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途径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物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科学的进步而开设,主要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初中生物教师应面对的重要问题。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是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的运用,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对新课程中生物理论、知识点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学生思维,详略得当,还可通过动静交替,讲练结合,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初一生物(下)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这一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的组成”时,可先阐述“血液是由血桨和血细胞组成的”理论。然后再作演示实验来具体证实,可让学生采集新鲜的血液10毫升(该血液可用家畜或家禽等动物的血液,可指出人体血液的组成和家畜、家离的血液的组成都是由血桨和血细胞两部份组成的),装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试管里的血液分为上下不同颜色的两层。
  此时,学生们已经探究出血液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组成的,并在心理上产生了血液是由两种成分组成的意念,此外,教师还可适时指出,上面淡黄色部分是血浆,下面暗红色部分是血细胞。
  至此,学生们已经彻底地形成了血液是由血桨和血细胞组成的意念,从而解开“血液是由哪些成份组成”的疑问,并获得了认识。此外还可组织学生观看血涂片,制作自己的血涂片,通过对血涂片的观察,更从直观上增加了对血液组成的认识,以及对血细胞形态的认识。而血浆的功能,血细胞的作用、功能则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阐述,可以举一些宏观方面的例子进行阐释。
  由此可见,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可分为两个片段来组织教学。即:“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形态”应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并结合教师的理论提示学习;“血浆的功能”、“血细胞的功能”则要通过教师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述。
  
  二、积极评价,加强巩固
  
  通过积极评价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技能,既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加强了对探究出来的新知识的巩固,还可造就学生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物是一门多层次、多方面的自然基础学科,积极评价有助于学生领会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的提高,并能加强对已有知识的巩固,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知识进行类化,以便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对“血液的组成”进行了探究性的学习以后,教师可立即布置相关的习题,可以这样设置:
  血液的组成包括( )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
  C、血浆和血细胞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此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对“血液组成”的理解,血液是由两部份组成的,即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细胞。这里要注意区分开血清和血浆两个概念。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份,如果把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去除,剩余的部分就是血清。血清是血浆的一部分。因此,上题正确答案选取C项。通过这样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试,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会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弄清一些概念之间的异同。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掌握知识、获得认知、掌握技能,从而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教师要采用理论结合实验,积极评价和加强巩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知识、获得知识的兴趣,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552107贵州省织金县板桥乡多吉中学)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要求采用听、说、读、写、玩、演、做、唱、视、听等形式,表现语言心得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态度、兴趣等智力因素,以达到培养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英语课堂听力技能训练不能孤立地进行,应结合说、读、写的语言技能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化学学科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顺应时代潮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创
期刊
国庆节放假回来,像往常一样,我带着准备好的教学设计走进了四(2)班的教室。这节科学课的活动内容就是研究植物的《根和茎》,其中有这样一个活动:把花的茎分两个部分分别插在不同颜色的水里,让学生了解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十一”放假前,我把这个活动布置给同学们,并且告诉他们用康乃馨或百合来做这个实验,效果比较明显。我自己也在放假前,把花插在了不同颜色的水中,满以为回来后,可以看到一朵花上有两种颜色。可
期刊
近几年来,有关天体物理方面的知识成为高考热点,尤其是“地球物理”内容的考查更是如此。从试卷抽样调查分析看,此类试题难度系数相对较大,得分往往较低,那么这类试题难在何处呢?  例题1:(上海高考)古希腊某地理学家通过长期观察,发现6月21日正午时刻,在北半球A城阳光与铅直方向成7.5o角下射,而在A城正南方,与A城地面距离为L的B城,阳光恰好沿铅直方向下射,如图1所示,射到地球的太阳光可示为平行光,
期刊
     
期刊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初三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在现行初中教材中介绍的最小公倍数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因此,当采用常规的方法难以达到配平目的时,往往令许多初三学生感到棘手。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有所领悟。现将一种简便的方法归纳如下:  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中,当采用最小公倍数法可配平大多数元素的原子,只有个别种类元素的原子尚难以配平时,可采用先配成分数,再在各化学式前统一乘以该分数的分母
期刊
理科教学有些枯燥,多数人有此看法。化学这门学科还好些,因为可以做点实验来激发学生兴趣,调调学生胃口。但也并非所有重难点知识都可在实验过程中讲解,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用了一些似诗或诗的句子参与,收效颇好。  在此仅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中学化学中,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还原易清晰掌握,我是这样总结的:  查查装置气密性,放入药品再验纯;反应之前先通氢,排尽空气再点灯;黑变红后
期刊
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的、生理的、外部形态等方面的稳定性特征的综合体现,而素质教育是在先天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或发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就是培养他们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情感、身体条件和劳动技能。  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
期刊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这也给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把握好机遇,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立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转变:    一、教学思想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这就要
期刊
初中新的历史教材简了内容、繁了备课,易了学生、难了老师,难就难在教学模式的转换和方法的更新。    一、新历史教师需要新思想    新历史教师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有一种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视野,从旧的模式化教学转向学生个性化教学,由传授式教学转向引导性教学,由注入式、填鸭式教学转向兴趣化教学,有意识地引发学生有意注意,防止其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体、方法为媒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