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55
《弟子规》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且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这里面首先和其次要做的,要学的,都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范畴。如:《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等等,每一课的内容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思想品德课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地硬塞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听起来毫无兴趣,常常出现上课打瞌睡、玩手机、写其他作业的情况,不把思想品德课当作一堂真正的课来上,放纵自己。甚至有同学认为学了对自己的成绩和生活没什么意义,学不学也没什么影响,觉得这样一种学科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所以一上课就找其他事做,没有真正投入这节课中间来。
那么,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究竟怎么样呢?我们对全校三个年级的400多个学生做了相关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62份)。其中,喜欢思想品德课的有187人,占总数的51.66%,一般的155人,占总数的42.82%,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的8人,仅占总数的2.21%,没感觉的有12人,占比3.31%。而参与调查的学生基本上都认为思品课的大部分内容与生活是有一定联系的。认为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思想品德课相关知识的有132人,占比36.46%,认为生活中有时能用到思品课知识的有226人,占比62.43%,认为很少会用到的只有4人,占比仅1.11%。而学生印象的一课大多填的是《师友结伴同行》《多元文化的地球村》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章节。最后对于思品课的建议一项,大多学生写了希望思品课能更幽默、轻松,加强师生的互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思想品德课的,知道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的联系,对生活的重要性。可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会觉得上课学生不投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呢?我们再看一下学生印象深刻的课就知道了,其实学生印象深刻的课也是教师感觉效果好的课。这些课的课堂教学形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能互动起来,能说到自己心坎里去,让学生感兴趣。在问卷调查做完收集到了数据以后我们就调查中反馈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上完了以后再收集学生意见,发现学生不仅上课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而且印象十分深刻。改变了学生以往抄笔记应付考试,上完考完什么都不知道的状况。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怎样实施呢?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基本实施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情景(导入)——课堂教学(分析)——生活经验(回归)”的循环。“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把生活原型与教材知识结合,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准备
教师上课前必须依据教学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实际情况,寻求利于教学的生活案例,找到学科教学与生活教育的结合点。并把生活案例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示给学生,把与这一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在教学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问题,“体验”课文内容。
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男生 女生》这一课中,主要针对青春期男女生如何正确交往这个敏感话题进行了讨论。这一时期的学生都有对异性的好奇心,而面对发育后身体思想差别越来越大的异性,如何正常友好地相处是很多青春期学生的苦恼。稍显亲密难免会引来绯闻,而完全不予异性接触又不利于集体的团结。所以,如何让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异性交往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本身和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这一节课笔者就用了教学生活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课前准备中,笔者让他们先回去观察、感受女生和男生各方面的变化和差异。这样就为这一课的顺利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墊。
二、课堂教学
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只一味地讲授很可能出现前面提到的两种状况,要么哄堂要么闷堂。所以,一上课,笔者就让学生把教室分成了前后两块地盘。前面左右两边分别是两组女生,后面左右两边分别是两组男生。于是,笔者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卫生委员,在全校大扫除的时候,你会给班里的男生和女生各分配什么劳动?说一说男生、女生分别在身体素质、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优势。”学生纷纷发言总结:“女生心思细腻、温柔善良、善于关心别人……”“男生坚强、勇敢、富有责任感和正义感,富有挑战精神……”这样带入学生生活,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身处地地认识到男女生各自的不同和优势,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回到教学重点
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这一环节水到渠成直击重点。在这一环节开始之前,笔者先问了同学们:“你喜欢和异性交往吗?男生和女生为什么要进行交往呢?”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学生了解了彼此的不同,自然能够顺理成章地回答:“可以增进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生活中遇到身体发育方面的问题会不会解决了?”“会。”“那好,我来考一考你们。”在这些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男女生交往有利于学生学习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
“所以,以后与异性交往完全不用遮遮掩掩,不好意思了啊,都能够大大方方进行正常的交往,建立正常的友谊。”“以后再遇到大扫除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请求男生帮忙干体力活了啊!”女生唧唧喳喳地说。而男生们都很绅士地接招:“随时准备着为你们效劳。”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教师很轻松,学生学到的知道也更全面更扎实,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让学生寓生活于教育,让教育回归了生活,让思想品德课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很好的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生活——教学——生活”的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中能够很好地应用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实施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另一方面把学习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把生活中的问题展示在学习中,让他们学以致用,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与生活沟通。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个体现。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让生活融入学习,学习指导生活,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期待思想品德课,关注思想品德课,让思想品德课真正起到服务于生活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55
《弟子规》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且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这里面首先和其次要做的,要学的,都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范畴。如:《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等等,每一课的内容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思想品德课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地硬塞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听起来毫无兴趣,常常出现上课打瞌睡、玩手机、写其他作业的情况,不把思想品德课当作一堂真正的课来上,放纵自己。甚至有同学认为学了对自己的成绩和生活没什么意义,学不学也没什么影响,觉得这样一种学科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所以一上课就找其他事做,没有真正投入这节课中间来。
那么,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究竟怎么样呢?我们对全校三个年级的400多个学生做了相关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62份)。其中,喜欢思想品德课的有187人,占总数的51.66%,一般的155人,占总数的42.82%,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的8人,仅占总数的2.21%,没感觉的有12人,占比3.31%。而参与调查的学生基本上都认为思品课的大部分内容与生活是有一定联系的。认为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思想品德课相关知识的有132人,占比36.46%,认为生活中有时能用到思品课知识的有226人,占比62.43%,认为很少会用到的只有4人,占比仅1.11%。而学生印象的一课大多填的是《师友结伴同行》《多元文化的地球村》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章节。最后对于思品课的建议一项,大多学生写了希望思品课能更幽默、轻松,加强师生的互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思想品德课的,知道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的联系,对生活的重要性。可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会觉得上课学生不投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呢?我们再看一下学生印象深刻的课就知道了,其实学生印象深刻的课也是教师感觉效果好的课。这些课的课堂教学形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能互动起来,能说到自己心坎里去,让学生感兴趣。在问卷调查做完收集到了数据以后我们就调查中反馈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上完了以后再收集学生意见,发现学生不仅上课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而且印象十分深刻。改变了学生以往抄笔记应付考试,上完考完什么都不知道的状况。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怎样实施呢?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基本实施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情景(导入)——课堂教学(分析)——生活经验(回归)”的循环。“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把生活原型与教材知识结合,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准备
教师上课前必须依据教学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实际情况,寻求利于教学的生活案例,找到学科教学与生活教育的结合点。并把生活案例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示给学生,把与这一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在教学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问题,“体验”课文内容。
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男生 女生》这一课中,主要针对青春期男女生如何正确交往这个敏感话题进行了讨论。这一时期的学生都有对异性的好奇心,而面对发育后身体思想差别越来越大的异性,如何正常友好地相处是很多青春期学生的苦恼。稍显亲密难免会引来绯闻,而完全不予异性接触又不利于集体的团结。所以,如何让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异性交往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本身和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这一节课笔者就用了教学生活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课前准备中,笔者让他们先回去观察、感受女生和男生各方面的变化和差异。这样就为这一课的顺利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墊。
二、课堂教学
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只一味地讲授很可能出现前面提到的两种状况,要么哄堂要么闷堂。所以,一上课,笔者就让学生把教室分成了前后两块地盘。前面左右两边分别是两组女生,后面左右两边分别是两组男生。于是,笔者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卫生委员,在全校大扫除的时候,你会给班里的男生和女生各分配什么劳动?说一说男生、女生分别在身体素质、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优势。”学生纷纷发言总结:“女生心思细腻、温柔善良、善于关心别人……”“男生坚强、勇敢、富有责任感和正义感,富有挑战精神……”这样带入学生生活,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身处地地认识到男女生各自的不同和优势,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回到教学重点
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这一环节水到渠成直击重点。在这一环节开始之前,笔者先问了同学们:“你喜欢和异性交往吗?男生和女生为什么要进行交往呢?”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学生了解了彼此的不同,自然能够顺理成章地回答:“可以增进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生活中遇到身体发育方面的问题会不会解决了?”“会。”“那好,我来考一考你们。”在这些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男女生交往有利于学生学习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
“所以,以后与异性交往完全不用遮遮掩掩,不好意思了啊,都能够大大方方进行正常的交往,建立正常的友谊。”“以后再遇到大扫除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请求男生帮忙干体力活了啊!”女生唧唧喳喳地说。而男生们都很绅士地接招:“随时准备着为你们效劳。”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教师很轻松,学生学到的知道也更全面更扎实,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让学生寓生活于教育,让教育回归了生活,让思想品德课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很好的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生活——教学——生活”的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中能够很好地应用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实施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另一方面把学习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把生活中的问题展示在学习中,让他们学以致用,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与生活沟通。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个体现。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让生活融入学习,学习指导生活,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期待思想品德课,关注思想品德课,让思想品德课真正起到服务于生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