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随着经济建设进一步扩大的需要,对中职学校培养出的人才素质与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积极探索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方法。现从几个方面浅谈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必要性;可行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24-01
一、学校推选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都是从初高中毕业而来,而我国现有的中学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学生的压力比较大,为了应付各种围绕课本内容的考试,学生根本无暇顾及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和应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将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而这一适应期很有可能丧失掉良好的经济时机。此外,中学的教育环境也不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些学校即便是重视也因为学生社交面有限而无从下手。学生中的佼佼者会因一帆风顺而没有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学生中的差生则会因压力而自卑或走向极端,还有些学生会因为感情、升学、家庭变故、朋友闹别扭等原因情绪低迷,这些问题如果在他们升学后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注意的话,将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降低。
二、中职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
第一,思想教育。由于客观原因,在学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度演变为“念念报纸,读读社论”,学生觉得很无聊,于是政治学习时间变成了课外阅读时间,其效果可想而知。针对目前九零后学生的特点,开展思想教育不应再墨守成规,而是要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配合日前热门的时事政治、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例如,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采取邀请党员干部作专题讲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党课培训,或者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演讲等形式,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采取讨论的方法,讨论是建立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的,讨论的形式由各班、各寝室自己决定,甚至是“卧谈会”。
第二,心理素质的培养。21世纪的中职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专业技术或技能再突出,若没有直面挫折的勇气和度过难关的毅力,任何理性和抱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梦想。现如今,我校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两辈亲人呵护下,没有风雨、没有障碍,只有顺心和如意。他们大多不懂得人情世故,自信和自卑在他们身上极端性的体现,如果在校期间不能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将可能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指导他们与同学相处的方法,鼓励他们自信地朝着自己树立的目标大步前进,通过教育与启发将他们潜在的勇气和坚韧唤起。
第三,社会实践机会的创造。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问题,仅仅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实践活动,远远达不到学用相长的效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将需要很长一段适应期,无法发挥专业技能。“一专多能”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并不是所有毕业生都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因此在校期间,教师应该鼓励、支持学生个人的实践活动,并不一定要与专业相关,可以是 参加活动的学生关心的任意社会群体,通过自身的经历亲自体会每一种职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无限的发展空间,从而激励他们利用校园的优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多种技能。此外,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社交能力。
第四,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们乐于参加集体活动,但并不积极参加他们认为毫无意义的活动,如果文娱、体育活动毫无新意或者他们认为对自己专业提高没有意义的,他们就不会投入地参加,甚至就根本不参加。教师们在组织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时应该有意识的进行体育、文艺、礼仪、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有意识的从文化生活中积累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等学生一旦进入社会,才能真正找准自己的位置,自由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第五,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交流。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具有独特性,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并且认真与他们交流,进行素质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配合,因为素质教育的对象是个体的具有独立思想的人,那么作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就需要经常的沟通,及时调整方式和内容。根据现在学生将往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也是多样的,以满足不同性格特点的需要。根据学生所关心的内容,学校可以设立专门接待学生的专用电子信箱和QQ聊天号,从而给予学生更方便的交流。通过电子信箱的形式,还可以给学生一种平等的感觉,愿意与老师充分交流。
总之,中职学校的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很多相应的配合措施,对于教师来说,是这项教育方式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决定如何实施的执行者,所以,应该对素质教育方法和内容积极进行研究和实践。
(作者单位:开封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孙建军等.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11).
[2]吴松.教育与文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2,(6):17.
[3]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2(5).
[4]李宗桂等.中华民族精神概论[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5]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6]杨晓.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2014(4).
关键词:素质教育;必要性;可行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24-01
一、学校推选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都是从初高中毕业而来,而我国现有的中学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学生的压力比较大,为了应付各种围绕课本内容的考试,学生根本无暇顾及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和应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将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而这一适应期很有可能丧失掉良好的经济时机。此外,中学的教育环境也不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些学校即便是重视也因为学生社交面有限而无从下手。学生中的佼佼者会因一帆风顺而没有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学生中的差生则会因压力而自卑或走向极端,还有些学生会因为感情、升学、家庭变故、朋友闹别扭等原因情绪低迷,这些问题如果在他们升学后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注意的话,将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降低。
二、中职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
第一,思想教育。由于客观原因,在学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度演变为“念念报纸,读读社论”,学生觉得很无聊,于是政治学习时间变成了课外阅读时间,其效果可想而知。针对目前九零后学生的特点,开展思想教育不应再墨守成规,而是要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配合日前热门的时事政治、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例如,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采取邀请党员干部作专题讲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党课培训,或者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演讲等形式,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采取讨论的方法,讨论是建立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的,讨论的形式由各班、各寝室自己决定,甚至是“卧谈会”。
第二,心理素质的培养。21世纪的中职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专业技术或技能再突出,若没有直面挫折的勇气和度过难关的毅力,任何理性和抱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梦想。现如今,我校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两辈亲人呵护下,没有风雨、没有障碍,只有顺心和如意。他们大多不懂得人情世故,自信和自卑在他们身上极端性的体现,如果在校期间不能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将可能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指导他们与同学相处的方法,鼓励他们自信地朝着自己树立的目标大步前进,通过教育与启发将他们潜在的勇气和坚韧唤起。
第三,社会实践机会的创造。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问题,仅仅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实践活动,远远达不到学用相长的效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将需要很长一段适应期,无法发挥专业技能。“一专多能”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并不是所有毕业生都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因此在校期间,教师应该鼓励、支持学生个人的实践活动,并不一定要与专业相关,可以是 参加活动的学生关心的任意社会群体,通过自身的经历亲自体会每一种职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无限的发展空间,从而激励他们利用校园的优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多种技能。此外,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社交能力。
第四,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们乐于参加集体活动,但并不积极参加他们认为毫无意义的活动,如果文娱、体育活动毫无新意或者他们认为对自己专业提高没有意义的,他们就不会投入地参加,甚至就根本不参加。教师们在组织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时应该有意识的进行体育、文艺、礼仪、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有意识的从文化生活中积累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等学生一旦进入社会,才能真正找准自己的位置,自由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第五,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交流。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具有独特性,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并且认真与他们交流,进行素质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配合,因为素质教育的对象是个体的具有独立思想的人,那么作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就需要经常的沟通,及时调整方式和内容。根据现在学生将往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也是多样的,以满足不同性格特点的需要。根据学生所关心的内容,学校可以设立专门接待学生的专用电子信箱和QQ聊天号,从而给予学生更方便的交流。通过电子信箱的形式,还可以给学生一种平等的感觉,愿意与老师充分交流。
总之,中职学校的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很多相应的配合措施,对于教师来说,是这项教育方式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决定如何实施的执行者,所以,应该对素质教育方法和内容积极进行研究和实践。
(作者单位:开封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孙建军等.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11).
[2]吴松.教育与文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2,(6):17.
[3]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2(5).
[4]李宗桂等.中华民族精神概论[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5]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6]杨晓.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