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水利类高职院校作为服务于水利行业改革和发展的职业院校,承担着水文化传播的责任和使命。充分利用新媒体载体进行校园文化传播,构建以水利行业文化为中心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新媒体平台,输出优质的网络文化作品,既有利于培养新时代水利专业人才,又能推动水利行业文化的传承创新。
关键词 水利行业文化;新媒体;校园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0-0108-04
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乔治梅森大学的演讲《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中提到了几个关键词,其中第一个就是“水”。王岳川教授指出:“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水的哲学、水的精神’的集中体现。了解了水文化,就了解了中华文明的根本。”[ 1 ]2019年2月,水利部将新时代水利精神定义为“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新时代水利精神是行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水利行业的生动体现。水利文化蕴含着古老的中華文化精髓,也体现着新时代水利行业的发展变化。
目前,在社会文化传播领域中,水利行业文化传播处于苍白无力的状态,传播媒介少,传播内容单一,传播模式走入贫瘠困境。在文化传播研究方面,国内外针对水利行业文化领域中新媒体文化传播功能的研究为数不多。如何突破困境,加快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发展创新,在社会文化传播领域占有一定的传播体量,借力新媒体或许是一条出路。水利类职业院校作为水利行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承担着水利行业文化发展的责任,运用新媒体传播教育体系的构建,来推动水利行业文化的传承创新,应该成为水利类高职院校关注的重要问题。
1.1 水利类院校承担着研究水利行业文化传播新途径的责任和义务
我国水利文化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一个研究主题,水利部门、水利院校的水利文化传播教育平台也是近些年才相继建设并投入使用的[2]。目前,水利文化研究的理论成果仅局限在水利行业文化研究的圈子里,面向社会公众对水利文化宣传平台和内容甚少,在各大主流新媒体平台上关于水利文化的内容屈指可数。可见,要实现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前提是找到更加便捷、有效、实时性强、关注度高的传播途径,从当前来看新媒体则是最好的选择。2019年2月13日,水利部发布了新时代水利精神,将水利文化拉入社会公众的视野,给水利文化研究和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比水利行业的狭小圈子,高校在面向社会方面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平台,文化传播的距离更近、范围更广。行业文化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和特色,为学院的教学、科研、育人各方面发展提供了特色化的方向,逐渐成为水利类院校的文化品牌。因此,水利类院校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创新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责任和义务。
1.2 水利行业文化发展为培养新时代水利人才提供文化育人保障
校园水利行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水利行业文化教育,关键是要培养水利行业人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经历改革阶段,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健全德计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趋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职业高校的重要任务。作为以水利行业为品牌特色的高职院校,“德”的培育应该紧紧围绕“产教融合”的培养方向,将水利行业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在课堂上通过课程思政育人,在课堂外通过文化传播育人,实现“德”与“计”的并修,为培养新时代的水利人才提供了文化育人保障。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中的水利文化精神,是现代水利行业教育者努力的方向。加强对水利行业文化的传播,提前培养学生对行业文化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对待水利行业有正确的态度和品质,对水利专业知识有更高的感悟和认识。同时,水利精神也适用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成就新时代水利类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水利类高职院校,以水利行业文化传播为特色和中心构建校园文化传播体系是必然的趋势。水利行业文化本身具有的丰富精神内涵赋予了校园文化深刻的教育意义,同时也解决了新媒体在校园文化传播中出现的“缺乏特色、缺乏中心、缺乏深度”的问题。结合高校的水利行业特色,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水文化”育人为方向,围绕一个中心内涵,拓展多层次不同文化概念,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近距离的校园文化品牌。
2.1 校园文化传播体系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传播体系的多层次指的是从学生的行为导向、语言传播、思想意识不同层面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全方位指从校园活动、校园环境、校园媒体、校园品牌特色等各方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体系中的主体性。
高校作为育新人的前沿阵地,以文化人责任之重。在当前形势下,西方多元思潮不断涌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统一校园文化的方向,才能在关键点把握以文化人的正确导向。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校园文化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理论体系融入到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全过程,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
2.2 校园文化传播体系的中心——新时代水利精神
2019年2月,水利部印发了新时代水利精神:“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新时代水利精神反映出历史传承和时代需要的有机结合,为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事业前进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成为引领水利行业新风尚的精神旗帜。它以无形的渗透力对水利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中重要影响,对水利事业发展、水利干部队伍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激励和指引作用[ 3 ]。 在新时代背景下,水利行业院校也应当立足时代,把握行业特点,将新时代水利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内涵的中心,围绕中心拓展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内容,构建以新时代水利精神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体系,打造“水文化”校园文化品牌。
2.3 校园文化传播体系的特色——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融合
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类院校通过对学生讲解历史上治水先贤们的治水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4 ]。大禹文化有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爱国情怀和“化堵为疏”的科学精神,是从古至今水利人的传承和坚守。
在水利文化传播领域中,大禹文化有着很强的公认性和影响力,有着榜样的力量和学习的方向。水利行业文化通过大禹的人物形象和感人故事进行传播,符合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和受众审美体验的需求。水利院校通过对学生讲解历史上治水先贤的治水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4 ],也能够为水利行业文化的传播注入历史的厚度和情感的温度。
3.1 校园水利行业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构建设计
校园水利行业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的构建指水文化传播者利用各类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转化水文化资源搭建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平台媒介,设计水利行业文化内容体系,最终建成水利文化传播的整体架构,实现水文化的共享与传播。以微信公众平台,抖音视频,手机App为主要载体,注重大学生的需求和审美,搭建一个贴近大学生生活、宣传校园水利文化、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平台,开辟出校园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新阵地。
3.1.1 微信公众平台
腾讯微信作为目前新媒体环境中拥有巨大用户量的通讯交流平台,已成为众多官方媒体的传播阵地。目前,已建立的水利类微信公众平台,如由水利部权威发布的“中国水利”、由中国水利报社主办的“中国水利网”等,推送的内容主要为水利行业的大事要闻及水利政务报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这类官方平台的受众主要为水利行业人,有着相应的水利知识和水利行业信息需求,其内容的专业性限制了受众的广泛性,很难将水利文化传播至校园和社会。
高校在构建水利行业文化传播平台,应该以学生为输出端口,建立水利文化类的微信公众平台。面对高校学生受众,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以高校学生的审美需求进行设计,在校园和社会传播方面更易理解,更接地气更能够产生共鸣。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以“宣扬水利行业精神核心价值观、传播时代校园文化和大禹文化”为主旨,注重平台的化内涵和服务功能,除水利文化主题的文章推送外,开创更多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功能,不仅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为学生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水文化教育。
3.1.2 抖音、B站等视频平台
2019年7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正式入驻抖音,两日之内粉丝已超过400万。这是中国外交部对外阐释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大国际地区问题上的立场看法、回应外界关切和疑惑的一种新尝试。随之,越来越多的官方媒体入驻抖音、B站、网易云等新媒体平台,无疑体现着官方的声音必须在网络空间发出声音。抖音、B站等视频平台作为高校大学生高度关注和参与的网络空间,对校园水利文化传播有着很大的平台优势。目前,在抖音上,中国水利报社官方抖音号“中国水利”拥有7万多的粉丝,发布100多个作品,其他水利类的抖音号的作品数量和粉丝量较少;在B站上,没有水利文化类的注册用户号,水利文化的作品甚少。以此可见,水利行业文化传播在热门视频平台上的传播力度较弱,有可开发拓展的空间。
水利类院校作为水利行业文化传播阵地,不仅拥有水利知识基础,又拥有网络视频作品创作能力,在抖音和B站等视频网络上占据空间有很大的优势。水利类高校在抖音、B站等平台注册用户,通过可发挥学生的创意,以“水知识”“水文化”“行业精神”为题材,创作或改编视频作品,将水利行业文化在新媒体平台得到更能广泛的传播。
3.1.3 App客户端
随着5G到来,手机App客户端的功能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在高校学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目前,已建设的水利类App,如“掌上水利”“水利水电网”“水利工程平台”“中国水利网——行业平台”,皆以水利行业专业人为目标受众,以水利行业信息发布和水利工程检测等功能为主要内容,在水利行业文化传播方面涉及较少。国外水文化传播者研发的“水足迹”App,能够计算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各方面需要消耗的水量,这样的传播内容和形式正是利用新媒体的大众传播作用,在社会公众中兴起水文化的关注。
高校在App的建设方面,有着相对稳定的学生受众群体,并以此将受众衍射至社会范围。高校构建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手机客户端,应注重发挥校园文化传播的特点及社会效应,拓展更多的客户端功能,构建以水利行业文化为内容主体,在功能和项目上围绕“水”的文化特点进行App的内容定位,涵盖校园水文化活动、线上水知识课堂、水利专业视频微课、水文化第二课堂学习积分等功能,让高校学生在App上活跃起来,让水利行业文化传播与校园活动、专业课程互相渗透、融合。在App的设计中,从校园角度出发,建设网站的水利类新闻信息窗口,水利行业就业服务窗口,在线交流窗口,将App作为高校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宣传阵地,同时也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3.2 校园水利行业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内容设计
新媒体时代,受众会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传媒信息,由此带来“快阅读、轻阅读、易阅读”的倾向[5]。高校的校园文化传播也应该跟上这个变化,以受众的用户需求为导向,策划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情感浓厚、趣味横生的主体内容,并加以新颖的形式进行包装设计,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水利行业文化传播内容体系。 3.2.1 打造网红品牌
“网红”原意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名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人,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网络产品,成为网络空间的高关注度对象。随着“网红”文化的发展走向成熟,这个词由原意中略带的贬义色彩也不断变化,生成越来越多带有正能量的“网红产品”。高校在校园文化传播过程中,能够尝试利用学生对“网红”的高关注度和高模仿度,打造校园网红品牌,让校园文化传播“红起来”。
针对水利行业文化传播,校园网红的塑造应该更注重“水”的特点。积极挖掘网红素材要结合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历史中的“大禹”人物、校园里的正能量青年、社会上的水利行业榜样,都是打造网红的基础素材。包装和打造网红产品要结合受众的审美需求,情感共鸣和趣味体验是大众传播中常用的手段,通过写软文、讲故事、说趣味段子、拍微电影短视频、设计卡通动画等方式,塑造生动立体的网络品牌形象,让学生在追求水利行业文化的过程中更有对象感和体验感。
网红品牌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不仅能提升校园文化传播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也能突出水利行业文化的特色,深入受众视野,拓宽传播空间,是在网红热潮的背景下校园文化传播的创新和突破。
3.2.2 创作网红作品
校园文化传播中,打造网红品牌是第一步,持续输出网红作品就是让网红品牌越来越“红”的第二步。在校园文化传播中,宣传片、微视频作为新媒体环境下高量生产的网络文化产品,是传播青春正能量的有效载体。挖掘具有网络宣传能力的写手、视频创作者、已拥有一定粉丝的校园网红组建新媒体团队,利用专业特色和融媒体技术,围绕水利行业文化主题创作短视频、微文章、网络段子、Vlog(视频日记)等作品,既能够满足受众在形式上的娱乐需求,又能给予受众深刻的文化内涵体验。分别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上,开设相应的连载帖、连载段子、系列短视频、微栏目等,创作连续性的网红作品,收获稳定粉丝和关注度,以此迭代传播,实现网络作品的创作、传播、反馈等完善的传播体系。同时,与属地的水利单位、企业共同推广,在电视频道以及各网络平台上播放,实现社会传播。
3.2.3 开展线上活动
校园活动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精神通过活动过程,让学生身体力行的感受和体验,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传播更需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娱乐性和体验性需求,举办大学生喜爱的网络文化活动,创作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让原本枯燥的文化内容,通过网络形式鲜活起来,实现校园文化传播从宣传型向感染型转变。活动前期预告,活动中的直播、互动,活动后的展示,线上进行水利行业文化主题活动的活动报名、活动投票、知识问答、或者直接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展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内容拓展和形式创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新媒体文化传播平台多途径、全方位的辐射作用。
新媒体开拓了校园文化和行业文化的传播途径,构建水利行业文化新媒体传播平台是应时所需的探索创新,促进了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整体发展,扭转了水利行业互联网上中国水利文化信息匮乏的状况。作为以水利专业为特色的职业院校,有责任为水利行业文化传播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通过校园文化的窗口,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构建以水文化为中心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水利行业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进而不断增强水利行业文化在高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岳川.中國文化的美丽精神[EB/OL].[2021-03-15]. https://www.doc88.com/p-615721843851.html.
[2]程宇昌.现状与趋势:近年来国内水文化研究述评[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10):14-17.
[3]力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N].中国水利报,2019-02-19(001).
[4]罗敏,李春城.新媒体环境下水利院校水文化教育传播的现状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6(6):37-40.
[5]罗湘萍,王伟英.水文化传播教育新媒体平台的构建[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4(12):9-12.
关键词 水利行业文化;新媒体;校园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0-0108-04
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乔治梅森大学的演讲《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中提到了几个关键词,其中第一个就是“水”。王岳川教授指出:“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水的哲学、水的精神’的集中体现。了解了水文化,就了解了中华文明的根本。”[ 1 ]2019年2月,水利部将新时代水利精神定义为“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新时代水利精神是行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水利行业的生动体现。水利文化蕴含着古老的中華文化精髓,也体现着新时代水利行业的发展变化。
目前,在社会文化传播领域中,水利行业文化传播处于苍白无力的状态,传播媒介少,传播内容单一,传播模式走入贫瘠困境。在文化传播研究方面,国内外针对水利行业文化领域中新媒体文化传播功能的研究为数不多。如何突破困境,加快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发展创新,在社会文化传播领域占有一定的传播体量,借力新媒体或许是一条出路。水利类职业院校作为水利行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承担着水利行业文化发展的责任,运用新媒体传播教育体系的构建,来推动水利行业文化的传承创新,应该成为水利类高职院校关注的重要问题。
1 水利类院校校园文化传播的特色和机遇
1.1 水利类院校承担着研究水利行业文化传播新途径的责任和义务
我国水利文化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一个研究主题,水利部门、水利院校的水利文化传播教育平台也是近些年才相继建设并投入使用的[2]。目前,水利文化研究的理论成果仅局限在水利行业文化研究的圈子里,面向社会公众对水利文化宣传平台和内容甚少,在各大主流新媒体平台上关于水利文化的内容屈指可数。可见,要实现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前提是找到更加便捷、有效、实时性强、关注度高的传播途径,从当前来看新媒体则是最好的选择。2019年2月13日,水利部发布了新时代水利精神,将水利文化拉入社会公众的视野,给水利文化研究和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比水利行业的狭小圈子,高校在面向社会方面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平台,文化传播的距离更近、范围更广。行业文化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和特色,为学院的教学、科研、育人各方面发展提供了特色化的方向,逐渐成为水利类院校的文化品牌。因此,水利类院校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创新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责任和义务。
1.2 水利行业文化发展为培养新时代水利人才提供文化育人保障
校园水利行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水利行业文化教育,关键是要培养水利行业人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经历改革阶段,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健全德计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趋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职业高校的重要任务。作为以水利行业为品牌特色的高职院校,“德”的培育应该紧紧围绕“产教融合”的培养方向,将水利行业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在课堂上通过课程思政育人,在课堂外通过文化传播育人,实现“德”与“计”的并修,为培养新时代的水利人才提供了文化育人保障。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中的水利文化精神,是现代水利行业教育者努力的方向。加强对水利行业文化的传播,提前培养学生对行业文化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对待水利行业有正确的态度和品质,对水利专业知识有更高的感悟和认识。同时,水利精神也适用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成就新时代水利类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2 构建水文化为中心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校园文化体系
作为水利类高职院校,以水利行业文化传播为特色和中心构建校园文化传播体系是必然的趋势。水利行业文化本身具有的丰富精神内涵赋予了校园文化深刻的教育意义,同时也解决了新媒体在校园文化传播中出现的“缺乏特色、缺乏中心、缺乏深度”的问题。结合高校的水利行业特色,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水文化”育人为方向,围绕一个中心内涵,拓展多层次不同文化概念,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近距离的校园文化品牌。
2.1 校园文化传播体系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传播体系的多层次指的是从学生的行为导向、语言传播、思想意识不同层面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全方位指从校园活动、校园环境、校园媒体、校园品牌特色等各方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体系中的主体性。
高校作为育新人的前沿阵地,以文化人责任之重。在当前形势下,西方多元思潮不断涌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统一校园文化的方向,才能在关键点把握以文化人的正确导向。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校园文化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理论体系融入到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全过程,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
2.2 校园文化传播体系的中心——新时代水利精神
2019年2月,水利部印发了新时代水利精神:“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新时代水利精神反映出历史传承和时代需要的有机结合,为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事业前进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成为引领水利行业新风尚的精神旗帜。它以无形的渗透力对水利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中重要影响,对水利事业发展、水利干部队伍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激励和指引作用[ 3 ]。 在新时代背景下,水利行业院校也应当立足时代,把握行业特点,将新时代水利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内涵的中心,围绕中心拓展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内容,构建以新时代水利精神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体系,打造“水文化”校园文化品牌。
2.3 校园文化传播体系的特色——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融合
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类院校通过对学生讲解历史上治水先贤们的治水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4 ]。大禹文化有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爱国情怀和“化堵为疏”的科学精神,是从古至今水利人的传承和坚守。
在水利文化传播领域中,大禹文化有着很强的公认性和影响力,有着榜样的力量和学习的方向。水利行业文化通过大禹的人物形象和感人故事进行传播,符合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和受众审美体验的需求。水利院校通过对学生讲解历史上治水先贤的治水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4 ],也能够为水利行业文化的传播注入历史的厚度和情感的温度。
3 基于新媒體技术的校园水利行业文化传播平台设计与构建
3.1 校园水利行业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构建设计
校园水利行业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的构建指水文化传播者利用各类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转化水文化资源搭建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平台媒介,设计水利行业文化内容体系,最终建成水利文化传播的整体架构,实现水文化的共享与传播。以微信公众平台,抖音视频,手机App为主要载体,注重大学生的需求和审美,搭建一个贴近大学生生活、宣传校园水利文化、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平台,开辟出校园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新阵地。
3.1.1 微信公众平台
腾讯微信作为目前新媒体环境中拥有巨大用户量的通讯交流平台,已成为众多官方媒体的传播阵地。目前,已建立的水利类微信公众平台,如由水利部权威发布的“中国水利”、由中国水利报社主办的“中国水利网”等,推送的内容主要为水利行业的大事要闻及水利政务报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这类官方平台的受众主要为水利行业人,有着相应的水利知识和水利行业信息需求,其内容的专业性限制了受众的广泛性,很难将水利文化传播至校园和社会。
高校在构建水利行业文化传播平台,应该以学生为输出端口,建立水利文化类的微信公众平台。面对高校学生受众,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以高校学生的审美需求进行设计,在校园和社会传播方面更易理解,更接地气更能够产生共鸣。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以“宣扬水利行业精神核心价值观、传播时代校园文化和大禹文化”为主旨,注重平台的化内涵和服务功能,除水利文化主题的文章推送外,开创更多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功能,不仅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为学生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水文化教育。
3.1.2 抖音、B站等视频平台
2019年7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正式入驻抖音,两日之内粉丝已超过400万。这是中国外交部对外阐释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大国际地区问题上的立场看法、回应外界关切和疑惑的一种新尝试。随之,越来越多的官方媒体入驻抖音、B站、网易云等新媒体平台,无疑体现着官方的声音必须在网络空间发出声音。抖音、B站等视频平台作为高校大学生高度关注和参与的网络空间,对校园水利文化传播有着很大的平台优势。目前,在抖音上,中国水利报社官方抖音号“中国水利”拥有7万多的粉丝,发布100多个作品,其他水利类的抖音号的作品数量和粉丝量较少;在B站上,没有水利文化类的注册用户号,水利文化的作品甚少。以此可见,水利行业文化传播在热门视频平台上的传播力度较弱,有可开发拓展的空间。
水利类院校作为水利行业文化传播阵地,不仅拥有水利知识基础,又拥有网络视频作品创作能力,在抖音和B站等视频网络上占据空间有很大的优势。水利类高校在抖音、B站等平台注册用户,通过可发挥学生的创意,以“水知识”“水文化”“行业精神”为题材,创作或改编视频作品,将水利行业文化在新媒体平台得到更能广泛的传播。
3.1.3 App客户端
随着5G到来,手机App客户端的功能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在高校学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目前,已建设的水利类App,如“掌上水利”“水利水电网”“水利工程平台”“中国水利网——行业平台”,皆以水利行业专业人为目标受众,以水利行业信息发布和水利工程检测等功能为主要内容,在水利行业文化传播方面涉及较少。国外水文化传播者研发的“水足迹”App,能够计算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各方面需要消耗的水量,这样的传播内容和形式正是利用新媒体的大众传播作用,在社会公众中兴起水文化的关注。
高校在App的建设方面,有着相对稳定的学生受众群体,并以此将受众衍射至社会范围。高校构建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手机客户端,应注重发挥校园文化传播的特点及社会效应,拓展更多的客户端功能,构建以水利行业文化为内容主体,在功能和项目上围绕“水”的文化特点进行App的内容定位,涵盖校园水文化活动、线上水知识课堂、水利专业视频微课、水文化第二课堂学习积分等功能,让高校学生在App上活跃起来,让水利行业文化传播与校园活动、专业课程互相渗透、融合。在App的设计中,从校园角度出发,建设网站的水利类新闻信息窗口,水利行业就业服务窗口,在线交流窗口,将App作为高校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宣传阵地,同时也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3.2 校园水利行业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内容设计
新媒体时代,受众会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传媒信息,由此带来“快阅读、轻阅读、易阅读”的倾向[5]。高校的校园文化传播也应该跟上这个变化,以受众的用户需求为导向,策划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情感浓厚、趣味横生的主体内容,并加以新颖的形式进行包装设计,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水利行业文化传播内容体系。 3.2.1 打造网红品牌
“网红”原意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名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人,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网络产品,成为网络空间的高关注度对象。随着“网红”文化的发展走向成熟,这个词由原意中略带的贬义色彩也不断变化,生成越来越多带有正能量的“网红产品”。高校在校园文化传播过程中,能够尝试利用学生对“网红”的高关注度和高模仿度,打造校园网红品牌,让校园文化传播“红起来”。
针对水利行业文化传播,校园网红的塑造应该更注重“水”的特点。积极挖掘网红素材要结合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历史中的“大禹”人物、校园里的正能量青年、社会上的水利行业榜样,都是打造网红的基础素材。包装和打造网红产品要结合受众的审美需求,情感共鸣和趣味体验是大众传播中常用的手段,通过写软文、讲故事、说趣味段子、拍微电影短视频、设计卡通动画等方式,塑造生动立体的网络品牌形象,让学生在追求水利行业文化的过程中更有对象感和体验感。
网红品牌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不仅能提升校园文化传播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也能突出水利行业文化的特色,深入受众视野,拓宽传播空间,是在网红热潮的背景下校园文化传播的创新和突破。
3.2.2 创作网红作品
校园文化传播中,打造网红品牌是第一步,持续输出网红作品就是让网红品牌越来越“红”的第二步。在校园文化传播中,宣传片、微视频作为新媒体环境下高量生产的网络文化产品,是传播青春正能量的有效载体。挖掘具有网络宣传能力的写手、视频创作者、已拥有一定粉丝的校园网红组建新媒体团队,利用专业特色和融媒体技术,围绕水利行业文化主题创作短视频、微文章、网络段子、Vlog(视频日记)等作品,既能够满足受众在形式上的娱乐需求,又能给予受众深刻的文化内涵体验。分别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上,开设相应的连载帖、连载段子、系列短视频、微栏目等,创作连续性的网红作品,收获稳定粉丝和关注度,以此迭代传播,实现网络作品的创作、传播、反馈等完善的传播体系。同时,与属地的水利单位、企业共同推广,在电视频道以及各网络平台上播放,实现社会传播。
3.2.3 开展线上活动
校园活动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精神通过活动过程,让学生身体力行的感受和体验,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传播更需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娱乐性和体验性需求,举办大学生喜爱的网络文化活动,创作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让原本枯燥的文化内容,通过网络形式鲜活起来,实现校园文化传播从宣传型向感染型转变。活动前期预告,活动中的直播、互动,活动后的展示,线上进行水利行业文化主题活动的活动报名、活动投票、知识问答、或者直接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展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内容拓展和形式创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新媒体文化传播平台多途径、全方位的辐射作用。
4 结语
新媒体开拓了校园文化和行业文化的传播途径,构建水利行业文化新媒体传播平台是应时所需的探索创新,促进了水利行业文化传播的整体发展,扭转了水利行业互联网上中国水利文化信息匮乏的状况。作为以水利专业为特色的职业院校,有责任为水利行业文化传播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通过校园文化的窗口,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构建以水文化为中心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水利行业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进而不断增强水利行业文化在高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岳川.中國文化的美丽精神[EB/OL].[2021-03-15]. https://www.doc88.com/p-615721843851.html.
[2]程宇昌.现状与趋势:近年来国内水文化研究述评[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10):14-17.
[3]力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N].中国水利报,2019-02-19(001).
[4]罗敏,李春城.新媒体环境下水利院校水文化教育传播的现状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6(6):37-40.
[5]罗湘萍,王伟英.水文化传播教育新媒体平台的构建[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4(1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