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基本上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割裂;实践操作缺乏技能性、仿真性、全面性。为了高职高专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作者在几年的《基础会计》教学中研究出了“学中做,做中学,分组轮岗制”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填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本论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的理论教学中的分散手工实践和理论教学后集中实践、手工模拟、分组轮岗,在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
基础会计
实践教学探讨研究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胜任会计岗位的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是关键。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很多,但对《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研究却属罕见。《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其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的将理论见之于实践。所以此门课程教学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作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学中做,做中学,分组轮岗制”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弥补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
1.《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门槛高,入门难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入门课,其出发点是帮助初学者掌握“三基”,即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为初学者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基础会计教学中都普遍存在门槛高,入门难现象,这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的:
1.1.1在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基础会计》课在教学安排上理论课时偏多,课堂上教师为了教学方便一直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即先讲理论,后进行操作,待理论课讲完已接近期末,实践课只能在所剩无几的时间里匆匆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课时比例严重失衡,忽视了技能的训练。如填制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点钞、装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低,人为的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割裂,导致入门课入门难。使得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走上岗位胜任工作,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相背离的就业状况,不利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执行。
1.1.2
在教材上,目前高职高专教材主要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弊端在于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高而深的理论、浅而少的实践使初学会计的学生觉得门槛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心里上让学生畏惧、厌倦,产生一种入门难的感觉。
1.1.3在生源上由于近几年高职高专院校连续扩招,使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这些学生入学成绩偏低,入学后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也较差,其教学内容相对他们来说难度增大、阻力增强。这种门槛高,入门难的现象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基础性、实用性”的综合应用。
1.2实践内容缺乏仿真性、全面性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以集中手工记账为主,教师讲、学生操作,实践内容涉及的凭证、账簿种类有限,业务范围狭窄。目前,《基础会计》实践教学资料大多采用虚拟的或打印的黑白样式,尤其是原始凭证,学生很难见到真实的凭证。因此,即便理论知识已经学过,但学生对部分凭证的填制仍显生疏。另外,学生没有接触过真实的经济业务,没有亲身感受处理经济业务的环境,缺乏仿真的模拟环境,所以,离开教师的讲解,面对大量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形形色色的经济业务,学生将手足无措。
一直以来《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都是教师讲,然后再学生操作的传统方式,实践内容主要集中于手工记账,其内容仅局限于有限的狭窄的凭证、账簿、报表范围。对会计岗位设置也不够明确,所以不利于学生掌握各会计岗位业务,也不利于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
2.“学中做,做中学,分组轮岗制”三段式实践教学
“学中做,做中学,分组轮岗制”是指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中,一方面,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记账实践,体现“学中做”;另一方面,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实践,体现“做中学”;在此基础上要求对学生固定角色,每位学生履行不同的岗位,并确定其基本职责,强化学生对各岗位及内部控制的认识理解,体现“分组轮岗制”。其中,第一阶段为:与理论教学同步的课堂分散手工记账实践;第二阶段为: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实践;第三阶段为:分组进行的会计内部岗位轮换制的模拟实践。如图:
这一阶段主要是《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大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交叉训练。例如:对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教学内容可以结合边学习理论边实际操作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即体现“学中做”。
2.1.1
填制会计凭证的分散式实践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繁多,填制、审核要求也各不相同,各版本的《基础会计》教材都尽量列举了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使教师在讲解理论时更加形象化。“学中做,做中学,分组轮岗制”三段式实践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再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凭证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时引入如下案例:
王勇同学为班级买了一个篮球,取回购货发票、公共汽车票(作为经手人,在票据背后签名确认);然后找体育委员验收(在发票后签名确CA);最后将发票交给副班长记账,由生活委员核销原借资的钱。你认为生活委员凭什么给王勇报账?凭拿回了篮球?还是凭买回了篮球的有效凭证?假如企业发生了类似的业务,应如何处理?假如你是生活委员,你怎样填制记账凭证?
引入案例的同时将真实的发票、记账凭证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案例中观察实物,体会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同时理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种类、填制、审核及传递与保管。此外,结合理论讲解,每一种会计凭证讲完后皆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讲完转账凭证时,给出经济业务:甲材料验收入库金额5 ooo元人民币,要求填制转账凭证,当堂令学生填制,完成会计凭证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快速掌握会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
2.1.2填制会计账簿的分散式实践
会计账簿的形式多种多样,填制要求更加复杂严格。三段式实践教学要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账页,只需零散的账页即可,不需要提供订本式账簿。学生边观察实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当堂练习填制。例如:在讲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后直接给出某企业一个月的有关银行存款的收付转业务,让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及手中的真实账页编制会计分录并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结出月末余额。根据教师的讲解边观 察边填制,教师边讲解边指导,这样使学生大大加深对填制会计账簿的理解和认识。并同时感受登记账簿的意义、规则和对账、结账、错账更正方法等。在理论讲解时,当堂让学生亲手填制每一种账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账簿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升华。
2.1.3编制会计报表的分散式实践
会计报表因会计主体的性质不同报表的种类也不尽相同,其内容与结构也各不相同。各版本的教材在理论讲解上都安排了报表的内容、结构、编制基本方法,同时还列举了各报表的实例,来更加生动地说明其报表的编制。三段式实践教学中,在此基础上还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会计报表,让学生亲自去做、去感受财务报告的意义与种类,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内容,掌握其编制方法。使教师的讲解更生动,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例如:在讲解资产负债表时引入案例,来说明其编制方法,特别要强调象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几个特殊项目的填列,并亲自演示、编制且指出编制报表的难点、要点。此外,结合理论知识举例讲解利润报表、现金流量报表的编制,并当堂让学生编制,同时理解内容完整、数字真实、报送及时、手续完备等编制要求,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
2.2第二阶段:集中实践,手工模拟
在第一阶段的分散式实践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方法及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之上于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3~4天的时间,在会计实验室集中进行手工记账的实践教学。
2.2.1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具体应用,也是对理论教学的一个检验,所以要求很高,师生配合,共同完成。这就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理解程度、专业理论水平、将理论融会贯通在实际业务中的能力。第二,教师要注意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高职高专层面的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即知识要够用、实用。第三,教师给学生准备真实的训练工具,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分项目或阶段进行手工核算、综合实训。通常以一个一般规模的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蓝本,让学生在手工模拟实验室完成会计的整个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这里的经济业务一定要界定在初级会计实务范围内。
2.2.2集中式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提供给学生一个企业一定时期的真实的经济业务外,还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然后由学生在这几天的时间里独立完成如下业务:
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报表的简单编制→账簿的填制与核对
在集中手工记账模拟的同时还要补充一些基本的实际操作技能如:点钞、装订凭证和账簿。教师先示范,学生再动手操作。
2.3第三阶段采取固定岗位分组轮岗制
“三段式”实践教学要求在此环节要对学生固定角色,即固定会计岗位,然后采取“分组轮岗制”。也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充当一个财务科室的角色,每位学生在本科室履行不同的会计岗位,如:出纳岗位,稽核岗位,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岗位,总账岗位……在这里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要明确该岗位的基本职责。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本科室内轮岗实践,熟悉和掌握该科室的每个会计岗位的真实业务操作流程。然后再每个小组之间轮岗,这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每个科室的每个岗位上体验会计业务,掌握整个会计岗位体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强化学生对各个岗位问相互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促进学生全面熟悉业务,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3.实现三段式实践教学的几点保障
“学中做,做中学,分组轮岗制”三段式实践教学,要想顺利实施,还必须有以下几点保障:
3.1理论课时、实践课时要充足
在三段式实践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为了更好的使《基础会计》的三段式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理论课时要保证在64课时左右,集中实训时间在一周左右。充足的理论课时是“学中做”的前提,合理的实践课时是“做中学”的保障,适当的理实安排是“分组轮岗制”的基础。
3.2教师要具备“双师”素质
高职高专教师的突出点是“双师型”,为保证三段式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第一阶段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掌握;在第二阶段辅导和指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会计业务的理解;在第三阶段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操作和锻炼机会,达到高职高专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3学校要投入一定的硬件设施
《基础会计》三段式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不但要有软件设施,还要有硬件保障。即学校要建设一个可容纳40人左右的会计实验室。实验室内要有宽敞的空间、桌椅和充足的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装订机等日常会计用具,供学生手工记账实践之用。实验室建设是会计实践教学的根本,没有学校的投入,校内实践教学很难取得实效。
随着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需要,实践教学的进行以及会计制度的改革,就业竞争力度的增大,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学中做,做中学,分组轮岗制”三段式实践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理论内容丰富、技能训练全面,而且具有针对性。运用三段式实践教学方法,不但能加快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满足高职高专“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辉,迟旭升主编,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蒋银华主编,基础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3]赵筠主编,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王秀贵雷红主编,新编会计学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5]来爱梅主编,基础会计学习指导与实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6]初级会计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7]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资料汇编,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编。
[关键词]高职高专
基础会计
实践教学探讨研究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胜任会计岗位的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是关键。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很多,但对《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研究却属罕见。《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其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的将理论见之于实践。所以此门课程教学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作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学中做,做中学,分组轮岗制”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弥补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
1.《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门槛高,入门难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入门课,其出发点是帮助初学者掌握“三基”,即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为初学者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基础会计教学中都普遍存在门槛高,入门难现象,这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的:
1.1.1在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基础会计》课在教学安排上理论课时偏多,课堂上教师为了教学方便一直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即先讲理论,后进行操作,待理论课讲完已接近期末,实践课只能在所剩无几的时间里匆匆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课时比例严重失衡,忽视了技能的训练。如填制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点钞、装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低,人为的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割裂,导致入门课入门难。使得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走上岗位胜任工作,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相背离的就业状况,不利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执行。
1.1.2
在教材上,目前高职高专教材主要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弊端在于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高而深的理论、浅而少的实践使初学会计的学生觉得门槛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心里上让学生畏惧、厌倦,产生一种入门难的感觉。
1.1.3在生源上由于近几年高职高专院校连续扩招,使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这些学生入学成绩偏低,入学后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也较差,其教学内容相对他们来说难度增大、阻力增强。这种门槛高,入门难的现象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基础性、实用性”的综合应用。
1.2实践内容缺乏仿真性、全面性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以集中手工记账为主,教师讲、学生操作,实践内容涉及的凭证、账簿种类有限,业务范围狭窄。目前,《基础会计》实践教学资料大多采用虚拟的或打印的黑白样式,尤其是原始凭证,学生很难见到真实的凭证。因此,即便理论知识已经学过,但学生对部分凭证的填制仍显生疏。另外,学生没有接触过真实的经济业务,没有亲身感受处理经济业务的环境,缺乏仿真的模拟环境,所以,离开教师的讲解,面对大量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形形色色的经济业务,学生将手足无措。
一直以来《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都是教师讲,然后再学生操作的传统方式,实践内容主要集中于手工记账,其内容仅局限于有限的狭窄的凭证、账簿、报表范围。对会计岗位设置也不够明确,所以不利于学生掌握各会计岗位业务,也不利于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
2.“学中做,做中学,分组轮岗制”三段式实践教学
“学中做,做中学,分组轮岗制”是指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中,一方面,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记账实践,体现“学中做”;另一方面,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实践,体现“做中学”;在此基础上要求对学生固定角色,每位学生履行不同的岗位,并确定其基本职责,强化学生对各岗位及内部控制的认识理解,体现“分组轮岗制”。其中,第一阶段为:与理论教学同步的课堂分散手工记账实践;第二阶段为: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实践;第三阶段为:分组进行的会计内部岗位轮换制的模拟实践。如图:
这一阶段主要是《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大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交叉训练。例如:对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教学内容可以结合边学习理论边实际操作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即体现“学中做”。
2.1.1
填制会计凭证的分散式实践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繁多,填制、审核要求也各不相同,各版本的《基础会计》教材都尽量列举了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使教师在讲解理论时更加形象化。“学中做,做中学,分组轮岗制”三段式实践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再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凭证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时引入如下案例:
王勇同学为班级买了一个篮球,取回购货发票、公共汽车票(作为经手人,在票据背后签名确认);然后找体育委员验收(在发票后签名确CA);最后将发票交给副班长记账,由生活委员核销原借资的钱。你认为生活委员凭什么给王勇报账?凭拿回了篮球?还是凭买回了篮球的有效凭证?假如企业发生了类似的业务,应如何处理?假如你是生活委员,你怎样填制记账凭证?
引入案例的同时将真实的发票、记账凭证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案例中观察实物,体会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同时理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种类、填制、审核及传递与保管。此外,结合理论讲解,每一种会计凭证讲完后皆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讲完转账凭证时,给出经济业务:甲材料验收入库金额5 ooo元人民币,要求填制转账凭证,当堂令学生填制,完成会计凭证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快速掌握会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
2.1.2填制会计账簿的分散式实践
会计账簿的形式多种多样,填制要求更加复杂严格。三段式实践教学要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账页,只需零散的账页即可,不需要提供订本式账簿。学生边观察实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当堂练习填制。例如:在讲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后直接给出某企业一个月的有关银行存款的收付转业务,让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及手中的真实账页编制会计分录并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结出月末余额。根据教师的讲解边观 察边填制,教师边讲解边指导,这样使学生大大加深对填制会计账簿的理解和认识。并同时感受登记账簿的意义、规则和对账、结账、错账更正方法等。在理论讲解时,当堂让学生亲手填制每一种账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账簿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升华。
2.1.3编制会计报表的分散式实践
会计报表因会计主体的性质不同报表的种类也不尽相同,其内容与结构也各不相同。各版本的教材在理论讲解上都安排了报表的内容、结构、编制基本方法,同时还列举了各报表的实例,来更加生动地说明其报表的编制。三段式实践教学中,在此基础上还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会计报表,让学生亲自去做、去感受财务报告的意义与种类,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内容,掌握其编制方法。使教师的讲解更生动,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例如:在讲解资产负债表时引入案例,来说明其编制方法,特别要强调象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几个特殊项目的填列,并亲自演示、编制且指出编制报表的难点、要点。此外,结合理论知识举例讲解利润报表、现金流量报表的编制,并当堂让学生编制,同时理解内容完整、数字真实、报送及时、手续完备等编制要求,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
2.2第二阶段:集中实践,手工模拟
在第一阶段的分散式实践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方法及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之上于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3~4天的时间,在会计实验室集中进行手工记账的实践教学。
2.2.1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具体应用,也是对理论教学的一个检验,所以要求很高,师生配合,共同完成。这就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理解程度、专业理论水平、将理论融会贯通在实际业务中的能力。第二,教师要注意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高职高专层面的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即知识要够用、实用。第三,教师给学生准备真实的训练工具,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分项目或阶段进行手工核算、综合实训。通常以一个一般规模的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蓝本,让学生在手工模拟实验室完成会计的整个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这里的经济业务一定要界定在初级会计实务范围内。
2.2.2集中式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提供给学生一个企业一定时期的真实的经济业务外,还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然后由学生在这几天的时间里独立完成如下业务:
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报表的简单编制→账簿的填制与核对
在集中手工记账模拟的同时还要补充一些基本的实际操作技能如:点钞、装订凭证和账簿。教师先示范,学生再动手操作。
2.3第三阶段采取固定岗位分组轮岗制
“三段式”实践教学要求在此环节要对学生固定角色,即固定会计岗位,然后采取“分组轮岗制”。也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充当一个财务科室的角色,每位学生在本科室履行不同的会计岗位,如:出纳岗位,稽核岗位,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岗位,总账岗位……在这里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要明确该岗位的基本职责。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本科室内轮岗实践,熟悉和掌握该科室的每个会计岗位的真实业务操作流程。然后再每个小组之间轮岗,这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每个科室的每个岗位上体验会计业务,掌握整个会计岗位体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强化学生对各个岗位问相互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促进学生全面熟悉业务,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3.实现三段式实践教学的几点保障
“学中做,做中学,分组轮岗制”三段式实践教学,要想顺利实施,还必须有以下几点保障:
3.1理论课时、实践课时要充足
在三段式实践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为了更好的使《基础会计》的三段式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理论课时要保证在64课时左右,集中实训时间在一周左右。充足的理论课时是“学中做”的前提,合理的实践课时是“做中学”的保障,适当的理实安排是“分组轮岗制”的基础。
3.2教师要具备“双师”素质
高职高专教师的突出点是“双师型”,为保证三段式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第一阶段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掌握;在第二阶段辅导和指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会计业务的理解;在第三阶段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操作和锻炼机会,达到高职高专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3学校要投入一定的硬件设施
《基础会计》三段式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不但要有软件设施,还要有硬件保障。即学校要建设一个可容纳40人左右的会计实验室。实验室内要有宽敞的空间、桌椅和充足的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装订机等日常会计用具,供学生手工记账实践之用。实验室建设是会计实践教学的根本,没有学校的投入,校内实践教学很难取得实效。
随着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需要,实践教学的进行以及会计制度的改革,就业竞争力度的增大,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学中做,做中学,分组轮岗制”三段式实践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理论内容丰富、技能训练全面,而且具有针对性。运用三段式实践教学方法,不但能加快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满足高职高专“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辉,迟旭升主编,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蒋银华主编,基础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3]赵筠主编,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王秀贵雷红主编,新编会计学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5]来爱梅主编,基础会计学习指导与实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6]初级会计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7]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资料汇编,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