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中的“语”就是说话,“文”就是写作。这恰恰也是素质教育加强语文教学的重要思想。可历年来“作文”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一提作文,教师费神,学生生畏。如何使学生愉快地作文,就成了教师关注的焦点。根据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心得,我总结了以下四点,与大家探讨。
一、阅读教学注重积累,明晰写作方向
教材中的课文语言典范、思想积极,是供学生阅读、积累的优秀材料。这个过程如果教师能将以前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让学生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品读、感悟,对词语、格言、警句、古诗主动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从中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他们就会产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赞赏之情。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艺术、观察的方式,此刻抽象的写作知识借助语言材料变得有血有肉,学生就更乐于学习,并渴望自己也能将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优美地表达出来。他们也就会主动观察、体验周围的一切人和事,自觉地做生活的有心人。课后,教师再给学生提供练笔机会,引导他们模仿语言文字材料的表达方式和写作艺术,将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地写出来。学生就养成了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了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为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二、习作教学注重互动,激活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孩子是否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学生学习了每组课文,经历了多次练笔之后,他们都具备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因此,习作课上教师只需根据练笔的情况对写作知识作简明扼要的归纳,让学生审清本次作文的主题,而重心则是在互动中扩展学生的视野,激活写作思路,培养积极的写作态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分小组形式,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互相欣赏练笔的小作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激活思维;或选出一至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在班上共同评点,学生用口头修改的方式,对词句段进行修改,再对照经多次修改后的成果,他们就会明白遣词造句的功夫不会白费,主动养成修改的习惯,提高用词用句的能力;或先组织与此次作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体验,他们就会产生将“玩”的情景说写出来的欲望;也可与学生一起欣赏美文,感悟美词、美句、美境,起到熏陶迁移的作用,唤起学生动笔的冲动。正如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活、唤醒、鼓舞。”所以,只有多一些活跃的交流、活动和鉴赏,学生才会真正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三、评点习作,注重亮点,树立写作信心
“自信造就一个人,自卑毁掉一个人。自信者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自卑者从希望中看到困难。”我们可以看出自信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学生的自信从哪儿来呢?从教师的关注、鼓励、肯定和适当的表扬中来。所以,老师点评作文时,应该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哪怕只有一词一句,甚至一个标点也要指出来,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就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就会盼望更大的成功,就会对修改意见呈现出积极的态度,主动思索修改的办法。而“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积极性也来于此。学生有好作文时,应不吝惜地给予展示的空间。或装订成册在班上传看,或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或向报纸杂志投稿。学生就会得到更大的自信,创作激情也会越来越高。
但是如果教师点评作文一味地追求如何帮学生修改作文的话,学生就会形成马虎作文,懒于修改的习惯。因为他们想反正会有老师改;其次还会产生自我否定意识或抵触情绪,以为自己写不出好作文或老师不尊重他的劳动成果;另外,压抑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和个性特色的发挥,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气氛。所以,教师的点评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
四、课外注重激励,铸造长久兴趣
古语道“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语文教师应将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读物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这样做不仅为写作铺垫了厚实的语言、方法基础,同时也是塑造完美人格,丰富人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具体的引导方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内容,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和兴趣的调动。如,读书要边读边感受,边联想,不仅要与书中主人公共悲喜,还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认识、分析,不仅要选优秀的词、句、段摘抄,还要写出读书心得体会,做到口到、手到、心到;或者教师经常和他们一块儿看书,互相切磋,针对同一篇文章交流认识看法,在交流中学生得到成就感,从而增强读书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笔记展”,“名言、警句、古诗背诵比赛”“我的读书方法介绍”“我最爱看的一部书”等活动来激励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并在写作中让学生体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总之,对于习作来说,观察是前提,积累是基础,材料加工是关键。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就会感到生活中有作文,学习中有作文,从而走上一条快乐的写作之路!
参考文献:
李增德.浅谈小学生习作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育,2013(01).
编辑 薄跃华
一、阅读教学注重积累,明晰写作方向
教材中的课文语言典范、思想积极,是供学生阅读、积累的优秀材料。这个过程如果教师能将以前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让学生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品读、感悟,对词语、格言、警句、古诗主动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从中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他们就会产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赞赏之情。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艺术、观察的方式,此刻抽象的写作知识借助语言材料变得有血有肉,学生就更乐于学习,并渴望自己也能将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优美地表达出来。他们也就会主动观察、体验周围的一切人和事,自觉地做生活的有心人。课后,教师再给学生提供练笔机会,引导他们模仿语言文字材料的表达方式和写作艺术,将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地写出来。学生就养成了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了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为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二、习作教学注重互动,激活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孩子是否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学生学习了每组课文,经历了多次练笔之后,他们都具备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因此,习作课上教师只需根据练笔的情况对写作知识作简明扼要的归纳,让学生审清本次作文的主题,而重心则是在互动中扩展学生的视野,激活写作思路,培养积极的写作态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分小组形式,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互相欣赏练笔的小作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激活思维;或选出一至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在班上共同评点,学生用口头修改的方式,对词句段进行修改,再对照经多次修改后的成果,他们就会明白遣词造句的功夫不会白费,主动养成修改的习惯,提高用词用句的能力;或先组织与此次作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体验,他们就会产生将“玩”的情景说写出来的欲望;也可与学生一起欣赏美文,感悟美词、美句、美境,起到熏陶迁移的作用,唤起学生动笔的冲动。正如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活、唤醒、鼓舞。”所以,只有多一些活跃的交流、活动和鉴赏,学生才会真正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三、评点习作,注重亮点,树立写作信心
“自信造就一个人,自卑毁掉一个人。自信者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自卑者从希望中看到困难。”我们可以看出自信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学生的自信从哪儿来呢?从教师的关注、鼓励、肯定和适当的表扬中来。所以,老师点评作文时,应该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哪怕只有一词一句,甚至一个标点也要指出来,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就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就会盼望更大的成功,就会对修改意见呈现出积极的态度,主动思索修改的办法。而“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积极性也来于此。学生有好作文时,应不吝惜地给予展示的空间。或装订成册在班上传看,或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或向报纸杂志投稿。学生就会得到更大的自信,创作激情也会越来越高。
但是如果教师点评作文一味地追求如何帮学生修改作文的话,学生就会形成马虎作文,懒于修改的习惯。因为他们想反正会有老师改;其次还会产生自我否定意识或抵触情绪,以为自己写不出好作文或老师不尊重他的劳动成果;另外,压抑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和个性特色的发挥,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气氛。所以,教师的点评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
四、课外注重激励,铸造长久兴趣
古语道“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语文教师应将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读物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这样做不仅为写作铺垫了厚实的语言、方法基础,同时也是塑造完美人格,丰富人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具体的引导方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内容,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和兴趣的调动。如,读书要边读边感受,边联想,不仅要与书中主人公共悲喜,还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认识、分析,不仅要选优秀的词、句、段摘抄,还要写出读书心得体会,做到口到、手到、心到;或者教师经常和他们一块儿看书,互相切磋,针对同一篇文章交流认识看法,在交流中学生得到成就感,从而增强读书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笔记展”,“名言、警句、古诗背诵比赛”“我的读书方法介绍”“我最爱看的一部书”等活动来激励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并在写作中让学生体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总之,对于习作来说,观察是前提,积累是基础,材料加工是关键。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就会感到生活中有作文,学习中有作文,从而走上一条快乐的写作之路!
参考文献:
李增德.浅谈小学生习作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育,2013(0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