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点环节,也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各学科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资源,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学科教育渗透,才能真正实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抵触情绪,重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可以让学校全员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因而,将日常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统一起来,是面向全体学生最直接、最全面、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常,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識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学科中充分挖掘心理资源,授予学生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技能、情感特质与人格品质,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
一、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一)从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层面来说,学科教学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占据学生、教师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活动,也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和教师最大化参与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方位、长时间、不间断地实施,而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心理品质的发展,绝大多是在学科教学中实现的。因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最优目标。
(二)从学科教学的教育资源层面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科教学内容中隐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协调发展,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心理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知识的掌握。例如,在社会学科的语文课程中,《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文章不但要学生领悟语言的魅力,也要教会学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在自然学科的数学课程中,该学科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水平,也可以加强思维品质的训练,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心理水平。
(三)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的层面来说,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相对于学校学生的需求而言,能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相对匮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单靠学校心理教育专职教师,往往会势单力薄,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而学科渗透作为一种教师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会让更多的教师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中去,更好地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因此,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失为当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每个学科教师的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使他们参与到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提升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灵活运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帮助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与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为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从新课程改的层面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形势下,推进新课程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教师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树立现代学生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拥有健康心理状态,促进他们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的重要保证。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全员参与的“渗透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心理层面的关注。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许多误解,同时,一部分地区现实条件无法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所有的学校工作者树立全员参与的“渗透意识”,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目标,贯彻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1、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专业优势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最多的人物之一就是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变化,同时,学生也希望教师可以为自己指点迷津和排忧解难。任课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与方法,任课教师完全可以承担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科任课教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借助各个学科教师的配合来共同完成,不仅可以使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显著成绩,也是改变仅由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承担该工作的孤掌难鸣局面到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员性策略的必经之路。
2、利用教师自身优势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就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把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易受到教师言行的熏陶。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与学校工作,同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提升师德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各方面的生活,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从教师的威信中自然而然的改变坏习惯,塑造乐观向上心理品质,健康、快乐地成长。
3、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发展。利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将防治与发展结合起来,以充分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为重点。同时,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能够应对和解决心理问题,学会自我调节,发挥自身力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充分挖掘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同类别的学科内容包含着各具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例如,语文、历史、英语、思想政治等社会类课程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观、理想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蕴含许多学生观察品质的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意志品质的培养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美术、音乐、体育课程,本身就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对美的感受与创造能力。因而,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整合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根据具体课程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准确将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与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接触点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在整个学科教学中。
(三)普及教育与针对性教育
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灵活地将普及教育与针对性教育统一起来。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可以最有效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及时地预防各种心理异常的发生,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但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遇到的成长问题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对个别学生实施帮助,满足他们的心理成长需求。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共性规律,又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心理健康教育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完善心理机能的有效方法,要特别注意,学校要突出各个学科的教学特点,防止忽略学科的教学目标,把学科教学完全变成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也要具备强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防止只重视学科教学,而轻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开展。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各个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促使学科知识的掌握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这种融合型课程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他们的心理机能,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维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与管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3]郭臻琦,王欣.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和基本策略[J].邢台学院学报,2013,28(1):182—184.
[4]刘野,许丽芬.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方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6):135—137.
【关键词】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常,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識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学科中充分挖掘心理资源,授予学生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技能、情感特质与人格品质,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
一、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一)从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层面来说,学科教学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占据学生、教师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活动,也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和教师最大化参与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方位、长时间、不间断地实施,而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心理品质的发展,绝大多是在学科教学中实现的。因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最优目标。
(二)从学科教学的教育资源层面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科教学内容中隐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协调发展,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心理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知识的掌握。例如,在社会学科的语文课程中,《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文章不但要学生领悟语言的魅力,也要教会学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在自然学科的数学课程中,该学科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水平,也可以加强思维品质的训练,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心理水平。
(三)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的层面来说,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相对于学校学生的需求而言,能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相对匮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单靠学校心理教育专职教师,往往会势单力薄,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而学科渗透作为一种教师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会让更多的教师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中去,更好地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因此,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失为当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每个学科教师的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使他们参与到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提升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灵活运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帮助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与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为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从新课程改的层面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形势下,推进新课程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教师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树立现代学生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拥有健康心理状态,促进他们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的重要保证。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全员参与的“渗透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心理层面的关注。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许多误解,同时,一部分地区现实条件无法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所有的学校工作者树立全员参与的“渗透意识”,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目标,贯彻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1、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专业优势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最多的人物之一就是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变化,同时,学生也希望教师可以为自己指点迷津和排忧解难。任课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与方法,任课教师完全可以承担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科任课教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借助各个学科教师的配合来共同完成,不仅可以使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显著成绩,也是改变仅由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承担该工作的孤掌难鸣局面到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员性策略的必经之路。
2、利用教师自身优势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就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把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易受到教师言行的熏陶。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与学校工作,同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提升师德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各方面的生活,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从教师的威信中自然而然的改变坏习惯,塑造乐观向上心理品质,健康、快乐地成长。
3、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发展。利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将防治与发展结合起来,以充分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为重点。同时,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能够应对和解决心理问题,学会自我调节,发挥自身力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充分挖掘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同类别的学科内容包含着各具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例如,语文、历史、英语、思想政治等社会类课程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观、理想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蕴含许多学生观察品质的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意志品质的培养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美术、音乐、体育课程,本身就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对美的感受与创造能力。因而,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整合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根据具体课程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准确将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与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接触点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在整个学科教学中。
(三)普及教育与针对性教育
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灵活地将普及教育与针对性教育统一起来。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可以最有效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及时地预防各种心理异常的发生,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但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遇到的成长问题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对个别学生实施帮助,满足他们的心理成长需求。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共性规律,又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心理健康教育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完善心理机能的有效方法,要特别注意,学校要突出各个学科的教学特点,防止忽略学科的教学目标,把学科教学完全变成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也要具备强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防止只重视学科教学,而轻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开展。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各个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促使学科知识的掌握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这种融合型课程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他们的心理机能,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维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与管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3]郭臻琦,王欣.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和基本策略[J].邢台学院学报,2013,28(1):182—184.
[4]刘野,许丽芬.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方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6):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