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价值选择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olove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新时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怎样达成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定位。本年度,江苏省职业教育英语教科研中心组拟集思广益,以英语新课程教学探索为主题撰写系列文章,全面阐述我们对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价值的选择和对理想的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我们将集中探讨以下主题:一是对新的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研究分析;二是对江苏省职业学校通用的新编《英语》教材编写背景解读并提出教学建议;三是对当下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反思,寻找对策路径,破解问题瓶颈;四是对职业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开展行动研究。
  我们希望这是一次思考、对话、创造、分享的幸福之旅。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认为,教育源于生活,生发于生活,然而人们在建构教育科学世界的实践中,有意无意中偷偷取代并遗忘了生活世界。坦白地说,当下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即佐证了这样的历史事实。周如俊在《关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影响因素的调研及对策建议》中写到,“现在的职业学校越来越像培训机构。在实际工作中,把职业教育看成纯粹是为‘职业’而举办的‘教育’。于是学校的功能越来越‘技’,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设置以及课程体系越来越远离基础,学生的适应性越来越差。素质教育在学校没有了位置,教育的主要功能变成了管束学生,教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技能传授,强调一切为了就业。因此,教学在缩水,质量成空话。”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其在对江苏省26所职业教育示范校集体调研的基础上对学校管理存在问题的基本判断之一。
  相比于专业课程,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隶属于文化基础课程范畴的英语学科教学,在文化课程边缘化的今天理应自我救赎。基于职业教育教学走向自身反面而产生异化的客观背景,英语教学在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言学科功能定位的同时明确学科教学的价值选择尤为必要。因此,英语教学中对生活世界的回归守望,对人文教育的彰显突出,对专业课程的服务支持,对真实英语的学习、习得理应成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真正意图不仅仅是回到日常生活世界或日常生活状态,而是要“走向教学的本真”。换言之,就是要使教学生活世界中的教学活动从“异化状态”走向“本真状态”,使其成为一种合乎英语教学目的、合乎人本德性的、主动自觉的、创造性的生命活动,成为师生促进生命发展、实现生命价值、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的本真的教育生活。真正意义地回归并守望生活世界,实现职业教育中的学科价值,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必须完成以下的价值选择:一是回归本真的课堂教学,二是凸显文化价值教育,三是服务支持专业课程教学。
  一、英语教学需要回归本真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
  认真地审视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教学生活,不难发现,现存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生活发生了严重的异化现象,教学生活处在异化的非本真状态中,教学活动的异化广泛地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主体的异化。在教学生活中,教学主体中无论是教师抑或学生都蜕变为抽象化、工具化的主体。就教师而言,教师成为达成既定教育教学目的的手段或工具。首先,相比于职业教育的其他学科,英语教师和学生在学科素养和能力方面悬殊巨大,这种差异所产生的马太效应的结果是英语教师因为其知识“霸权”凸显,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居高临下的教学过程中淡化或忽略了自身专业建设,以致自身的生命价值和人文需要、教学的生存意义被忽视或遮蔽。于是,教师蜕变为技师、匠师,而非“人师”。与此同时,学生在仰视教师的同时被动地成为“知识的容器”或“知识的加工器”,缺乏生命气息与活力。其次,主体的自我异化,即主体同自己的本质、生命活动(教学活动)相异化。在现实英语教学生活中,中职教育因为缺少完整的刚性的教学评价体系,高职教育因为学生基础能力与高等教育英语教学评价方法的落差,普遍存在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等现象。此时,教学活动不再是体现生命意志的创造性活动,而是屈从于某种外在力量(课程设置)的实践活动,并逐渐蜕变为被迫的、异化的、无意义的劳作。
  二是教学目标的片面化。教学目标往往注重认识领域,忽视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等维度,这无疑是教学目标的窄化。一方面,中职英语教学的一部分(综合高中)和高职英语异化为以选择题和阅读写作为主体的应试教育,而更为广泛的中职英语教学更多地简化为照本宣科的简单经验教育。教学活动逐渐失去了最基本的人文向度和价值属性,教学生活世界成为“情感沙漠”。在这种“常规经验主义教学活动中,没有创造性教学思维和创造性教学实践的空间,教学思维方式呈现出重复性、简单化、线性化倾向,教学行为以重复性实践为主要特征。教师和学生只需知道“教(学)什么”,而不必思考“怎么做”,也不用考虑“为什么教(学)这些内容”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如是,师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反思性逐渐丧失,成为无个性的、非自在的、非本真状态的简单教育。在如此的英语教学生活中,师生集体成为“简单的人”。
  三是教学活动的娱乐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入英语教学课堂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增添了活力,但是近年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滥用和乱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因此出现了娱乐化倾向。在很多课堂和竞赛中,多媒体课件设计精美,趋向“动漫”。我们注意到,很多时候教师以展示多媒体教学课件替代口授言传,教师以PPT屏显替代板书,学生以听录音替代课文朗读,学生观看视频文件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备课似乎被简化为制作多媒体课件。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将娱乐行业(show business)的某些元素带入课堂,大搞娱乐游戏和表演,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表面上,英语课堂活跃(活起来,动起来,笑起来),实际上当直观的形象抢占了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后,对于教学而言已走向有效教学的反面。因为当课堂被戏剧化为剧场,教师生活在一种角色世界中,遵循相应的教学规范、教学程序与步骤,漠视自己的生存价值与生活意义,设法去“取悦(amuse/please)”学生;与此同时,学生坐在各自的“座位”,既观剧也被动地演剧,无知无觉地让出自己课堂教学的参与权、课程生成权,在这种不自觉的状态中被彻底异化。教学活动在这种剧场化的场域中失去其本真的状态,成为为表演而表演的活动。   事实上,英语作为语言课程需要学生的深度理解和思考,需要想象,需要对语言材料的耐心咀嚼,但由多媒体主导的英语课堂则将其简化成学生的大脑被动地接受信息的机械过程。显而易见,被动机械地接受信息的效果无法比拟经过思考和理解后的效果。
  由于教学主体的异化、教学目标的窄化,以及教学生活娱乐化等问题的客观存在,教学活动不再是师生思想的对话,而更多的是在表达着教学技术、教学制度和教学规则,教学生活世界不再是师生心灵的家园,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心灵的屠宰场和情感的荒漠。因此,回归本真的课堂教学是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完成自我救赎的必由之路。
  二、英语教学必须凸显文化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表情手段,更是体现一个社会意义、价值、风俗、规范、观念与符号的总和。正如萨皮尔所言:“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离不开文化。”因此,语言的学习就意味着文化的学习,而英语语言教学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价值观,即世界价值标准、民族价值标准、国家价值标准、社会价值标准、个人价值标准等等。所以,文化价值观的正确梳理、解读、引导是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容回避的重要内容。
  因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差异显著,对文化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无从规避。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这样的选择与追求:一是正确认识英语,努力学好英语。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顺其自然。作为交际工具,语言本无优劣,我们值得警戒的是其裹挟而来的文化价值。二是正确看待所谓“普世价值”。人类社会的确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如对家庭的认同,对友情的追求,把谋杀看作罪恶,对自由平等的渴望等等。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文化正在趋同,全世界各民族正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否定、拒绝、追捧都不是正确的选择。三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强化中国文化自觉意识。我们要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角度思考我们的英语教学,要从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关注英语教学内容中的中国元素,努力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谈论中国的文化,介绍中国,介绍家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我们在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还应输出中国文化。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我国正面临世界多元文化的撞击,其中仍将以西方文化(欧洲及北美文化)作为主要的文化源。中西文化交流的扩大和深化必将进一步使中国更加了解世界,也必将令世界更加了解中国。麦克卢汉曾以“地球村”(Global Village)一词形容当今这个越来越小的世界,托马斯·弗里德曼更是告诉我们“地球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正是当今地球上时空的紧缩,使得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价值的选择更为迫切。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回到语言教学的原点后,我们简单但又深刻地发现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本身的传授,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与选择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成功交际,培养学生素养的关键。
  三、英语教学能够结合专业课程,服务学生专业学习
  英语教学能够支持服务专业课程,可从以下两个维度予以理解:首先,英语是职业教育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基础文化课的一门重要课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本,同时又是获得知识技术等其他人力资本的工具性资本。毫无疑问,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如果把一个人终身发展看作建造高楼大厦的话,那么语言能力就是大厦的一块基石。没有坚实的基石,既制约了个体专业发展的空间(深度、高度、广度),又限制窄化了个体的生涯发展。其次,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应找准与专业学习的契合点,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职业教育的个性。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仅开设公共英语课程,因受制于学生的水平,老师授课的内容多以补缺补差为主,帮助学生重构英语基础。中职学校一部分参加对口单招考试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大致等同于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几乎异化为考试教育,另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模糊含混,既无动力也无压力,教学效果低下;高职高专的学生更多的是以通过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为主要目标。基于此,英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宛如两条平行线,各行其道,永无交集。
  有些学校虽开设了行业英语或专业英语课程,但教材多撷取行业或专业的典型场景编写,教学内容滞后于专业发展的速度。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若即若离,若有若无,严重缺乏融合的目标和途径。归根结底,制约英语课程服务专业课程的瓶颈在于具有双师素质老师的匮乏。虽然无论是中职学校抑或高职高专学校都开设英语课程,但和专业课相比,对英语课投入少,关注少,多数学校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当英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授课任务时,他们缺乏精力和时间去进修、提高业务能力,更遑论系统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体系。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者、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将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终将是纸上谈兵。
  事实上,英语教学支持服务专业课程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进行思考改革,从而与专业课程密切结合,突出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特色。大致有以下的操作路径:开展问卷调查,明确各专业对英语的实际需求,以此为指导,和专业课老师一起开发适应本学校专业发展的英语校本教材;在实训中心、实验室开展口语教学;教会学生使用各类媒介查找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开展双语教学;运用多媒体、校园网络等信息技术辅助英语学习,等等。基于这样的情境,我们可以有这样的推断:就某种意义而言,公共基础课程不应姓“公”,而应姓“专”。如此推理,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应部分对接机械英语、工程英语;数控专业可部分衔接数控编程英语;会计专业英语应与会计科目、子目关联;而旅游专业学习实践旅游会话自然就是题中之意了。
  我们应憧憬这样的美好愿景:一是理想的英语课堂应成为一个大范围、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跨学科领域的综合教学,一个聚集了信息时代元素、语言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多功能场所。二是英语教师能自觉走出狭隘功利的方法时代,走出逼仄的语言学范围,能在教育哲学的视野下认识英语课堂教学的本质,明确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方向,真正掌握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不断丰富英语教学实践的内容与价值。三是学生在新的全球化进展中,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这个世界高度融合的同时,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公民。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思考这样的问题:英语学习如何避免我们未来的世界公民沦为工具的奴隶,又如何帮助他们成为充满民族尊严、世界情怀和人文素养的主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预防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顺铂联合化疗组及非顺铂联合化疗组各50例),采用自身交替对照的方法观察.研究用药:盐酸恩
腹腔镜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器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已逐渐被广大患者接受.本院自2002年6月以来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993~1995年我们共施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205例(245眼),术后出现浅前房31例(31眼),男11例,女20例.年龄38~79岁,平均58.5岁.其中开角型青光眼6例,闭角型青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周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预后以及有关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获术后随访的胃癌,分析胃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个数与预后以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98例病人中,男84例,年龄18~59岁,平均36岁;女14例,年龄22~56岁,平均34岁.均以腰背部剧烈疼痛就诊,第一次疼痛者82例,二次或二次以上疼痛者1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