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和谐教育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chou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自古以来就贯穿在中华儿女的行为准则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主题被明确的提了出来,这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将和谐发展理念融入教育,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是一个重大而崭新的课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那么什么才是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既是一种思想、理论,也是一种理想、追求,同时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它包括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超我四个层面的和谐。在教育过程中,和谐的实质是人的教育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动态发展的机制和状态,具体落实到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和谐教育是从确信智力正常的学生具有完成学业任务的潜力出发,从创设和谐的情境入手,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教学为中心,使学生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目标的教育思想,它包涵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确立和谐的学生观
  打破以教师尊严至高的传统的观点,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的教学关系。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人,而不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教师应站在他们面前引导,站在旁边辅导,促使他们当好学习的主人。因为一切学习活动都要在学习者将教学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以后,才能实现。和谐教育确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即确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尊重学生人格。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的和谐需要教育的民主化。正如魏书生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教育的民主化 ,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批评或处罚,一定要尊重事实,处理得当,决不能主观武断地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喜好办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前提。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教育原理。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的耐心、爱心、细心,还需要教师的热情,更需要教师的智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三、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包括校园环境和具体的课堂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和谐是关键,学校事业和谐是核心,环境和谐是保障和窗口。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智慧、塑造人的心灵、愉悦人的身心,激发人追求上进,探索未知领域、创造美好的活力。包括办学理念、校风、绿化美化、色彩及人文关怀等方面软硬件设施。和谐课堂应呈现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心情才能愉悦,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不会被压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谐的课堂应充满“生活味”和“人文味”,这样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课堂上应竭力在“文”和“性”的碰撞中,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和谐。
  提倡“和谐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大胆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现代化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福玲,刘明玉.谈班主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J].班主任,2004
  [2]周 济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文化素质教育新局面[J].中国大学教育,2005
  [3]熊川武 教育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一、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这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中领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让学生的思维在各种有效的动手操作、观察情境中得到激活,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增强其提出
期刊
在将近十年的英语教育教学中,我们对500多位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跟踪调查,了解了他们英语学习的真实状况,及时发现了他们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去探讨强有力的解决策略,从而积累了一些教育素材和较为有效的方法策略。  一、目前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现状  第一,初中生学习英语面临一种学无力的窘迫局面。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局面,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词汇学习面临巨大挑战,没
期刊
摘要在高考这一转折性考试中,高中语文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在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语文处处可见,所以学生掌握好语文的知识非常关键,但是随着对教学的深入,发现同学们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语文,并没有过多的学习兴趣,出现抵触语文的消极态度,结合笔者多年语文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反思。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问题方法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出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  在语文
期刊
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化学课的学习也不例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学内容本身有的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有的虽贴近
期刊
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化学实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
期刊
一、数学能力  我们把日常生活中,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数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它又分为学习数学的数学能力和“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学习数学的数学能力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迅速而成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的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运用能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
期刊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的共同目标。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需要从基础做起,需要学校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在这中间,思想政治课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期刊
一、选择题的概念及分类  选择题,指要求被试者根据题意在所提供的几个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的试题。作为客观性的试题,它的正确答案及表述是唯一的,按此解答给满分,其它的解答都是错误的,都给零分。答案只要求结果而不去考查中间演算环节,因而得分不受评分者自身因素的制约,且评分快速容易,很容易实现考试评分的客观化、标准化,属于客观性试题范畴。  1.关于选择题的一些概念的明确化  选择题的题型结构一般由解题指
期刊
一、有效地抓好课堂阅读教学——精读  精读是学生语言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学和泛读的基础,是教和学的手段。把阅读教学贯穿于课文教学之中——寓阅读于课文是必要的。精读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并研讨课文中的语言现象及其内容。教师要对课文中的词、短语和语言现象进行有重点地、深入细致地、分析性地讲解。要针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困难的语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讲练结合,通过各种类型的练习,使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