏曲是角儿的艺术”的说法,强调的就是演的表演,观众也认可角儿的表演。
法国戏剧家萨赛认为:“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真理: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写出来总是为了给聚集成为观众的一些人看的;这就是它的本质,这是它的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不管你在戏剧史上追溯多远,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用戏剧形式表现人类生活的人们,总是从聚集观众开始。”[2]因此,不论是话剧及西方戏剧,还是中国戏曲,都以表演为生命,而表演的终极目的,则是演给观众看的。
二、戏曲表演艺术的内容
塑造个性鲜明、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戏曲表演的"最高任务。 中国戏曲虽然有行当之分,但那都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终目的也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于戏曲表演的人物形象塑造,基本上离不开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体现人物关系这几层意思。
首先是刻画人物性格。性格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也会有所不同。性格是人物形象的态度与行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也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对“典型”所下的定义就是:“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时,要着重把握住这三个要点:一是要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二是要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变性;三是要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矛盾性。
其次是表现人物情感。列夫?托尔斯泰有一段名言:“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3]情感所表现出来的是人物形象内心深处最为隐秘的东西,它也是包括戏剧在内的所有艺术的共同的美学特征。
最后是体现人物关系。舞台人物形象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互动的群体,每一个舞台人物,都处于与他人的各种关系之中,因此,舞台人物形象塑造,都要充分体现出人物与人物之间复杂、微妙、特殊的关系。
三、戏曲表演艺术的形式
我们说,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完美结合,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戏曲表演的外在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语言。在中国戏曲中,语言又分为唱词与道白(又称宾白、说白、白口)两种。不同人物的不同出身、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情境、不同情感,就会有不同的戏剧语言。所以语言是戏曲表演的必要形式之一。
二是动作。西方戏剧的英语为“dra ma”,原意即为“动作”之义,所以有人干脆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此话不无道理。在中国戏曲中,是以程式化的动作为主,是程式化的表演。
三是表情。表情更是戏曲表演的必要形式和最髙要求。表情要准确、真实、自然、丰富、生动、感人。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194.
[2]大连市艺术研究所剧作理研究组编.剧作艺术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P20.
[3]列夫·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J].转引自西方文论选[M].下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P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