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34、IL-12P70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alib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5例ACLF患者(肝衰竭组)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随访12周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为好转组(n=35)、死亡组(n=20),检测并比较两组IL-34、IL-12P70水平.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ACLF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与PTA、MEID评分相关性.结果 ACLF患者血清中IL-34水平(14.81±2.83)pg/ml、IL-12P70水平(19.57±3.53)pg/ml均高于对照组IL-34水平(9.77±1.49)pg/ml、IL-12P70水平(17.42±2.47)pg/ml(P<0.05);死亡组IL-34水平(17.60±2.28)pg/ml、IL-12P70水平(22.80±3.23)pg/ml均高于好转组IL-34水平(13.21±1.62)pg/ml、IL-12P70水平(17.73±2.08)pg/ml(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肝衰竭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与PTA呈负相关(r2=0.2420,P=0.0001;r2=0.3077,P<0.0001),但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2=0.1760,P=0.0014;r2=0.3211,P<0.0001).结论 ACLF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异常升高,同时与预后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ACLF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miR-552和miR-592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6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552和miR-592在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行ROC分析.结果 miR-552、miR-592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73±1.75和5.65±2.11,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两者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8±0.55和1.22±0.7
目的 检测疣状胃炎组织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表达,探讨其与疣状胃炎病理特征及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的关系.方法 选取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经内镜诊断为疣状胃炎患者80例(研究组)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7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病理标本进行HCMV的检测并观察HCMV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将研究组根据H.pylori感染情况分为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观察HCMV的表达情况及其病理特征.结果 研究组组织中HCMV表达阳性率(35.0%)高于对照组
疝和腹壁外科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外科分支之一.疝病是基本外科的常见疾病.手术技术及修复材料的进展,大大推动了该专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黎介寿等率先向国内介绍了疝和腹壁外科的新进展,即无张力疝修复技术[1-2].1997年,马颂章将网塞-平片技术(Robbins-Rutkow技术)引进中国,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广泛开展.我国疝和腹壁外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