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到教学当中,课前预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小学中年级开展语文课前预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农村地区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了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然后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 小学语文 中年级 课前预习
中国有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了提前准备和计划的重要性,在学习当中,预习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预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升课堂进度有重要的帮助。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通过课前预习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新课程三位一体目标。然而农村地区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对课前预习重视,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预习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一、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和发展,然而农村地区新课改的理念并未完全普及开来,许多教师对新课改的思想存在偏差,在课前预习当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对课前预习不重视,由于课前预习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时间,一些教师并不注重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或者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其次,课前预习的方向不明确,教师在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比较笼统,问题也不明确,只是让学生去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目的性并不明确,这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偷懒的状况。最后,课前预习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任务之后,学生一般首选的渠道就是网络,大家搜集的资料内容相差无几,这就导致预习效果大打折扣,没有起到开拓学生思维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一些学生对语文预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比较枯燥,这会给本来作业就多的学生增加负担。如果在一开始,学生就感受到预习的快乐,那么在接下来的预习过程中,学生就会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中。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教师可以做一个小测验,让一部分学生进行預习,让另一部分学生不预习,然后给学生进行检测,经过对比,预习过的学生测验成绩要远远高过没有经过预习的学生。此外,要在班上树立典型,请一些经常预习的学生给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体验,现身说法,使学生明白预习的好处,这样既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
(2)传授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
预习方法是进行有效预习的基础条件,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农村小学中许多学生并不懂得如何进行预习,认为预习只是简单地读一读课文就行了。中年级是介于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的关键阶段,这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传授给学生一些正确的预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少走弯路。比如,我一般是让学生进行三个预习步骤,一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利用工具书查一些重点和生僻词汇的音、形、义。二是要细读课文,对一些重点或者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批注,并且对文章的一些语句和内容进行思考,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三是要了解课文的相关背景,包括作者以及文中重点人物的事迹。在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时,就要了解兵马俑的有关历史。
(3)组织一些趣味的预习活动
学生之所以对预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课前预习的方式比较单一,并且就搜集相关资料这一项,许多农村的学生家中并不具备电脑,这就为他们搜集资料带来了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实际,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趣味的预习活动,提高学生对预习以及学习的热爱。例如,在《一面五星红旗》这一课的预习当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制作“小五星红旗”的任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艺和想象力,利用一些道具进行五星红旗的制作。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分享一下自己对于“五星红旗”的理解。通过这样趣味性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效果。
(4)及时反馈课堂预习的效果
人都有一种惰性,更别说小学生了,如果只是将预习过程交给学生,而不对学生进行检查和反馈,那么学生就会放松自己。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并建立反馈机制,积极评价学生的预习成果。例如,教师可以让小组长检查组内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老师随机检查。对于那些预习好的同学要积极地进行鼓励,对于那些预习较差的学生也要做出相应的批评。此外,教师还可以用一些奖励措施来提高学生对预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读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传授正确的课前预习方法,从而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小学 小学语文 中年级 课前预习
中国有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了提前准备和计划的重要性,在学习当中,预习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预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升课堂进度有重要的帮助。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通过课前预习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新课程三位一体目标。然而农村地区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对课前预习重视,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预习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一、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和发展,然而农村地区新课改的理念并未完全普及开来,许多教师对新课改的思想存在偏差,在课前预习当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对课前预习不重视,由于课前预习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时间,一些教师并不注重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或者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其次,课前预习的方向不明确,教师在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比较笼统,问题也不明确,只是让学生去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目的性并不明确,这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偷懒的状况。最后,课前预习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任务之后,学生一般首选的渠道就是网络,大家搜集的资料内容相差无几,这就导致预习效果大打折扣,没有起到开拓学生思维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一些学生对语文预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比较枯燥,这会给本来作业就多的学生增加负担。如果在一开始,学生就感受到预习的快乐,那么在接下来的预习过程中,学生就会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中。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教师可以做一个小测验,让一部分学生进行預习,让另一部分学生不预习,然后给学生进行检测,经过对比,预习过的学生测验成绩要远远高过没有经过预习的学生。此外,要在班上树立典型,请一些经常预习的学生给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体验,现身说法,使学生明白预习的好处,这样既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
(2)传授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
预习方法是进行有效预习的基础条件,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农村小学中许多学生并不懂得如何进行预习,认为预习只是简单地读一读课文就行了。中年级是介于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的关键阶段,这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传授给学生一些正确的预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少走弯路。比如,我一般是让学生进行三个预习步骤,一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利用工具书查一些重点和生僻词汇的音、形、义。二是要细读课文,对一些重点或者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批注,并且对文章的一些语句和内容进行思考,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三是要了解课文的相关背景,包括作者以及文中重点人物的事迹。在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时,就要了解兵马俑的有关历史。
(3)组织一些趣味的预习活动
学生之所以对预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课前预习的方式比较单一,并且就搜集相关资料这一项,许多农村的学生家中并不具备电脑,这就为他们搜集资料带来了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实际,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趣味的预习活动,提高学生对预习以及学习的热爱。例如,在《一面五星红旗》这一课的预习当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制作“小五星红旗”的任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艺和想象力,利用一些道具进行五星红旗的制作。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分享一下自己对于“五星红旗”的理解。通过这样趣味性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效果。
(4)及时反馈课堂预习的效果
人都有一种惰性,更别说小学生了,如果只是将预习过程交给学生,而不对学生进行检查和反馈,那么学生就会放松自己。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并建立反馈机制,积极评价学生的预习成果。例如,教师可以让小组长检查组内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老师随机检查。对于那些预习好的同学要积极地进行鼓励,对于那些预习较差的学生也要做出相应的批评。此外,教师还可以用一些奖励措施来提高学生对预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读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传授正确的课前预习方法,从而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欣欣.凡事预则立——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策略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591.
[2]卢金爱.浅谈小学生预习课文的重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150.