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不少高校的声乐艺术教学中,教学的模式并不丰富,相对比较单一化,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声乐艺术的效果。因而,在进行声乐艺术教学时,教师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的风格展开演唱教学,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加以改变,从而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运用声乐艺术,提高学生学习声乐艺术的兴趣。
关键词:高等院校 声乐艺术 多元化 演唱 技巧
长期以来,声乐表演教学始终是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同时它本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国内并不十分注重声乐的表演课程,教学时也通常只是关注技能技巧的获得而忽视了舞台的表演及其运用。基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无法完成当下的教学任务;师资力量与系统、专门化的教材也处于缺位的状态;大规模化的扩招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教学的形式也较为单一化,教学设备的投入也并不充分等。上述因子都对声乐表演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影响。在当下多样性发展的环境中,上述问题更加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此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音乐技术理论、民族民间音乐、表演、音乐史、重唱重奏与合唱合奏等,覆盖面也非常地广泛,教学步骤中主要包括艺术实践与社会实践等,其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声乐的表演课程具有多元化的拓展趋势。
一、当下高校声乐艺术教学现状
(一)沉闷的课堂气氛,单调的教学内容
因为高校的声乐课本身的性质原因,教学的流程也非常地单一与固定化,如此通常会导致学生产生枯燥与厌倦的心理;此外,部分教师也没有深入地了解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并未深入地理解声乐的教程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不丰富,在演唱声乐内容时也缺少新意,整个课堂的气氛显得比较沉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互动性也并不好,造成教师也难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进度,无法真正地获得声乐课教学的目的。
(二)教授声乐课程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约束性
高等院校的声乐课教学所针对的是有关声乐方法的教学,教师花费了大部分的时间在讲授声乐的理论内容,而学生则并不十分感兴趣而昏昏欲睡。因为课堂的教学时间并不充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并不多,学生主要处在被动学习的情况。在开展声乐课教学时,教师经过讲授演唱的模式,从而让学生基于一定的要求进行演唱,学生盲目地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从而削弱了学生主动探讨声乐的能力。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围绕学生中心展开教学,但在现实中,学生并没有充分的自主探讨声乐的机会,思维只是停留在教师所教学的知识内容领域,如此并不能够真正地培养起学生感知声乐的能力,从而造成学生无法娴熟地认知民族声乐,进而不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声乐课未把学生视作主体
在多所高校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口头化的知识传递模式,虽然在一些领域能够促进师生内部的交流,从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然而长期性、单一式的教学范式则会约束学生的深入发展,导致学生在具体学习声乐时候,逐步地出现依赖的心理,进而阻碍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式地学习。在当下教育的体制中,强调学生课程教学的主体性地位,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知识。在当下高校的声乐课程传授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系统为西方模式,无法基于学生自主的特征展开模式化的调节与改进,造成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民族声乐的内涵,影响学生声乐学习的效果。
二、构建多元化的声乐艺术演唱方式
(一)强化专业技术课模式的多元化
声乐表演的教学不应该只被制约在封闭化的教师表演、学生单纯模仿的教学模式中,每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有自己的特征,但同时也产生了制约性的后果。可以充分地使用网络资源,从而让学生欣赏其他学校有关声乐表演方面的教学流程及其资料,汲取各家之长,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此外,突破原先专业技术教学时比较单一性的“唱法”,基于表演专业声乐艺术的人才培养及其规律,设计出多元化的唱法及其适合的选修课。可以基于学生的声音特征、音色与音乐理解能力展开多元化的声乐艺术教学,强调演唱的个性。然后,声乐课的主要教学模式如下:个别课、集体课、小组课以及讲座等。在师资相互渗透的作用下,对学生展开多元化的教学。
(二)增设多元化的实践教学途径
增加设置舞台表演的小组课,执教教师可以于音乐厅展开有关实践方面的教学。将声乐课堂和舞台实践整合,强化学生的表演之欲。另外,采用定期地举办师生音乐会的途径激发学生表演的创造力,目的在于达到一同观摩学习与取长补短的效果。然而经过持续性登台表演的途径提高学生多种素质,包括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心理素质、音乐素质与声乐素质等,从而加强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及其台风。譬如,师生音乐会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的惯例。学院在声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其实践方面会提出严格的要求,即教师每学期必须开设一次个人或是师生音乐会,选择演唱的歌曲至少为全部的1/3。如此即将师生放置于相同的舞台环境内,也在考验教师的技能素质,从而强化声乐表演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互动式的情景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对于热爱新鲜事物的年轻人而言是有效的模式。此方法同样可以引入到声乐表演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够让整个课堂教学情趣盎然。假定设置部分表演式的场景游戏,譬如,教学流程中引进各类入场景、造型与特定的音乐,从而让学生感受且想象音乐的内容及其情感,同时通过自己的模式来展开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与想象力。不少学生入高校以前或是入校以后借助于课外的时间来学习且掌握部分课堂没有学习的知识及其能力,比如,广泛流行在学生中间的吉他乐器,在进行声乐课的表演教学时完全能够引进吉他这类乐器,从而让能够弹奏吉他的同学进行互动式的弹唱,或是穿插到部分的音乐小品中,都是可取的有效方法。
三、结语
本论文总结出当下高校声乐艺术教学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种风格的演唱教学方法,让教师知道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高校声乐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声乐教学意见与建议。因此,在高校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深入地构建起教材系统,掌握学生学习的特点,采用合理而又科学的声乐教学法,促使高校声乐的教学日趋多元化的教学风格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表演课教学现状与改革[J].音乐大观,2012,(09).
[2]宗师.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方法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6).
[3]杨曙光.构建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J].中国音乐,2007,(02).
[4]周涵.浅谈高校声乐专业中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的构建[J].戏剧之家,2015,(12)..
[5]刘莉朋.普通高校流行声乐演唱之教学初探[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关键词:高等院校 声乐艺术 多元化 演唱 技巧
长期以来,声乐表演教学始终是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同时它本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国内并不十分注重声乐的表演课程,教学时也通常只是关注技能技巧的获得而忽视了舞台的表演及其运用。基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无法完成当下的教学任务;师资力量与系统、专门化的教材也处于缺位的状态;大规模化的扩招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教学的形式也较为单一化,教学设备的投入也并不充分等。上述因子都对声乐表演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影响。在当下多样性发展的环境中,上述问题更加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此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音乐技术理论、民族民间音乐、表演、音乐史、重唱重奏与合唱合奏等,覆盖面也非常地广泛,教学步骤中主要包括艺术实践与社会实践等,其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声乐的表演课程具有多元化的拓展趋势。
一、当下高校声乐艺术教学现状
(一)沉闷的课堂气氛,单调的教学内容
因为高校的声乐课本身的性质原因,教学的流程也非常地单一与固定化,如此通常会导致学生产生枯燥与厌倦的心理;此外,部分教师也没有深入地了解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并未深入地理解声乐的教程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不丰富,在演唱声乐内容时也缺少新意,整个课堂的气氛显得比较沉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互动性也并不好,造成教师也难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进度,无法真正地获得声乐课教学的目的。
(二)教授声乐课程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约束性
高等院校的声乐课教学所针对的是有关声乐方法的教学,教师花费了大部分的时间在讲授声乐的理论内容,而学生则并不十分感兴趣而昏昏欲睡。因为课堂的教学时间并不充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并不多,学生主要处在被动学习的情况。在开展声乐课教学时,教师经过讲授演唱的模式,从而让学生基于一定的要求进行演唱,学生盲目地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从而削弱了学生主动探讨声乐的能力。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围绕学生中心展开教学,但在现实中,学生并没有充分的自主探讨声乐的机会,思维只是停留在教师所教学的知识内容领域,如此并不能够真正地培养起学生感知声乐的能力,从而造成学生无法娴熟地认知民族声乐,进而不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声乐课未把学生视作主体
在多所高校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口头化的知识传递模式,虽然在一些领域能够促进师生内部的交流,从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然而长期性、单一式的教学范式则会约束学生的深入发展,导致学生在具体学习声乐时候,逐步地出现依赖的心理,进而阻碍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式地学习。在当下教育的体制中,强调学生课程教学的主体性地位,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知识。在当下高校的声乐课程传授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系统为西方模式,无法基于学生自主的特征展开模式化的调节与改进,造成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民族声乐的内涵,影响学生声乐学习的效果。
二、构建多元化的声乐艺术演唱方式
(一)强化专业技术课模式的多元化
声乐表演的教学不应该只被制约在封闭化的教师表演、学生单纯模仿的教学模式中,每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有自己的特征,但同时也产生了制约性的后果。可以充分地使用网络资源,从而让学生欣赏其他学校有关声乐表演方面的教学流程及其资料,汲取各家之长,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此外,突破原先专业技术教学时比较单一性的“唱法”,基于表演专业声乐艺术的人才培养及其规律,设计出多元化的唱法及其适合的选修课。可以基于学生的声音特征、音色与音乐理解能力展开多元化的声乐艺术教学,强调演唱的个性。然后,声乐课的主要教学模式如下:个别课、集体课、小组课以及讲座等。在师资相互渗透的作用下,对学生展开多元化的教学。
(二)增设多元化的实践教学途径
增加设置舞台表演的小组课,执教教师可以于音乐厅展开有关实践方面的教学。将声乐课堂和舞台实践整合,强化学生的表演之欲。另外,采用定期地举办师生音乐会的途径激发学生表演的创造力,目的在于达到一同观摩学习与取长补短的效果。然而经过持续性登台表演的途径提高学生多种素质,包括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心理素质、音乐素质与声乐素质等,从而加强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及其台风。譬如,师生音乐会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的惯例。学院在声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其实践方面会提出严格的要求,即教师每学期必须开设一次个人或是师生音乐会,选择演唱的歌曲至少为全部的1/3。如此即将师生放置于相同的舞台环境内,也在考验教师的技能素质,从而强化声乐表演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互动式的情景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对于热爱新鲜事物的年轻人而言是有效的模式。此方法同样可以引入到声乐表演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够让整个课堂教学情趣盎然。假定设置部分表演式的场景游戏,譬如,教学流程中引进各类入场景、造型与特定的音乐,从而让学生感受且想象音乐的内容及其情感,同时通过自己的模式来展开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与想象力。不少学生入高校以前或是入校以后借助于课外的时间来学习且掌握部分课堂没有学习的知识及其能力,比如,广泛流行在学生中间的吉他乐器,在进行声乐课的表演教学时完全能够引进吉他这类乐器,从而让能够弹奏吉他的同学进行互动式的弹唱,或是穿插到部分的音乐小品中,都是可取的有效方法。
三、结语
本论文总结出当下高校声乐艺术教学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种风格的演唱教学方法,让教师知道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高校声乐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声乐教学意见与建议。因此,在高校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深入地构建起教材系统,掌握学生学习的特点,采用合理而又科学的声乐教学法,促使高校声乐的教学日趋多元化的教学风格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表演课教学现状与改革[J].音乐大观,2012,(09).
[2]宗师.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方法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6).
[3]杨曙光.构建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J].中国音乐,2007,(02).
[4]周涵.浅谈高校声乐专业中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的构建[J].戏剧之家,2015,(12)..
[5]刘莉朋.普通高校流行声乐演唱之教学初探[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