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河南中医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加强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于“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之健康成长”,学校借鉴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做法。
一、强化“两种”渠道,“未病先防”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多年来,学校结合中医特色,一直持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包括中医心理疗法、积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恋爱心理学等,分别在不同学期开设,不同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修相应课程。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统一规划,2012年开始,作为通识教育必须纳入各年级的教学计划中,设置2个学分,32个学时,分春季、秋季两个学期,在全校一年级集中上课。并进一步规范了选修课程,延伸在各个学期开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都做了科学的规范,并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组织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研讨,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效果,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中的主渠道作用。
2.通过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在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活动中,一是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宿舍、班集体、社团的力量,让学生生活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中,学会关心别人,同时也得到别人的关爱。二是学校通过发放《心理健康手册》、开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开设校报“心理导航”专栏、心理健康报纸、校园广播、电视、橱窗、电子屏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委员座谈会、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话剧比赛、心理电影展播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社团也在学校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此外,学校每年都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周)活动,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二、用好“两种”手段,及时“既病防变”
1.重视心理普查,做好约谈和跟踪
学校每年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组织有关专家对普查结果进行鉴别和评估,以便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学校和院(系)组织相关人员,对于筛查出的重点学生,进行约谈、评估、干预、建档、跟踪;对筛查出的可疑学生进行约谈、评估、疏导、建档和跟踪。在新生心理普查的基础上,学校将逐步推广高年级学生的心理普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团体心理辅导或其他形式的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发现、预防、干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2.院(系)定期筛查,建立动态档案
各院(系)定期排查,实时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做好记录,建立档案。并通过“月报表”“心理危机学生随时报表”等形式,及时向学校反馈信息。
同时,重点关注遭受应激事件、感情受挫、人际关系失调、患有严重疾病、家庭贫困、性格不完善、医院确诊的精神病、神经症或严重心理问题等学生,并为其建立心理档案,结合院(系)辅导站老师、学生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朋辈心理咨询员对这些易发群体实行陪伴关怀,动态管理。
三、优化“三支”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1.专职人员职业化
(1)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学校定期安排专业人员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使其接受心理知识的专业培训,掌握新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巧。
(2)定期进行案例交流和督导。学校建立有案例交流、会诊和督导制度,定期对所接待的咨询案例进行研讨,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处理技巧等进行交流。学校还定期聘请校外心理学专家和精神科专家进行督导,提升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识别技能和技巧。
(3)定期进行临床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医教合一”的资源优势,组织专职教师,定期到附属医院的精神科进行临床观摩和实践,接触典型案例,学习诊断技巧。
(4)学校和专业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及时转介危机学生。把临床专家请进来督导学校的工作,并把学校的相关人员送过去观摩学习。
2.兼职人员专业化
(1)加大投入,强化培训,鼓励兼职人员考取资质。心理学科教师和辅导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兼职人员。学校积极鼓励他们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培训,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他们考取相关资质,合规、合法、有序开展工作。
(2)创新举措,深入实践,有效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在学生工作活动中,经常安排心理问题学生的识别和处理技巧、典型案例等内容的汇报和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展案例研讨会、主题班会等方面的活动,使兼职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识别心理危机学生的工作能力。
(3)组建团队,明确方向,认真开展研究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兼职人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学校按照专业背景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确定方向,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研究,提升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理论水平。
3.学生干部准专业化
(1)加强学生干部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工作理论和技巧。学校和院(系)每学期分级分层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健康信息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工作培训和专业培训,内容包括工作职责与工作方法、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等,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掌握科学、有效的工作技能,及时识别心理问题学生。
(2)支持学生干部考取资质,打造朋辈辅导工作队伍。朋辈咨询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均是从心理学专业、心理协会、班级心理委员中选拔出的优秀学生,学校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他们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并考取了相关资质。获取资质后,学校统一招聘、选拔、培训,参与学校和院(系)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并定期接受在职培训和督导,为广大同学服务。
(3)加强学生干部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学校加强激励机制建设,采取宿舍文化建设、年终考核、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的评优评先等一系列措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河南中医学院按照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意识,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实现了“未病先防”;依托定期普查和定期筛查两种科学手段,筛查、评估、干预、建档,使心理危机学生的识别和干预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实现了“既病防变”;通过培养“三支队伍”,提升了专兼职教师和学生干部的工作技能,为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工作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责编:晓 成
一、强化“两种”渠道,“未病先防”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多年来,学校结合中医特色,一直持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包括中医心理疗法、积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恋爱心理学等,分别在不同学期开设,不同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修相应课程。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统一规划,2012年开始,作为通识教育必须纳入各年级的教学计划中,设置2个学分,32个学时,分春季、秋季两个学期,在全校一年级集中上课。并进一步规范了选修课程,延伸在各个学期开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都做了科学的规范,并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组织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研讨,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效果,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中的主渠道作用。
2.通过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在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活动中,一是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宿舍、班集体、社团的力量,让学生生活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中,学会关心别人,同时也得到别人的关爱。二是学校通过发放《心理健康手册》、开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开设校报“心理导航”专栏、心理健康报纸、校园广播、电视、橱窗、电子屏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委员座谈会、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话剧比赛、心理电影展播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社团也在学校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此外,学校每年都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周)活动,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二、用好“两种”手段,及时“既病防变”
1.重视心理普查,做好约谈和跟踪
学校每年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组织有关专家对普查结果进行鉴别和评估,以便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学校和院(系)组织相关人员,对于筛查出的重点学生,进行约谈、评估、干预、建档、跟踪;对筛查出的可疑学生进行约谈、评估、疏导、建档和跟踪。在新生心理普查的基础上,学校将逐步推广高年级学生的心理普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团体心理辅导或其他形式的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发现、预防、干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2.院(系)定期筛查,建立动态档案
各院(系)定期排查,实时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做好记录,建立档案。并通过“月报表”“心理危机学生随时报表”等形式,及时向学校反馈信息。
同时,重点关注遭受应激事件、感情受挫、人际关系失调、患有严重疾病、家庭贫困、性格不完善、医院确诊的精神病、神经症或严重心理问题等学生,并为其建立心理档案,结合院(系)辅导站老师、学生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朋辈心理咨询员对这些易发群体实行陪伴关怀,动态管理。
三、优化“三支”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1.专职人员职业化
(1)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学校定期安排专业人员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使其接受心理知识的专业培训,掌握新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巧。
(2)定期进行案例交流和督导。学校建立有案例交流、会诊和督导制度,定期对所接待的咨询案例进行研讨,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处理技巧等进行交流。学校还定期聘请校外心理学专家和精神科专家进行督导,提升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识别技能和技巧。
(3)定期进行临床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医教合一”的资源优势,组织专职教师,定期到附属医院的精神科进行临床观摩和实践,接触典型案例,学习诊断技巧。
(4)学校和专业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及时转介危机学生。把临床专家请进来督导学校的工作,并把学校的相关人员送过去观摩学习。
2.兼职人员专业化
(1)加大投入,强化培训,鼓励兼职人员考取资质。心理学科教师和辅导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兼职人员。学校积极鼓励他们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培训,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他们考取相关资质,合规、合法、有序开展工作。
(2)创新举措,深入实践,有效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在学生工作活动中,经常安排心理问题学生的识别和处理技巧、典型案例等内容的汇报和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展案例研讨会、主题班会等方面的活动,使兼职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识别心理危机学生的工作能力。
(3)组建团队,明确方向,认真开展研究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兼职人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学校按照专业背景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确定方向,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研究,提升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理论水平。
3.学生干部准专业化
(1)加强学生干部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工作理论和技巧。学校和院(系)每学期分级分层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健康信息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工作培训和专业培训,内容包括工作职责与工作方法、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等,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掌握科学、有效的工作技能,及时识别心理问题学生。
(2)支持学生干部考取资质,打造朋辈辅导工作队伍。朋辈咨询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均是从心理学专业、心理协会、班级心理委员中选拔出的优秀学生,学校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他们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并考取了相关资质。获取资质后,学校统一招聘、选拔、培训,参与学校和院(系)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并定期接受在职培训和督导,为广大同学服务。
(3)加强学生干部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学校加强激励机制建设,采取宿舍文化建设、年终考核、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的评优评先等一系列措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河南中医学院按照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意识,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实现了“未病先防”;依托定期普查和定期筛查两种科学手段,筛查、评估、干预、建档,使心理危机学生的识别和干预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实现了“既病防变”;通过培养“三支队伍”,提升了专兼职教师和学生干部的工作技能,为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工作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责编:晓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