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疏浚物掩埋对菲律宾蛤仔成体的存活影响

来源 :海洋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uaxue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评价不同粒度、不同掩埋深度的疏浚物对于底栖生物潜在影响,采用长江口疏浚物模拟不同粒度、不同深度掩埋菲律宾蛤仔,并研究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掩埋后为了生存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粒度在O.125~0.063rain时菲律宾蛤仔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存活率大大的提高,掩埋深度在4em以下时菲律宾蛤仔全部迁移至疏浚物的表面存活;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粒度为0.125~0.063rain时其半致死深度最大,8d—Lc。为8.4cm(95%置信区间5.
其他文献
开展了Envisat ASAR溢油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以2010年墨西哥湾溢油事故为例,主要从入射角和海面风速两个方面,开展了油膜和海水的后向散射特征分析,给出了适合ASAR溢油检测的
为进一步推动综合承载力的相关研究工作,应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黄河口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估了2007-2009年黄河口区域的综合承载力状态。结
从海洋生态健康的内涵出发,将生态文明纳入生态健康评价体系,从产出效率、功能多样、生态文明和压力胁迫四个方面共14项指标构建沿海地区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
以2007年春季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海洋自由生活线虫的群落组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等级聚类(Cluster)、非度量多维标度(MDS)和生物一环境分析(BIO—ENV)等多元
通过研究在中国近海海域鉴定出25种裸甲藻,但发现其中许多种的中文名在国内文献中不统一,不规范,有些甚至曲解了有效拉丁名的原意。该研究对中文名使用不规范、争议较多或者在国
根据日照、舟山等近岸海域实测流速与含沙量资料,对流速采用构造的方式得到结构简单、适用于工程计算的流速垂线分布规律;基于工程应用的便利性原则,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改进了V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