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世建 新“新疆人”的如歌岁月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ucai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割舍不掉了,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一次,比之前一次更加坚决——我要留在新疆
  从乌鲁木齐驱车向东北方向出发,沿吐乌大高速公路直行,大约过了1个小时,司机说“我们已经进入乌石化了”。道路两旁,邮局、宿舍、广场、电视台、菜市场……占地18平方公里的乌石化厂区俨然就是一个小城市的缩影。
  每天,陆世建就往返于这条连接乌市与乌石化的路上,路的两端,一头是他和同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妻子建立起的温馨小窝,一头是他称之为“家”的厂区。陆世建这个新“新疆人”,“用激情和智慧,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奉献如歌的青春”。
  情牵昆得仑牧场
  2001年,正值国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开播。一天,在学校食堂吃饭的陆世建在电视上看到了西部的山川壮美,了解了西部的贫困落后,“要不毕业后到西部去吧”,他和同学们开玩笑说,然而谁也不会想到,一句玩笑竟然言中了他后面的人生。
  2003年的春天,当南国的凤凰树花开正艳,山东的槐树也开出串串白花,提醒着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离别的时刻到了。那时陆世建早就找到了满意工作,正在筹备毕业离校事宜。
  6月,校园内突然贴出了“团中央开展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的招募启事,陆世建经过时无意中扫了一眼,心也跟着动了起来。那是年轻的陆世建面临的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一边是早就定好的山东电力二公司,另一边是未知的、遥远的、或许还艰苦异常的西部。去还是不去?
  “去了西部你就回不来了,在山东多好呀。”“留在山东,每个周末还可以回家照看父母。”亲朋好友都这样说。“男儿志在四方”,陆世建还是想到外面看看,去锻炼一番。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征得了父母的同意,毅然辞去了山东电力二公司的工作,参加了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
  2003年8月,陆世建率领同行的39名志愿者,满怀激情来到新疆博州温泉县。在队友们一个个被分到了乡里、县里的同时,队长陆世建被分配到了新疆西部最偏远、条件最差的温泉县昆得仑牧场。
  昆得仑牧场是全国十大贫困农牧场之一,初来乍到的陆世建虽然做好了来新疆吃苦奉献的准备,还是惊异于牧场的环境。第一个晚上,他仰望天空,漫天的星星彷佛近在咫尺,“那是我一次体会到什么叫荒凉与孤单”,也就是在那晚,陆世建下定决心,“既然来了就要尽可能地熟悉这里,用2年的时间多做点事”。
  每逢周末,牧场的领导们都回家了,只剩下陆世建一个人,他就主动到牧场的少数民族家里走访,加强对牧场的了解,同牧民交朋友。同时针对牧场实际状况,想方设法引导农牧民开展了上山挖贝母增收致富,选树青年科技带头人,以及多项共青团活动。没多久,昆得仑牧场上上下下都知道牧场来了个山东志愿者小伙,肯干能吃苦,点子特别多。
  在初冬的一次走访中,陆世建看到昆得仑牧场金新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在架着火炉的破旧教室里冻得手脸通红,还有些离家远的学生中午就着自来水啃即硬又干的馕,经过深入了解后得知,有的孩子因为家中贫困,竟然从不吃中午饭。而像这样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有30多个,虽然学校免掉了他们的书本费、学杂费,却仍旧掏不起每学期100多元的学习材料费,面临失学。
  “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我觉得应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陆世建说。通过与学校的沟通,他详细了解了这些贫困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并分别与一名维吾尔族和一名哈萨克族孩子结成了助学对子,从自己每月仅600元的志愿者津贴中,为他们垫付了200多元的学习材料费。
  在帮扶的过程中,陆世建感觉到自己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唤起全社会来关爱西部贫困的孩子。由于昆得仑牧场很难用上电脑,他便用书信的方式向山东理工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团组织发出了“伸出你的手,关爱西部地区的孩子”倡议书。母校山东理工大学团委接到倡议书后很重视,不仅立即在校内开展了“关爱西部地区的孩子,交纳一次特殊团费”的募捐活动,校领导还专程来到新疆看望孩子们,将募集到的14000元捐给昆得仑牧场金新希望小学,并同该校结成了长期援助共建单位。为其配备图书、体育器材、教学仪器设备等物资。
  因为陆世建的突出表现,半年后他被时任州党委书记的栗智点将,选调到了博州党办继续志愿服务生活。
  说再见已太难
  2004年3月,陆世建开始在博州党办负责信息报送工作。在信息科,他积极搜集全州信息,形成有价值的信息供州党委领导参考,很好的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在完成为本级领导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他加班加点,放弃休息日,积极采编信息上报自治区党委,使博州的信息量在自治区党委系统信息报送工作保持较好水平,陆世建也因此被评为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信息系统先进个人。
  原博州团委书记、西部计划博州项目办主任赵琴说:“陆世建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肯钻研、能耐得住寂寞,善于结合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新疆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像他这样的内地大学生,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崭新的理念,在这里很容易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并很快就能够成长为工作中的骨干。”
  基层牧场和州党办的双重服务经历使2年的志愿服务期充实度过,很快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陆世建回牧场告别,路遇一位牧场学校的老师,听说小陆要走,这位老师马上掏出钱说“给你点路费吧”。朴实真挚的感情让陆世建本就不舍的内心更加“发酸”。
  回到山东,陆世建与从前的单位取得了联系。身在故土,内心却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新疆这片神奇的沃土。“割舍不掉了”,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一次,比之前一次更加坚决——我要留在新疆。
  那时正值玉米收获的季节,陆世建从单位所在地济南赶到家,家人都在地里“收棒子”。为了避免与家人告别的伤感,陆世建简单收拾了一个背包说了句“我走了”,就离开家,没有住上一晚。至今陆世建回忆起当时的细节仍觉心里“酸酸的”:母亲拿着几张报纸追出来很远说“你落东西了”,那一刻陆世建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我的母亲很伟大,她支持了我,说我愿意去哪儿发展就去哪。”   在同批到新疆服务的40名志愿者中,共有10个人选择了扎根西部,这份共同的经历使大家的心贴的更近,彼此走动得勤。其中一位叫张新梅的志愿者在交流中与陆世建产生了感情,他们不仅共同为建设美丽新疆出力,也在2006年,共同建造起了自己的小家。
  作为“自治区团委优秀青年志愿者”,留疆的陆世建被推荐到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
  刚去时,陆世建被分配到化肥厂做操作工。有一段时间赶上车间装置50%扩能,在空分装置试车期间,陆世建曾三天三夜没回家照顾怀孕的妻子,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眯一会儿。为了一条管线吹扫合格,他不知跑多少现场;为了管线查漏工作,他爬上高达几十米的空分塔,一个微小的漏点也不错过。在岗位上,他认真学习,车间画流程图比赛,他画得最好。由于爱好写作,陆世建还兼任党支部宣传委员,家里没有电脑,需要写材料时陆世建就下了夜班直接去网吧,写好材料再回家休息。
  2007年11月,陆世建调到化肥厂办公室,担任厂办公室秘书工作,并获得公司公文竞赛第一名。他说这得益于在昆得仑牧场和博州党办的志愿服务经历,无论是写作还是干其他工作,心中都装着大局。2008年,在团员青年的一致同意下,陆世建被选为乌石化公司团委副书记。
  志愿精神遍地开花
  “做共青团工作,我可以自豪地说,自己带的这批队伍很给力,基本上一声招呼,大家都能冲在前面,把事办成。因为工作伊始我就想着,除了我自己是志愿者,还要带出一批志愿者。”虽然结束了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期,但在陆世建心中,志愿精神已经扎根。作为团的工作带头人,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志愿服务与青年活动有机结合。
  几年来,陆世建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共22支1000余人,长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团员青年定期深入离退休职工家开展志愿服务帮扶活动,关心自闭症儿童,到养老院送温暖。2008年,新疆德汇“1.2”大火中消防员朱晓雷牺牲,陆世建主动带领公司的志愿者们承担了对其家人的照顾,团员青年坚持到朱晓雷父母家开展志愿活动,至今已有5年多。
  在陆世建的积极践行与倡导下,乌石化志愿服务工作随处可见,现在只要提到志愿者,大家都会想到公司团委,想到陆世建。2012年,乌石化西峰集团爱心雪莲志愿服务队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十大标杆志愿服务队荣誉称号,乌石化公司团委也获得2012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如何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是陆世建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结合团委和公司的实际情况下,他制定了“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工作总思路。
  “在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共青团都能融入,都可以有作为。”他举例说,青年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开展“青年岗位技术分析”,使青年在总结中得到提高;装置大检修,自己带着志愿者深入装置现场送水,青年突击队员干劲更足了;青年在工作中发现了安全隐患,为他们授予“青年安全卫士”荣誉称号……“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被认可,有了好的环境和激励,大家都比着干,进步非常快。”做团的工作以来,陆世建很多年春节都没回家,“没有和家人一块过,而是和家在外地的团员青年一起过除夕,一起看春晚,让青年感到组织的关心,感受到共青团的温暖”。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这是陆世建经常讲的一句话。正是这种成就别人的胸怀,使他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平台。正是有这种青年成长的机制,乌石化的青年得到更快的成长,优秀青年年龄也越来越小。随着乌石化共青团活力的不断增强,2012年,乌石化公司团委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如今距离参加西部计划已经10年了,对于新疆,对于西部计划,陆世建心存感激:“我自身的成长得益于西部计划,得益于新疆广阔的发展环境,得益于我所遇到的每位同事、朋友、领导,是他们给了我鼓励,给了我认可,给了我很好的发展平台。新疆,是片可以收获的地方,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收获,在这里我们得到了认可,这里有我实现梦想的舞台。”
  责任编辑 李娜
其他文献
21世纪外科学的发展已进入微创时代,目的在于减少外科治疗中的手术切口、手术操作、手术探查、麻醉用药等环节给患者机体带来的副损伤.要减少或消除这些副损伤,外科手术须由传统走向微创,再由微创走向极微创,这是医学历史发展的必然。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