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物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科学的进步而开设,主要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初中生物教师应面对的重要问题。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是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的运用,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对新课程中生物理论、知识点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学生思维,详略得当,还可通过动静交替,讲练结合,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初一生物(下)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这一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的组成”时,可先阐述“血液是由血桨和血细胞组成的”理论。然后再作演示实验来具体证实,可让学生采集新鲜的血液10毫升(该血液可用家畜或家禽等动物的血液,可指出人体血液的组成和家畜、家离的血液的组成都是由血桨和血细胞两部份组成的),装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试管里的血液分为上下不同颜色的两层。
此时,学生们已经探究出血液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组成的,并在心理上产生了血液是由两种成分组成的意念,此外,教师还可适时指出,上面淡黄色部分是血浆,下面暗红色部分是血细胞。
至此,学生们已经彻底地形成了血液是由血桨和血细胞组成的意念,从而解开“血液是由哪些成份组成”的疑问,并获得了认识。此外还可组织学生观看血涂片,制作自己的血涂片,通过对血涂片的观察,更从直观上增加了对血液组成的认识,以及对血细胞形态的认识。而血浆的功能,血细胞的作用、功能则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阐述,可以举一些宏观方面的例子进行阐释。
由此可见,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可分为两个片段来组织教学。即:“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形态”应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并结合教师的理论提示学习;“血浆的功能”、“血细胞的功能”则要通过教师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述。
二、积极评价,加强巩固
通过积极评价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技能,既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加强了对探究出来的新知识的巩固,还可造就学生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物是一门多层次、多方面的自然基础学科,积极评价有助于学生领会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的提高,并能加强对已有知识的巩固,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知识进行类化,以便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对“血液的组成”进行了探究性的学习以后,教师可立即布置相关的习题,可以这样设置:
血液的组成包括( )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
C、血浆和血细胞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此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对“血液组成”的理解,血液是由两部份组成的,即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细胞。这里要注意区分开血清和血浆两个概念。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份,如果把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去除,剩余的部分就是血清。血清是血浆的一部分。因此,上题正确答案选取C项。通过这样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试,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会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弄清一些概念之间的异同。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掌握知识、获得认知、掌握技能,从而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教师要采用理论结合实验,积极评价和加强巩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知识、获得知识的兴趣,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552107贵州省织金县板桥乡多吉中学)
一、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是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的运用,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对新课程中生物理论、知识点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学生思维,详略得当,还可通过动静交替,讲练结合,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初一生物(下)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这一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的组成”时,可先阐述“血液是由血桨和血细胞组成的”理论。然后再作演示实验来具体证实,可让学生采集新鲜的血液10毫升(该血液可用家畜或家禽等动物的血液,可指出人体血液的组成和家畜、家离的血液的组成都是由血桨和血细胞两部份组成的),装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试管里的血液分为上下不同颜色的两层。
此时,学生们已经探究出血液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组成的,并在心理上产生了血液是由两种成分组成的意念,此外,教师还可适时指出,上面淡黄色部分是血浆,下面暗红色部分是血细胞。
至此,学生们已经彻底地形成了血液是由血桨和血细胞组成的意念,从而解开“血液是由哪些成份组成”的疑问,并获得了认识。此外还可组织学生观看血涂片,制作自己的血涂片,通过对血涂片的观察,更从直观上增加了对血液组成的认识,以及对血细胞形态的认识。而血浆的功能,血细胞的作用、功能则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阐述,可以举一些宏观方面的例子进行阐释。
由此可见,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可分为两个片段来组织教学。即:“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形态”应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并结合教师的理论提示学习;“血浆的功能”、“血细胞的功能”则要通过教师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述。
二、积极评价,加强巩固
通过积极评价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技能,既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加强了对探究出来的新知识的巩固,还可造就学生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物是一门多层次、多方面的自然基础学科,积极评价有助于学生领会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的提高,并能加强对已有知识的巩固,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知识进行类化,以便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对“血液的组成”进行了探究性的学习以后,教师可立即布置相关的习题,可以这样设置:
血液的组成包括( )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
C、血浆和血细胞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此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对“血液组成”的理解,血液是由两部份组成的,即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细胞。这里要注意区分开血清和血浆两个概念。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份,如果把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去除,剩余的部分就是血清。血清是血浆的一部分。因此,上题正确答案选取C项。通过这样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试,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会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弄清一些概念之间的异同。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掌握知识、获得认知、掌握技能,从而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教师要采用理论结合实验,积极评价和加强巩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知识、获得知识的兴趣,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552107贵州省织金县板桥乡多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