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封闭术后立即进行推拿手法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封闭术后立即进行推拿手法治疗,并设立对照组单独应用封闭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7%。结论:封闭术加推拿手法治疗网球肘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封闭术 推拿手法 网球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33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77-02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网球肘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41岁;对照组23例,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40.6岁;两组病史最短10天,最长2.6年。两组病例排除外伤、骨折等其他疾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1)特点是肘及肱骨外上髁疼痛,压痛阳性,常呈锐痛。
(2)起病缓慢,劳累后加重,可向上臂及前臂放射。
(3)前臂无力,持物容易掉落,拧毛巾、扫地、端壶倒水时疼痛加剧。
(4)肱骨及肱桡关节间隙压痛阳性,腕伸肌紧张试验阳性,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一密尔斯征)阳性。
(5)伸肘、握拳、屈腕、前臂旋前时肘外侧部疼痛。
(6)X线摄片多阴性,偶见肱骨外上髁骨质密度增高的钙化阴影或骨膜肥厚影像。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封闭术后立即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患者采用坐位或平卧位,取肘部明显压痛点,常规方法消毒,使用五号针管及针头,配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ml,生理盐水1ml混合液,刺入肘部最痛点,回抽无回血,将4ml混合液缓慢注入,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签压迫针眼止血,待无出血后,行推拿手法治疗。推拿手法包括:①揉:四指在下,拇指指腹轻揉痛点,力度逐渐加重,共30次。②顺:取肘屈位,前臂和上臂约成30°角,拇指指腹平前臂方向来回顺30次,力度先轻,逐渐加重。③理:取肘屈位,前臂和上臂约成30°角,双手拇指同时理肘部封闭术点,手法力度适宜,此项操作时间为约2min。
1.3.2 对照组。单独采用封闭术。操作方法同上。
1.3.3 两种治疗方法均执行1-2次,每次间隔1周,随访1年。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作为判断依据[2]。
治愈: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
好转:疼痛减轻,肘部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
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3.7%。
3 讨论
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桡骨小头、尺骨上端及周围韧带所构成的复合关节。肘关节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四周有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和桡骨环状韧带起加固作用,肘关节有伸屈和旋前旋后运动,而无内收外展的运动。由于肘关节韧带力量弱,当在强烈的外力作用下被迫外展内收时,韧带容易过度牵拉,造成肘关节侧副韧带受伤[3]。在早期病理生理表现为肘关节周围组织水肿,随之纤维性渗出,继而开始血管增生及粘连形成,无菌性炎症产生,当肘关节在正常活动时,引起肘外侧部疼痛,肘部功能受限,腕部及前臂活动时疼痛加剧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后,即形成网球肘,又名肱骨外上髁炎。
笔者在网球肘患者压痛明显部位行封闭术治疗,使药物效果直接到达病变部位。2%利多卡因注射液能够阻断用药部位的神经传导,使局部区域产生麻醉作用,以缓解疼痛;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组胺极其毒性物质的形成与释放,并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4],用生理盐水对上述药物进行稀释,将上述4ml混合液作用于此处,能缓减疼痛,减轻粘连,减少无菌性炎症的发生。但此处因韧带多,肌肉和血管少,药物达到病变部位后不易吸收,治疗组采用封闭术后即刻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推拿手法在力的作用下促进血液循环,使薄弱的肘关节能更好的吸收药物,而推拿手法本身可以松解肌肉,改善粘连,对网球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药物和推拿手法互相作用,相较对照组单一的封闭术治疗,减少了网球肘的治疗次数,从而减轻了激素药物的副作用,快速缓解了患者痛苦,使患者能早日康复。但推拿手法在治疗过程中手法力度以患者的耐受度为标准,且手法力度宜由轻到重过度,切记手法力度过重引起新的炎性渗出,导致病情加重。
总之封闭术加推拿手法治疗网球肘是一种时间短、见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轻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和呜.中医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56—25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3] 方小强.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杭州: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09:174
[4] 何胱,主编.新编实用药物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856.王琴
关键词:封闭术 推拿手法 网球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33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77-02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网球肘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41岁;对照组23例,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40.6岁;两组病史最短10天,最长2.6年。两组病例排除外伤、骨折等其他疾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1)特点是肘及肱骨外上髁疼痛,压痛阳性,常呈锐痛。
(2)起病缓慢,劳累后加重,可向上臂及前臂放射。
(3)前臂无力,持物容易掉落,拧毛巾、扫地、端壶倒水时疼痛加剧。
(4)肱骨及肱桡关节间隙压痛阳性,腕伸肌紧张试验阳性,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一密尔斯征)阳性。
(5)伸肘、握拳、屈腕、前臂旋前时肘外侧部疼痛。
(6)X线摄片多阴性,偶见肱骨外上髁骨质密度增高的钙化阴影或骨膜肥厚影像。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封闭术后立即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患者采用坐位或平卧位,取肘部明显压痛点,常规方法消毒,使用五号针管及针头,配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ml,生理盐水1ml混合液,刺入肘部最痛点,回抽无回血,将4ml混合液缓慢注入,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签压迫针眼止血,待无出血后,行推拿手法治疗。推拿手法包括:①揉:四指在下,拇指指腹轻揉痛点,力度逐渐加重,共30次。②顺:取肘屈位,前臂和上臂约成30°角,拇指指腹平前臂方向来回顺30次,力度先轻,逐渐加重。③理:取肘屈位,前臂和上臂约成30°角,双手拇指同时理肘部封闭术点,手法力度适宜,此项操作时间为约2min。
1.3.2 对照组。单独采用封闭术。操作方法同上。
1.3.3 两种治疗方法均执行1-2次,每次间隔1周,随访1年。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作为判断依据[2]。
治愈: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
好转:疼痛减轻,肘部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
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3.7%。
3 讨论
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桡骨小头、尺骨上端及周围韧带所构成的复合关节。肘关节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四周有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和桡骨环状韧带起加固作用,肘关节有伸屈和旋前旋后运动,而无内收外展的运动。由于肘关节韧带力量弱,当在强烈的外力作用下被迫外展内收时,韧带容易过度牵拉,造成肘关节侧副韧带受伤[3]。在早期病理生理表现为肘关节周围组织水肿,随之纤维性渗出,继而开始血管增生及粘连形成,无菌性炎症产生,当肘关节在正常活动时,引起肘外侧部疼痛,肘部功能受限,腕部及前臂活动时疼痛加剧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后,即形成网球肘,又名肱骨外上髁炎。
笔者在网球肘患者压痛明显部位行封闭术治疗,使药物效果直接到达病变部位。2%利多卡因注射液能够阻断用药部位的神经传导,使局部区域产生麻醉作用,以缓解疼痛;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组胺极其毒性物质的形成与释放,并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4],用生理盐水对上述药物进行稀释,将上述4ml混合液作用于此处,能缓减疼痛,减轻粘连,减少无菌性炎症的发生。但此处因韧带多,肌肉和血管少,药物达到病变部位后不易吸收,治疗组采用封闭术后即刻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推拿手法在力的作用下促进血液循环,使薄弱的肘关节能更好的吸收药物,而推拿手法本身可以松解肌肉,改善粘连,对网球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药物和推拿手法互相作用,相较对照组单一的封闭术治疗,减少了网球肘的治疗次数,从而减轻了激素药物的副作用,快速缓解了患者痛苦,使患者能早日康复。但推拿手法在治疗过程中手法力度以患者的耐受度为标准,且手法力度宜由轻到重过度,切记手法力度过重引起新的炎性渗出,导致病情加重。
总之封闭术加推拿手法治疗网球肘是一种时间短、见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轻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和呜.中医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56—25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3] 方小强.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杭州: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09:174
[4] 何胱,主编.新编实用药物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856.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