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十九大重要的新发展理念之一,明确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相结合,挖掘乡村发展新动力,将传统输血模式转变为造血模式,兴旺产业,并引导村民建立自治机制。本文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家的意志精神,基于对偏远红色革命老村墩文村现状特征和问题的研判,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导向,从红色文化品牌塑造、产业结构优化、生态宜居和规划管理等方面,探讨这类型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对于促进红色革命老村城乡融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文旅;村庄规划;产业发展;
1 引言
墩文村是广东省四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黄学增的故乡,是南路革命活动的策源地和中心地。村内现状保留着黄学增烈士纪念亭、尚武堂遗址、雷州青年同志社、学增纪念小学等历史人文资源。其中,黄学增烈士纪念亭于200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墩文村1957年被命名为红色革命老区、2012年被命名为湛江市党史教育基地、2014年被定位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2015年被列为湛江市廉政教育基地,并定期开展相关的红色教育活动,具有较高的政治定位、明确的职能定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具备较强的德育价值。
2 墩文村乡村发展特征与问题研判
2.1 区位
墩文村村域面积约480公顷,其中村场总面积约98公顷,下辖6个自然村。其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乐民镇,目前通往墩文村的交通工具主要为汽车,路途较远,距遂溪县政府约85KM,距湛江市区约90KM,距离雷州市约65KM。湛江市区、遂溪县自驾出行均需将近2小时,且没有相关公交路线抵达墩文村,交通便利性欠佳,这成为了墩文村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
2.2 现状条件
2.2.1 自然资源
墩文村西北临海,海岸线长达4公里,海滩沙质细腻,但管理不当,卫生欠佳。村域虾塘、农田、林地相间布置,海边养虾和农作物种植是村内的主要经济来源。农田,水塘与林地包围着村落,各自然村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呈平行布局,东南侧是村内现状林地,以桉树种植为主。
2.2.2 人文资源
墩文村现状保留的红色革命遗址主要为黄学增烈士纪念亭,以室内参观、图片展示为主,形式单一,其他红色革命遗址尚未挂牌修缮保护,且分布零散。村内的人文活动主要是村内自营的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的粤西人文活动,而宗祠庙宇修缮较好。
2.2.3 社会资源
村内中青壮年人群较多,仍保留较强的生产劳动力,为墩文村以渔和农为主的经济形态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但整体而言,由于区位和经济模式单一,墩文村的经济水平是低于湛江市和遂溪县经济水平的。
2.2.4 产业资源
墩文村产业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产品级别低,效益低;渔业主要依靠海洋捕捞,产业类别单一。经市场调研,从资源类型上看,粤西三市(阳江、茂名和湛江)皆为海滨城市,滨海旅游开发各具风格。从乡村游市场看,伴随自驾游风行,老百姓对对乡村旅游期盼值较高,但目前粤西地区的乡村旅游体验仍处于起步阶段。从红色文旅市场看,粤西三市的红色旅游尚不成熟,其中湛江市目前主打红色旅游的景区尚未成规模,墩文村可以抓住这市场空白快速占领市场,形成口碑和规模,进而串联起整个湛江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
2.2.5 开发价值评估
墩文村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均比较明显。
优势条件:红色资源丰富,相对集中,容易形成有规模的红色旅游产业链。自然资源基底条件较好,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条件结合有利于延长红色文旅上下产业链,创新产业形式。
制约因素:村庄基础环境有待提升;海鲜产品单一,产品知名度较低;旅游设施建设基础薄弱:交通不便,距离市区较远;沙滩开发度低。
3 墩文村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精细化策略
3.1 主题特色驱动
围绕“红色教育基地”规划设计重点,深入挖掘“滨海、农田、生态村”的内涵,策划红色旅游产业、规划建设社会主义示范村,形成“策划、规划、计划”相结合的阶段实施型规划。
通过对墩文村现状特征和问题的研判,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借助政策的红利,结合党建学习,创新红色旅游主题,以南路文化为主要特色,创造性地将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变成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品牌,以此辐射带动遂溪县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和树立湛江市革命文化的新形象。
黄学增英模事迹在粤西地区有一定的认知度和代表性,以纪念黄学增烈士及弘扬南路革命文化精神为主题,串联相关联的红色文化遗址,并通过场所功能再布局,打造配套完善、活动多元、业态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地,使其成为墩文村对外宣传的文化窗口,进一步提升村镇知名度。如将现状黄学增纪念亭与分散历史遗址与新规划的特色风情街、红色文化广场有序串联;将荒废的红砖建筑改建为游客服务站,利用闲置的学增幼儿园改建为登高瞭望台;梳理现狀村居肌理,规划集红色餐饮、红色购物、红色民宿等于一体的风情街;整治雷州青年同志社遗址,挂牌介绍遗址历史,并继承青年同志社的意义,以书画展、文创展等形式打造以青年精神文化塑造为主题的展览馆;提质升级文史馆,定期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大讲堂;现状学增纪念小学和黄氏宗祠是民族精神和意志延续的良好载体,通过开展乡村学校文化日、乡村小学联盟年会等,“美丽乡村”小学网络艺术直播互动课堂等,将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引入乡村校园。
3.2 产业多元化发展
为更好地拓宽村庄发展路径,增加红色产品选择性,墩文村可以通过集约自然资源,将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启动区,综合利用村域范围内的滨海、田园、植被资源,形成生态旅游产业链,并嫁接到红色教育基地游憩系统之中,使生态游憩产业渗透到游客“食、住、行、游、购、育”之中,实现整个“南路红旅大景区”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增强市场的适应性。依据自然资源分布基础,划分“一轴、一带、五区”的产业空间格局,并从南路红色观光、体验、节庆活动及度假项目四大板块的角度,打造红色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 如红色教育启动区:以墩文村现有的革命历史遗迹和名人故居作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特色村庄;海洋经济产业区:无缝对接南路红旅,设置具有南路文化特色的滨海活动如南天战车、英雄沙雕展、海上突击体验等,将红色教育融合滨海文化,突显墩文特色;利农生态农业种植区:作为南路红旅学农的实践基地,将勤俭自强的农民精神、学增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办科技惠农助春耕学农活动、农具知识科普、科技兴农创业技术指导、亲子农耕体验等特色项目,同时作为南路红色基地绿色食品主产区,深化农产品二次加工产业链,打造墩文明星农产品和品牌农企业;田园栖居生活区:保留村居格局,鼓励闲置农房和民宅打造乡村美食坊、农产品工艺加工创意坊等;经济林木培育区:优化树种结构,将单一的桉树林调整为以乡土树种为主的阔叶混交复层林,可开展一些户外拓展活动、定向越野及党建林植物节等。
为突破现状墩文村传统的室内参观和说教式教育的局限,规划倡导红色教育应室内参观与户外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根据游客需求,设计半日游、一日游和两日游共四条旅游路线,丰富的活动产品也能尽可能地留住游客,为墩文村提供就业岗位和实现脱贫增收。
3.3 完善基础配套
依据《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引》,结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重点解决现状道路问题、照明问题、供水问题和排污问题。
如梳理村庄道路系统,加强六个自然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各村的道路通达性更强;增加主干道的照明系统,为村民日常通行提供便利;新建供水站和整治雨污系统,解决村民生活用水和排水问题;改善现代农业旅游环境,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全民思想文化素养。
3.4 乡镇互促
墩文村致力打造遂溪县红色教育基地先锋地,对镇乡共生发展促成新的局面。
首先,能够加快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促进居民点集约发展;其次,有利于促进人口产业结构优化,有序引导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步转移,促进人口城镇化;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空间规划和场所设计,有利于为墩文村策划南路红旅主题的互动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场所条件。由于墩文村有发展资源和群众基础,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贯彻落实“体育强国”的理念,可策划湛江市“红色定向越野之南路革命暨乡村定向挑战赛”,推动并引领湛江市红色革命史持续深入开展、提升红色旅游产业价值;也可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内容,结合7月建党节和8月的建军节主题,设立“红七月”主题系列活动;策划“红旅马拉松”红色文化周,以黄学增故里为起始点,串联遂溪多个红色旅游景点,开展开放性、竞技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区域型全民马拉松比赛,为遂溪县打造红色精品线路助力,发扬红色革命精神。这些均有利于村镇共生发展,以村促镇、以镇带村、镇村融合、协同互补,从而实现镇村振兴。
4 结语
墩文村建设规划实践,不仅完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而且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实现多元产业相互穿插交融,这是红色革命老村的根本发展动力。墩文村基于自身的自然资源基础、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契合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精神,通过红色资源保护研究利用,并重组产业结构,把革命历史遗址作为党性锻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其能突破区位劣势实现乡村振兴最实际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袁成杰,于敏章,石攀峰.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红色文化建设路径探讨——以达州革命老区为例[J]. 现代农村科技,2019,12:9-11.
[2]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6:49-55.
[3] 饶志华. 紅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 学术交流,2013,4:138-141.
[4] 张加辉.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乌山革命老区基点村为中心[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4):104-108.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文旅;村庄规划;产业发展;
1 引言
墩文村是广东省四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黄学增的故乡,是南路革命活动的策源地和中心地。村内现状保留着黄学增烈士纪念亭、尚武堂遗址、雷州青年同志社、学增纪念小学等历史人文资源。其中,黄学增烈士纪念亭于200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墩文村1957年被命名为红色革命老区、2012年被命名为湛江市党史教育基地、2014年被定位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2015年被列为湛江市廉政教育基地,并定期开展相关的红色教育活动,具有较高的政治定位、明确的职能定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具备较强的德育价值。
2 墩文村乡村发展特征与问题研判
2.1 区位
墩文村村域面积约480公顷,其中村场总面积约98公顷,下辖6个自然村。其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乐民镇,目前通往墩文村的交通工具主要为汽车,路途较远,距遂溪县政府约85KM,距湛江市区约90KM,距离雷州市约65KM。湛江市区、遂溪县自驾出行均需将近2小时,且没有相关公交路线抵达墩文村,交通便利性欠佳,这成为了墩文村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
2.2 现状条件
2.2.1 自然资源
墩文村西北临海,海岸线长达4公里,海滩沙质细腻,但管理不当,卫生欠佳。村域虾塘、农田、林地相间布置,海边养虾和农作物种植是村内的主要经济来源。农田,水塘与林地包围着村落,各自然村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呈平行布局,东南侧是村内现状林地,以桉树种植为主。
2.2.2 人文资源
墩文村现状保留的红色革命遗址主要为黄学增烈士纪念亭,以室内参观、图片展示为主,形式单一,其他红色革命遗址尚未挂牌修缮保护,且分布零散。村内的人文活动主要是村内自营的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的粤西人文活动,而宗祠庙宇修缮较好。
2.2.3 社会资源
村内中青壮年人群较多,仍保留较强的生产劳动力,为墩文村以渔和农为主的经济形态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但整体而言,由于区位和经济模式单一,墩文村的经济水平是低于湛江市和遂溪县经济水平的。
2.2.4 产业资源
墩文村产业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产品级别低,效益低;渔业主要依靠海洋捕捞,产业类别单一。经市场调研,从资源类型上看,粤西三市(阳江、茂名和湛江)皆为海滨城市,滨海旅游开发各具风格。从乡村游市场看,伴随自驾游风行,老百姓对对乡村旅游期盼值较高,但目前粤西地区的乡村旅游体验仍处于起步阶段。从红色文旅市场看,粤西三市的红色旅游尚不成熟,其中湛江市目前主打红色旅游的景区尚未成规模,墩文村可以抓住这市场空白快速占领市场,形成口碑和规模,进而串联起整个湛江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
2.2.5 开发价值评估
墩文村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均比较明显。
优势条件:红色资源丰富,相对集中,容易形成有规模的红色旅游产业链。自然资源基底条件较好,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条件结合有利于延长红色文旅上下产业链,创新产业形式。
制约因素:村庄基础环境有待提升;海鲜产品单一,产品知名度较低;旅游设施建设基础薄弱:交通不便,距离市区较远;沙滩开发度低。
3 墩文村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精细化策略
3.1 主题特色驱动
围绕“红色教育基地”规划设计重点,深入挖掘“滨海、农田、生态村”的内涵,策划红色旅游产业、规划建设社会主义示范村,形成“策划、规划、计划”相结合的阶段实施型规划。
通过对墩文村现状特征和问题的研判,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借助政策的红利,结合党建学习,创新红色旅游主题,以南路文化为主要特色,创造性地将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变成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品牌,以此辐射带动遂溪县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和树立湛江市革命文化的新形象。
黄学增英模事迹在粤西地区有一定的认知度和代表性,以纪念黄学增烈士及弘扬南路革命文化精神为主题,串联相关联的红色文化遗址,并通过场所功能再布局,打造配套完善、活动多元、业态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地,使其成为墩文村对外宣传的文化窗口,进一步提升村镇知名度。如将现状黄学增纪念亭与分散历史遗址与新规划的特色风情街、红色文化广场有序串联;将荒废的红砖建筑改建为游客服务站,利用闲置的学增幼儿园改建为登高瞭望台;梳理现狀村居肌理,规划集红色餐饮、红色购物、红色民宿等于一体的风情街;整治雷州青年同志社遗址,挂牌介绍遗址历史,并继承青年同志社的意义,以书画展、文创展等形式打造以青年精神文化塑造为主题的展览馆;提质升级文史馆,定期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大讲堂;现状学增纪念小学和黄氏宗祠是民族精神和意志延续的良好载体,通过开展乡村学校文化日、乡村小学联盟年会等,“美丽乡村”小学网络艺术直播互动课堂等,将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引入乡村校园。
3.2 产业多元化发展
为更好地拓宽村庄发展路径,增加红色产品选择性,墩文村可以通过集约自然资源,将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启动区,综合利用村域范围内的滨海、田园、植被资源,形成生态旅游产业链,并嫁接到红色教育基地游憩系统之中,使生态游憩产业渗透到游客“食、住、行、游、购、育”之中,实现整个“南路红旅大景区”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增强市场的适应性。依据自然资源分布基础,划分“一轴、一带、五区”的产业空间格局,并从南路红色观光、体验、节庆活动及度假项目四大板块的角度,打造红色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 如红色教育启动区:以墩文村现有的革命历史遗迹和名人故居作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特色村庄;海洋经济产业区:无缝对接南路红旅,设置具有南路文化特色的滨海活动如南天战车、英雄沙雕展、海上突击体验等,将红色教育融合滨海文化,突显墩文特色;利农生态农业种植区:作为南路红旅学农的实践基地,将勤俭自强的农民精神、学增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办科技惠农助春耕学农活动、农具知识科普、科技兴农创业技术指导、亲子农耕体验等特色项目,同时作为南路红色基地绿色食品主产区,深化农产品二次加工产业链,打造墩文明星农产品和品牌农企业;田园栖居生活区:保留村居格局,鼓励闲置农房和民宅打造乡村美食坊、农产品工艺加工创意坊等;经济林木培育区:优化树种结构,将单一的桉树林调整为以乡土树种为主的阔叶混交复层林,可开展一些户外拓展活动、定向越野及党建林植物节等。
为突破现状墩文村传统的室内参观和说教式教育的局限,规划倡导红色教育应室内参观与户外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根据游客需求,设计半日游、一日游和两日游共四条旅游路线,丰富的活动产品也能尽可能地留住游客,为墩文村提供就业岗位和实现脱贫增收。
3.3 完善基础配套
依据《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引》,结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重点解决现状道路问题、照明问题、供水问题和排污问题。
如梳理村庄道路系统,加强六个自然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各村的道路通达性更强;增加主干道的照明系统,为村民日常通行提供便利;新建供水站和整治雨污系统,解决村民生活用水和排水问题;改善现代农业旅游环境,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全民思想文化素养。
3.4 乡镇互促
墩文村致力打造遂溪县红色教育基地先锋地,对镇乡共生发展促成新的局面。
首先,能够加快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促进居民点集约发展;其次,有利于促进人口产业结构优化,有序引导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步转移,促进人口城镇化;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空间规划和场所设计,有利于为墩文村策划南路红旅主题的互动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场所条件。由于墩文村有发展资源和群众基础,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贯彻落实“体育强国”的理念,可策划湛江市“红色定向越野之南路革命暨乡村定向挑战赛”,推动并引领湛江市红色革命史持续深入开展、提升红色旅游产业价值;也可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内容,结合7月建党节和8月的建军节主题,设立“红七月”主题系列活动;策划“红旅马拉松”红色文化周,以黄学增故里为起始点,串联遂溪多个红色旅游景点,开展开放性、竞技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区域型全民马拉松比赛,为遂溪县打造红色精品线路助力,发扬红色革命精神。这些均有利于村镇共生发展,以村促镇、以镇带村、镇村融合、协同互补,从而实现镇村振兴。
4 结语
墩文村建设规划实践,不仅完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而且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实现多元产业相互穿插交融,这是红色革命老村的根本发展动力。墩文村基于自身的自然资源基础、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契合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精神,通过红色资源保护研究利用,并重组产业结构,把革命历史遗址作为党性锻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其能突破区位劣势实现乡村振兴最实际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袁成杰,于敏章,石攀峰.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红色文化建设路径探讨——以达州革命老区为例[J]. 现代农村科技,2019,12:9-11.
[2]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6:49-55.
[3] 饶志华. 紅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 学术交流,2013,4:138-141.
[4] 张加辉.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乌山革命老区基点村为中心[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4):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