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六年磨一剑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6月4日,芝加哥会展中心,美国肿瘤年会(ASCO)黑色素瘤专题会议会场,台下来自全球各地五千余名肿瘤界精英在洗耳聆听,台上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年轻医生在作报告,报告人就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内科主任郭军教授,这是中国内地第三个、北京市第一个在美国肿瘤年会上进行大会发言的中国医生,也是我国黑色素瘤学者第一次登上世界舞台,是本次美国肿瘤年会黑色素瘤专题会议九个大会发言中唯一一项来自亚洲的报告,来自中国的声音。
  而就在6年前,也是在芝加哥的美国肿瘤年会上,一位外国朋友半开玩笑地对郭军说:“你们中国人对ASCO是零贡献!”郭军被这句半玩笑话刺激得坐在会场外哭了。
  六年后,台上作报告的郭军让台下的人刮目相看,走下讲台的郭军,周围是掌声、祝贺声、握手、拥抱,听到“Jun,Excellent!Fantastic!”的祝贺,郭军感到作为中国人无比的自豪。
  六年,从台下的角落走到台上,从名不见经传到刮目相看,从被讥讽为“零贡献”到掌声一片。
  
  建科室,全国首家肾癌恶性黑色素瘤专业病区
  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细胞异常增生恶变所致,几乎60%是由黑痣恶变而来,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肿瘤;是美国第五大肿瘤,其死亡率高居美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而在中国,黑色素瘤从数量上来看属于“小肿瘤”,由于医生及患者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是晚期了,恶化程度很高,堪称“癌王”。怎么能让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2003年,一心致力于肿瘤生物治疗研究的郭军来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倡导“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肿瘤医院,为郭军的研究提供了支持。10月,郭军等在当时的内四科(淋巴肿瘤科)科主任朱军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对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的热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治疗。
  2004年2月,医院开始筹建生物治疗病房。8月,在医院支持下成立了生物治疗专业组,有病床10~14张,郭军带领盛锡楠医师等开展临床医疗工作,他们开展大剂量白介素-2、生物化疗以及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等各项治疗,当年收治肾癌及黑色素瘤患者百余例,专业特色初步显现。
  2005年,当年收治的患者达到两百人次,新患者将近百例。其间开展了大剂量IL-2治疗晚期肾癌、自体树突状细胞瘤体内注射结合病灶区射频热疗的临床治疗研究,卓见成效。
  2006年1月,随着郭军大夫等在淋巴瘤病区成功应用热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瘤体内注射治疗方法治疗黑色素瘤卓见成效,来我院就诊的黑色素瘤患者日渐增多,院领导审时度势,在我院建立了国内首家肾癌恶性黑色素瘤专业科室。新成立的病区,有16张床位,以治疗肾癌黑色素瘤为主同时兼顾化疗门诊和急诊职能。郭军为首任病区主任。
  “肾癌恶性黑色素瘤专业病房”,为什么叫这么个复杂绕口的名字而不是最初的生物治疗病房?
  “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病区太绕嘴,如果简称肾黑病区、或者恶黑病区太难听,也不雅。而且这么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瘤种,有病人吗?单一病种没患者,别的病种又不来,那可惨了!”郭军说,“这叫背水一战,不留退路,就是要把各地的患者都吸引过来,就是要在黑色素瘤这棵树上吊死!”这表明了郭军攻克这一病种的决心。
  我国每年新发的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近2万人,虽然发病率不高,但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内科的建立,使长期以来“无处投医”的这类疾病患者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2007年,随着这些患者的日益增多,医院再次扩大了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内科,使之成为了一个具有近30张床位的标准规范的病区,为郭军的团队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与研究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六年时间,恶性黑色素瘤由一个人们很少关注,发病率不太高的病种,逐渐成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特色治疗之一。
  攻尖端,进入国际规范与标准行列
  肾癌黑色素瘤内科建立后,郭军和他的团队立足于引进应用最新的治疗技术,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的治疗与研究进入国际国际规范与标准行列。
  开展应用热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瘤体内注射
  2004年,首先开展应用热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瘤体内注射技术治疗肾癌和恶性黑色素瘤,郭军教授等先后为52例出现远处转移的黑色素瘤和转移性肾癌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41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这一应用成果发表于2007年Int J Cancer,在国际黑色素瘤界引起广泛关注,并应邀在国际黑色素瘤大会上发言,热疗结合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治疗
  为出现远处转移的黑色素瘤和转移性肾癌患者带来了希望。
  完成国内首例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肝动脉泵灌注化疗
  2006年,成功开展国内首例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肝动脉泵灌注化疗新技术的应用,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当时在国内尚没有报道。黑色素瘤的肝转移全身治疗效果很差,有效率不足1%。采用肝动脉泵灌注化疗结合细胞疗法,使治疗的有效率达到40%~50%,该项成果的论文已总结发表于《癌症》杂志。
  完成国内首例应用隔离肢体热灌注化疗新技术
  隔离肢体热灌注治疗就是将患肢血液循环和体循环隔离,进行肢体局部热灌注化疗药物的技术。目前隔离肢体热灌注化疗是肢体黑色素瘤(局部复发和移行转移)国际公认的标准治疗手段,有效率高,安全性好。2007年12月,郭军和他的团队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隔离肢体热灌注化疗新技术的应用,至今开展100余例,治疗效果得到患者的称赞,论文在国内2008年CSCO肿瘤年会上汇报,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恶性黑色素瘤基因变异与靶向治疗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2007年初,他们组建了肾癌黑色素瘤实验室,建立黑色素瘤标本库、建立中国人恶性黑色素瘤的基因突变检测平台(c-kit、BRAF)检测,以及部分临床血样处理等工作。
  经过5年多的积淀,终于厚积薄发。2011年以来,先后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 )、《临床癌症研究》(Clin Cancer Res )、《欧洲癌症杂志》(Eur J Cancer)发表论文6篇,总影响因子达到58.296分。   近年来,郭军和他的团队通过数年的研究使晚期肿瘤的治疗取得新进展,目前,这种研究已经应用于临床,使病人的生存率延长4倍以上。这两项研究成果被美国权威医学网站——(肿瘤临床治疗选择:Clinical Care Option of Oncology)列为2011年全球黑色素瘤四大进展之一。
  他们发现如果黑色素瘤患者是KIT基因变异,口服针对KIT的分子靶向药物,可以达到60%的有效率,远远超出了以前常规化疗8%的有效率,有效患者的生存从平均5-6个月可能延长到数年。对于那些经过KIT抑制剂治疗获得成功后出现耐药,而再次出现肿瘤进展的患者,通过仔细分析患者耐药后的肿瘤组织,进行基因筛查和信号传导通路的检测,郭军等进一步发现了黑色素瘤KIT抑制剂耐药的重要机制,并且找到了解决这种耐药的新方法。这两项新进展均先后发表于2011年国际权威肿瘤杂志——美国临床肿瘤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路透社健康专栏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Nature系列杂志(Nature Oncology)进行了专门点评。
  c-Kit基因突变的特异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取得的成果,为全球研究者所瞩目,也给黑色素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抓防治,让社会认识恶性黑色素瘤
  作为一个学者,郭军一方面致力于黑色素瘤的治疗攻关,使中国的黑色素瘤治疗走在国际先进行列,另一方面,致力于科普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疾病,学会防治知识,做到早诊早治。
  2006年12月,在医院干部大会期间,曾与郭军有一次对话。他提出要加大宣传,“恶性黑色素瘤还不为人们认知,能不能做一下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病种,学会防治,早诊早治。”一个大牌专家,主动提出要做好科普宣传这种被一些人认为是“小儿科”的工作,显现出郭军的远见卓识。在紧张的研究中,郭军在关注黑色素瘤的科普宣传。
  2006年,郭军开办了我院第一个医生个人网站,内容涉及最新治疗进展、国外指南解读、科研成果展示以及医患解答等,网页浏览量达200万次,累计问答患者问题1万多条,成为一个与患者交流的平台,一个肾癌黑色素瘤内科向外展示自己以及吸引患者的窗口。
  2010年12月,电影《非诚勿扰2》中,贯穿整个情节的主线之一就是 “李香山”得了“不治之症”恶性黑色素瘤。
  看到这一信息,郭军教授立即撰写文章,借助电影的上映,进行了一次黑色素瘤的科普宣传。郭军告诉大家,电影有关黑色素瘤的大部分描述,从医学上讲其实是不正确的,有可能误导观众。电影中“李香山”说:“这个病全世界都拿它没辙”,所以他选择了不治疗。其实早期黑色素瘤能治愈,晚期分子靶向药物可延长生存期,放弃治疗是错误的。文章的发表对人们正确认识起到了很好的社会作用。
  2008年,郭军组织他的团队完成了译著《黑色素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一书,已经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国内首部黑色素瘤科普读物,填补了一项空白,有助于提高广大患者对黑色素瘤的认识。
  近年来,郭军教授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搜狐健康频道等传媒都多次宣传并报道黑色素瘤及相关疾病的内容。每次在播出现场完成播出后,在场的帅哥靓女们纷纷请郭军看看自己手脚脸、前心后背的最不靓丽的黑痣,现场成为了一次义诊活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自己的“黑痣”。
  学科地位得到国内同行认可
  如今,致力于黑色素瘤治疗的郭军经过执著奋斗打基础,卧薪尝胆苦攻关,使得北京肿瘤医院有了全国第一家黑色素瘤专业病房,成功实施了国内第一例应用隔离肢体热灌注新技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完成国内首例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肝动脉泵灌注化疗,恶性黑色素瘤基因变异与靶向治疗研究取得重大成果,c-Kit基因突变的特异靶向药物治疗黑色素瘤疾病控制率可达70%左右,使我院黑色素瘤的治疗进入国际规范标准治疗行列。六年来,郭军和他的团队发表肾癌黑色素瘤SCI论文11篇,SCI指数达到143分,最高单篇论文18.9分。并多次在全国大会及国际大会发言。
  郭军和他的团队在黑色素瘤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及应用,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同行的肯定与关注。
  在2007年成立的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上,当时还是副教授的郭军被众多的教授委员们推选为主任委员。
  黑色素瘤以及肾癌的治疗模式和经验编入了《中国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专家共识》、《中国肾癌诊治指南》,《NCCN肾癌诊治指南中国版》,郭军教授还同时担任了上述三个指南修订的执笔人。
  经过努力,恶性黑色素瘤病区从一个人们不熟悉的科室,到一个患者称道、同行认可的规范治疗团队,郭军和他的团队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追求卓越、永无止境,为了我国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郭军和他的团队将一如既往,不断奉献。
  郭军,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肾癌黑色素瘤内科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执委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黑色素瘤研究联盟(Society for Melanoma Research)亚太地区主席,国际黑色素瘤基金会(MIF)海外咨询顾问。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分会常务委员,《NCCN肾癌诊治指南中国版》执笔人,《中国黑色素瘤诊治共识》及《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编写组执笔人。
  大事记:
  2004年,首先开展应用热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瘤体内注射技术治疗肾癌和恶性黑色素瘤。
  2006年,成功开展国内首例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肝动脉泵灌注化疗新技术的应用。
  2007年,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隔离肢体热灌注化疗新技术的应用。
  2007年,组建肾癌黑色素瘤实验室,建立黑色素瘤标本库、建立中国人恶性黑色素瘤的基因突变检测平台(c-kit、BRAF)检测,以及部分临床血样处理等工作。
  2008年,完成了译著《黑色素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一书,这是国内首部黑色素瘤科普读物,填补了一项空白,有助于提高广大患者对黑色素瘤的认识。
其他文献
坏死性气管支气管炎在临床上少见 ,我科曾收治 1例 ,治疗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患儿男性 ,8.5岁。缘于 1 998年 1 2月 1 3日晚 1 2时许因受凉后出现咽喉部轻度疼痛 ,伴痰鸣音
八月是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将要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立秋是肃杀的季节,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但白天仍旧热浪袭人。这是因为“立秋”时,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中医认为立秋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而处暑则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在多地区,处暑正好处在三伏天,
近日,自治区纪委监委公开曝光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典型案例.这7起典型案例分别是:rn1.自治区环保厅土壤环境管理处原处长张鹏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2016年、2017年春
期刊
在今年4月份的德国汉堡“飞机客舱产品展览会(AIX Expo)”上,空客展台顾客盈门. 此时,《航空运输世界》记者登门采访了空客公司新上任的首席商务官(CCO)埃里克·舒尔茨.rn舒
期刊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化疗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
期刊
目的:研究对比临床的护理路径对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应用及疼痛度比较.方法:通过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80名临床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0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能够制约、鉴定、防护、促进、参谋和建设企业管理。企业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并提升企业价值。虽
财务预警是指以财务会计的信息为基础,借助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其他会计信息等,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一些指标设立敏感性范围,并观察其变化,对企
一天,和朋友聊天,因为常见他在微信朋友圈里晒自己养的各种花草,甚是喜欢,所以委婉地向他索要几盆花草.他爽快地答应:“看你也是爱花之人,就送你几株吧!”次日,他亲自送花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