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目前而言,当代的大学生接受过不少涵盖义利观教育内容的的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但这些教育往往不被他们接受,更不用说“内化”了,学生普遍反映:“政治课上讲的与实际生活不一样”。这一方面与他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与利益间的复杂关系还缺少深刻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教育内容、手段、策略等有关。从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和市场经济的价值实际出发,当代大学生科学义利观的确立,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义利观;价值观;意义
1、坚持义与利的辩证统一
我们置身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按价值规律办事,讲利、求利是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我们应该而且也必须强调“利”在经济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求“利”是一切经济行为的动力和源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如果没有利益的驱动,一切经济行为必将丧失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社会因此不能正常发展,义就会失去其物质基础而无所依托。但是,人之为人并不仅仅因为人有对于利的追求,还在于人有理性与道德。人类正是通过“义”来不断调整内部的物质利益关系,维护根本的利益关系,从而形成巨大的整体力量。讲“义”,不是要人们放弃自己正当的物质追求、合理的个人利益;同样,讲“利”,也不是要人们放弃高尚的精神追求,更不是提倡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一方面,针对大量发生并引起人们普遍不满的种种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不良倾向,社会主义义利观强调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另一方面,针对那种把义利机械地对立,讲“利”必然忘“义”,讲“义”就不要讲“利”,否定人们对合法的物质利益追求的思想行为,社会主义义利观强调个人合法利益应当受到充分尊重。总之,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是义与利二者的有机统一,要在“正其义”的前提下而“谋其利”,对此,当代大学生应有明确的认识。
2、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从总体上讲,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互相统一的,根本上是一致的。每个独立的个人,既有要求满足自己正当利益的权利,同时又有维护集体利益的义务。集体利益的发展不仅不同个人正当利益的发展相对立,而且还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能随着集体利益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增长。一方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保障,集体是个体发展的根本,如果没有集体利益的存在,个人利益便不会得到保证和实现;另一方面,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源泉,没有个人利益的存在,就没有集体利益的发展。总之,保护集体利益,个人也受益于其中;维护个人合法利益,集体利益也会得到巩固和张扬。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统筹兼顾,把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有机结合起来,妥善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集体主义在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应有功能。
3、坚持现实利益与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利益激励机制为特征的经济体制,它一方面肯定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促使更多的人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去从事经济活动,推动着人们对物质价值追求的重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往往伴随着文化上的世俗化进程和功利化倾向。当人们全力以赴投入市场经济大潮时,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会牵引人们自发地专注于物质价值需要的满足,从而打破物质价值追求和精神价值追求的平衡与统一,导致对精神价值需求的淡化。但是,人的需要有多个方面,物质利益需要只是多种需要中的一种,而且是最基本层次的需要。除物质需要外,人更需要有一种理想和信念的支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任何时代任何人,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质需要,只重金钱,不重理想与道德,完全屈从于利己主义的谋利冲动,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全部归结为对物质的追逐和满足,必然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和动力,终归会丧失人生价值,畸变为只具有物质层面而无精神追求的单向度的人。因此,当代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人生选择的时候,坚持现实利益与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非常重要。只有确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目标,才能赋予自己以高层次的价值追求;才能突破狭隘功利的世俗界限,面向崇高的精神自由;才能突破狭小眼界,面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未来。我们讲远大理想是包含着现实利益的理想,我们求现实利益是符合远大理想的利益。把远大理想和现实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不会被单纯的物欲所羁绊。
4、注重舆论和风尚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历史上的任何一种道德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学校的义利观教育也离不开社会道德环境的配合。虽然道德的缺失往往是个体的行为,但如果不加遏制,这种现象往往会发展成普遍化,形成整体社会道德意识的下滑,这就给学校正常的义利观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令教育工作者有“力不能逮”的挫败感。所以,在社会上应当形成这样的风尚,对于正面的形象一定要有更多的舆论支持,而对于社会上丑恶的损人利己现象,必须坚决铲除、公开揭露和清算,令学生感觉到人们对于重义与重利两种行为在态度上的鲜明界线与巨大反差。
5、坚持求利目的与求利手段的辩证统一
义如何取?利如何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导人们要“见利思义”,义中取利,不要“见利忘义”。社会主义生产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在对传统义利观批判继承的基础之上,对求利目的与求利手段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理解。它一方面承认个人利益存在的客观性和正当性,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谋利取财之道要合义合法。也就是说,个人利益的实现必须依靠正当手段,才能具有正当性,才能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相一致,才能为人们所支持。反之,就会与社会相背,就会被人们反对。“强调个人利益的合理性,是对社会提出的要求;强调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则是对行为主体的规范和约束”。总之,“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是个人利益具有正当性的首要条件”。因此,当代大学生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既应注重目的价值或价值合理性,又应注重工具价值或工具合理性,在求利目的和求利手段有机地统一中作出自己正确的价值选择。
6、“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佳径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教育如果与现实背景、社会实际相脱离都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道德教育中的义利观教育也是如此。缺少了实践环节的义利观教育只能是僵化的教条,令学生感到“没有说服力”。过去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闭门造车”甚至形同虚设。只有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道义行为带来的愉悦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内化”,至此,才算是一次成功的义利观教育。因为道德不同于法律,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内化”才是成功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的关键。
在種种实践形式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倡导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志愿服务自产生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许多国家都把志愿服务活动当成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唤起公民道德意识的良好形式而大力推广,并取得了另人关注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就作用机理上看,我们也不难发现青年志愿者活动正是通过激发起个体内在的情感体验,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的方式使个体真正接纳教育内容,从而达到“内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岑道权.新形势下大学生义利观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84-85.
[3]刘世明.树立正确的利益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
【关键词】大学生;义利观;价值观;意义
1、坚持义与利的辩证统一
我们置身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按价值规律办事,讲利、求利是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我们应该而且也必须强调“利”在经济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求“利”是一切经济行为的动力和源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如果没有利益的驱动,一切经济行为必将丧失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社会因此不能正常发展,义就会失去其物质基础而无所依托。但是,人之为人并不仅仅因为人有对于利的追求,还在于人有理性与道德。人类正是通过“义”来不断调整内部的物质利益关系,维护根本的利益关系,从而形成巨大的整体力量。讲“义”,不是要人们放弃自己正当的物质追求、合理的个人利益;同样,讲“利”,也不是要人们放弃高尚的精神追求,更不是提倡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一方面,针对大量发生并引起人们普遍不满的种种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不良倾向,社会主义义利观强调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另一方面,针对那种把义利机械地对立,讲“利”必然忘“义”,讲“义”就不要讲“利”,否定人们对合法的物质利益追求的思想行为,社会主义义利观强调个人合法利益应当受到充分尊重。总之,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是义与利二者的有机统一,要在“正其义”的前提下而“谋其利”,对此,当代大学生应有明确的认识。
2、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从总体上讲,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互相统一的,根本上是一致的。每个独立的个人,既有要求满足自己正当利益的权利,同时又有维护集体利益的义务。集体利益的发展不仅不同个人正当利益的发展相对立,而且还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能随着集体利益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增长。一方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保障,集体是个体发展的根本,如果没有集体利益的存在,个人利益便不会得到保证和实现;另一方面,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源泉,没有个人利益的存在,就没有集体利益的发展。总之,保护集体利益,个人也受益于其中;维护个人合法利益,集体利益也会得到巩固和张扬。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统筹兼顾,把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有机结合起来,妥善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集体主义在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应有功能。
3、坚持现实利益与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利益激励机制为特征的经济体制,它一方面肯定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促使更多的人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去从事经济活动,推动着人们对物质价值追求的重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往往伴随着文化上的世俗化进程和功利化倾向。当人们全力以赴投入市场经济大潮时,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会牵引人们自发地专注于物质价值需要的满足,从而打破物质价值追求和精神价值追求的平衡与统一,导致对精神价值需求的淡化。但是,人的需要有多个方面,物质利益需要只是多种需要中的一种,而且是最基本层次的需要。除物质需要外,人更需要有一种理想和信念的支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任何时代任何人,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质需要,只重金钱,不重理想与道德,完全屈从于利己主义的谋利冲动,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全部归结为对物质的追逐和满足,必然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和动力,终归会丧失人生价值,畸变为只具有物质层面而无精神追求的单向度的人。因此,当代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人生选择的时候,坚持现实利益与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非常重要。只有确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目标,才能赋予自己以高层次的价值追求;才能突破狭隘功利的世俗界限,面向崇高的精神自由;才能突破狭小眼界,面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未来。我们讲远大理想是包含着现实利益的理想,我们求现实利益是符合远大理想的利益。把远大理想和现实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不会被单纯的物欲所羁绊。
4、注重舆论和风尚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历史上的任何一种道德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学校的义利观教育也离不开社会道德环境的配合。虽然道德的缺失往往是个体的行为,但如果不加遏制,这种现象往往会发展成普遍化,形成整体社会道德意识的下滑,这就给学校正常的义利观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令教育工作者有“力不能逮”的挫败感。所以,在社会上应当形成这样的风尚,对于正面的形象一定要有更多的舆论支持,而对于社会上丑恶的损人利己现象,必须坚决铲除、公开揭露和清算,令学生感觉到人们对于重义与重利两种行为在态度上的鲜明界线与巨大反差。
5、坚持求利目的与求利手段的辩证统一
义如何取?利如何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导人们要“见利思义”,义中取利,不要“见利忘义”。社会主义生产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在对传统义利观批判继承的基础之上,对求利目的与求利手段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理解。它一方面承认个人利益存在的客观性和正当性,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谋利取财之道要合义合法。也就是说,个人利益的实现必须依靠正当手段,才能具有正当性,才能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相一致,才能为人们所支持。反之,就会与社会相背,就会被人们反对。“强调个人利益的合理性,是对社会提出的要求;强调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则是对行为主体的规范和约束”。总之,“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是个人利益具有正当性的首要条件”。因此,当代大学生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既应注重目的价值或价值合理性,又应注重工具价值或工具合理性,在求利目的和求利手段有机地统一中作出自己正确的价值选择。
6、“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佳径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教育如果与现实背景、社会实际相脱离都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道德教育中的义利观教育也是如此。缺少了实践环节的义利观教育只能是僵化的教条,令学生感到“没有说服力”。过去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闭门造车”甚至形同虚设。只有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道义行为带来的愉悦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内化”,至此,才算是一次成功的义利观教育。因为道德不同于法律,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内化”才是成功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的关键。
在種种实践形式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倡导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志愿服务自产生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许多国家都把志愿服务活动当成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唤起公民道德意识的良好形式而大力推广,并取得了另人关注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就作用机理上看,我们也不难发现青年志愿者活动正是通过激发起个体内在的情感体验,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的方式使个体真正接纳教育内容,从而达到“内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岑道权.新形势下大学生义利观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84-85.
[3]刘世明.树立正确的利益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