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来源 :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geyong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1 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2 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 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 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4 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5 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6 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 “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 “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社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7 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其他文献
大家知道:化学是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为主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西方国家,在近几年里十分重视和强调理科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各个层面,对于我国的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实践,还是在所学课程中还存在还存在着缺陷,如化学科的教材还缺乏和社会生活的有效联系。  1 化学知识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位置及特征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离不开化学知识的,布料的印染、化肥、农药、
期刊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并首次将“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等并列。本次课程改革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不但有利于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养成。与此同时,在本次课改中“横空出世”的国家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新生”
期刊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其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所以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1 当前出现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  1.1 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健康的改革主流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
期刊
教育理念:没有爱,何来教育?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自身的教养和对教学的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既然来到教师这个岗位上,
期刊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指出: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可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现行的课程将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现行思想品德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今天置身于这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环境中,也同样感受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确实感到一个无形的信息之网向我们扑面而来,所以我们就是要成为这信息之网的撒网人,不能让陈旧的观念束缚我们的思想。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初中
期刊
【摘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人类的学习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来看,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在教学过中,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绝大多数的知识仍然需要学生通过“接受式学习”来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也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探究式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相互促进、互不偏废
期刊
【摘要】“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是自古以来人民的共识。读书不仅是学生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领域、增进自我成长和反省能力的有力途径,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对各科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本人觉得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传授阅读的有效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是语文教学进一步走向成功的途径。本文结合多年在农牧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期刊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了。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 ,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
期刊
作文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符号创造文章表情达意的一种精神劳动。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要珍视个人真实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然而目前作文教学现状往往是学生被动应付,写出的文章内容干瘪,缺少灵气,众口一词,千人一面。即使有一些佼佼的佳作,给人的感觉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作文成了“闭门造文”,成了学语文的累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