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工作,是军队适应科技迅猛发展,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原军委主席江泽民关于“军队干部要逐步走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从更大范围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指示的重要举措。
一 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的意义及特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未来的战争也必将是现代高技术的战争。它即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军事人才素质的较量。战争中决定性因素是人,武器装备越先进,信息化战争的组织指挥越复杂,对军事人才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当今世界,各国军队都把人才建设作为提升战斗力、谋求军事优势的关键之举。与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比,我军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上,而且表现在军事人才的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军队要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当务之急是大力加强人才培养。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是军队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主要渠道。
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有关单位依托普通高校培养的志愿为国防事业作贡献的青年学生。国防生与军队有关单位签订协议后,在校期间享受国防奖学金。国防生完成规定的学业,参加统一组织的军政训练,达到培养目标,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学位后,按协议办理入伍手续并任命为军队干部,国防生是在普通高校学习的大学生,他们接受的军政基础训练与学历教育的状况直接关系到选拔培养的质量。身份不同,所担负的任务也就不同,在大学四年里他们不仅要像普通大学生一样很好地掌握专业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强化军政训练、不断提高自身军政素养以完成由普通大学生向合格军人的蜕变。
二 普通高校国防生的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来,国防生招生选拔发展迅猛,而培养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管理制度、法规政策还有待健全、完善,在国防生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1 缺乏政治鉴别能力。一方面有些国防生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政治观念比较淡薄,缺乏敏锐的政治洞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国防和军队情况了解肤浅,对目前国际军事形势和地区战争形势认识不清,不能自觉地把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转化为献身国防的朴素感情。
2 缺乏拼搏进取的精神,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由于有就业单位,失去了竞争压力,学习劲头不足。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少数国防生与部队签订协议后,认为“签了协议盖了章,如同进了保险箱”,就不愁以后的就业问题,从而在思想上产生了惰性,对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只要能拿到学位就行。因此,学习动力不强,学习劲头不足。
3 日常生活要求不严。在生活作风上,我校对国防生没有特别的限制并缺乏必要的指导,造成了一部分国防生被非国防生所同化,缺乏应有的军人形象和生活作风。作为未来的军官,日常行为要求是很规范的,但有的国防生为追求时尚染发、穿奇装异服、甚至起床不叠被子、通宵上网等。
4 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限,身心素质达不到要求。同地方高校生相比,国防生的体质、体能与心理承受能力应该有更严格的要求。然而,在平时的体能测试和军事训练中,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国防生娇气重,缺乏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部分国防生的体能很差。没有强健的体魄,以后难以胜任保卫祖国的重任。
三 加强和改进国防生教育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1 弘扬正气,大力营造国防生成长的校园环境。国防生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外部的环境。国防生入校时在总体上文化学习成绩一般都处于中等以下,农村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又相对较多,其就业去向也不都是学生心目中传统意义上的好单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使得不少人对他们另眼相看,有不少学生也有些自卑心理。这显然不利用他们的成长和我们的工作。为此,学校首先要抓的工作是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国防生健康成长和国防生工作稳步推进的校园环境。这个环境实际上是一个精神环境、文化环境、舆论环境。也就是说,要让国防生令人羡慕,让从军报国行为受到崇尚,让忧患意识深入人心,让国防观念遍及校园。具体的做法是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国防教育相结合,让大学生有直接同国防科技的精英特别是部队的领导直接接触的机会,感受国防,接受教育。另一方面,要狠抓大学生的军训工作,打牢基础。因为军训是强化全员国防意识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也应适当对国防生给予政策倾斜,处处体现出对国防生的关心爱护,在学校的一些重要活动当中,也应该创造条件塑造国防生的形象,展示他们的风采,使国防生在校园里感到光荣和自豪。在这样的校园环境里,国防生的选拔、培训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2 建立基地,不断强化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培养。国防生的军事素质训练可以分为不同层次,如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通过系统的训练,努力提高国防生的身体素质、军政素质和心理素质。最为可行的办法是在学校周边部队建立培训基地,为国防生的军事素质训练提供正规的条件保障。在校内可以通过大学生军训解决国防生的初级训练。在军训中,学生可以掌握最基本的军事技能,如军姿、内务、队列、单兵战术、实弹射击等,养成一定的军事素养。国防生的中级训练最好到部队或者请部队教官在校园集中训练,其内容主要是强化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国防生高级培训应该在部队中进行,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使用和初级指挥方面的训练。这样系统的训练就可以使国防生的军事技能培训更加正规化、系统化。
3 开发资源,深入进行从军报国的思想教育。“打牢从军报国思想基础、坚定献身国防理想信念”是国防生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想完成好这一任务,仅靠课堂和校内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应该想方设法开发利用一切资源强化教育内容和效果。学校周边地区的教育场所尤其是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应该列入国防生教育的必要内容。此外,学校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机会,单独为国防生安排报告会、座谈会等,让国防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军队、国防工业的专家、领导和英模人物,亲身感受国家的需要和从军报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些教育场所和方式在国防生的教育培养工作计划中应该是稳定的和模式化的,而且应该安排在不同年级的教育活动计划中,让国防生在校的四年中都能受到教育。
4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直接推动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活跃的内在动力。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增进国防生的军事兴趣,扩大国防生对部队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其对军队使命、任务的理解,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现更多的想要了解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未来不断丰富知识的需要,形成新的学习需要。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国防生到部队学习观摩、见习锻练,军事知识讲座,国际、国内军事形势报告,英模报告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和增进国防生的军事兴趣;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多种机会满足国防生娱乐、游戏等方面的要求和爱好。使国防生在这些需要得到的满足的同时,使其转化成为新的学习需要。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国防生的一些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学术研讨活动;让国防生定期观看典型的战争、战役录像,参观一些典型的战场遗址,观看一些武器装备图片、国防教育展览、国防科技成果展览等;开展国防体育活动,适当组织定向越野,实弹射击,野外训练等竞技活动。
5 营造氛围,构建良好的学风。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学风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氛围,具有陶冶、凝聚、规范、导向和激励等功能,有意无意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实现着对人的个性品质的塑造。在国防生的培养过程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军营氛围,有利于提高国防生军政素质培养的质量效益。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板报、墙报、大型标语等媒介,宣传党的国防政策,介绍国家安全形势、英模事迹;宣扬“国防生标兵”、“优秀国防生”的先进典型事迹以及国防生开展的专题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参照军队院校标准,设置学员宿舍,在楼层里悬挂部队英模画像,张贴党和军队领导人题词,制作教育训练、内务卫生等评比栏,营造一个环境氛围,通过模拟部队生活抓养成,提高军政素质。三是参照基层部队管理模式,成立模拟中队,划分班、排,国防生轮流担任模拟中队和班排干部骨干,营造一个组织氛围,让国防生在自我管理教育中强化军人意识。四是依据条令条例,制定《国防生管理规定》和《国防生日常管理规定》,严格落实一日生活制度,做到内务管理正规化、集合站队整齐化、一日生活制度化、举止称谓规范化,营造一种制度氛围。引导国防生自觉按军人标准,加强作风养成,培养严明的纪律观念、服从意识和军人作风。五是让国防生担任普通大学生军政训练教官,承担重大活动的护旗升旗和方队表演等任务,提供一个展示平台。
6 完善机制,强化学习动机。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既定的结果,且这种结果对其具有吸引力时,才会采取这一特定的行为。个体的努力、绩效、组织奖赏以及个人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与个人目标相一致的绩效时,他的工作积极性会非常高。在国防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激励的效用,强化国防生的学习动机。学校可以围绕专业学习、军政训练、学生活动等工作,设立奖励项目,树立学习典型,通过表彰、戴红花、寄喜报、发奖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国防生综合考评系统,按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量化考评,对国防生培养进行全程跟踪,对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坚决作淘汰处理。
参 考 文 献
[1]张磊愚.创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J].海军院校
教育,2005(1).
[2]吴昌德.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N].
人民日报2003-7-29(9).
[3]黄天信,刘建军.华东10所高校与部队共商国防生培
养工作[J].2006(5).
一 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的意义及特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未来的战争也必将是现代高技术的战争。它即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军事人才素质的较量。战争中决定性因素是人,武器装备越先进,信息化战争的组织指挥越复杂,对军事人才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当今世界,各国军队都把人才建设作为提升战斗力、谋求军事优势的关键之举。与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比,我军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上,而且表现在军事人才的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军队要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当务之急是大力加强人才培养。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是军队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主要渠道。
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有关单位依托普通高校培养的志愿为国防事业作贡献的青年学生。国防生与军队有关单位签订协议后,在校期间享受国防奖学金。国防生完成规定的学业,参加统一组织的军政训练,达到培养目标,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学位后,按协议办理入伍手续并任命为军队干部,国防生是在普通高校学习的大学生,他们接受的军政基础训练与学历教育的状况直接关系到选拔培养的质量。身份不同,所担负的任务也就不同,在大学四年里他们不仅要像普通大学生一样很好地掌握专业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强化军政训练、不断提高自身军政素养以完成由普通大学生向合格军人的蜕变。
二 普通高校国防生的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来,国防生招生选拔发展迅猛,而培养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管理制度、法规政策还有待健全、完善,在国防生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1 缺乏政治鉴别能力。一方面有些国防生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政治观念比较淡薄,缺乏敏锐的政治洞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国防和军队情况了解肤浅,对目前国际军事形势和地区战争形势认识不清,不能自觉地把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转化为献身国防的朴素感情。
2 缺乏拼搏进取的精神,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由于有就业单位,失去了竞争压力,学习劲头不足。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少数国防生与部队签订协议后,认为“签了协议盖了章,如同进了保险箱”,就不愁以后的就业问题,从而在思想上产生了惰性,对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只要能拿到学位就行。因此,学习动力不强,学习劲头不足。
3 日常生活要求不严。在生活作风上,我校对国防生没有特别的限制并缺乏必要的指导,造成了一部分国防生被非国防生所同化,缺乏应有的军人形象和生活作风。作为未来的军官,日常行为要求是很规范的,但有的国防生为追求时尚染发、穿奇装异服、甚至起床不叠被子、通宵上网等。
4 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限,身心素质达不到要求。同地方高校生相比,国防生的体质、体能与心理承受能力应该有更严格的要求。然而,在平时的体能测试和军事训练中,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国防生娇气重,缺乏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部分国防生的体能很差。没有强健的体魄,以后难以胜任保卫祖国的重任。
三 加强和改进国防生教育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1 弘扬正气,大力营造国防生成长的校园环境。国防生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外部的环境。国防生入校时在总体上文化学习成绩一般都处于中等以下,农村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又相对较多,其就业去向也不都是学生心目中传统意义上的好单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使得不少人对他们另眼相看,有不少学生也有些自卑心理。这显然不利用他们的成长和我们的工作。为此,学校首先要抓的工作是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国防生健康成长和国防生工作稳步推进的校园环境。这个环境实际上是一个精神环境、文化环境、舆论环境。也就是说,要让国防生令人羡慕,让从军报国行为受到崇尚,让忧患意识深入人心,让国防观念遍及校园。具体的做法是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国防教育相结合,让大学生有直接同国防科技的精英特别是部队的领导直接接触的机会,感受国防,接受教育。另一方面,要狠抓大学生的军训工作,打牢基础。因为军训是强化全员国防意识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也应适当对国防生给予政策倾斜,处处体现出对国防生的关心爱护,在学校的一些重要活动当中,也应该创造条件塑造国防生的形象,展示他们的风采,使国防生在校园里感到光荣和自豪。在这样的校园环境里,国防生的选拔、培训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2 建立基地,不断强化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培养。国防生的军事素质训练可以分为不同层次,如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通过系统的训练,努力提高国防生的身体素质、军政素质和心理素质。最为可行的办法是在学校周边部队建立培训基地,为国防生的军事素质训练提供正规的条件保障。在校内可以通过大学生军训解决国防生的初级训练。在军训中,学生可以掌握最基本的军事技能,如军姿、内务、队列、单兵战术、实弹射击等,养成一定的军事素养。国防生的中级训练最好到部队或者请部队教官在校园集中训练,其内容主要是强化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国防生高级培训应该在部队中进行,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使用和初级指挥方面的训练。这样系统的训练就可以使国防生的军事技能培训更加正规化、系统化。
3 开发资源,深入进行从军报国的思想教育。“打牢从军报国思想基础、坚定献身国防理想信念”是国防生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想完成好这一任务,仅靠课堂和校内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应该想方设法开发利用一切资源强化教育内容和效果。学校周边地区的教育场所尤其是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应该列入国防生教育的必要内容。此外,学校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机会,单独为国防生安排报告会、座谈会等,让国防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军队、国防工业的专家、领导和英模人物,亲身感受国家的需要和从军报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些教育场所和方式在国防生的教育培养工作计划中应该是稳定的和模式化的,而且应该安排在不同年级的教育活动计划中,让国防生在校的四年中都能受到教育。
4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直接推动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活跃的内在动力。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增进国防生的军事兴趣,扩大国防生对部队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其对军队使命、任务的理解,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现更多的想要了解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未来不断丰富知识的需要,形成新的学习需要。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国防生到部队学习观摩、见习锻练,军事知识讲座,国际、国内军事形势报告,英模报告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和增进国防生的军事兴趣;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多种机会满足国防生娱乐、游戏等方面的要求和爱好。使国防生在这些需要得到的满足的同时,使其转化成为新的学习需要。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国防生的一些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学术研讨活动;让国防生定期观看典型的战争、战役录像,参观一些典型的战场遗址,观看一些武器装备图片、国防教育展览、国防科技成果展览等;开展国防体育活动,适当组织定向越野,实弹射击,野外训练等竞技活动。
5 营造氛围,构建良好的学风。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学风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氛围,具有陶冶、凝聚、规范、导向和激励等功能,有意无意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实现着对人的个性品质的塑造。在国防生的培养过程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军营氛围,有利于提高国防生军政素质培养的质量效益。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板报、墙报、大型标语等媒介,宣传党的国防政策,介绍国家安全形势、英模事迹;宣扬“国防生标兵”、“优秀国防生”的先进典型事迹以及国防生开展的专题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参照军队院校标准,设置学员宿舍,在楼层里悬挂部队英模画像,张贴党和军队领导人题词,制作教育训练、内务卫生等评比栏,营造一个环境氛围,通过模拟部队生活抓养成,提高军政素质。三是参照基层部队管理模式,成立模拟中队,划分班、排,国防生轮流担任模拟中队和班排干部骨干,营造一个组织氛围,让国防生在自我管理教育中强化军人意识。四是依据条令条例,制定《国防生管理规定》和《国防生日常管理规定》,严格落实一日生活制度,做到内务管理正规化、集合站队整齐化、一日生活制度化、举止称谓规范化,营造一种制度氛围。引导国防生自觉按军人标准,加强作风养成,培养严明的纪律观念、服从意识和军人作风。五是让国防生担任普通大学生军政训练教官,承担重大活动的护旗升旗和方队表演等任务,提供一个展示平台。
6 完善机制,强化学习动机。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既定的结果,且这种结果对其具有吸引力时,才会采取这一特定的行为。个体的努力、绩效、组织奖赏以及个人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与个人目标相一致的绩效时,他的工作积极性会非常高。在国防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激励的效用,强化国防生的学习动机。学校可以围绕专业学习、军政训练、学生活动等工作,设立奖励项目,树立学习典型,通过表彰、戴红花、寄喜报、发奖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国防生综合考评系统,按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量化考评,对国防生培养进行全程跟踪,对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坚决作淘汰处理。
参 考 文 献
[1]张磊愚.创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J].海军院校
教育,2005(1).
[2]吴昌德.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N].
人民日报2003-7-29(9).
[3]黄天信,刘建军.华东10所高校与部队共商国防生培
养工作[J].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