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究舞蹈舞台调度与几何构图形式之间的联系,从几何图形在舞台中的视觉呈现来主要论述,分别从几何图形在舞台中的流动形成、几何图形在舞台调度中二维空间的形式表述、几何图形在舞台调度中三维空间的立体呈现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阐释。从而能够使舞蹈作品的舞台表现呈现出多视角、多层面的发展动向, 从而更好的传达舞蹈作品的情感与意境。
关键词:舞蹈调度;几何图行;符号;意义
一、几何图形在舞台中的流动性成
1.多样化的层次感
点集直线, 即有序的点, 以一个基本单位为主体在基本格式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叠加, 以规律化的形式动作向着同一位置与方向排列而构成。如舞台调度中常用的直线调度, 位置以排首的演员为基本点向旁横列或竖列, 点与点形成了直线整体的关系, 点的视觉趋向线, 排列构成的特点体现在构成形式较为平稳、秩序等, 如加上舞蹈整齐的动作、空间层次的处理, 则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
点集曲线,浓淡变化性极强, 又富于造型性, 是一种塑造舞台空间强有力的表现手段。它的构成, 给画面空间中的形象表达带来了丰富的表情和活力, 也是现代社会艺术家们一直钟爱的视觉表现元素。平面中, 点的排列构成以基本的渐次变化形式, 可作方向位置的变化, 这种常用的创作手法, 便是曲线。如群舞《喜鹊喳喳喳》 舞蹈中, 有一组集体造型, 停顿3秒过后, 从造型的后部带出一条点集线, 围绕继续造型的舞者流动半个弧度, 从舞台六点位置下场, 因调度的路线为圆弧线, 所以她们流动起来的叠加方式, 使每个点在流动的每个基本形中都有渐次的变化排列, 这也是曲线的一种构成方式。
2.自由化的呼应型
正在运动的、自由无序的点, 在舞台调度的呈现中没有固定的位置与排序, 是一个或者两个不为点集的流动点。它们自由投射的特点在舞台调度里主要表现在:当一个舞者在舞蹈中的表达以自我本身为中心, 以舞者视线调度的方式向周围呈投射、扩散等视觉运动的效果。根据表现作品中舞蹈人物内心的情感, 当舞者为主体的动点作视线投射的时候, 主体与某一点聚焦的地方也刻画出了一条肉眼捕捉不到的投射线, 即虚线, 这在舞台调度中, 一般常会被编导当作时空变化或感情线来处。当动点从舞台某一个固定点移动到另一个固定点时, 两个固定点之间的线路将会形成动点的运动轨迹。如芭蕾独舞《天鹅之死》 , 编导为了展现出天鹅临死前的挣扎。演员一出场, 位置是从舞台的4点开始流动展示, 动作是双臂平伸, 背对观众从左到右大横线的足尖碎步调度, 让一只濒临死亡的天鹅悄然地低调地划过整个空旷的舞台, 展示了她的高贵与对生命的依恋, 这一段舞蹈的前半段调度, 动点向着某一方向流动过后所留下的运动轨迹在舞台六点开始横向至舞台四点方向, 首尾两点之间就可以形成轨迹, 同为虚线。
二、几何图形舞台调度中二维空间的形式表述
“围合”是指二维平面中, 某种联系的物体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 在线性性质上的表达则是指线的首尾相连。动点的围合能形成以下两种虚面, 一种是自由投射形成, 另一种是运动轨迹形成, 它没有内部结构,只存在外部轮廓。
自由投射形成的虚面, 如剧目中三个或以上的动点产生呼应或是相互投射, 它们之间将会形成一种透明的联系, 当把它们以虚线连接在一起时, 就产生了三个以上的多边形轮廓。例如:舞蹈《牛背摇篮》 它呈现的是两头牦牛与一位姑娘之间的关系, 三人舞流动之间, 人物的特点与情节也呈现得淋漓尽致, 三人调度散开, 出现三个独立的点, 两个点与一个点或是三点集中, 点与点之间, 因为彼此情感呼应连接,所以他们的调度就呈现为三点合一物的平面组合形状 。而运动轨迹这一种围合方式是自发性的, 跟动点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原理, 在群舞《戏梦人生》 中, 一位扮演青年时期的舞者, 在舞台的4点位置自行绕圆, 经由一个以上的点, 以舞者本身为起点与终点进行调度, 在舞台流动的同时不论调度长短、方向, 最终回到原点。这两种都是组成虚线围合的虚拟平面轮廓圆。
三、几何图形舞台调度中三维空間的立体呈现
1.有形的空间构图形成三维空间的实体关系
有形的即是肉眼能够看到的, 可以分辨具体形状大小的立体。结合上述提到的实线填充画面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 通过处理各线条的空间、层次, 能让整个画面构图呈现更加美观, 更加多元, 更加丰富。如群舞《围楼里的成长》 (赵艳等, 2011) 的片段, 舞蹈表现妈妈怀抱孩子哄睡的情景, 多数舞者经过流动, 调度形成一个实体正方形, 其表现是床, 双人舞的位置在群舞中间, 在群舞的上方形成托举,, 即在“床上”。这时, 我们便能清楚地知道, 床是一个底面, 由托举连接起来的舞者二人, 便是最高点交点, 交线是她们的关系, 床与人的关系, 动作与画面融合, 整体变得立体。
2.无形的空间构图形成三维空间的实体关系
几何透视里的透视有两种: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透视的基本理论谈到, 透视是人们通常在观察物体时所产生的视觉变化现象, 其表现的是与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景物的不同, 即使是同一个物体也会呈现出或远或近、或宽、或窄、或清晰或模糊等变化, 这就是透视现象, 构成这种现象的三大要素就是物体、画面、眼睛[4]。在几何透视里具体运用近大远小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舞蹈《守爱》 (胡淮北等, 2012) 节目尾声, 舞者集中在舞台的正2点方向, 造型为层次集中, 已形成一个有形的立方体, 在舞台的后6点方向, 男舞者独舞, 他们并不在一个空间, 可他们之间是存在联系的, 经由前后两组舞者不同的动作表达, 集体造型的舞者视线所面对的方向, 消失点应该正与后方的男演员相交。所以, 当集体舞者这个立体中为观众所见的一个面, 与后方透明的整体画面平行, 最终以男演员为灭点消失时, 舞蹈《守爱》结尾这个画面就构成了几何透视中的平行透视
结语
舞台调度的构图视觉呈现证实了舞台调度中通过几何构图的设计与运用, 能够使舞蹈作品的舞台表现呈现出多视角、多层面的发展动向, 从而形成舞蹈画面和空间上独特的立体感, 更好地营造、传达舞蹈作品的情感与意境。
参考文献
[1]刘建,饶丽娜,等.舞蹈调度的形式陈说[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2]王枚.调度:舞剧的叙事功能:以我的《洛神赋》第二场为例[J].文化艺术研究,2014(3).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7.213
作者简介
袁秀鸣(19903-),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舞蹈,研究方向为舞蹈。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舞蹈调度;几何图行;符号;意义
一、几何图形在舞台中的流动性成
1.多样化的层次感
点集直线, 即有序的点, 以一个基本单位为主体在基本格式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叠加, 以规律化的形式动作向着同一位置与方向排列而构成。如舞台调度中常用的直线调度, 位置以排首的演员为基本点向旁横列或竖列, 点与点形成了直线整体的关系, 点的视觉趋向线, 排列构成的特点体现在构成形式较为平稳、秩序等, 如加上舞蹈整齐的动作、空间层次的处理, 则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
点集曲线,浓淡变化性极强, 又富于造型性, 是一种塑造舞台空间强有力的表现手段。它的构成, 给画面空间中的形象表达带来了丰富的表情和活力, 也是现代社会艺术家们一直钟爱的视觉表现元素。平面中, 点的排列构成以基本的渐次变化形式, 可作方向位置的变化, 这种常用的创作手法, 便是曲线。如群舞《喜鹊喳喳喳》 舞蹈中, 有一组集体造型, 停顿3秒过后, 从造型的后部带出一条点集线, 围绕继续造型的舞者流动半个弧度, 从舞台六点位置下场, 因调度的路线为圆弧线, 所以她们流动起来的叠加方式, 使每个点在流动的每个基本形中都有渐次的变化排列, 这也是曲线的一种构成方式。
2.自由化的呼应型
正在运动的、自由无序的点, 在舞台调度的呈现中没有固定的位置与排序, 是一个或者两个不为点集的流动点。它们自由投射的特点在舞台调度里主要表现在:当一个舞者在舞蹈中的表达以自我本身为中心, 以舞者视线调度的方式向周围呈投射、扩散等视觉运动的效果。根据表现作品中舞蹈人物内心的情感, 当舞者为主体的动点作视线投射的时候, 主体与某一点聚焦的地方也刻画出了一条肉眼捕捉不到的投射线, 即虚线, 这在舞台调度中, 一般常会被编导当作时空变化或感情线来处。当动点从舞台某一个固定点移动到另一个固定点时, 两个固定点之间的线路将会形成动点的运动轨迹。如芭蕾独舞《天鹅之死》 , 编导为了展现出天鹅临死前的挣扎。演员一出场, 位置是从舞台的4点开始流动展示, 动作是双臂平伸, 背对观众从左到右大横线的足尖碎步调度, 让一只濒临死亡的天鹅悄然地低调地划过整个空旷的舞台, 展示了她的高贵与对生命的依恋, 这一段舞蹈的前半段调度, 动点向着某一方向流动过后所留下的运动轨迹在舞台六点开始横向至舞台四点方向, 首尾两点之间就可以形成轨迹, 同为虚线。
二、几何图形舞台调度中二维空间的形式表述
“围合”是指二维平面中, 某种联系的物体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 在线性性质上的表达则是指线的首尾相连。动点的围合能形成以下两种虚面, 一种是自由投射形成, 另一种是运动轨迹形成, 它没有内部结构,只存在外部轮廓。
自由投射形成的虚面, 如剧目中三个或以上的动点产生呼应或是相互投射, 它们之间将会形成一种透明的联系, 当把它们以虚线连接在一起时, 就产生了三个以上的多边形轮廓。例如:舞蹈《牛背摇篮》 它呈现的是两头牦牛与一位姑娘之间的关系, 三人舞流动之间, 人物的特点与情节也呈现得淋漓尽致, 三人调度散开, 出现三个独立的点, 两个点与一个点或是三点集中, 点与点之间, 因为彼此情感呼应连接,所以他们的调度就呈现为三点合一物的平面组合形状 。而运动轨迹这一种围合方式是自发性的, 跟动点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原理, 在群舞《戏梦人生》 中, 一位扮演青年时期的舞者, 在舞台的4点位置自行绕圆, 经由一个以上的点, 以舞者本身为起点与终点进行调度, 在舞台流动的同时不论调度长短、方向, 最终回到原点。这两种都是组成虚线围合的虚拟平面轮廓圆。
三、几何图形舞台调度中三维空間的立体呈现
1.有形的空间构图形成三维空间的实体关系
有形的即是肉眼能够看到的, 可以分辨具体形状大小的立体。结合上述提到的实线填充画面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 通过处理各线条的空间、层次, 能让整个画面构图呈现更加美观, 更加多元, 更加丰富。如群舞《围楼里的成长》 (赵艳等, 2011) 的片段, 舞蹈表现妈妈怀抱孩子哄睡的情景, 多数舞者经过流动, 调度形成一个实体正方形, 其表现是床, 双人舞的位置在群舞中间, 在群舞的上方形成托举,, 即在“床上”。这时, 我们便能清楚地知道, 床是一个底面, 由托举连接起来的舞者二人, 便是最高点交点, 交线是她们的关系, 床与人的关系, 动作与画面融合, 整体变得立体。
2.无形的空间构图形成三维空间的实体关系
几何透视里的透视有两种: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透视的基本理论谈到, 透视是人们通常在观察物体时所产生的视觉变化现象, 其表现的是与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景物的不同, 即使是同一个物体也会呈现出或远或近、或宽、或窄、或清晰或模糊等变化, 这就是透视现象, 构成这种现象的三大要素就是物体、画面、眼睛[4]。在几何透视里具体运用近大远小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舞蹈《守爱》 (胡淮北等, 2012) 节目尾声, 舞者集中在舞台的正2点方向, 造型为层次集中, 已形成一个有形的立方体, 在舞台的后6点方向, 男舞者独舞, 他们并不在一个空间, 可他们之间是存在联系的, 经由前后两组舞者不同的动作表达, 集体造型的舞者视线所面对的方向, 消失点应该正与后方的男演员相交。所以, 当集体舞者这个立体中为观众所见的一个面, 与后方透明的整体画面平行, 最终以男演员为灭点消失时, 舞蹈《守爱》结尾这个画面就构成了几何透视中的平行透视
结语
舞台调度的构图视觉呈现证实了舞台调度中通过几何构图的设计与运用, 能够使舞蹈作品的舞台表现呈现出多视角、多层面的发展动向, 从而形成舞蹈画面和空间上独特的立体感, 更好地营造、传达舞蹈作品的情感与意境。
参考文献
[1]刘建,饶丽娜,等.舞蹈调度的形式陈说[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2]王枚.调度:舞剧的叙事功能:以我的《洛神赋》第二场为例[J].文化艺术研究,2014(3).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7.213
作者简介
袁秀鸣(19903-),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舞蹈,研究方向为舞蹈。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