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你的数学恐惧症

来源 :中外女性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kw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惧的不是数学本身,而是对数学的预期
  “数学恐惧症”受人关注,恐怕还是源于近期的一篇报道。厦门大学一位女生在经历高考5年后,依旧会做与数学有关的噩梦,每次都是心有余悸。报道称,某微博以“你有数学恐惧症吗”为引子组织热门话题,吸引了7000多名网友参加,其中近八成网友表示“看到数学就头疼”。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数学恐惧症”治疗专家西恩·贝洛克在其发表的论文中解释了这个现象: “对于那些数学恐惧症患者,大脑对解数学题做出的反应和他们把手放到热炉子上做出的反应类似。”
  西恩·贝洛克和同是恐惧症研究者的伊恩·莱昂斯寻找了28位成年人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一半人对数学怀有“深深的崇敬”,另外14人对数学没有任何恐惧。研究者观察他们对开始上数学课和发数学书时做出的反应,来量化他们内心的恐惧程度,并对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对数学的恐惧程度越高,负责记录疼痛经历的区域—一大脑后侧岛叶就越活跃。但是,这些人在解题过程中却没有出现任何疼痛的反应。
  贝洛克称,“令人头疼的并非数学本身,而是对数学的预期。”
  数学恐惧心理或来自早教经历?
  “数学恐惧症”这样一个科学话题在中国引起不小的反响,恐怕也与该话题切中了国人的“厌学”心理有关。综合关于留学的报道分析,可看出美国“高考”SAT的数学考试难度相当于中国的中考,考题最多不会超过高—学生所学的内容。但反观中国学生,他们长期将“数学”“英语”作为两门“老大难”学科,花费的时间、精力更是难以计数。
  有着30年教龄的数学老师张忠旺说:“对数学的恐惧多是因为被数学伤害过,或者是被数学成绩,或者是被数学老师。”莱昂斯也表示,数学恐惧很有可能与人们早期的学习经历有关。
  摆脱恐惧:“兴趣”才是好老师
  既然“数学恐惧”是一种由“预期”引起的心理状态,那么该如何摆脱?莱昂斯和贝洛克给出的解答都是努力“克服恐惧”。莱昂斯建议人们在心理上重新对数学进行评估,贝洛克则认为,将焦虑写下来并专注积极的一面,有助于克服恐惧。
  另外,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在教育期间积极培养孩子们对某一门学科的兴趣,才是“治本”之道,这也符合教育本身的需求。
  在日本,一位“杂家”——东京大学博士小室直树在的一本书,书名就叫《给讨厌数学的人》,试图让人们通过对数学本质的了解,打破对数学的种种迷思,治疗恐惧。有中国读者留言称,这本书不是告诉你怎么学好数学,而是为了让你产生兴趣。
  总之,对于“数学恐惧症”这个带点文艺腔,却又时时以“咬啮性的小烦恼”(张爱玲语)面目出现的心理“噩梦”而言,最好的解药除了兴趣,还是兴趣。
其他文献
国内多地气温走低,很多人选择去温暖的地方过年,海岛旅游线路大热。但很多人把过多目光投向了泰国、马尔代夫、塞舌尔、毛里求斯等国外海岛,事实上,国内小海岛度假休闲也在逐渐开
这里介绍一些老年人乘飞机的安全提示,希望能对老年旅客出行有帮助。  出行前做次健康体检老年人准备出行前,做个简单的健康体检非常有必要。比如,查一下血压是否正常,可以告诉
期刊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理所当然是父母心头最珍贵的宝贝。为了孩子的快乐幸福,父母甘心情愿的劳累奔波,只要看到孩子纯真的笑脸,再多的辛苦也会一扫而空。  我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自己唯一的孩子,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只要拥有了父母的爱,便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便可以弥补独生子女没有同伴的缺失。可是,事实真的如我们所愿吗?真正走进独生子女的内心,我们就会赫然发现,孩子对友谊的渴望从未走远,缺少
小偷现象古已有之,至今不绝,大概已是普遍的“国际现象”。日前去法奥瑞意等国旅游,导游总要关照一番“把包放在胸前,尽量捂住,特别在游客多的景点或商场、超市,更要提高警惕”。一
根据近日生效的一条禁令,游客如果袒胸露乳或穿泳衣在巴塞罗那走街串巷,会被勒令穿好衣服,否则面临高达260英镑的罚金。  这一地方法规是在当地居民和企业进行长期的争取下才
期刊
我到过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旅游过,见到过印度人也是遍布世界各国,他们有的出来工作,有的移民他国,也是为了生存,摆脱在国内生活的困境。不过,有一点让我感觉新奇
期刊
在浪漫之都法国巴黎,长期以来女人一直是被禁止穿裤装的,这条1800年开始生效的法令一直延续至今已有210多年。如今巴黎大街上可说到处都是“违法的女人”,而穿长裤执勤的巴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