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科技,也許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卫星升天、潜艇入水、悬浮列车等尖端科技。其实,科技离我们并不遥远:炎炎夏日,无人机代替农民播种、施肥、授粉;经济园区内,智能机器代替工人在流水线上精准地操作。智能生活、智能出行、智能农具……智能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帮我们创造了好的生活环境,也不断提高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科学技术是伟大的创造性活动,必须为了人、依靠人。过去5年,我国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果丰硕,中国科技创新成就引发了全球的瞩目和赞誉,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3月31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高分一号02、03、04卫星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搭载长征四号丙火箭,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一号02、03、04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个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业务星座正式投入使用。新华社记者许春雷摄
3月21日拍摄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反应堆穹顶吊装现场。当日,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完成反应堆穹顶吊装。这是继2017年5月福清核电5号机组之后,国内第二台完成穹顶吊装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3月20日,在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高新街道办事处的国家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灌溉示范项目区,大型指针式喷灌机在作业。
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4月2日,一组新型的“高空除尘器”喷雾在昆明街头工作。据了解,该喷雾不仅可以防止城市扬尘,还可以灌溉周围植物,一举多得。中新社记者任东摄
4月10日,由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全国春耕生产农机化技术培训班暨“机器换人”推进活动在浙江省诸暨市举行。当日,插秧机、耕作机、无人机等30多台(套)国内最先进农机具展示了它们的绝活。拍友徐德文、徐越坚摄
4月11日,在山西安泽县府城镇飞岭村,农机合作社成员张会玲驾驶机械进行耕作。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22日,北京市工作人员将获颁的“自动驾驶测试试验用临时号牌”摆放在车辆内。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4月9日,工人在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的锂电池极耳生产线上忙碌。
新华社记者耿玉和摄
4月9日,在河北省泊头市付村梨园内,工作人员往无人机内添加液体花粉。当地今年首次采用无人机液体授粉替代人工授粉,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授粉效率,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新华社记者傅新春摄
4月10日,河北省乐亭县第三实验小学学生在练习组装机器人。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3月27日,广东工业大学黄之峰副教授和团队的仿人机器人。仿人机器人能跨越其他双足机器人无法跨越的宽沟。中新网
4月4日,在日本东京国际展览中心,工作人员演示一款通过图像分析技术来识别商品的自动收银机。新华社记者钱铮摄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科学技术是伟大的创造性活动,必须为了人、依靠人。过去5年,我国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果丰硕,中国科技创新成就引发了全球的瞩目和赞誉,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3月31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高分一号02、03、04卫星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搭载长征四号丙火箭,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一号02、03、04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个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业务星座正式投入使用。新华社记者许春雷摄
3月21日拍摄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反应堆穹顶吊装现场。当日,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完成反应堆穹顶吊装。这是继2017年5月福清核电5号机组之后,国内第二台完成穹顶吊装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3月20日,在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高新街道办事处的国家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灌溉示范项目区,大型指针式喷灌机在作业。
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4月2日,一组新型的“高空除尘器”喷雾在昆明街头工作。据了解,该喷雾不仅可以防止城市扬尘,还可以灌溉周围植物,一举多得。中新社记者任东摄
4月10日,由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全国春耕生产农机化技术培训班暨“机器换人”推进活动在浙江省诸暨市举行。当日,插秧机、耕作机、无人机等30多台(套)国内最先进农机具展示了它们的绝活。拍友徐德文、徐越坚摄
4月11日,在山西安泽县府城镇飞岭村,农机合作社成员张会玲驾驶机械进行耕作。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22日,北京市工作人员将获颁的“自动驾驶测试试验用临时号牌”摆放在车辆内。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4月9日,工人在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的锂电池极耳生产线上忙碌。
新华社记者耿玉和摄
4月9日,在河北省泊头市付村梨园内,工作人员往无人机内添加液体花粉。当地今年首次采用无人机液体授粉替代人工授粉,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授粉效率,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新华社记者傅新春摄
4月10日,河北省乐亭县第三实验小学学生在练习组装机器人。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3月27日,广东工业大学黄之峰副教授和团队的仿人机器人。仿人机器人能跨越其他双足机器人无法跨越的宽沟。中新网
4月4日,在日本东京国际展览中心,工作人员演示一款通过图像分析技术来识别商品的自动收银机。新华社记者钱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