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创新

来源 :新学术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XIA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群众的心理和群众的需求成为各电视台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新闻节目,其报道内容日趋平民化,在前期报道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与此同时,对于电视节目表现形式创新的研究却相对滞后,重内容轻形式的新闻节目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因此,有必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对电视新闻节目编辑进行重新的审视,加强电视新闻编辑的自身建设与修养,研究新闻编辑创新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新闻编辑;创新意识;能力培养
  电视传播一方面是为了履行自己传递信息的告知义务,创造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它也希望群众能够理解、认同自己所传播的内容,创立声誉、品牌,进而不断提高收视率,创造经济效益。因此,作为电视媒介传播活动一个构成部分的电视新闻,也就理所当然地存在着对于传播效果的追求。从电视新闻编辑的内涵来看,它是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承担了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当中的两大重要任务,一是对于新闻信息内容的筛选与整理,二是确立用以表现这些内容的形式。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公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于是在传播领域,群众的接受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的需求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特点,一个是大众化心理和需求,即群众共同的心理和需求,再一个是多元化需求,也是差异化需求。为此要使整条电视新闻或整个新闻节目为和谐社会所接受和喜爱,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在编辑过程中必须贯彻群众意识,考虑群众的心理和需求。
  一、当前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闻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突出要求,传统网络新闻媒体的宣教式传播已经不能吸引群众欣赏和接受新闻。具体到电视新闻编辑这一方面来说,目前部分电视新闻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编辑思想陈旧,编辑模式老套,编辑方式单一的问题,有的节目甚至是多少年以来都是一种编排方式,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群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媒体上,削弱电视竞争优势。
  1、空话连篇
  我们的一些新闻,观众之所以不感兴趣,多犯此类毛病。文字不少,数字堆砌,有物无人,平淡无味。比如“公安机关从去年开始,对社会突出问题进行整顿和治理,破获了一批刑事大案,并在全市城乡开展了打击偷盗自行车的专题斗争,使一些为群众深恶痛绝的盗车违法犯罪分子落入法网。”这些没有信息含量的空话、套话只能让人生厌。
  2、表现力差
  这里所说的表现力是指新闻报道内容对客观事实的表现。例如,某地市台的一档新闻节目共有10条新闻,其中竟有8条都是会议新闻,枯燥单调的会议镜头,单一的时政消息根本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3、时效性差
  在一些新闻里,时常可以看到“前不久”、“最近”或“今年以来”等时间概念模糊的稿件,违背了新闻规律,引不起群众对新闻的兴趣。
  4、画面单调
  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目前,不少新闻还仅限于同期声出字幕,画面加解说的形式,一成不变,没有美感,而实际上,随着电视制作技术的不断推进,一些图表,表格,动画等多种形式符号均可以在电视新闻里运用,以丰富画面效果。
  新闻编辑工作是一个较为复杂,且思维缜密的精神劳动。新闻编辑者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人文科学基础,还需要具备完善的人文精神,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精神。因此,新闻编辑需要不断的创新,打破目前的现状,在不断的创新当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同时,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需要切实去承担创新的任务。所以,坚持创新,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与编辑能力,这是新闻编辑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新闻编辑创新的重要性
  编辑工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也是反映社会现实,需要不断的面对改革中的难题,以突显出新闻的有效性和时代特色。无论是期刊杂志的主编,还是栏目的责任编辑,都需要在新闻编辑的全程意识里面含有敬业与竞争意识、导向与主动意识。只有在新闻编辑的任何一个环节当中树立起创新意识,将自身的隐性劳动最大限度的融入到新闻节目当中去,这样才能够转化为人们看得见的东西。新闻编辑一定要从以往的加工型转变为具备竞争意识的当代编辑,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了解并且掌握最新的信息,使得新闻工作能够更加的新颖,同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力量。这种模式是依照社会的总体趋势发展而逐步发展的,是随之变化的。一直以来,新闻编辑的工作都是一个创造性较强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新闻编辑不断的去创新和发展。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创新是新闻编辑活动的灵魂所在,没有创新,那么新闻工作也就毫无生趣。是否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是判断编辑优秀与普通的重要根据,同时也是新闻编辑是否能够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标志。
  三、新闻编辑能力基本要求
  高度开放的电视新闻编辑环境,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要求。
  1、较高的政治素养
  我国的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有强烈的政治感,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将主观倾向融于客观报道之中。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见微知著、明辨是非。近年来,由于我国正面临社会转型期。作为地方电视新闻编辑。碰到关于政策性和舆论导向片面的新闻时,如果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不强,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理解,对那些论点或是过于片面、或是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不相符合的新闻没有严格把关,致使这样的新闻播出,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既影响国家政策的实施,又误导广大读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对所有的稿件必须明辨是非,把好政治关、政策关和策略关。
  2、快速编辑的能力
  “最快地发布新闻”是新闻媒体共同的追求,报纸、广播有出版时间和播出时段的限制,它们求快是在这个限制之内进行的,但这也使它们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对稿件进行选择、编辑。当前电视新闻媒体可以随时插播新闻,这为电视新闻媒体“最快地发布新闻”创造了手段的优势。“即时发布”面对的压力是电视新闻的“面广量大”。与网络新闻媒体有广泛合作的电视新闻媒体,一般每天都有上万篇可选择的稿件,一个栏目编辑面对的可选择的新闻甚至有上千条。同时,海量的电视新闻媒体需要相当数量的新闻加以支撑,它们必须选择、编辑大量的新闻。面对数千条乃至上万条的新闻稿件,电视新闻编辑如果不进行快速的选择和编辑,根本不可能保证电视新闻媒体所需要的海量的新闻。   3、协调策划的能力
  对电视新闻媒体来说,技术的进步并没有进一步增强编辑人员单兵作战的可能性,相反这种进步更强调了团队作业的重要性。在电视新闻的编辑发布过程中,新闻数量多、精确处理难、速度要求快等问题使一个编辑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操作。对于常规新闻的发布,有的编辑需要选择大量的新闻稿件放到新闻栏目中,有的编辑在此基础上再选择重要的新闻稿件推荐到专题新闻中,有的编辑又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丰富新闻内容或表现形式,这就需要在较大的部门范围内组成团队、协调作业。
  4、 随机应变的能力
  对每天的新闻报道而言,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也有随机应变的客观需求,但它们的报道毕竟是阶段性的。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进行全时编辑,在高度开放的电视新闻编辑环境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地出现,随机应变因而成为编辑环境对电视新闻编辑的无间歇的能力要求。
  三、新闻编辑创新的方法研究
  1、 遵循客观事实,强化新闻编辑者的职业道德能力
  作为当前新闻传播的灵魂媒介,编辑者一定要摆正正确的政治立场,并且需要明确自身的新闻使命,遵循客观真实的报道原则。对于新闻进行的一个前提就是务实,新闻具备着真实性和时代性,一定要本着客观存在的基本进行撰写。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作为新闻编辑,也一定要真正学习到党的路线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引导舆论。在进行新闻筛选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不断强化新闻编辑者的职业道德,这是当今新闻编辑需要着重发展之处。
  2、避免新闻形式单一,培养创新性思维
  新闻环境使大众感受不到舒适,新闻激不起受众关注的兴趣,甚至对新闻产生抵触情绪,视角逐渐发生转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闻的影响力和隐含价值。纵观时下的新闻传播,现今很多新闻思想陈旧,编辑模式老套,新闻播报内容以完成为目的,僵硬的话语、单一的表情,让人觉得平淡无味,给人的感觉是千篇一律。很多报纸和期刊都采用了同种新闻,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让大众觉得电新闻传播的无趣,无法吸引受众的眼球。从当前形势来看,创新性和趣味性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取向。新闻的创新化、趣味化,即热衷于展示平凡生活的“原生态”,努力在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当中挖掘出戏剧性和趣味性。其实,新闻编辑不仅需要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还需要培养自身对于新闻的思想深度探索能力,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新闻过于专业,丧失新闻对于人们的吸引力和关注力。新闻来源于生活,同时也真正的反应生活,编辑者不仅需要通过文字使新闻进一步“切近生活”,还需要有效避免新闻远离时代,防止新闻丧失本真的“真实意义”。
  3、新闻编辑对于新闻的筛选能力
  对于新闻编辑来讲,其本身的职业就是一个创作型的工作,这需要编辑者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策划能力,同时这也是编辑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平时,对于各种信息进行积累是新闻编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新闻编辑要想具备创新意识,不仅需要广泛积累知识,不断开阔自身的眼界,从而才能够更好的找到灵感。新闻编辑作为稿件的把关人,每天都需要将海量的信息确切的分辨出哪些信息是受众需要的、哪些信息认知观点是正确的,其工作领域涵盖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作为新闻编辑,只有在工作当中不断的去积累素材和经验,并且真正的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找到更多的新闻创意,从而培养出创新精神。
  总之,新闻编辑工作是一个较为复杂,且思维缜密的精神劳动。新闻编辑者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人文科学基础,还需要具备完善的人文精神,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精神。因此,新闻编辑需要不断的创新,打破目前的现状,在不断的创新当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同时,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需要切实去承担创新的任务。所以,坚持创新,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与编辑能力,这是新闻编辑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其他文献
标准经费作为部队建设的主要财力,管好用好标准经费,对部队完成以作战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强化标准经费供应管理进行了探讨。  一、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一)积极推行经费标准化管理  突出重点搞好保障,在供需矛盾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标准经费保障要坚持优先保障重点方向、重点部队、重点装备,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建设的刀刃上。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标准经费的管理方式和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不断出现并迅速成为传播媒介的新宠。相比较传统媒体,新媒体在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如果使用得当,新媒体同样可以在科技展览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科技展览  一.新媒体及其传播特征分析  1.新媒体的概念  随着新媒体在社会中不断出现,人们对新媒体的研究和认识也逐步深入,当前,关于新媒体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克服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摆在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原因;措施  桥梁垮塌、楼房沉陷等劣质工程虽为数极少,但影响极坏。施工单位如何维护自身的形象和荣誉,确保优质工程十分重要。结合多年来的施工,笔者就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作了归纳,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期刊
摘 要:本文对2007年发生的网络事件进行内容分析,认为网络事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伦理道德、公民素质的关注,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二是对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三是对公民权利的维护。并指出网络事件主题中的四个悖论:理性与非理性;维权与侵权;民间与官方;自由言论与炒作。  关键词:网络;网络事件;主题     所谓网络事件,通常指网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将某一社会事件或现象在网络上传播,以引起广
期刊
摘 要:辛笛是“九叶”诗派的重要成员之一,给现代诗歌留下了不少能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风景》一诗是辛笛的代表作,全诗对“病态”的风景进行了深刻的观察与审视,采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把在铁路上进行的列车和风雨飘摇的祖国命运联系起来进行了整体观照,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惨痛现实一种深深忧虑之情。它通过平淡的描述和意象的烘托,在作品形象和读者想象之间造成了审美空间地带,使读者以强烈的参与意义进入到作者的
期刊
摘 要:水利工程施工要按照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原则,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从过去单纯的施工管理转变为施工、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的全面管理;从过去单纯考虑工程效益转变为寻求工程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优组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正确处理工程与人类、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保证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相互协调和良性循环。
期刊
摘 要:简述LNG的特性和LNG气化站的工艺流程、设备选择和安全技术措施  关键词:LNG;气化站;工艺流程;安全措施  城市燃气是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能源,而LNG以其清洁、高效能、经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已成为无法使用管输天然气供气城市的主要气源或过渡气源。LNG气化站又凭其建设周期短以及能迅速满足用气市场需求的优势,已逐渐在我区几个城市建成,成为永久供气设施或管输天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扩数量的增多,加快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不但可以满足城市的基本给水和排水需求,而且对于防治城市的水资源污染,以及水利资源循环系统的构建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工程管理理念、模式、制度、方法,以及施工工艺、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市政给排水施工中普遍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而管理与控制措施的缺失或不完善则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必须引起市政工程管理部
期刊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熟肉制品因其味道鲜美、食用方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然而熟肉制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及销售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污染,导致微生物检测不合格。  1、 食品微生物指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熟肉制品卫生标准》GB2726-2005  规定,熟肉制品微生物检验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  1.1 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
期刊
摘 要:农药是把双刃剑,可防虫治病除草,在保障和提高作物产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农药的功,随之而来的是滥用农药导致的农残超标,农残超标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视。“农残超标”这个话题更应当引起农资人的重视,使用农药就会产生残留,这是不争的事实,杜绝超标应是农资产销企业应做的事情,要杜绝超标,就需要产销企业做好农药安全使用的指导工作,而不能一味以“高效”做为目的, 更应兼顾“低残”,控制好用药种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