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和声学习者在学习功能和声后,面对为旋律配和声,仍无从下手,即便配完和声以后也无法预想和声所产生的色彩,或与自己需要的和声色彩南辕北辙。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和声,用一个新的方法去选择和声。和弦差异度、低音进行与和弦色差这三个和声选择的基本要素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和声;功能和声;和声编配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4-0058-03
和声是主调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旋律提供了色彩和背景,也推动着旋律的发展。古典和声的进行与选择遵循着一套逻辑与方法,被称之为“功能和声”。但很多和声学习者在学习功能和声后在面对为旋律配和声时,仍无从下手,即便配完和声以后也无法预想和声所产生的色彩,或与自己需要的和声色彩南辕北辙。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功能和声讲求的是逻辑,按照一定的规则去进行,而这些规则本身是不具备音乐感的,这就造成在选择和声时的被动和盲目,无法把握和声的效果;第二是古典和声比较注重旋律音与和弦之间的对应性,有时旋律音就已经决定了和声的选择,这也使得和声选择变得更为被动。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和声,用一个新的方法去选择和声。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旋律与和弦之间的对应关系。虽然旋律中常会体现和弦轮廓与暗示一定的和弦色彩,但不能把旋律音完全等同于和弦音,这样做无疑为和声戴上了脚镣。在一些传统的古典和声写作训练中(尤其以斯波索宾的和声学为代表),旋律音都是作为和弦的最高音声部出现的,并且在学习和弦外音之前都是一个旋律音配一个和弦。这种学习与训练方式虽然可以让和声学习者快速地编配出和弦,但它忽视了旋律的相对独立性。也因此,和声学习者在学习之后面对实际出现的比和声书内自由得多的旋律,就会对为旋律配和声产生困惑。实际上,在无数古典音乐家的作品中,我们能找到大量旋律音并不是和弦音或多个旋律音对应一个和弦的例子。除古典以外的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这种例子就更数不胜数。因此,和声学习者在为旋律配和弦时,首先就需要打破旋律与和弦一一对应的思维限制。
将旋律音与和弦“解绑”后,之前作为和弦一部分的旋律音不再为和声提供准确的选择,此时和声学习者可能对于选择和声更为困惑。到底该如何选择和声呢?除了功能的逻辑,还有什么能够帮助我们来选择呢?以下的三个要素,会帮助我们选择和声。
一、和弦差異度.
和弦差异度就是两个和弦共同音数量的多少。共同音多,则和弦差异度低;共同音少,则和弦差异度高。差异度低的和弦听上去会很相像,而差异度高的和弦听上去则完全不同。以C大调中的I级至VII级上的三和弦举例,I级和弦与II级、VII级和弦完全不同,因此这两个和弦与I级有着最高的差异度;I级与IV级、V级有两个音不同,和弦差异度较II级和VII级弱一些;I级与III级、VI级只有一个音不同,和弦差异度低。
我们把每个音级上的和弦都拿来比较,就会发现,和弦差异度就相当于古典和声中的“功能组”。I级、III级与VI级这三个低差异度的和弦就是“主功能组”,II级、IV级与VI级和弦就是“下属功能组”,而III级、V级与VII级和弦则是“属功能组”。虽然和弦差异度与功能组所形成的结果相同,但思维的理念却不相同。I级之所以能够被III级所替代,不仅是因为它们是“同功能组”,更是因为这两个和弦的声音相似。当使用III级来替代I级时,即便没有听到和弦,也应该能够预想到和声进行的效果,就是在相似之中又稍有差异。如果想要很强的对比,I级后就肯定不能接III级或VI级,而是考虑II级和VII级或IV和V级。
靠和弦差异度可以为和声选择做出最基本的一个引导,但这还远远不够,想要对和声的选择更有把握,还需要考虑低音进行这一因素。
二、低音进行.
和弦低音声部在和声中的运动就是和弦的低音进行。低音进行在复调的横向线条中占有重要位置,其重要性不次于旋律线条。在主调中因为强调和弦的纵向排列,所以低音进行就较少被关注到。不同的低音进行可以为和声进行带来不同的动力,推动着和声的发展。低音进行可以被分为四度/五度,三度/六度,和二度这三大类。
在主调和声中,最重要的低音进行就是上行四度(或下行五度)进行,这是由属和弦向主和弦解决所带来的。属解决到主是主调和声最原始的一个和声进行,它意味着从不协和走向协和,从不稳定归于稳定,从未完结走向完结。因此属到主的低音四度/五度进行就会带来极强的跨越感、推动力与支撑性。也由此,主和弦上行四度去到下属和弦是除属到主之外第二重要的和声进行。属-主-下属这三个最根本的和弦就是由四度/五度引导而来的。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爵士音乐与流行音乐的II-V-I和声进行中。II-V-I是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和声进行,是对古典音乐IV-V-I的一种替代与变化。II-V-I之所以能够深受现代音乐创作者的喜爱,就是因为II-V-I三个和弦都是四度/五度进行。它带来强烈的和声动力,推动旋律向前发展。
低音二度进行与四度/五度正好相反。二度就是级进,它带来和弦平行的、平稳的移动。平行的和弦之间倾向性很低,缺乏跨越感也使得其缺乏动力性,但其运动的稳定性是最高的。二度的低音运动结合上面的和弦差异度来看,会形成和弦差异度很高的和声进行。因此平稳中又带有很强差异感是低音二度进行的特点。
低音三度进行是比较“中庸”的一种进行。它既较二度有一定的跨越感,又比四度/五度更加平稳。同样结合和弦差异度来看,低音三度进行会带来较低的和弦差异度,因为低音是三度关系的三和弦有两个音相同。因此要为旋律设计一个稳定且和弦差异较小的背景,就可以使用三度进行。三度进行的转为就是六度,其和声作用与结果和三度进行一致。
三、和弦色差.
和弦色差指的是不同性质的和弦之间的色彩差别。就三和弦来说,有大、小、增、减四种不同性质的三和弦,这些和弦都各具色彩。大三和弦的色彩是最为明亮的,并且有很强的稳定性;小三和弦的色彩则比较暗淡忧伤,也具有稳定性;减七和弦的音响紧张密集,不具有稳定性且有需要解决的倾向性;而增三和弦的音响最不协和,甚至会稍显“刺耳”,同样不具有稳定性。 以和弦色差的角度来看IV-V-I这个古典音乐最基本的和声进行,我们会发现这三个和弦在大调中都是大三和弦,所以可以预想到这个和声进行将是极其明亮,色彩没有任何波动。而II-V-I这个流行/爵士音乐用到最多的和声进行,在大调中II级是小三和弦,因此整个和声进行会有从暗淡转至明亮的感觉,具有很强的色彩动态。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解释了II-V-I在现代音乐中会用来替代IV-V-I的原因。
七和弦的和弦色彩以其基础的三和弦色彩为主,又因为七音的关系色彩稍有差别。例如大七和弦和大小七和弦,它们的基础都是大三和弦,因此两个和弦的基本色彩都是很明亮的。相比较来说,大七和弦因为大七度的原因更为明亮,大七度的存在使其色彩稍显“张狂”;而大小七和弦对比大七和弦明亮度就弱一些,小七度的存在也使得大小七和弦有需要解决的倾向与不稳定感。
四、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上面提到的三种因素来做和声选择的考量。下面我们以一个旋律片段为例,来演示如何通过这三个基本的要素来选择和改变和声。
我们先来确定第一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的和声。第一小节是第一次和声陈述,结合旋律音我们可以选择使用I级和弦。最后一个小节是这一句的结尾,音乐并没有结束,还有向下发展和进行的意向,因此结合旋律音我们可以选择使用V级和弦,以便回归到I级和弦使音乐继续。如果严格从旋律音上来看,似乎第二、三小节也应该使用I级和弦,那么最终这四个小节的和声就是I-I-I-V。
如果将第三小节旋律音与和弦音“解绑”,不考虑sol和mi这两个所暗示的和弦音,我们就有了更自由和灵活的想法来选择和声。如果按照古典和声的习惯来配的话,此处我们可以选择使用IV级和弦,最终的结果就是I-I-IV-V。
此时和声就丰富起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前两个小节都使用I级,和声节奏太慢,和声缺乏变化,因此我们就要使用一个和弦来替换第二个小节的I级和弦。这个和弦要与I级和弦较为相似,和弦差异度比较低,所以III级和弦与VI级和弦就是最好的选择。使用III级和弦与VI级和弦替代,结果各不相同。首先,I-III的时候,和弦色彩有了变化,低音上行三度进行也较为平稳;到了III-IV的时候,之前I-IV兩个大三和弦的明亮色彩变为小三至大三从暗到明的色彩,二度进行也使得和声的运动很平稳。我们再来看使用VI级和弦替代I级和弦。I-VI时和弦色彩也会有变化,低音下行三度进行与III一样平稳;而VI-IV的和弦差异较小,两个和弦很接近,虽然也是从小三到大三的由暗转明,但不如III-IV效果那么突出,从I-VI-IV低音都是三度进行,形成一个持续的差异性低的背景。
第三小节的IV级同样可以被替代,如果被II级或VI级替代,则与前后和弦之间三要素的关系又相对进行改变。总结一下,这四个小节最终可能形成以下这些可行的和声进行:
I-I-I-V;I-I-IV-V;I-III-IV-V;I-VI-IV-V;I-III-II-V;I-III-VI-V
结语.
上面每一种和声进行都是可行的,但每一种都因为三要素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和声色彩与意义,如何选择就要根据个人对和声色彩的需要来决定了。在为旋律配和声的时候,决不要因为某个和弦规则上可以使用或逻辑上说得通就盲目使用,这样做将会失去对和声色彩的判断和把握。使用每一个和弦,甚至布局整个段落的和声,都应该反复揣摩,通过这三个基本要素来找到内心听觉中想要的和声色彩,这样才能掌握和声的主动权,为旋律配和声时也会更为自由且充满乐趣。
[参 考 文 献].
[1]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 吴式锴.和声艺术发展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3] 叶小纲.当代和声理论与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郝爱君)
[关键词]和声;功能和声;和声编配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4-0058-03
和声是主调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旋律提供了色彩和背景,也推动着旋律的发展。古典和声的进行与选择遵循着一套逻辑与方法,被称之为“功能和声”。但很多和声学习者在学习功能和声后在面对为旋律配和声时,仍无从下手,即便配完和声以后也无法预想和声所产生的色彩,或与自己需要的和声色彩南辕北辙。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功能和声讲求的是逻辑,按照一定的规则去进行,而这些规则本身是不具备音乐感的,这就造成在选择和声时的被动和盲目,无法把握和声的效果;第二是古典和声比较注重旋律音与和弦之间的对应性,有时旋律音就已经决定了和声的选择,这也使得和声选择变得更为被动。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和声,用一个新的方法去选择和声。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旋律与和弦之间的对应关系。虽然旋律中常会体现和弦轮廓与暗示一定的和弦色彩,但不能把旋律音完全等同于和弦音,这样做无疑为和声戴上了脚镣。在一些传统的古典和声写作训练中(尤其以斯波索宾的和声学为代表),旋律音都是作为和弦的最高音声部出现的,并且在学习和弦外音之前都是一个旋律音配一个和弦。这种学习与训练方式虽然可以让和声学习者快速地编配出和弦,但它忽视了旋律的相对独立性。也因此,和声学习者在学习之后面对实际出现的比和声书内自由得多的旋律,就会对为旋律配和声产生困惑。实际上,在无数古典音乐家的作品中,我们能找到大量旋律音并不是和弦音或多个旋律音对应一个和弦的例子。除古典以外的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这种例子就更数不胜数。因此,和声学习者在为旋律配和弦时,首先就需要打破旋律与和弦一一对应的思维限制。
将旋律音与和弦“解绑”后,之前作为和弦一部分的旋律音不再为和声提供准确的选择,此时和声学习者可能对于选择和声更为困惑。到底该如何选择和声呢?除了功能的逻辑,还有什么能够帮助我们来选择呢?以下的三个要素,会帮助我们选择和声。
一、和弦差異度.
和弦差异度就是两个和弦共同音数量的多少。共同音多,则和弦差异度低;共同音少,则和弦差异度高。差异度低的和弦听上去会很相像,而差异度高的和弦听上去则完全不同。以C大调中的I级至VII级上的三和弦举例,I级和弦与II级、VII级和弦完全不同,因此这两个和弦与I级有着最高的差异度;I级与IV级、V级有两个音不同,和弦差异度较II级和VII级弱一些;I级与III级、VI级只有一个音不同,和弦差异度低。
我们把每个音级上的和弦都拿来比较,就会发现,和弦差异度就相当于古典和声中的“功能组”。I级、III级与VI级这三个低差异度的和弦就是“主功能组”,II级、IV级与VI级和弦就是“下属功能组”,而III级、V级与VII级和弦则是“属功能组”。虽然和弦差异度与功能组所形成的结果相同,但思维的理念却不相同。I级之所以能够被III级所替代,不仅是因为它们是“同功能组”,更是因为这两个和弦的声音相似。当使用III级来替代I级时,即便没有听到和弦,也应该能够预想到和声进行的效果,就是在相似之中又稍有差异。如果想要很强的对比,I级后就肯定不能接III级或VI级,而是考虑II级和VII级或IV和V级。
靠和弦差异度可以为和声选择做出最基本的一个引导,但这还远远不够,想要对和声的选择更有把握,还需要考虑低音进行这一因素。
二、低音进行.
和弦低音声部在和声中的运动就是和弦的低音进行。低音进行在复调的横向线条中占有重要位置,其重要性不次于旋律线条。在主调中因为强调和弦的纵向排列,所以低音进行就较少被关注到。不同的低音进行可以为和声进行带来不同的动力,推动着和声的发展。低音进行可以被分为四度/五度,三度/六度,和二度这三大类。
在主调和声中,最重要的低音进行就是上行四度(或下行五度)进行,这是由属和弦向主和弦解决所带来的。属解决到主是主调和声最原始的一个和声进行,它意味着从不协和走向协和,从不稳定归于稳定,从未完结走向完结。因此属到主的低音四度/五度进行就会带来极强的跨越感、推动力与支撑性。也由此,主和弦上行四度去到下属和弦是除属到主之外第二重要的和声进行。属-主-下属这三个最根本的和弦就是由四度/五度引导而来的。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爵士音乐与流行音乐的II-V-I和声进行中。II-V-I是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和声进行,是对古典音乐IV-V-I的一种替代与变化。II-V-I之所以能够深受现代音乐创作者的喜爱,就是因为II-V-I三个和弦都是四度/五度进行。它带来强烈的和声动力,推动旋律向前发展。
低音二度进行与四度/五度正好相反。二度就是级进,它带来和弦平行的、平稳的移动。平行的和弦之间倾向性很低,缺乏跨越感也使得其缺乏动力性,但其运动的稳定性是最高的。二度的低音运动结合上面的和弦差异度来看,会形成和弦差异度很高的和声进行。因此平稳中又带有很强差异感是低音二度进行的特点。
低音三度进行是比较“中庸”的一种进行。它既较二度有一定的跨越感,又比四度/五度更加平稳。同样结合和弦差异度来看,低音三度进行会带来较低的和弦差异度,因为低音是三度关系的三和弦有两个音相同。因此要为旋律设计一个稳定且和弦差异较小的背景,就可以使用三度进行。三度进行的转为就是六度,其和声作用与结果和三度进行一致。
三、和弦色差.
和弦色差指的是不同性质的和弦之间的色彩差别。就三和弦来说,有大、小、增、减四种不同性质的三和弦,这些和弦都各具色彩。大三和弦的色彩是最为明亮的,并且有很强的稳定性;小三和弦的色彩则比较暗淡忧伤,也具有稳定性;减七和弦的音响紧张密集,不具有稳定性且有需要解决的倾向性;而增三和弦的音响最不协和,甚至会稍显“刺耳”,同样不具有稳定性。 以和弦色差的角度来看IV-V-I这个古典音乐最基本的和声进行,我们会发现这三个和弦在大调中都是大三和弦,所以可以预想到这个和声进行将是极其明亮,色彩没有任何波动。而II-V-I这个流行/爵士音乐用到最多的和声进行,在大调中II级是小三和弦,因此整个和声进行会有从暗淡转至明亮的感觉,具有很强的色彩动态。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解释了II-V-I在现代音乐中会用来替代IV-V-I的原因。
七和弦的和弦色彩以其基础的三和弦色彩为主,又因为七音的关系色彩稍有差别。例如大七和弦和大小七和弦,它们的基础都是大三和弦,因此两个和弦的基本色彩都是很明亮的。相比较来说,大七和弦因为大七度的原因更为明亮,大七度的存在使其色彩稍显“张狂”;而大小七和弦对比大七和弦明亮度就弱一些,小七度的存在也使得大小七和弦有需要解决的倾向与不稳定感。
四、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上面提到的三种因素来做和声选择的考量。下面我们以一个旋律片段为例,来演示如何通过这三个基本的要素来选择和改变和声。
我们先来确定第一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的和声。第一小节是第一次和声陈述,结合旋律音我们可以选择使用I级和弦。最后一个小节是这一句的结尾,音乐并没有结束,还有向下发展和进行的意向,因此结合旋律音我们可以选择使用V级和弦,以便回归到I级和弦使音乐继续。如果严格从旋律音上来看,似乎第二、三小节也应该使用I级和弦,那么最终这四个小节的和声就是I-I-I-V。
如果将第三小节旋律音与和弦音“解绑”,不考虑sol和mi这两个所暗示的和弦音,我们就有了更自由和灵活的想法来选择和声。如果按照古典和声的习惯来配的话,此处我们可以选择使用IV级和弦,最终的结果就是I-I-IV-V。
此时和声就丰富起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前两个小节都使用I级,和声节奏太慢,和声缺乏变化,因此我们就要使用一个和弦来替换第二个小节的I级和弦。这个和弦要与I级和弦较为相似,和弦差异度比较低,所以III级和弦与VI级和弦就是最好的选择。使用III级和弦与VI级和弦替代,结果各不相同。首先,I-III的时候,和弦色彩有了变化,低音上行三度进行也较为平稳;到了III-IV的时候,之前I-IV兩个大三和弦的明亮色彩变为小三至大三从暗到明的色彩,二度进行也使得和声的运动很平稳。我们再来看使用VI级和弦替代I级和弦。I-VI时和弦色彩也会有变化,低音下行三度进行与III一样平稳;而VI-IV的和弦差异较小,两个和弦很接近,虽然也是从小三到大三的由暗转明,但不如III-IV效果那么突出,从I-VI-IV低音都是三度进行,形成一个持续的差异性低的背景。
第三小节的IV级同样可以被替代,如果被II级或VI级替代,则与前后和弦之间三要素的关系又相对进行改变。总结一下,这四个小节最终可能形成以下这些可行的和声进行:
I-I-I-V;I-I-IV-V;I-III-IV-V;I-VI-IV-V;I-III-II-V;I-III-VI-V
结语.
上面每一种和声进行都是可行的,但每一种都因为三要素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和声色彩与意义,如何选择就要根据个人对和声色彩的需要来决定了。在为旋律配和声的时候,决不要因为某个和弦规则上可以使用或逻辑上说得通就盲目使用,这样做将会失去对和声色彩的判断和把握。使用每一个和弦,甚至布局整个段落的和声,都应该反复揣摩,通过这三个基本要素来找到内心听觉中想要的和声色彩,这样才能掌握和声的主动权,为旋律配和声时也会更为自由且充满乐趣。
[参 考 文 献].
[1]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 吴式锴.和声艺术发展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3] 叶小纲.当代和声理论与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郝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