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大众创业在不断的发展中,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应当只局限在某个方面,应当加强对人才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故而需要对教育课程进行不断改革。美术欣赏课是一门艺术性科目,是对美进行发现、创造、传播以及升华的过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这种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引起重视,通过开展创造、模仿、欣赏等活动,促使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达到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 欣赏课 教学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美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故而,应当在小学时期重视培养学生形成美学素养,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艺术的表达方法,还应当充分掌握美术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促使学生对于事物的发现能力、欣赏能力、感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一、做好课前准备,便于学生吸收知识与理解知识
由于学生并不重视美术欣赏课,在课堂中很少能够得到学生的回应,从而导致课堂教学陷入被动状态中,情况较为严重时,还会导致教学受到阻碍。而且大多数教师在上课前并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吸收。故而,只有教师全面掌握学习课程,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比如,对雕塑作品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熟悉校内雕像位置以及雕像名称,在教学前,可参考网上的一些剪纸作品,在自己实践操作后,再根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制作雕塑。只有当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够在教学中吸引学生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采用多元化情境教学,加深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度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采用一种有效的、积极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从电视广告中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广告除了实际说明产品之外,还设计一个情景来表达产品,利用故事所具备的新颖性来引发观众的好奇心,或者是采用明星代言这种方式来吸引观众注意力。同样的,美术欣赏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画面表达能力与想象力。例如,在对梵高名作《向日葵》进行欣赏时,教师应当在教学前让学生对向日葵在阳光下的开放画面以及开放姿态有所了解,可以采用实地考察方式或者是观看向日葵相关视频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真实地感受到向日葵。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融入多媒体,由于多媒体技术具备立体呈现这一特点,可以集成动画、声音、图象、文字之后,能够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畫面,从而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知。
三、培养学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
对于美术欣赏课而言,除了要培养学生具备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美”具备洞察力与认知力。故而,教师应当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创新雕塑作品、创新地标建筑、创新海报等,促使学生能够发现身边的美,并且还能对美进行捕捉与鉴赏。另外,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大量的生活元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美的品鉴能力。比如,在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春游活动,让学生真正欣赏到不同种类的花,它们在风中的摇摆姿态;在夏天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雨后的彩虹;在秋天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去公园观看秋天的落叶,看它们在风中翩翩起舞;而在冬天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们去户外看雪,倾听雪落下的声音,看雪花飘落的样子。
四、在校内组织开展竞赛活动与展览活动
教师可以将各个班级学生做创作的作品收集起来,这种开展竞赛活动与展览活动。由于存在着地域局限性,无法充分营造出文化气氛,所以教师可以将范围扩大,将全校园作品收集起来进行展览,可以与其他学校共同组织开展展览互动,也可以开展校内展览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结意识与交流意识,还能够起到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不仅应当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意识,从而为学生树立榜样。
结语
美术欣赏课实际上指的是通过学生评述及欣赏不同美术作品,不断提高自身对美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欣赏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对学生主体意识进行拓宽,促使学生能够在体验过程中提高自我创新能力、设计能力、想象力以及认知力,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个人品质与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广诚.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7(10).
[2]金艳华.试析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探究性教学[J].考试周刊,2018(30).
[3]罗璇.刍议让情景教学走进小学美术欣赏课[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495.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关键词:美术教学 欣赏课 教学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美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故而,应当在小学时期重视培养学生形成美学素养,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艺术的表达方法,还应当充分掌握美术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促使学生对于事物的发现能力、欣赏能力、感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一、做好课前准备,便于学生吸收知识与理解知识
由于学生并不重视美术欣赏课,在课堂中很少能够得到学生的回应,从而导致课堂教学陷入被动状态中,情况较为严重时,还会导致教学受到阻碍。而且大多数教师在上课前并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吸收。故而,只有教师全面掌握学习课程,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比如,对雕塑作品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熟悉校内雕像位置以及雕像名称,在教学前,可参考网上的一些剪纸作品,在自己实践操作后,再根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制作雕塑。只有当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够在教学中吸引学生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采用多元化情境教学,加深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度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采用一种有效的、积极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从电视广告中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广告除了实际说明产品之外,还设计一个情景来表达产品,利用故事所具备的新颖性来引发观众的好奇心,或者是采用明星代言这种方式来吸引观众注意力。同样的,美术欣赏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画面表达能力与想象力。例如,在对梵高名作《向日葵》进行欣赏时,教师应当在教学前让学生对向日葵在阳光下的开放画面以及开放姿态有所了解,可以采用实地考察方式或者是观看向日葵相关视频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真实地感受到向日葵。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融入多媒体,由于多媒体技术具备立体呈现这一特点,可以集成动画、声音、图象、文字之后,能够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畫面,从而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知。
三、培养学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
对于美术欣赏课而言,除了要培养学生具备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美”具备洞察力与认知力。故而,教师应当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创新雕塑作品、创新地标建筑、创新海报等,促使学生能够发现身边的美,并且还能对美进行捕捉与鉴赏。另外,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大量的生活元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美的品鉴能力。比如,在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春游活动,让学生真正欣赏到不同种类的花,它们在风中的摇摆姿态;在夏天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雨后的彩虹;在秋天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去公园观看秋天的落叶,看它们在风中翩翩起舞;而在冬天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们去户外看雪,倾听雪落下的声音,看雪花飘落的样子。
四、在校内组织开展竞赛活动与展览活动
教师可以将各个班级学生做创作的作品收集起来,这种开展竞赛活动与展览活动。由于存在着地域局限性,无法充分营造出文化气氛,所以教师可以将范围扩大,将全校园作品收集起来进行展览,可以与其他学校共同组织开展展览互动,也可以开展校内展览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结意识与交流意识,还能够起到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不仅应当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意识,从而为学生树立榜样。
结语
美术欣赏课实际上指的是通过学生评述及欣赏不同美术作品,不断提高自身对美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欣赏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对学生主体意识进行拓宽,促使学生能够在体验过程中提高自我创新能力、设计能力、想象力以及认知力,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个人品质与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广诚.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7(10).
[2]金艳华.试析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探究性教学[J].考试周刊,2018(30).
[3]罗璇.刍议让情景教学走进小学美术欣赏课[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495.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