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走进天堂的门票
江峰青
有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弟弟则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兄弟俩长相酷似,性格各异。哥哥忠诚敦厚,弟弟活泼机灵;哥哥拙于言词,弟弟口若悬河。哥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贫病交加的父母默默无语:弟弟关在房里不吃不喝,长吁短叹“天公无眼识良才”。
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两个通宵,终于眨巴着眼睛向大儿子开口了:“让给弟弟去读书吧,他天生是个读书的料!”
哥哥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弟弟手中,并在弟弟身旁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上面。”
弟弟不解,问:“那你说这是什么?”
哥哥答:“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
弟弟摇着头,笑哥哥尽说傻话。
开学了,弟弟背着行囊走进了大都市的高等学府。哥哥则让体弱多病的老爸从镇办水泥厂回家养病,自己顶上,站到碎石机旁,拿起了沉重的钢钎……
碎石机上,有斑斑血迹。这台机子上,曾有多名工人轧断了手指。哥哥打走上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做一个美丽的梦。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对机身进行了技术改造,既提高了碎石质量,又提高了安全系数,厂长把他调进了烧成车间。烧成车间灰雾迷天,不少人得了矽肺病,他同几个技术骨干一起殚精竭虑,苦心钻研,改善了车间的环保设施,厂长把他调进了科研实验室。在实验室,他博览群书,多次到名厂求经问道,反复实验,提炼新的化学元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验,使水泥质量大大提高,为厂里打出了新的品牌产品,水泥畅销华南几省。再之后,他便成了全市建材工业界的名人……
弟弟进入大学后,第一年还像读书的样子,也写过几封信问老爸的病;第二年,认识了一个大款的女儿,就双双堕入爱河。那女孩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包,整整两年他没向家中要过一分钱,却通身脱土变洋,“帅呆”、“酷毙了”。进入大四后,那女孩跟他“拜拜”了,他便整个儿陷入了“青春苦闷期”,泡吧,上网,无心读书,考试靠作弊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他像一只苍蝇飞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家乡所在市求职,他还有那么一点羞耻感,不愿在落魄的时候回家见父母。经市人才中心介绍,他到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制品公司应聘,好不容易闯过了三关,最后是在公司老总办公室里答辩。轮到他答辩时,老总迟迟不露面。最后秘书来了,告诉他已被录用。不过,必须先到烧成车间当工人。
他感到委屈,要求一定要见老总。秘书递给他一张纸条,他展开一看,上书八个大字:“欲上天堂,先下地狱。”他一抬头,猛见哥哥走了进来,端坐在老总的椅子上,他的脸顿时烧灼得发痛。
摘自《天津老年时报》
赏析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有志之人,机会多多;无志之人,永无机会。不是吗?文中的“哥哥”把进大学深造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在常人看来,一生的前途休矣;“弟弟”活泼机灵,再读大学,定是如虎添翼。可兄弟俩迥然不同的结果却给世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读来让人深思。
其实,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主题早已不新鲜。但总有高明的作者能用我们司空见惯的故事折射出司空见惯的道理,而且能让人读了拍案叫绝。《走进天堂的门票》一文正是如此,作者采用双线并行、有分有合的写作方法,一箭双雕,在对比中凸显兄弟两人的性格,通过其不同的结局让读者深受启发。此种写法在文学作品中也不新鲜,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即是如此。本文最大的亮点既非主题深刻,也不是对比写法,而是精彩的人物语言:既引人深思,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哥哥确是“拙于言词”,全文中仅有三句话,但无不含蓄蕴藉,余味绵长。
“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上面。”
这句话既是文章的“点题”之句,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何谓“走进天堂”?当然是指事业取得成功:何谓“门票”?当然是指取得成功的途径。但哥哥的话若换成“这不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与原文相比,就是白开水比美酒了。
既然“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那它是什么呢?
“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
不说“一张专吸汗水的纸”,而说“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语气中有强调,有鞭策,有警告: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非但不能一劳永逸,相反,随着起点的拔高,它会让你付出更多的艰辛。而只有艰辛地付出,才能“走进天堂”。显然。这句话既是上句话的延伸,也是对上句话的正面补充。
不说“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而是一张专吸汗水的纸”,而说“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上面”、“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是因为他了解弟弟的性格:弟弟显然是“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上面”了。果然,对哥哥语重心长的话,弟弟“摇着头,笑哥哥尽说傻话”。兄弟俩认识迥异,人生之路怎会相同?下文很自然地转入对兄弟俩不同人生道路的描写。我们不妨这样说:作者用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演绎出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用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写出两种不同的结局,再用两种不同的结局反过来印证两种不同人生观的正确与否。人物话语虽然不多,但为全文之“帅”也。
既然“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那么什么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呢?哥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了回答。他用自己的勤于思索,用自己的苦心钻研,用自己的勇于实践,用自己的谦逊好学,从一个镇办水泥厂的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市建材工业界的名人,成长为“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制品公司”的“老总”。而弟弟呢?第一年还像读书的样子,后来恋爱了,再后来“通身脱土变洋”了,再后来失恋颓废了,最后“靠作弊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大学录取通知书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大学毕业文凭同样也不可能是“走进天堂的门票”,所以他最后只能“到烧成车间当工人”。他还能“上天堂”吗?这就看他是否愿意“先下地狱”了。任何人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要经历一番磨炼,用哥哥的话说就是——
“欲上天堂,先下地狱。”
这句话是哥哥的切身体验,是对迷途弟弟的当头棒喝,也是对上面两句话的解说——“走进天堂的门票”在哪里?在地狱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对上文的呼应与总结呢?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作者用主人公的三句话支撑全文呢?可以的!假若从文中把这三句话抽掉,虽然也能折射出同样的主题,但如果说还有什么艺术感染力,大概没人会赞同了。
言贵精,不贵多。含蓄隽永的人物语言既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对作者的谋篇布局亦能作强有力的支撑。既然如此,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对此加以吸收借鉴呢?
一试身手:
写一篇文章,要求用人物语言推动情节发展,并且给人以启迪。
示例
世上最珍贵的东西
陈思成
从前,有一座寺庙叫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染,蜘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一千多年的修炼,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主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佛主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便对这只蜘蛛说:“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主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主问:“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摇了摇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也与日俱增。一日,佛主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还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又摇了摇头,离开了。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剔透,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自己永远也不能再离开它了。可天有不测风云,突然有一天,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一切,伤心极了。这时佛主又来了,问蜘蛛:“一千年又过去了,你可好好想过那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它刚刚失去甘露啊!便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既然如此,你已拥有了最珍贵的东西,那还伤心什么呢?在你拥有甘露的时候,你不觉得它是最珍贵的吗?”蜘蛛恍然大悟:“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佛主微笑着离开了。
故事结束了,你能领会蜘蛛最后一刻所说的话吗:“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练一练:
以“我最难忘的一句格言”为题写一篇文章,700字以上。
走进天堂的门票
江峰青
有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弟弟则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兄弟俩长相酷似,性格各异。哥哥忠诚敦厚,弟弟活泼机灵;哥哥拙于言词,弟弟口若悬河。哥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贫病交加的父母默默无语:弟弟关在房里不吃不喝,长吁短叹“天公无眼识良才”。
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两个通宵,终于眨巴着眼睛向大儿子开口了:“让给弟弟去读书吧,他天生是个读书的料!”
哥哥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弟弟手中,并在弟弟身旁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上面。”
弟弟不解,问:“那你说这是什么?”
哥哥答:“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
弟弟摇着头,笑哥哥尽说傻话。
开学了,弟弟背着行囊走进了大都市的高等学府。哥哥则让体弱多病的老爸从镇办水泥厂回家养病,自己顶上,站到碎石机旁,拿起了沉重的钢钎……
碎石机上,有斑斑血迹。这台机子上,曾有多名工人轧断了手指。哥哥打走上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做一个美丽的梦。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对机身进行了技术改造,既提高了碎石质量,又提高了安全系数,厂长把他调进了烧成车间。烧成车间灰雾迷天,不少人得了矽肺病,他同几个技术骨干一起殚精竭虑,苦心钻研,改善了车间的环保设施,厂长把他调进了科研实验室。在实验室,他博览群书,多次到名厂求经问道,反复实验,提炼新的化学元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验,使水泥质量大大提高,为厂里打出了新的品牌产品,水泥畅销华南几省。再之后,他便成了全市建材工业界的名人……
弟弟进入大学后,第一年还像读书的样子,也写过几封信问老爸的病;第二年,认识了一个大款的女儿,就双双堕入爱河。那女孩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包,整整两年他没向家中要过一分钱,却通身脱土变洋,“帅呆”、“酷毙了”。进入大四后,那女孩跟他“拜拜”了,他便整个儿陷入了“青春苦闷期”,泡吧,上网,无心读书,考试靠作弊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他像一只苍蝇飞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家乡所在市求职,他还有那么一点羞耻感,不愿在落魄的时候回家见父母。经市人才中心介绍,他到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制品公司应聘,好不容易闯过了三关,最后是在公司老总办公室里答辩。轮到他答辩时,老总迟迟不露面。最后秘书来了,告诉他已被录用。不过,必须先到烧成车间当工人。
他感到委屈,要求一定要见老总。秘书递给他一张纸条,他展开一看,上书八个大字:“欲上天堂,先下地狱。”他一抬头,猛见哥哥走了进来,端坐在老总的椅子上,他的脸顿时烧灼得发痛。
摘自《天津老年时报》
赏析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有志之人,机会多多;无志之人,永无机会。不是吗?文中的“哥哥”把进大学深造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在常人看来,一生的前途休矣;“弟弟”活泼机灵,再读大学,定是如虎添翼。可兄弟俩迥然不同的结果却给世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读来让人深思。
其实,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主题早已不新鲜。但总有高明的作者能用我们司空见惯的故事折射出司空见惯的道理,而且能让人读了拍案叫绝。《走进天堂的门票》一文正是如此,作者采用双线并行、有分有合的写作方法,一箭双雕,在对比中凸显兄弟两人的性格,通过其不同的结局让读者深受启发。此种写法在文学作品中也不新鲜,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即是如此。本文最大的亮点既非主题深刻,也不是对比写法,而是精彩的人物语言:既引人深思,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哥哥确是“拙于言词”,全文中仅有三句话,但无不含蓄蕴藉,余味绵长。
“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上面。”
这句话既是文章的“点题”之句,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何谓“走进天堂”?当然是指事业取得成功:何谓“门票”?当然是指取得成功的途径。但哥哥的话若换成“这不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与原文相比,就是白开水比美酒了。
既然“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那它是什么呢?
“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
不说“一张专吸汗水的纸”,而说“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语气中有强调,有鞭策,有警告: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非但不能一劳永逸,相反,随着起点的拔高,它会让你付出更多的艰辛。而只有艰辛地付出,才能“走进天堂”。显然。这句话既是上句话的延伸,也是对上句话的正面补充。
不说“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而是一张专吸汗水的纸”,而说“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上面”、“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是因为他了解弟弟的性格:弟弟显然是“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上面”了。果然,对哥哥语重心长的话,弟弟“摇着头,笑哥哥尽说傻话”。兄弟俩认识迥异,人生之路怎会相同?下文很自然地转入对兄弟俩不同人生道路的描写。我们不妨这样说:作者用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演绎出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用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写出两种不同的结局,再用两种不同的结局反过来印证两种不同人生观的正确与否。人物话语虽然不多,但为全文之“帅”也。
既然“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那么什么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呢?哥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了回答。他用自己的勤于思索,用自己的苦心钻研,用自己的勇于实践,用自己的谦逊好学,从一个镇办水泥厂的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市建材工业界的名人,成长为“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制品公司”的“老总”。而弟弟呢?第一年还像读书的样子,后来恋爱了,再后来“通身脱土变洋”了,再后来失恋颓废了,最后“靠作弊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大学录取通知书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大学毕业文凭同样也不可能是“走进天堂的门票”,所以他最后只能“到烧成车间当工人”。他还能“上天堂”吗?这就看他是否愿意“先下地狱”了。任何人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要经历一番磨炼,用哥哥的话说就是——
“欲上天堂,先下地狱。”
这句话是哥哥的切身体验,是对迷途弟弟的当头棒喝,也是对上面两句话的解说——“走进天堂的门票”在哪里?在地狱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对上文的呼应与总结呢?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作者用主人公的三句话支撑全文呢?可以的!假若从文中把这三句话抽掉,虽然也能折射出同样的主题,但如果说还有什么艺术感染力,大概没人会赞同了。
言贵精,不贵多。含蓄隽永的人物语言既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对作者的谋篇布局亦能作强有力的支撑。既然如此,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对此加以吸收借鉴呢?
一试身手:
写一篇文章,要求用人物语言推动情节发展,并且给人以启迪。
示例
世上最珍贵的东西
陈思成
从前,有一座寺庙叫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染,蜘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一千多年的修炼,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主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佛主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便对这只蜘蛛说:“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主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主问:“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摇了摇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也与日俱增。一日,佛主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还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又摇了摇头,离开了。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剔透,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自己永远也不能再离开它了。可天有不测风云,突然有一天,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一切,伤心极了。这时佛主又来了,问蜘蛛:“一千年又过去了,你可好好想过那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它刚刚失去甘露啊!便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既然如此,你已拥有了最珍贵的东西,那还伤心什么呢?在你拥有甘露的时候,你不觉得它是最珍贵的吗?”蜘蛛恍然大悟:“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佛主微笑着离开了。
故事结束了,你能领会蜘蛛最后一刻所说的话吗:“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练一练:
以“我最难忘的一句格言”为题写一篇文章,7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