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文勃,1938年生于辽宁省海城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赵梦朱、王盛烈、季观之教授。作品入选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美展;《春晓》1993年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深圳特展》。1988年赴日本参加《中国画联展》,作品《阿房胜揽》为日本政府美术馆收藏。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孙文勃》(人民美术出版社),《逸象山水画》(辽宁美术出版社)等。
山水画家孙文勃的作品近年来屡获国家级重要奖项,他的创作成果日益引人瞩目,也受到了许多美术评论家的高度重视。作为他在鲁迅美术学院学习期间的老师,我感到十分欣慰,十分高兴。回顾他几十年的创作历程,联想到当前中国画创作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主要谈两点看法:一是画家的“安贫乐道”精神需要继续提倡;二是中国画家需要更进一步地研究和把握传统艺术中的文化意蕴、民族精神。
“安贫乐道”是古来就为人们所提倡的一种治学精神。当年孔夫子对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能够“不改其乐”,全神贯注探求儒家的精神就赞许有加,并深有感慨地说:“贤哉回也!”而能够在当下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时代,做到以“安贫乐道”的诚敬之心面向自己的创作,就更为难能可贵了。
孙文勃是有这样一种诚心的。“文革”期间,孙文勃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陷于日常工作的繁杂和忙碌中,经济上和行动上都没有条件进行山水画创作。为了继续创作,他曾经数年得不到工资,就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依旧聚精会神地进行创作,并且在艺术上不断取得进展,不断实现突破。人们完全可以说:“贤哉文勃也!”改革开放以来,画家和美术工作者的生活条件、创作条件普遍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与当年孙文勃所遇到的困难相比,今天画家们的创作条件可谓优越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在创作中保持安贫乐道的精神,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当今的画家来说艺术之路应该怎样走?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仍然是:吸收传统艺术营养与表现画家生活感悟相结合。这种结合对于画家来说,是一个不断探索而又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一个画家都应该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随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这种结合关系及其具体内容。
艺术作品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艺术创作是一个辩证的实践过程。画家对于传统与感悟这两个方面中任何一方的片面强调或者完全否定都是不合适的。例如,对于艺术中的传统与创新这两个方面,只承认传统,完全否定创新,艺术就不能发展了;只承认创新,完全否定传统,艺术的创新也就无从着手。当然,这种极端的想法一般只是理论上来说的,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很少见到。又比如,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艺术语言,传统的中国画创作必须通过笔墨才能实现。如果在传统的中国画创作语境中抛开笔墨谈形式,那将是不可想象的。
当前需要强调的是,在吸收传统艺术营养这个问题上,应该以历史的眼光更为全面地理解、把握艺术传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巧、题材、风格意味等表象的层面上,要将中国画传统的美学内涵、文化意蕴、民族精神等内在的、深层位的因素当做一个大课题来研究。画家要以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力求深刻又鲜明地、新颖别致又引人入胜地体现和发扬民族美感和精神情操为担当。也就是说,画家的认识突破了对于绘画技法本身的追求,进而更为深入地以传统文化、文化精神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画,则中国画在更为广阔的文化层面上,被赋予了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唯有如此,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也才真正会有意义。古圣前贤,概莫能外。
关于孙文勃的创作状态、作品评析的文章已经不少。我在这里谈及的两个问题,希望不仅对于孙文勃,而且对于画家同仁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能够有所提示,并共同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地加深和提高认识。当今的中国画艺术也将会在时代文化的大线索中,寻找到自己的高定位。
山水画家孙文勃的作品近年来屡获国家级重要奖项,他的创作成果日益引人瞩目,也受到了许多美术评论家的高度重视。作为他在鲁迅美术学院学习期间的老师,我感到十分欣慰,十分高兴。回顾他几十年的创作历程,联想到当前中国画创作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主要谈两点看法:一是画家的“安贫乐道”精神需要继续提倡;二是中国画家需要更进一步地研究和把握传统艺术中的文化意蕴、民族精神。
“安贫乐道”是古来就为人们所提倡的一种治学精神。当年孔夫子对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能够“不改其乐”,全神贯注探求儒家的精神就赞许有加,并深有感慨地说:“贤哉回也!”而能够在当下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时代,做到以“安贫乐道”的诚敬之心面向自己的创作,就更为难能可贵了。
孙文勃是有这样一种诚心的。“文革”期间,孙文勃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陷于日常工作的繁杂和忙碌中,经济上和行动上都没有条件进行山水画创作。为了继续创作,他曾经数年得不到工资,就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依旧聚精会神地进行创作,并且在艺术上不断取得进展,不断实现突破。人们完全可以说:“贤哉文勃也!”改革开放以来,画家和美术工作者的生活条件、创作条件普遍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与当年孙文勃所遇到的困难相比,今天画家们的创作条件可谓优越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在创作中保持安贫乐道的精神,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当今的画家来说艺术之路应该怎样走?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仍然是:吸收传统艺术营养与表现画家生活感悟相结合。这种结合对于画家来说,是一个不断探索而又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一个画家都应该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随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这种结合关系及其具体内容。
艺术作品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艺术创作是一个辩证的实践过程。画家对于传统与感悟这两个方面中任何一方的片面强调或者完全否定都是不合适的。例如,对于艺术中的传统与创新这两个方面,只承认传统,完全否定创新,艺术就不能发展了;只承认创新,完全否定传统,艺术的创新也就无从着手。当然,这种极端的想法一般只是理论上来说的,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很少见到。又比如,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艺术语言,传统的中国画创作必须通过笔墨才能实现。如果在传统的中国画创作语境中抛开笔墨谈形式,那将是不可想象的。
当前需要强调的是,在吸收传统艺术营养这个问题上,应该以历史的眼光更为全面地理解、把握艺术传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巧、题材、风格意味等表象的层面上,要将中国画传统的美学内涵、文化意蕴、民族精神等内在的、深层位的因素当做一个大课题来研究。画家要以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力求深刻又鲜明地、新颖别致又引人入胜地体现和发扬民族美感和精神情操为担当。也就是说,画家的认识突破了对于绘画技法本身的追求,进而更为深入地以传统文化、文化精神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画,则中国画在更为广阔的文化层面上,被赋予了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唯有如此,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也才真正会有意义。古圣前贤,概莫能外。
关于孙文勃的创作状态、作品评析的文章已经不少。我在这里谈及的两个问题,希望不仅对于孙文勃,而且对于画家同仁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能够有所提示,并共同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地加深和提高认识。当今的中国画艺术也将会在时代文化的大线索中,寻找到自己的高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