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_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形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无论怎样变化,安全是人们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而抗震是当今地震频发时期,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本文在对传统的抗震技术的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住宅建筑的抗震以及建筑隔震技术的原理、优点、设计方法在高烈度地震区的应用。
  【关键词】住宅建筑;抗震;施工技术
  
  如何使建筑工程的抗震施工的相关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当中重要的课题,我国还处于两大地震带,是多地震的国家,做好建筑工程的抗震施工意义更大。
  一、建筑工程当中抗震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经过历次证明,房屋的倒塌大部分是由于地震灾害所造成的,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建筑缺乏相对规范管理,而且其房屋的质量比较差,不仅不能抵挡强烈地震,而且一般在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会出现比较强的震感,引起房屋损失,人身伤害。
  二、房屋抗震施工技术发展的意义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与建筑生产技术的总体不断提升,建筑商开始对房屋抗震机构施工技術的要求也相应的增高。要知道,对于购房者而言,房屋抗震施工技术的水平是他们必须考虑的因素,施工抗震结构必须具备房屋设计资格的设计研究所来参与设计。当提升了房屋的抗震结构施工技术后,就能有机结合实际情况,筛选出合理的施工方式,从而达到经济、成本、施工、安装等各方面的显著优点。由于当前已经建立起了隧道模房屋结构的力学研究模型,并已开展了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的相关实验,这为探究横向剪力墙平面外作用有着极大的贡献。除此之外,我们还研究了房屋整体性加固施工技术,在整体房屋结构上对抗击地震有积极的意义。
  三、影响住宅建筑抗震性能的要素
  1、房屋的结构
  如果房屋的结构匀称、规则,则它的抗震性要比同条件下其他房屋的抗震性强。如果房屋的结构不规则,比如上大下小,一面偏重一面偏轻等,这样的房屋抗震性就不是很强。就跃层和复式以及错层户型的住宅房来讲,它的居住环境以及居住舒适度要比平层的房屋好很多,但是它的抗震效果却不如平层房屋的抗震效果好。
  2、房屋的居住时间
  通常情况来讲,时间越早的房屋它的抗震设防标准越不强,由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后来建筑的房屋的抗震性能要比以前建造的房屋的抗震性强很多。通常情况下,抗震标准会依据具体状况每隔十年调整一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逐渐地提高抗震防设标准的要求。就这个层面来讲,居住时间越久的房屋抗震性就会偏低一些。
  3、住宅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的质量
  建筑材料的质量会影响到住宅的抗震性能,住宅建筑施工时,所使用的混凝土的质量与规格是否满足要求,所使用的钢筋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存不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等,这些都会对住宅建筑的抗震性有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建筑施工技术也对住宅建筑的抗震性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施工时,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比较到位,则住宅建筑的抗震性就比较好;否则即使建筑设计的再好,施工技术不到位也会对住宅建筑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4、房屋的后期改造
  对建筑住宅进行设计时,大多数的房屋结构都是依照房屋的抗震要求进行建造的。房屋里有的地方是一定不能改变的,不然就会改变房屋抗震性的总体设防,在遇到地震时它的抗震效果就会降低。通常状况下,假如一层的居民把承重墙拆除以后,就会造成这个楼的抗震性降低,它的承受能力就会降低,假如发生震级较强的地震,整个住宅楼就可能出现倒塌。除此之外,也不可以在承重墙上凿洞,屋内墙上的门窗等不可以随意的改装,扩大门窗的比例等等,这些都会降低住宅建筑的抗震性。
  四、现代建筑工程中抗震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地震多发国家,地震区域分布较广,强震频繁发生,有许多的城市位于地震区域,因而房屋地震防治工作也显得尤其重要。2008年的汶川地震造成倒塌房屋超过500万间,死亡人数近7万人,其中大多数人员伤亡是由于房屋倒塌造成的。由此可见,地震灾害的损害是由于地震波对建筑整体稳定性的破坏造成的,所以房屋建筑抗震技术的运用和推广的重要性便可想而知。
  在近些年地震频繁发生的背景下,世界地震多发国家对于建筑工程抗震技术的研究都越来越加以重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日本,在建筑工程抗震技术的研究处于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在现实建筑工程中,关于完善抗震工程性措施,开展隔震减震技术研发,对于有效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世界各国在房屋建筑建设质量的管理上都加大了监督力度,严格防范由于质量的问题导致房屋不稳固的问题。而在建筑地基的科学规划、房屋结构的合理选择、抗震材料的运用、建筑隔震技术的使用等方面都已经在逐步推广和落实。
  五、住宅建筑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的几点对策建议
  1、墙体结构的抗震性
  注重提高墙体砌筑的抗震功能墙体的框架为维护构件,对于砖混结构来讲,它为承重构件。虽然砖的强度不如混凝土的强度的好,但是抗震性能的好坏是受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和承重结构的衔接方式,施工的质量等影响。就砖混结构的住宅建筑来讲,它是经过提高圈梁的数量来提升房屋的整体性。由此可以看出,建筑住宅的整体性与强度为墙体抗震设防的主要部分,要想使得墙体的强度与整体性有保障,就要做好组砌方式与砂浆强度等方面的工作。砌块一定要满足抗震设防的需求,除了使用高规格的水泥以外,也要处理好砂浆的配比,使得砂浆的强度满足需求。在施工时,如果湿砖不彻底,干砖的使用造成砂浆在墙体中不能满足设计的强度,水分会被干砖吸收,导致砂浆的强度下降。
  在框架结构施工时,事先在墙体里安装一些短小的钢筋,在进行砌筑之前再对其焊接,这种方法、连接的比较稳固,但是可能存在预埋钢筋的位置与实际需要出现偏差,导致拉结筋在墙体里的摆放比较随性,可能会影响到围护结构的质量。因此,就要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皮数杆去埋置钢筋,以提高其位置的准确性,使得拉结的质量有保障。砖混结构里砖墙的转角处安装拉钢筋,有时在施工中,会出现拉筋被遗忘的问题,配筋的砖缝里没有足够的砂浆,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漏出来的钢筋生锈。于是,在施工时将墙拉筋一次性解决,并查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2、加强住宅建筑构造柱的抗震性
  构造柱是建筑整体的支撑,对于抗震技术来说,构造柱和圈梁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十分重视。通过合理的设计,科学的施工来确保构造柱和圈梁的抗震性,进而达到建筑整体的抗震效果。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各个构件之间的链接,要采用成熟而强有力的施工技术确保连接部位的稳固,这是确保构造柱和圈梁能否起到有效链接纵横砖墙作用的重要工作。
  六、结束语
  我国是地震频发的国家,尤其是近年来西南地区的强烈地震灾害让人们对地震的危害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使人们对建筑物,尤其是住宅建筑的抗震要求有了新的要求。建筑设计和工程施工单位也在对抗震技术进行着不断的摸索,抗震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为更好的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把建筑的抗震效果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董胜华,胡海波,刘劲松.某小学砌体结构教学楼抗震加固技术及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1.
  [2]陈立.武汉市城镇住宅抗震设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郭旭飞.关于建筑施工中抗震设防的几点认识[J].山西建筑,2010.
  [4]郑小飞,论建筑工程中的结构抗震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2(02).
  [5]杨文斌,韩世文,张敬军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灾[J].自然灾害学报,2011,(1):126-131.
  
其他文献
在宋诗中有很多酒文化词语,本文利用排比文例方法,对出现在里的"软饱"、"玉东西"、"真一酒"、"十旬"、"软脚"、"曲米春"、"玻璃春"等与酒文化相关的词语进行考释,对阅读宋诗
会计透明度就是要公开披露企业可靠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本文首先介绍了会计透明度的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社交回避及苦恼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关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福建
《韩非子》篇目的真伪,是韩非子研究中的一个难点,近代以来,不少学者怀疑《韩非子》中多数篇目不是韩非所作,但却仅从思想和风格去推论,存在一定的缺陷。从司马迁的记载和现
目的观察分析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急性重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控制血压、颅压,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复方丹参注
本文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一般模式入手,引入案例分析,在讨论了当前我国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现状后,给出了构建适合自身财务管理模式的一些建议。 This article starts w
政策解读:  中国要强 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 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 农民必须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中国要强,
期刊
十四行诗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传入英国.十六世纪,英国十四行诗以爱情为主题.诗歌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题材内容上都有所创新,伟大的诗人弥尔顿创作了十七世纪最优秀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