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演进:林清轩跨过的几道坎

来源 :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some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清轩不是什么高光企业,但是我们做的山茶花油可以让你的脸部发光。
  林清轩是个很奇葩的企业,我们只开线下直营店,开了300多家店,老老实实做生意。
  我们抗拒阿里巴巴8年,在杭州一家法院为同一件事告了阿里巴巴7回,从来没告赢过。一直到4年前阿里发布新零售战略,我觉得这件事有点靠谱,马上就开始做测试。这个过程中,我跨过了几道坎。实际上我们测试了很多,大部分是不太靠谱和失败的,但最终我们走出了一条路。
  第一道是品牌定位的坎。我们2003年创业,当年的林清轩定位是小清新,做天然手工皂,做环保绿色的小护肤品,一个产品一二百块钱,客单价二三百块钱,生活得挺好。
  自从电商时代来临,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紧张,林清轩到底该往哪里走?是继续卖小清新的产品,还是往上走一走?于是我们就开始聚焦山茶花油,从小清新走到中高端,用了6年时间去爬这道坎,过程中团队走了一半。
  很多人问,你这个产品能卖得出去吗?我把产品品质做成中高端以后,我突然发现自己面临了第二道价格的坎,这个坎更大。当年林清轩的手工皂卖25块钱,现在的山茶花油卖678元。林清轩的手工皂现在全部停产,坚决往中高端走。
  第三道是对抗电商的坎。我从告阿里7回,变成了同阿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林清轩不是淘品牌,不是PC电商品牌,也不是移动电商品牌,我们是新零售品牌,我是从钉钉开始跟阿里合作的。
  第四道是系统升级的坎。一开始我不相信阿里,不相信腾讯,我自己开了个软件公司,投进去6,500万元,全都亏了。我后来总结了一句话:创新不等于创业。我想创新做数字化,不用自己去搞,可以跟阿里、跟腾讯合作,后来我们进行了全链路的数字化升级。
  第五道是理念升级的坎。这个坎我觉得最难跨,集中体现在三个问题上:中国到底能不能做出中高端护肤品品牌?数字化到底是连续性创新,还是颠覆性的创新?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一把手工程还是职业经理人主导?我多么希望找个人就把这事干了,可到现在我还是“孤家寡人”,说明这件事必须一把手亲自来督导,不然干不下去。
  第六道是组织升级的坎。数字化时代,组织究竟该如何优化?林清轩的组织升级,调来调去全是坑,从去年12月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時间,我就调了三次,这个坎我现在还在考虑,还没跨出来。
  第七道是战略升级的坎。我曾经听过曾鸣教授的一堂课,他说在做内部培训的时候让学员写自己公司的战略。
  有一家公司竟然只有一个人和董事长写对了公司战略,剩下的人都写不对,曾教授说这家公司估计活不过两年,结果一年半以后破产了;还有一家公司20多个人听课,有19个人都写对了战略,这家公司现在很厉害,成了独角兽。
  我回公司之后,找所有人来写公司战略,就2人写对了,我一看这事麻烦了。于是我画了个图,把公司战略描述了一遍,现在再考试,大家全都能写对了。
  ·第一条战略叫高端化,单品牌争取目标做到35个亿;
  ·第二条是平台化,要有平台化的思维,做多品牌化,不然做不到100亿的销售额,也没法成为中国的第一;
  ·第三条是全球化,走出去胆子再大一点,我现在在日本已经上了一条流水线,准备在日本销售在日本生产的林清轩山茶花油;
  ·第四条是数字化,必须把这一条放在战略里;
  ·最后一条是资本化,以前我是防火防盗防投资人,现在投资人我也不防了,只要不是有毒的就可以来谈一谈。
  除了战略,我还明确了林清轩的定位,就做山茶花焕肤修复,别的事一律不干。后来再问大家,所有人都记住了。定完战略,就开始搭班子,所有部门围绕这几个战略站队,站完队就成了这个十字架的样子,然后拍个照片,所有人就都记住了。然后价值观、使命、愿景,一下就都弄出来了。
  在座诸位也可以照这个方式,把战略清清楚楚告诉团队。战略不清晰,你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极其危险。
  第八道坎是我想成为世界五大化妆品家族之一。 《商业评论》给了我很大的一个启发:思想的力量在于行动。你只在家里想而不去干,终归还是一个失败者。
  以前我总是躲在一个套子里不敢出来,不敢面对媒体,不敢面对资本方,也不敢面对加盟商,我只是做自己的事。现在被迫出来了才发现,这个世界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
  迎接新的世纪,一切伟大的思想在于行动。谢谢!
其他文献
企业十有八九会遇到以下三种核心困局之中的一种。  1.高销量vs.高价格 公司产品的销量会随着价格下降而上升,而当公司提高价格时,销量又会回落。你是为了保住销量而降低价格,还是暂且忍受短期的销量损失,继续保持高价,指望将来收复江山?  2.短期vs.长期 你应该立即满足某种需求,还是继续等待时机,争取在未来获得更多(或许也更好)的回报?  3.本地vs.全球 许多公司从细分市场起步,专门针对某类特
期刊
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layton M. Christensen)的颠覆性创新理论问世后,2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思想催生了数百亿美元的财富收入、成百上千家企业,以及行业新军如何颠覆老牌巨头的全新商业范式。《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评论》(MIT Sloan Business Review)特约编辑卡伦·狄龙是克里斯滕森的长期合作伙伴(曾与他合著了三本畅销书),她在克里斯滕森今年1月逝世前曾與他有过一次
期刊
在这个纷繁芜杂的时代,我们必须兼具两个看似相反的特质,一是从海量资源中获取各类信息,二是培养专注力。我把这种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行为称作“分散集中悖论”。这两种特质组合而成的技能,可以在高度互联时代管理你的专注力。  采用多样化的思維模式、广泛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渠道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激发更多创新。《“错误”的行为》一书的作者理查德·塞勒就是一位涉猎广泛的学者,其论文主题甚至包括为何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
期刊
工作的性质正朝着两个互补的方向逐渐演化。一方面,管理者正在重新设计各种工作,实现工作流过程的自动化,目标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有些管理者则在重新定义工作,以利用由工作再设计释放出来的新能力。当工作再定义后,工作不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而是为客户和企业创造新的价值来源。  许多公司都将主要关注点放在了前者上,对工作再设计进行了投资,却没有对工作再定义进行规划和投资,这不仅会导致未来成果有限,
期刊
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刚爆发时,SOHO中国手头拥有大约150亿元的现金储备,准备伺机收购那些盲目扩张、陷入资金困境的同行。孰料不久,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政策,令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再次走高,而SOHO中国则被业界嘲笑错失了发展机会。此后10年,每次经济走低,政府就有类似政策,投资刺激模式屡试不爽。  但是,从2019年开始,经济气候真的变了,像过去房地产那样的高增长不会再有了,中国经济结构调
期刊
过去几十年,全球化供应链为企业节省了成本,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让业务陷入混乱,许多公司为此付出了惨痛教训。  我们建议,公司至少要在意外打击降临之前制订一项风险管理计划。供应链的每一次中断都是不同的,而且各有其独特的风险。你无法将每种可能的情形都规划出来,但你可以绘制供应链分布图,为最有可能发生的几类事件制订计划,并思考每一类事件将分别对运营产生何种影响。  供应链中有以下七个领域容易受到风险
期刊
伴随商业基础要素的全面数字化进程,2019年是业内加速进行数字转型升级的一年。新商业脱胎于传统经济的母体,企业管理者如何从内部推动战略落地,以行动实践管理思想?转型期的各种争辩与新思,如何转化为帮助企业向上的动力?  12月10日,2019商业评论管理行动力峰会在上海举办。峰会上,《商业评论》发布了从大量企业案例跟踪研究中梳理出的年度商业洞察,并邀请了陈春花、忻榕两位教授进行主旨演讲。与此同时,《
期刊
对竞争环境中出现的威胁和机遇反应迟钝,可能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只要问问率先迎合电子发烧友需求的RadioShack公司就知道这事情的严重性了。1990年代,这家拥有4,000多家门店的美国零售连锁企业进入手机分销行业,但随后,它没有迅速对电子商务的严峻形势做出反应,未能找到同新一代电子产品维修商和制造商合作的方法。这家曾经生意红火的公司多次试图东山再起,但终于在2015年申请破产,从此一蹶不振。  
期刊
在超大的公司办公楼里规划数字化转型,是件让人激动又振奋的事。一想到那么多新工具都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用来实施组织重组,公司领导几乎能嗅到效率提升、速度加快,以及数据驱动客户满意度提高的气息。正如某大型电信公司的一位高管最近对我所说:“设计出一种在数字时代竞争的新方式,简直太酷了!”  但是,我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研究了8个行业20多家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后,认识到真正的现实绝对没有那么酷,而是平淡无奇:
期刊
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我们的工作正变得智能化,员工跟企业的关系日益模糊,企业组织日趋复杂,新生代作为消费者的主体在追求个性化。这一切都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向为平台化管理  为了应对数字化时代的管理挑战,我和同事以及一位校友企业家,共创了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平台化管理。这个理念和实践建立在数字化技术驱动的条件下,它并不是要打造平台,而是用平台化的思维和方法来管理企业。我们和组织都需要在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