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资源问题。本文从环境经济发展的视角,探讨绿色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含义、培养的必要性及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绿色经济管理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知识结构 课程体系
一、绿色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界定
(一)绿色经济的内涵
绿色经济是人类在经历了上世纪70~90年代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以期实现环境、经济发展“双赢”的发展思想和经济形态。“绿色经济”最初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在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提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资源问题,从环境经济发展的视觉,开展了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管理、绿色营销、绿色贸易、绿色消费等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绿色经济的内涵理解为:绿色经济是以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为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二)绿色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定义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绿色经济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企业绿色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操作能力、绿色经营分析、评价能力,能够在绿色产业相关的行政或生产部门、实行绿色运营的企业及其他组织从事初级管理工作,经过管理实践积累逐步成为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高素质人才。
二、绿色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可持续发展浪潮的影响下,以期实现环境、经济发展“双赢”,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资源问题,从环境经济发展的视角,开展了绿色物流、绿色产业、绿色管理、绿色营销、绿色贸易、绿色消费等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绿色经济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绿色经济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各个领域。绿色经济已经从时尚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思想层面,进入到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等经济活动的可操作层面。绿色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一)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
1.绿色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的高速起步时期,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譬如庞大的人口群、相对短缺的资源、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等,在我国都有所体现。国际大环境中,以能源为标志的基础原材料价格在全球上涨,形势非常严峻,这从客观上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我国经济虽然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但节能减排的形势愈加严峻,节能减排预定目标能否按期实现成为备受关注的经济热点之一。
环境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全球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却已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国的身影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从绿色经济的内容和作用方式看,要对传统产业部门实施“绿色化”改造,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同时还要加快建立更为清洁的、新的产业部门和经济增长点,以及更为清洁的技术和产品。同时,要把发展绿色经济理念贯穿到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贯穿到生产、消费、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再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在客观和源头上有助于促进解决环境问题。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并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的重要途径。
2.绿色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的影响。自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欧洲等国家纷纷推出“绿色新政”,提倡发展绿色经济。美国国会2007年通过《绿色就业法案》,拨款1.25亿美元资助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就业培训计划,每年培训3.5万名工人进入绿色行业。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2008年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投资到位,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行业将在全球创造至少21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这对中国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有着深远的启迪。
在未来短短的几年间,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会出现阶段性的成果,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已经占有比较大的比例;绿色与低碳产业会进一步完善,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的技术服务体系会大大完善。企业应该着眼生产绿色产品,加强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循环利用、绿色管理及自主创新来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低碳、循环、生态、环保的理念不断深入到各行各业,绿色经济管理会从一个边缘部门成为一个主流部门。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培养能够参与绿色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绿色经济理念,熟悉应用绿色经济管理技术,而且应具备低碳理念与管理技术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了解国际上绿色经济与低碳发展标准与规范。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在现有学院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吸取绿色经济管理与低碳发展相关学科的知识,并采取与多专业合作的模式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绿色经济管理人才。
(二)绿色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社会需求
1.绿色经济职业群体的产生。伴随着绿色经济大潮在全球涌动,又一个全新的职业阶层“绿领”正悄然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早在1976年,美国佛蒙特法学院教授帕特里克·赫弗南就向美国国会提交了题为《为环境就业:即将到来的“绿领”革命》的研究报告。可见绿色经济活动早已存在,只是职责和职能较分散难以管理。“绿领”一词的诞生直接反映了人们对绿色经济相关工作存在和地位的认可。
在200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牵头发起绿色就业倡议,对绿色经济的兴起及对就业的影响展开了首次全面研究。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绿领”阶层指的是从事农业、制造业、研发、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劳动者,他们的工作能对维护和恢复环境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美国《韦氏大词典》2009年最新收录了“绿领”一词,将其定义为从事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农业科研、护林绿化等行业,以及那些喜欢把户外、山野作为梦想的人。据估计,早在2000年,欧盟严格意义上的生态产业直接就业人数就达到240万,而宽泛意义上的与环境相关产业的直接就业人数则达到2090万,约占欧盟就业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绿色经济管理的内容跨越多个部门、涉及的人和事较多。正如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组织发展一样,随着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对绿色管理的渴望,绿色经济管理组织也会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隐性到职能集中、从从属到主导地位的演变过程。绿色经济管理的职能会从最初分散在多个职能部门自发、不协调地被完成,过渡到在目标明确、统筹规划、高效率的组织部门协调下完成。目前,这样的绿色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已经被提到了企业组织框架的议题。
2.绿色经济管理人才需求结构分析。中国是大力推行绿色经济的国家之一,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施的40000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中,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资金安排超过2000亿元。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意味着中国有绿色经济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绿色经济管理类人才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需求侧重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绿色经济管理的管理人才。绿色经济管理的管理人员与企事业的管理人员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能够高标准地对企业的环境和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这就要求绿色经济管理者必须掌握绿色行动、低碳发展的理念与方法,具备一定的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知识,比较了解当前的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
相关岗位:绿色行动、低碳发展的管理员和推广员、绿色生产监理和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等。
第二,绿色经济管理的经营类人才。在绿色经济管理人才里面,经营类人才更侧重于企业动态性谋划发展,为企业的产品选择、价值分析、采购管理、生产运作等环节给予绿色的建议和协调。这就要求绿色经济经营者需要有广阔的知识面,懂商贸交易,熟练运用市场调研方法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对市场学、传播学、消费学,甚至心理学都有所了解。
相关岗位:绿色营销顾问,绿色营销策划,绿色市场调研分析员,绿色产品推广员,绿色产品策略分析师,绿色渠道管理员等。
第三,绿色经济管理的技术类人才。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政府的监督管理,都需要绿色经济管理技术人才来实现对绿色行为的评价与选择。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拥有绿色行动、低碳发展的企事业都需要绿色或者低碳成果的管理人员进行评估和测试,懂得并且掌握评价绿色行动、低碳发展的指标体系。
相关岗位:与绿色经济行业相关的工程技术类人才。
三、绿色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途径
(一)人才培养目标
绿色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
2.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统计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绿色经济的基本理论、绿色经济发展动态和国家绿色经济发展政策;
4.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
5.具有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管理整合意识与团队精神;
6.受过绿色经济评价选择方法、统计方法、评估方法等基本训练;
7.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
8.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管理创新能力;
9.具有一定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
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人才知识结构
绿色经济管理人才应具备以下四方面的知识结构应:一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二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知识;三是软科学技术的知识;四是科学管理的知识以及不断增长的科学管理经验。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大学生培养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所需学习的课程,必备的基础知识,它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是经济管理人员做好工作的保证。
2.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知识。绿色经济管理者的知识面要求广阔,既要懂得绿色经济及低碳发展的前沿方向,又要懂得本部门本专业的科学技术“行”话,尽可能多地了解乃至掌握各种各类科学知识和工业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绿色经济管理上有所作为。
3.软科学技术。软科学技术的知识是绿色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它是为系统领导、整体管理、战略决策服务的,它包括系统科学类、领导与管理科学类、科学学、创造思维学、人才学以及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绿色经济管理者必须掌握宽广的软科学知识以胜任新科技、新能源和新产业的管理。
4.科学管理知识。科学管理的知识以及不断增长的科学管理经验是绿色经济管理人员知识业务素质的体现。要牢固掌握知识产权法、技术合同法,掌握微机应用和统计学知识,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始终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的前沿研究与发展动向。
绿色经济管理服务于不同的行业,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各行各业如何与绿色行动、低碳发展的技术相结合方面也应该有不同的规律性。同时也无法要求大学生在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就掌握了各行业的相关知识。但任何绿色经济管理人才首先是就业于特定的行业的特定企业,如果他们对某一行业的新科技、新能源、节能减排的规律性具有较为深刻或者一定程度的理解,将更加有利于他们将绿色经济应用于具体的产业发展全过程。
(三)课程体系
1.理论教学体系。充分考虑绿色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理论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部分。(1)公共基础知识是大学生培养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所需学习的课程,是各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包括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外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数学知识等。(2)专业基础知识是绿色经济管理专业所需掌握的管理学、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重点在于加强学习绿色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方法。分别设置了管理学原理、商品流通学、经济学(宏、微观)、统计学、基础会计、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作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经济法等课程、运筹学、组织行为学和技术合同法等课程。(3)专业知识是学生适应绿色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绿色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绿色经济管理方法、绿色项目评价选择方法和专业新技术拓展知识等。依据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绿色经济管理概论、城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低碳经济与低碳产业、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技术经济学、资源环境核算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绿色营销、可持续发展理论、逆向物流、绿色创业理论、绿色会计学、绿色科技管理、企业伦理与永续经营等课程。
2.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更是培养学生基本思维、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主要方式。为着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构建了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课程有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模拟经营、多种实训、请专家讲座、企业参观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
绿色经济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验实习教学环节来保证,实验实习教学环节拥有的多种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实训方面设计了礼仪实训、演讲实训和团队拓展训练;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设计企业经营模拟、数据库应用、绿色行动实训等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新学分的基础上,设计创业周、社会实践和学年论文等。
参考文献
[1]钱枫林,何小乐.绿色技术的系统特征及构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5).
[2]方传棣.绿色技术与绿色经济的思考.经济·管理,2009(4).
[3]荆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社科纵横,2008(8).
作者简介:张莉莉(1977-),女,汉族,辽宁丹东人,教研室主任、讲师、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管理学方面的教学与应用研究。
【关键词】绿色经济管理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知识结构 课程体系
一、绿色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界定
(一)绿色经济的内涵
绿色经济是人类在经历了上世纪70~90年代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以期实现环境、经济发展“双赢”的发展思想和经济形态。“绿色经济”最初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在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提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资源问题,从环境经济发展的视觉,开展了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管理、绿色营销、绿色贸易、绿色消费等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绿色经济的内涵理解为:绿色经济是以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为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二)绿色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定义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绿色经济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企业绿色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操作能力、绿色经营分析、评价能力,能够在绿色产业相关的行政或生产部门、实行绿色运营的企业及其他组织从事初级管理工作,经过管理实践积累逐步成为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高素质人才。
二、绿色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可持续发展浪潮的影响下,以期实现环境、经济发展“双赢”,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资源问题,从环境经济发展的视角,开展了绿色物流、绿色产业、绿色管理、绿色营销、绿色贸易、绿色消费等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绿色经济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绿色经济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各个领域。绿色经济已经从时尚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思想层面,进入到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等经济活动的可操作层面。绿色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一)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
1.绿色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的高速起步时期,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譬如庞大的人口群、相对短缺的资源、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等,在我国都有所体现。国际大环境中,以能源为标志的基础原材料价格在全球上涨,形势非常严峻,这从客观上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我国经济虽然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但节能减排的形势愈加严峻,节能减排预定目标能否按期实现成为备受关注的经济热点之一。
环境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全球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却已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国的身影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从绿色经济的内容和作用方式看,要对传统产业部门实施“绿色化”改造,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同时还要加快建立更为清洁的、新的产业部门和经济增长点,以及更为清洁的技术和产品。同时,要把发展绿色经济理念贯穿到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贯穿到生产、消费、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再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在客观和源头上有助于促进解决环境问题。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并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的重要途径。
2.绿色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的影响。自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欧洲等国家纷纷推出“绿色新政”,提倡发展绿色经济。美国国会2007年通过《绿色就业法案》,拨款1.25亿美元资助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就业培训计划,每年培训3.5万名工人进入绿色行业。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2008年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投资到位,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行业将在全球创造至少21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这对中国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有着深远的启迪。
在未来短短的几年间,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会出现阶段性的成果,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已经占有比较大的比例;绿色与低碳产业会进一步完善,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的技术服务体系会大大完善。企业应该着眼生产绿色产品,加强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循环利用、绿色管理及自主创新来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低碳、循环、生态、环保的理念不断深入到各行各业,绿色经济管理会从一个边缘部门成为一个主流部门。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培养能够参与绿色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绿色经济理念,熟悉应用绿色经济管理技术,而且应具备低碳理念与管理技术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了解国际上绿色经济与低碳发展标准与规范。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在现有学院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吸取绿色经济管理与低碳发展相关学科的知识,并采取与多专业合作的模式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绿色经济管理人才。
(二)绿色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社会需求
1.绿色经济职业群体的产生。伴随着绿色经济大潮在全球涌动,又一个全新的职业阶层“绿领”正悄然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早在1976年,美国佛蒙特法学院教授帕特里克·赫弗南就向美国国会提交了题为《为环境就业:即将到来的“绿领”革命》的研究报告。可见绿色经济活动早已存在,只是职责和职能较分散难以管理。“绿领”一词的诞生直接反映了人们对绿色经济相关工作存在和地位的认可。
在200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牵头发起绿色就业倡议,对绿色经济的兴起及对就业的影响展开了首次全面研究。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绿领”阶层指的是从事农业、制造业、研发、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劳动者,他们的工作能对维护和恢复环境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美国《韦氏大词典》2009年最新收录了“绿领”一词,将其定义为从事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农业科研、护林绿化等行业,以及那些喜欢把户外、山野作为梦想的人。据估计,早在2000年,欧盟严格意义上的生态产业直接就业人数就达到240万,而宽泛意义上的与环境相关产业的直接就业人数则达到2090万,约占欧盟就业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绿色经济管理的内容跨越多个部门、涉及的人和事较多。正如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组织发展一样,随着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对绿色管理的渴望,绿色经济管理组织也会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隐性到职能集中、从从属到主导地位的演变过程。绿色经济管理的职能会从最初分散在多个职能部门自发、不协调地被完成,过渡到在目标明确、统筹规划、高效率的组织部门协调下完成。目前,这样的绿色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已经被提到了企业组织框架的议题。
2.绿色经济管理人才需求结构分析。中国是大力推行绿色经济的国家之一,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施的40000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中,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资金安排超过2000亿元。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意味着中国有绿色经济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绿色经济管理类人才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需求侧重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绿色经济管理的管理人才。绿色经济管理的管理人员与企事业的管理人员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能够高标准地对企业的环境和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这就要求绿色经济管理者必须掌握绿色行动、低碳发展的理念与方法,具备一定的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知识,比较了解当前的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
相关岗位:绿色行动、低碳发展的管理员和推广员、绿色生产监理和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等。
第二,绿色经济管理的经营类人才。在绿色经济管理人才里面,经营类人才更侧重于企业动态性谋划发展,为企业的产品选择、价值分析、采购管理、生产运作等环节给予绿色的建议和协调。这就要求绿色经济经营者需要有广阔的知识面,懂商贸交易,熟练运用市场调研方法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对市场学、传播学、消费学,甚至心理学都有所了解。
相关岗位:绿色营销顾问,绿色营销策划,绿色市场调研分析员,绿色产品推广员,绿色产品策略分析师,绿色渠道管理员等。
第三,绿色经济管理的技术类人才。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政府的监督管理,都需要绿色经济管理技术人才来实现对绿色行为的评价与选择。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拥有绿色行动、低碳发展的企事业都需要绿色或者低碳成果的管理人员进行评估和测试,懂得并且掌握评价绿色行动、低碳发展的指标体系。
相关岗位:与绿色经济行业相关的工程技术类人才。
三、绿色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途径
(一)人才培养目标
绿色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
2.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统计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绿色经济的基本理论、绿色经济发展动态和国家绿色经济发展政策;
4.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
5.具有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管理整合意识与团队精神;
6.受过绿色经济评价选择方法、统计方法、评估方法等基本训练;
7.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
8.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管理创新能力;
9.具有一定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
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人才知识结构
绿色经济管理人才应具备以下四方面的知识结构应:一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二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知识;三是软科学技术的知识;四是科学管理的知识以及不断增长的科学管理经验。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大学生培养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所需学习的课程,必备的基础知识,它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是经济管理人员做好工作的保证。
2.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知识。绿色经济管理者的知识面要求广阔,既要懂得绿色经济及低碳发展的前沿方向,又要懂得本部门本专业的科学技术“行”话,尽可能多地了解乃至掌握各种各类科学知识和工业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绿色经济管理上有所作为。
3.软科学技术。软科学技术的知识是绿色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它是为系统领导、整体管理、战略决策服务的,它包括系统科学类、领导与管理科学类、科学学、创造思维学、人才学以及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绿色经济管理者必须掌握宽广的软科学知识以胜任新科技、新能源和新产业的管理。
4.科学管理知识。科学管理的知识以及不断增长的科学管理经验是绿色经济管理人员知识业务素质的体现。要牢固掌握知识产权法、技术合同法,掌握微机应用和统计学知识,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始终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的前沿研究与发展动向。
绿色经济管理服务于不同的行业,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各行各业如何与绿色行动、低碳发展的技术相结合方面也应该有不同的规律性。同时也无法要求大学生在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就掌握了各行业的相关知识。但任何绿色经济管理人才首先是就业于特定的行业的特定企业,如果他们对某一行业的新科技、新能源、节能减排的规律性具有较为深刻或者一定程度的理解,将更加有利于他们将绿色经济应用于具体的产业发展全过程。
(三)课程体系
1.理论教学体系。充分考虑绿色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理论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部分。(1)公共基础知识是大学生培养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所需学习的课程,是各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包括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外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数学知识等。(2)专业基础知识是绿色经济管理专业所需掌握的管理学、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重点在于加强学习绿色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方法。分别设置了管理学原理、商品流通学、经济学(宏、微观)、统计学、基础会计、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作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经济法等课程、运筹学、组织行为学和技术合同法等课程。(3)专业知识是学生适应绿色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绿色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绿色经济管理方法、绿色项目评价选择方法和专业新技术拓展知识等。依据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绿色经济管理概论、城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低碳经济与低碳产业、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技术经济学、资源环境核算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绿色营销、可持续发展理论、逆向物流、绿色创业理论、绿色会计学、绿色科技管理、企业伦理与永续经营等课程。
2.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更是培养学生基本思维、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主要方式。为着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构建了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课程有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模拟经营、多种实训、请专家讲座、企业参观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
绿色经济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验实习教学环节来保证,实验实习教学环节拥有的多种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实训方面设计了礼仪实训、演讲实训和团队拓展训练;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设计企业经营模拟、数据库应用、绿色行动实训等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新学分的基础上,设计创业周、社会实践和学年论文等。
参考文献
[1]钱枫林,何小乐.绿色技术的系统特征及构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5).
[2]方传棣.绿色技术与绿色经济的思考.经济·管理,2009(4).
[3]荆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社科纵横,2008(8).
作者简介:张莉莉(1977-),女,汉族,辽宁丹东人,教研室主任、讲师、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管理学方面的教学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