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学校开始鼓励教师临习书法。我在大学时,曾临习过几个月,但终未能坚持下去。这事竟投影在心中,成为隐隐约约的一个遗憾。当我再次操起笔杆,离师范毕业已七年有余,那种熟悉的感觉让人心头一颤,不免发出“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嗟叹!
现在,我临习书法一个学期以来,自觉有一点长进。于是乎,工作之余,我更喜欢在陋室一角,置文竹于案上,伴古筝音乐,磨墨挥毫,自得其乐,享受书法给我带来的精神洗礼。静观手中修长的笔,它确像一首能让心灵宁静的雅歌。辜鸿铭先生在《中国人的精神》中写道:“中国人的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准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
从毛笔到心灵,多么敏锐而准确的洞察力!这不禁让我在临习书法之时,体验心灵,感悟人生。“字如其人”或许是老生常谈,在此,我愿将临习书法的一些另类体察奉献出来,与大家共享之。
一、笔尖的启示 —— 柔弱处上
柔软的笔尖,却能写出刚强、雄浑、遒劲的字,正可谓“柔丝变苍龙”。书者的刚强意念通过柔弱的笔尖,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是故,刚强生于柔弱,柔弱胜于刚强。《老子》也说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人生之中,刚强之气概固然重要,但多几分“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智慧不是更重要吗?毛笔的哲学,通过笔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练习的启示之一 —— 在磨练中成长
写毛笔字时,手臂悬空,往往临习几页下来,我就汗流浃背,不免心生“太为难”之感。但收藏大师马未都先生说过:“中国人喜欢‘为难’自己,首先毛笔软,急了写不快;其次,从左书写,手臂得悬空。太累了!但中国人正是在这种磨练中练就了一身以柔克刚的功夫……”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人生如“刀”,困难、磨难是“砺刀石”!
三、练习的启示之二 —— 停滞与进步之辩证
刚开始临习的那一段时间,我感觉进步很快,兴致颇高。但一段时间后,总有停滞之感,意念消极:一个星期不写,再执起笔来,明显感觉写字不如以前。此时,真真切切感悟到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训,心里不禁为之一震。我曾听一位吉他大师讲:“如果你觉得自己进步快,那是水平低;如果你觉得进步慢,那说明你的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了。”用心理学术语讲,这是到达了一个“高原期”。而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可以突破瓶颈,上升到新高度。
看来,在求学之路上,“进步莫傲喜,停滞不消极”,才是正确态度。
四、运笔的启示 —— 直线未必是最佳的路途
书法(例如颜体)中的许多笔画运笔讲求逆入藏锋,再走中锋,然后回锋,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给人以或圆润、或方正的美感。先逆后直,走的不是最短路线,看起来走了弯路,却能写出最好看的字。这不正是我们熟知的“在人生中,直线并不是距离目标最短的路径”吗?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我常常重温这句话的含义。
五、字的启示之一 —— 适时而变
书法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而艺术讲求变化:同一个字、同一个偏旁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写法。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包括他的落款,共写出了21个“之”字,每一个字形态各异,但与整幅作品浑然天成。
子曰:“君子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一切的事物,没有一定怎样才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一定怎样才不可以的,唯一行事的标准就是义。笔画的提按、藏露这些变化,能充分体现这种适时而变的特点。在为人处世中,何不向书法家学习这种“内方外圆”的智慧呢?
六、字的启示之二 —— 从大局出发
写字时只有成竹在胸,从大局出发,去组织字的各个偏旁、部首、部件,一个字才能写得优美。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都有根据主体进行变化的特点。例如,“英”字的撇,在印刷体中为撇,但在颜体书法中就变成了一个长点。又如“卿”字的右侧部分,颜真卿将它写得很小,却为整体取得了平衡(如下图)。
改变字体某些笔画的形状,当伸展时反而收缩,当扩大时反而缩小,虽然自身得不到最充分的表现,整体却因此好看了。正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譬如人在集体中,牺牲掉小小的个人利益,可以让集体得到更大的利益,这不是很高尚吗?
七、字的启示之三 —— 处理好“主笔”
主笔是字中的主题笔画,即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那一笔画。有了主笔,整个字显得重心平稳、均衡。
人生之中,要面对学业、社交、事业、家庭等诸多问题。人生在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主笔”。处理好“主笔”,莫把人生写成一个蹩脚的“字”。
八、差异的启示 —— 细节决定成败
临习一段时间,常常有人说我的字大有长进。但是我骄傲之余,总发现自己的字与法帖有差异,感觉“贴味不浓”。定睛一看,横、竖、撇、捺、点、勾、折当中,它们总有与原帖差那么一点点。但是,就是这点滴的差别累计起来,造成了字的整体不和谐。
的确,“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打造好一件事的细节之后,成功往往就是附属品了。
上述感悟,或有牵强附会之嫌,但确是我临习书法之真切体会。书法,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让我多了一面感悟人生的镜子。正是:磨墨挥毫,自得其乐。乐吾所悟,快哉书法!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朱蒙)
现在,我临习书法一个学期以来,自觉有一点长进。于是乎,工作之余,我更喜欢在陋室一角,置文竹于案上,伴古筝音乐,磨墨挥毫,自得其乐,享受书法给我带来的精神洗礼。静观手中修长的笔,它确像一首能让心灵宁静的雅歌。辜鸿铭先生在《中国人的精神》中写道:“中国人的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准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
从毛笔到心灵,多么敏锐而准确的洞察力!这不禁让我在临习书法之时,体验心灵,感悟人生。“字如其人”或许是老生常谈,在此,我愿将临习书法的一些另类体察奉献出来,与大家共享之。
一、笔尖的启示 —— 柔弱处上
柔软的笔尖,却能写出刚强、雄浑、遒劲的字,正可谓“柔丝变苍龙”。书者的刚强意念通过柔弱的笔尖,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是故,刚强生于柔弱,柔弱胜于刚强。《老子》也说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人生之中,刚强之气概固然重要,但多几分“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智慧不是更重要吗?毛笔的哲学,通过笔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练习的启示之一 —— 在磨练中成长
写毛笔字时,手臂悬空,往往临习几页下来,我就汗流浃背,不免心生“太为难”之感。但收藏大师马未都先生说过:“中国人喜欢‘为难’自己,首先毛笔软,急了写不快;其次,从左书写,手臂得悬空。太累了!但中国人正是在这种磨练中练就了一身以柔克刚的功夫……”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人生如“刀”,困难、磨难是“砺刀石”!
三、练习的启示之二 —— 停滞与进步之辩证
刚开始临习的那一段时间,我感觉进步很快,兴致颇高。但一段时间后,总有停滞之感,意念消极:一个星期不写,再执起笔来,明显感觉写字不如以前。此时,真真切切感悟到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训,心里不禁为之一震。我曾听一位吉他大师讲:“如果你觉得自己进步快,那是水平低;如果你觉得进步慢,那说明你的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了。”用心理学术语讲,这是到达了一个“高原期”。而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可以突破瓶颈,上升到新高度。
看来,在求学之路上,“进步莫傲喜,停滞不消极”,才是正确态度。
四、运笔的启示 —— 直线未必是最佳的路途
书法(例如颜体)中的许多笔画运笔讲求逆入藏锋,再走中锋,然后回锋,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给人以或圆润、或方正的美感。先逆后直,走的不是最短路线,看起来走了弯路,却能写出最好看的字。这不正是我们熟知的“在人生中,直线并不是距离目标最短的路径”吗?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我常常重温这句话的含义。
五、字的启示之一 —— 适时而变
书法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而艺术讲求变化:同一个字、同一个偏旁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写法。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包括他的落款,共写出了21个“之”字,每一个字形态各异,但与整幅作品浑然天成。
子曰:“君子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一切的事物,没有一定怎样才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一定怎样才不可以的,唯一行事的标准就是义。笔画的提按、藏露这些变化,能充分体现这种适时而变的特点。在为人处世中,何不向书法家学习这种“内方外圆”的智慧呢?
六、字的启示之二 —— 从大局出发
写字时只有成竹在胸,从大局出发,去组织字的各个偏旁、部首、部件,一个字才能写得优美。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都有根据主体进行变化的特点。例如,“英”字的撇,在印刷体中为撇,但在颜体书法中就变成了一个长点。又如“卿”字的右侧部分,颜真卿将它写得很小,却为整体取得了平衡(如下图)。
改变字体某些笔画的形状,当伸展时反而收缩,当扩大时反而缩小,虽然自身得不到最充分的表现,整体却因此好看了。正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譬如人在集体中,牺牲掉小小的个人利益,可以让集体得到更大的利益,这不是很高尚吗?
七、字的启示之三 —— 处理好“主笔”
主笔是字中的主题笔画,即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那一笔画。有了主笔,整个字显得重心平稳、均衡。
人生之中,要面对学业、社交、事业、家庭等诸多问题。人生在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主笔”。处理好“主笔”,莫把人生写成一个蹩脚的“字”。
八、差异的启示 —— 细节决定成败
临习一段时间,常常有人说我的字大有长进。但是我骄傲之余,总发现自己的字与法帖有差异,感觉“贴味不浓”。定睛一看,横、竖、撇、捺、点、勾、折当中,它们总有与原帖差那么一点点。但是,就是这点滴的差别累计起来,造成了字的整体不和谐。
的确,“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打造好一件事的细节之后,成功往往就是附属品了。
上述感悟,或有牵强附会之嫌,但确是我临习书法之真切体会。书法,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让我多了一面感悟人生的镜子。正是:磨墨挥毫,自得其乐。乐吾所悟,快哉书法!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