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因素及对策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on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怎样使各校信息化建设跟上社会步伐,已经成为了各校快速发展的條件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影响因素;网络;措施
  一、影响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
  1、信息化环境快速发展致使各校网络发展不平衡。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校园网建设没有统一的发展方向和规划,因此在建设校园网络的时候,缺少一定的连续性,在不同阶段内购买的设备兼容性较差,无法很好地发挥出设备的使用性能和效果,很少考虑校园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没有实际的校园网建设参考方案作为参考标准,学校只能按照自身资金投入多少,选择网络建设方案,这样一来,就出现各校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整体发展不均衡现象,两者之间出现很大的差距。而网络建设方案主要是从资金角度来进行设计的,一般不会考虑校园网络应当具备的教学功能,随之,便出现了硬件设备和配置较好,应用层次较低的现象。
  2、学校对教师的培训缺少计划性和统一性学校一般派遣教师参加短期培训,可是并没有制定长期、稳定的培训方案。即使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内部的培训工作,可也只是一次性的培训,校本培训模式较为单一,而且校本培训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从而忽略了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的培训,进而导致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出现问题。比如小组沟通学习、研究型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掌握程度不高。
  3、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平衡问题阻碍了信息化环境建设。在高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新知识的产生对它们冲击很大,使得这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力不从心,为知识的运输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从之前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转换为学习的组织者,换句话来讲,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由于以前固有的教育观念已经深深埋在了人们心中,而且一般教师具有排他心理,也就是说,经常使用信息技术上课的教师经常会遭到其它教师的冷落,这些现象都成为了限制信息化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教师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学科教学上,即本体性知识丰富。教师的知识主要包含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堂管理、信息技术和理论实践,对于这些条件性知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部分教师依然缺乏。这些条件性知识对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学校管理机制不完善。
  第一,学校的监督机制学校监督机制不完善,缺少专门的监督机构,即使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监督成员工程也不具备合理性,并且没有定期的组织学校信息化环境教学应用等公开监督检查。
  第二,学校鼓励政策;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一般身兼数职,既要担任教学任务,又要展开机房设备维护,还要负责校本培训工作,从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较多,压力较大,但是在评职称、计算课时量的时候,却不能够和主课老师同等待遇,进而导致教师自身带有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多数任课教师反映出日常任务量较大,利用信息技术上课比较浪费时间。
  二、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几点措施
  1、制定信息化环境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在进行制定信息化环境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的时候,要从两个方面出发。
  第一,常规计划;根据教学需求和现有的资金,制定出信息化环境建设目标和发展方案,不同的信息化环境在教学中表现出来教学性能也不一样,对此,需要全面分析各个信息化环境在教学中发挥出来的功能,首先选择教学质量好、效率高的系统,然后进行建设,同时,还要多加考虑成本问题和资金输出情况。因为信息化教学环境设备更新速度太快,学校对运行成本的支付决定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制定常规计划的时候,首先考虑设备的扩散性和容量。
  第二,应变计划;依照外部信息化环境的变化不断优化调整计划方案,以便和外部环境相符合。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学环境设备更新比较快,所以可以根据信息化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设备,但是要遵循好用、能用的原则。
  2、加强管理。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管理过程主要是围绕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进行的,调整各种资源,应用有效方法运行。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监督检验体系。任何管理都离不开监督检验,这是管理过程的主要环节,没有监督,就无法做到管理,必须通过监督系统来组织活动或者监督学校内外环境,并且根据监控结果调整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其中,监督成员要由不同身份的人员组成,包含学校领导、学生和教师,以它评的方式实现监督,进而保证信息化环境得到全面的应用。
  第二,完善鼓励政策。学校建立完善的评价和鼓励体系,根据教师实际教学效果,有所区别的对待。利用奖励形式对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并且提供便利的条件。尤其是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师,把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转换成相等的工作量,在评年终职称的时候奖金要和主课教师平等。
  3、制定师资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并且制定出短期或者长期计划。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应构建新型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重视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工作;第二,加强教育思想、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工作;第三,从单一式信息技术培训内容体系转换为分模块培训体系;第四,从一次性培训体系转换为发展性培训体系;在培训方式上,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方式,针对不同培训模块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理论模块主要是以反思模式替换掉以往培训中经常使用的灌输模式。在反思培训过程中,教师经过专家讲解指导之后,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小组交流,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进而认识到所学理论和所用理论的区别。技能模块一般采用边讲边练的模式。教师设计模块,可以根据一些方案进行讨论,使教师自主参与到培训教学设计中去,最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三、结语
  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期,要想使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提升教师素质,定期检查设备,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校园信息化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乐平,扬帆.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分析[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40-42.
  [2] 孙艳丽.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 情报科学,2012,(02):254-258+263.
  [3] 金朦.校内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对策分析[J/ OL].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05).
其他文献
年龄只是人生历程的里程碑,而不应是人生前进路上的“拦路石”。不管年龄多大,只要有机会我就都到复旦求学,以实现我和母亲做校友的梦想。  ——主人公语    40年内,他曾与复旦两次擦肩而过  1999年秋天,上海复旦大学又迎来了新的一批金秋骄子,在这些青春涌动的身影中,一位50多岁的男子身处其中显得格外激动。他不是来送孩子入学的,而是进入复旦读书的一名新生。  这名男子叫潘旋昌,身份是上海外经贸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