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或确定课题,在教学中创没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积极增强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通过学生实践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目前新课程体系下的一项内容。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上许多成就无不源于生物实验的探究,实验探究是生物学的重要部分。多年来,主导和控制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足一种被人概括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为整个学习的中心,着重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大致描述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知识,学生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以此分析过去许多教学法仍然支持“教”而非支持“学”,缺乏自主性、交互性和探究性。总之,传统教学,轻视过程,重视结果;轻视问题,重视答案。笔者在生物学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或一个问题的产生都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在课堂里,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是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只是思考其中个别的因素,例如,云层的增加如何影响气候的变化?或者学生可以思考其中的因果关系,例如,使温度升高(或降低)5度会对植物产生什么影响?等等。
二、自主探究,收集数据
问题提出之后,需要学生做的就是实证。在探究性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获取所需要的资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能力。有很多科学发现,科学发明就是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完成的。课本上的内容都是前人完成后再直接教给学生的,实践中,学生可以自己去收集材料。当然学生收集材料的手段主要包括:
l.观察:如观察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叶等,然后描述它们的特征。
2.测量:如测量温度、距离和时间,认真做记录。
3.实验室中的实验、观察和测量。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对生物学科的学习非常重要。以往很多时候教师讲实验而不是做实验,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精神。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生物实验中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例在进行“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讨论实验中应如何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学生讨论归纳得很充分,除了课本上的材料外,学生还设计了其它材料,如洋葱、土豆等。然后自己检验,既提高了兴趣,更锻炼了能力。
4.从教师、教学材料、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得实证材料,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下去。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发放自己从网上、其他资料上获得的信息,让学生探究活动深入下去。如在教“生物与环境”时,除了让学生调查周围的环境污染外,从网上下载有关世界环境污染的图片和文章如核泄漏事故一切尔诺贝利的有关纪念文章,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深入下去。
又如通过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后,要求学生对课后练习“卵壳上有气孔吗?”这一问题展开探究,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只是引导学生探讨实验思路,定时完成实验报告(结果),还学生自主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强迫专制。
三、分析推理,形成解释
学生在实证的基础上,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解释。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否找到正确的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是否真正參与整个活动过程,是否在探究过程中具有创新性,这一点很重要。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吗?在教学时没有直接做出答案,而是启发引导学生从两者发生的条件、场所、能量的转变、储存或释放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讨论,最后他们归纳出: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被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只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将能量释放出来后转移到三磷酸腺苷( ATP)中,才能被生物体生命活动直接利用。所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不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不能把两者看成简单的逆转。对于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有能力当堂回答的,教师就不能只顾自己讲,而是应该鼓励他们各抒己见,集众家之所长,或者提供给他们一些资料,让他们通过阅读,相互讨论,从资料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结论,促使学生进入一个“主动学习→产生疑问→努力解释”的良性循环中。
四、评价结果,总结经念
学生根据知识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或相互评价。教师在本阶段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重要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小小的信息库,在相互评价过程中完成了信息的“互补”,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效果,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
探究性学习是目前新课程体系下的一项内容。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上许多成就无不源于生物实验的探究,实验探究是生物学的重要部分。多年来,主导和控制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足一种被人概括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为整个学习的中心,着重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大致描述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知识,学生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以此分析过去许多教学法仍然支持“教”而非支持“学”,缺乏自主性、交互性和探究性。总之,传统教学,轻视过程,重视结果;轻视问题,重视答案。笔者在生物学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或一个问题的产生都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在课堂里,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是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只是思考其中个别的因素,例如,云层的增加如何影响气候的变化?或者学生可以思考其中的因果关系,例如,使温度升高(或降低)5度会对植物产生什么影响?等等。
二、自主探究,收集数据
问题提出之后,需要学生做的就是实证。在探究性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获取所需要的资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能力。有很多科学发现,科学发明就是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完成的。课本上的内容都是前人完成后再直接教给学生的,实践中,学生可以自己去收集材料。当然学生收集材料的手段主要包括:
l.观察:如观察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叶等,然后描述它们的特征。
2.测量:如测量温度、距离和时间,认真做记录。
3.实验室中的实验、观察和测量。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对生物学科的学习非常重要。以往很多时候教师讲实验而不是做实验,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精神。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生物实验中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例在进行“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讨论实验中应如何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学生讨论归纳得很充分,除了课本上的材料外,学生还设计了其它材料,如洋葱、土豆等。然后自己检验,既提高了兴趣,更锻炼了能力。
4.从教师、教学材料、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得实证材料,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下去。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发放自己从网上、其他资料上获得的信息,让学生探究活动深入下去。如在教“生物与环境”时,除了让学生调查周围的环境污染外,从网上下载有关世界环境污染的图片和文章如核泄漏事故一切尔诺贝利的有关纪念文章,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深入下去。
又如通过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后,要求学生对课后练习“卵壳上有气孔吗?”这一问题展开探究,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只是引导学生探讨实验思路,定时完成实验报告(结果),还学生自主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强迫专制。
三、分析推理,形成解释
学生在实证的基础上,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解释。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否找到正确的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是否真正參与整个活动过程,是否在探究过程中具有创新性,这一点很重要。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吗?在教学时没有直接做出答案,而是启发引导学生从两者发生的条件、场所、能量的转变、储存或释放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讨论,最后他们归纳出: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被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只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将能量释放出来后转移到三磷酸腺苷( ATP)中,才能被生物体生命活动直接利用。所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不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不能把两者看成简单的逆转。对于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有能力当堂回答的,教师就不能只顾自己讲,而是应该鼓励他们各抒己见,集众家之所长,或者提供给他们一些资料,让他们通过阅读,相互讨论,从资料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结论,促使学生进入一个“主动学习→产生疑问→努力解释”的良性循环中。
四、评价结果,总结经念
学生根据知识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或相互评价。教师在本阶段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重要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小小的信息库,在相互评价过程中完成了信息的“互补”,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效果,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