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高校高度重视的问题,也给各级就业指导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因此实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对于高校就业工作就十分必要。高校的就业工作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探索这种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模式,以期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可供借鉴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逐步加快,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尤其是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无疑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高校高度重视的问题,也给各级就业指导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对高校就业工作的指导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由于各方面原因,学生就业时往往出现盲目就业或逃避就业现象,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就业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正确的认识。因此探寻有效的就业指导,为大学生们提供科学的、个性化指导和服务成为就业指导部门的首要任务。
1 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基本概念的厘定
就业指导的概念,人们通常理解为是帮助择业者根据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的过程,具体来说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求职者选择职业的过程;广义上则是求职者择业期间的准备和抉择过程,以及在职业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准备过程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就是在广义的就业指导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个体差异,从个性气质、个人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求职心理等差别出发,采取相应的就业指导方法。个性化就业指导应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为目标,尽量保证对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以便学生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特长发挥的职业,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当代的大学生是富有个性的一代,其个性、爱好、特长等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必然不同。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学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就成为关键环节。个性化特征集中表现为是个体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大学生具有众多个性化的特征,且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面临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须有针对性加大个性化教育和指导的力度,使学生在复杂的职业选择中,达成理想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2 构建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模式的主要举措
实施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旨在帮助学生在求职、就业、职场发展等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不能仅仅局限为就业技巧的传授,而应该放眼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为成功就业做长期与扎实的准备,提出以下四点构建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模式的主要举措:
2.1 转变观念,加强对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统一领导
构建全新的就业指导模式首先要从转变就业指导观念入手。传统的就业指导以仅仅侧重纯粹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忽视就业指导教育,将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与就业指导具体内容向混杂,这种观念显然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不仅是强调要为毕业生和社会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还要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促使大学生从入学就对就业选择有清醒认识,树立科学的职业目标,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实际上高校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育人”思想观念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行,并拓宽就业指导教育渠道,“双管齐下”。此外,还要加强对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统一领导,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以实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统一和正规化。
2.2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中,思想工作是先行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就业和择业形成科学的理性的认识,正视自我,扬长避短,进而合理选定自己饿求职目标。
第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随着高等教育收费的增长,上大学在多数大学生看来已是一种教育成本的投入,从而在一入学就期望着毕业之后能够谋得理想的职业作为回报。受这种心理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负有较沉重的压力,尤其在看到部分师哥师姐就业困难时,往往会感到前途渺茫,信心受损。因此,要求相关人员从大学生入学之初就对其进行适当的思想教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准确定位,增强从容不迫地迎接挑战,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第二,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多元化趋势日益加强,其中功利化、短期化和目的性等倾向日益明显;同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职业评价上往往以社会的成功人士和明星人物为标准,关注其功成名就的结果却忽略其艰苦奋斗的过程,致使从而导致大学生择业标准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和自身的实际。因此,就业指导要通过思想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将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统一起来,自觉抵制社会环境的各种消极影响,纠正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短期行为和盲目行动,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第三,树立诚信意识,确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众多周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道德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水平在求职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渐重要。因此,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个人信誉在求职中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大学生在求职中的不诚信、不道德的做法另用人单位失望和丧失信心,最终导致学生自身无业可就的结果,也给我们大学生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诚信教育,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坚持诚信意识,做到诚实正直、与人为善,在求职中实事求是,坦诚相待,确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也有利于塑造大学生整体的良好形象。
2.3 为学生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提供多元化服务
根据工作实际和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1)举办个性化专题讲座,奠定个性化就业指导基础。个性化专题讲座要从时间、人员和形式三个方面来把握:在时间上,就业指导人员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不同年级、不同时间段的学生最想了解的就业信息有哪些,从而有针对性开设讲座,避免盲目而行;在人员的选择方面,校内的老师和校外的专家人员均应涵盖在内,并且可以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和条件,重点邀请校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各行业人事部门管理人员到校开设讲座,向学生传递一线资讯。此外,还可邀请部分校友回校讲课,通过讲授典型案例让学生感同身受,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的效果,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启发。此外,在形式的把握上,就业指导专题讲座还可以通过电视、录像、网上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不需拘泥于课堂讲授等单一方式。
(2)建立就业咨询约谈室,强化个性化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约谈服务是高校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常用和重要手段之一。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约谈服务,可以将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应用到就业指导咨询服务中,帮助大学生解决择业中遇到的难题。面对面的交流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在交谈中指导老师可以与学生达成充分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目标定位、价值观念等隐性信息,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深层次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陈长明.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2]郭玉东.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人口与经济,2004(10).
[3]郝登峰.协调发展性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初探[J].高教探索,2004(3).
[4]祁晓双.论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意义[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
[5]刘颖.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程化建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逐步加快,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尤其是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无疑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高校高度重视的问题,也给各级就业指导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对高校就业工作的指导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由于各方面原因,学生就业时往往出现盲目就业或逃避就业现象,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就业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正确的认识。因此探寻有效的就业指导,为大学生们提供科学的、个性化指导和服务成为就业指导部门的首要任务。
1 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基本概念的厘定
就业指导的概念,人们通常理解为是帮助择业者根据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的过程,具体来说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求职者选择职业的过程;广义上则是求职者择业期间的准备和抉择过程,以及在职业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准备过程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就是在广义的就业指导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个体差异,从个性气质、个人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求职心理等差别出发,采取相应的就业指导方法。个性化就业指导应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为目标,尽量保证对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以便学生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特长发挥的职业,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当代的大学生是富有个性的一代,其个性、爱好、特长等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必然不同。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学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就成为关键环节。个性化特征集中表现为是个体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大学生具有众多个性化的特征,且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面临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须有针对性加大个性化教育和指导的力度,使学生在复杂的职业选择中,达成理想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2 构建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模式的主要举措
实施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旨在帮助学生在求职、就业、职场发展等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不能仅仅局限为就业技巧的传授,而应该放眼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为成功就业做长期与扎实的准备,提出以下四点构建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模式的主要举措:
2.1 转变观念,加强对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统一领导
构建全新的就业指导模式首先要从转变就业指导观念入手。传统的就业指导以仅仅侧重纯粹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忽视就业指导教育,将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与就业指导具体内容向混杂,这种观念显然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不仅是强调要为毕业生和社会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还要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促使大学生从入学就对就业选择有清醒认识,树立科学的职业目标,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实际上高校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育人”思想观念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行,并拓宽就业指导教育渠道,“双管齐下”。此外,还要加强对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统一领导,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以实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统一和正规化。
2.2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中,思想工作是先行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就业和择业形成科学的理性的认识,正视自我,扬长避短,进而合理选定自己饿求职目标。
第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随着高等教育收费的增长,上大学在多数大学生看来已是一种教育成本的投入,从而在一入学就期望着毕业之后能够谋得理想的职业作为回报。受这种心理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负有较沉重的压力,尤其在看到部分师哥师姐就业困难时,往往会感到前途渺茫,信心受损。因此,要求相关人员从大学生入学之初就对其进行适当的思想教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准确定位,增强从容不迫地迎接挑战,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第二,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多元化趋势日益加强,其中功利化、短期化和目的性等倾向日益明显;同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职业评价上往往以社会的成功人士和明星人物为标准,关注其功成名就的结果却忽略其艰苦奋斗的过程,致使从而导致大学生择业标准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和自身的实际。因此,就业指导要通过思想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将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统一起来,自觉抵制社会环境的各种消极影响,纠正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短期行为和盲目行动,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第三,树立诚信意识,确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众多周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道德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水平在求职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渐重要。因此,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个人信誉在求职中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大学生在求职中的不诚信、不道德的做法另用人单位失望和丧失信心,最终导致学生自身无业可就的结果,也给我们大学生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诚信教育,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坚持诚信意识,做到诚实正直、与人为善,在求职中实事求是,坦诚相待,确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也有利于塑造大学生整体的良好形象。
2.3 为学生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提供多元化服务
根据工作实际和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1)举办个性化专题讲座,奠定个性化就业指导基础。个性化专题讲座要从时间、人员和形式三个方面来把握:在时间上,就业指导人员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不同年级、不同时间段的学生最想了解的就业信息有哪些,从而有针对性开设讲座,避免盲目而行;在人员的选择方面,校内的老师和校外的专家人员均应涵盖在内,并且可以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和条件,重点邀请校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各行业人事部门管理人员到校开设讲座,向学生传递一线资讯。此外,还可邀请部分校友回校讲课,通过讲授典型案例让学生感同身受,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的效果,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启发。此外,在形式的把握上,就业指导专题讲座还可以通过电视、录像、网上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不需拘泥于课堂讲授等单一方式。
(2)建立就业咨询约谈室,强化个性化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约谈服务是高校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常用和重要手段之一。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约谈服务,可以将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应用到就业指导咨询服务中,帮助大学生解决择业中遇到的难题。面对面的交流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在交谈中指导老师可以与学生达成充分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目标定位、价值观念等隐性信息,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深层次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陈长明.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2]郭玉东.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人口与经济,2004(10).
[3]郝登峰.协调发展性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初探[J].高教探索,2004(3).
[4]祁晓双.论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意义[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
[5]刘颖.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程化建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